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

因祇國  葛 由  魯 般  弓 人  燕巧人

雲明臺  淫淵浦  新 豐  張 衡  王 肅

凌雲臺  陳思王  吳夫人  區 純  水芝欹器

蘭陵王  僧靈昭  七寶鏡臺

因祇國

周成王五年,有因祇國去王都九萬里,來獻女功一人。善工巧,體貌輕潔。披纖羅繡縠之衣,長袖修裾,風至則結其衿帶,恐飄颻不能自止也。其人善織,以五色絲內口中,引而結之,則成文錦。其國人又獻雲昆錦,文似雲從山嶽中出也;有列堞錦,文似雲霞覆城雉樓堞也;有雜珠錦,文似貫佩珠也;有篆文錦,文似大篆之文也;有列明錦,文似羅列燈燭也。幅皆廣三尺。其國丈夫,皆勤於耕稼。一日鋤十頃之地。又貢嘉禾,一莖盈車。故時俗四言詩曰:“力耕十頃,能致嘉穎。”出《拾遺錄》。

因祇國

周成王五年時,有一個離京城九萬里的因祇國,來進獻了一位做女紅的人。這個人不僅手巧,擅長女紅,而且體態輕盈,相貌皎潔。她身著細薄透氣、繡花縐紗的長袖寬大衣服,輕風拂來衣襟飄帶飄拽纏繞,飄飄然的樣子讓人擔心她會站立不住。這個人特別擅長紡織,她把五色絲放在口中,拉引出來,便織成有花紋的彩錦。因祇國人還進獻了雲昆錦,這種錦的花紋好像彩雲從山嶽中飄飄而出;有列堞錦,這種錦的圖案有如雲霞飄浮在城牆上;有雜珠錦,錦上的圖紋有如一串串珍珠;有篆文錦,紋形像大篆文字;有列明錦,錦上的花紋像排列的燭燈。這些錦幅寬全都是三尺。因祇國的男人全都辛勤地在田野裡耕作,一天能鋤十頃地。因祇國還進獻了生長得特別奇異的禾,這種禾一株就能裝滿一車。所以民間流傳一首詩說:“力耕十頃,能致嘉穎。”出自《拾遺錄》。

葛 由

葛由,蜀羌人,能刻木為羊賣之。一旦乘羊入蜀城,蜀之豪貴,或隨之上綏山。綏山高峻,在峨眉之西。隨者皆得道,不復還。故里語曰:“得綏山一桃,雖不能仙,亦足以豪。”山下多立祠焉。出《法苑珠林》。

魯 般

魯般,燉煌人,莫詳年代,巧侔造化。於涼州造浮圖,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詰之,妻具說其故。其父後伺得鳶,楔十餘下,乘之,遂至吳會。吳人以為妖,遂殺之。般又為木鳶乘之,遂獲父屍。怨吳人殺其父,於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為也。齎物巨千謝之。般為斷其一手,其月吳中大雨。國初,土人尚祈禱其木仙。六國時,公輸班亦為木鳶,以窺宋城。出《酉陽雜俎》。

弓 人

宋景公造弓,九年乃成而進之。弓人歸家,三日而卒。蓋匠者心力盡於此弓矣。後公登獸圈之臺,用此弓射之,矢越西霸之山,彭城之東,餘勁中石飲羽焉。出《淮南子》。

葛 由

葛由是蜀地羌族人。他能用木頭刻製成羊,到集市上去賣。一天,葛由駕著木羊進入蜀城,城裡的豪門貴族中有的人跟隨葛由上了綏山。綏山高大險峻,在峨眉山的西邊。跟隨葛由上綏山的人,全都得道成仙,不再回來。所以俚語說:“得綏山一桃,雖不能仙,亦足以豪。”綏山下邊,修建了許多祠廟。出自《法苑珠林》。

魯 般

魯般是敦煌人,生死的年代不詳。他心思精巧,善於創造。他在涼州建造佛塔時,造了一隻木鳶,敲擊機關三下,木鳶就可以飛動,他就乘著木鳶飛回家。沒有人知道這件事。直到他的妻子懷孕,父母再三追問,他的妻子才說了這一切。後來,他的父親窺探到木鳶的祕密,就敲擊機關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飛到了吳地的會稽。吳人以為魯般的父親是妖怪,就殺了他。魯般重又造了一隻木鳶,乘上它飛到吳地,找到了父親的屍體。魯般怨恨吳人殺了他的父親,回來後在肅州城南造了一個木仙人,讓他的手指指向東南的吳地方向。於是,吳地大旱三年。吳地的一位占卜術士占卜後說:“吳地大旱,是魯般乾的。”於是吳人帶著許許多多的物品來向魯般謝罪。魯般斷去木仙人一根手指,這個月吳地就下了大雨。本朝建國初期,當地人還祈禱過這個木仙人。戰國時期,公輸班也造過木鳶,用它來探視宋國的情況。出自《酉陽雜俎》。

弓 人

宋景公讓一位弓人造弓,九年才造成。造成後這位弓人將弓進獻給景公,回到家裡三天後就死了。這是造弓人的心與力全都用在弓上了!後來,宋景公登上獸圈臺,用這張弓射獸。弓矢穿過西霸山,一直飛到彭城的東部,剩下的餘力射中石頭,箭身沒入石中,連箭尾的羽毛都隱沒不見了。出自《淮南子》。

燕巧人

燕王徵巧術人,請以棘之端為沐母猴。母猴成,巧人曰:“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而霽日出,視之宴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矣。”燕王恩養,不能觀也。出《藝文類聚》。

雲明臺

始皇起雲明臺,窮四方之珍木,天下巧工。南得煙丘碧樹,酈水燃沙,賁都朱泥,雲岡素竹;東得蔥巒錦柏,縹檖龍杉,寒河星柘,岏山雲梓;西得漏海浮金,浪淵羽璧,條章霞桑,沈唐員籌;北得冥阜乾漆,陰阪文梓,褰流黑魄,暗海香瓊。珍異是集。有二人皆虛騰椽木,運斤斧於雲中。子時起功,至午時已畢,秦人皆言之子午臺也。亦言於子午之地,各起一臺。二說有疑。出《拾遺錄》。

淫淵浦

日南之南,有淫泉之浦。言其水浸淫從地而出,以成淵,故曰“淫泉”也。或言此泉甘軟,男女飲之則淫。其水小處可濫觴褰涉,大處可方舟沿泝,隨流屈直。其水激石之聲,似人之歌笑,聞者令人淫動,故俗謂之“淫泉”。時有鳧雁,色如金,群飛戲於沙瀨。羅者得之,乃真金鳧也。昔秦破酈山之墳,行野者見金鳧向南面,飛至淫泉。寶鼎元

燕巧人

燕王徵召有技藝的術士,讓他用棘刺的尖端做沐浴的母猴。母猴做成了,藝人說:“大王要看沐浴的母猴,必須半年不到後宮去,不能飲酒吃肉,而且要在雨後太陽出來時,尋找沒有陽光的地方,才可以看見棘刺做成的母猴。”燕王把藝人很好地供養著,卻不能看到那母猴。出自《藝文類聚》。

雲明臺

奏始皇建造雲明臺,用盡了四方珍貴的木材、天下的能工巧匠。從南方運來煙丘的碧樹、酈水的燃沙、賁都的朱泥、雲岡的素竹;從東部伐得蔥巒錦柏、縹檖龍杉、寒河星柘、岏山雲梓;從西部採到漏海的浮金、浪淵的羽璧、條章的霞桑、沈唐的員籌,從北方運進冥阜的乾漆、陰阪的文梓、褰流的黑魄、暗海的香瓊。將普天下的珍奇異寶都集在了這裡。在建造雲明臺時,只見有兩個人懸空在椽木上邊,在雲中揮舞著板斧做工。他們從子時起開始幹,到第二天午時就完工了。所以秦人都把這座臺子叫“子午臺”。也有人說是在“子”與“午”兩個地方各建造了一座臺子。這兩種說法都不可信。出自《拾遺錄》。

淫淵浦

日南郡的南邊,有淫泉水流入河中。人們說淫泉的水是從地裡浸淫出來,聚集在一塊兒形成一眼泉,所以叫淫泉。也有人說這泉水水質甜軟,男人與女人喝了就會淫亂。淫泉水小的地方能浮起酒杯,撩起衣服就可以淌過去;水大的地方可以兩條船並排而行,隨著水流忽而彎曲,忽而筆直。泉水拍激石頭的聲音,彷彿人在歌唱,在歡笑。聽到這種聲音的人心旌盪漾,頓生淫亂的慾望,所以民間叫它“淫泉”。當時有一群群金色的野鴨、大雁在淫泉的沙灘上或水中嬉戲,有人用捕鳥的網捕獲到了野鴨,竟是真金的。當年秦末農民起義毀壞了酈山陵墓,有人在野外行走,看見金野鴨向南面飛去,一直飛到了淫泉。吳末帝寶鼎元

年,張善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鳧,以獻太守張善。善博識多通,考其年月,即是秦始皇墓金鳧也。昔始皇為冢,斂天下瑰異,生殉工人。傾遠方奇寶於冢中,為江海川瀆及列山嶽之形。以沙棠沉檀為舟楫,金銀為鳧雁,以琉璃雜寶為龜魚。又於海中作玉象黥魚銜火珠為星,以代膏燭。光出冢間,精靈之偉也。皆生埋巧匠於冢裡。又列燈燭如皎日焉。先所埋工匠於冢內,至被開時皆不死。巧人於冢裡,琢石為龍鳳仙人之像,及作碑辭贊。漢初發此冢,驗諸史傳,皆無列仙龍鳳之制,則知生埋匠者之所作也。後人更寫此碑文,而辭多怨酷之言,乃謂“怨碑”。《史記》略而不錄矣。出《拾遺錄》。

新 豐

高祖既作新豐,並移舊社。街巷棟宇,物色如舊。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於通衢望塗,亦競識其家。匠人朝寬所為也。移者皆喜其似而憐之,故競加賞贈,月餘致累百金。出《西京雜記》。

年,張善做日南郡的太守時,當時有郡民得到金野鴨,獻給了太守張善。張善知道得多,懂得的廣,考證製做它的年月,正是秦始皇墓的金野鴨。當年秦始皇為自己修建酈山陵墓,聚斂天下的奇瑰異寶。陵墓建成以後,建造陵墓的工人活著就被埋在裡面,做了他的殉葬品。秦始皇陵中埋藏著所有從遠方運來的奇珍異寶,墓中修造了江、海、川、溝渠並且錯落建造了一些假山。水中的船隻是用沙棠沉檀木做成的,用金、銀做野鴨大雁,用各種琉璃寶石做成龜、魚。又在海中做玉象,黥魚口裡銜著火齊珠當作星辰,用來代替蠟燭。光芒四射,滿冢生輝,精靈之氣宏偉壯觀。建造陵墓的能工巧匠都被活埋在裡面。墓中還排列著許多燈燭,光芒耀眼,彷彿明亮的太陽一般。先前埋在墓內的工匠,到墓被打開時全都沒有死。這些能工巧匠們,在墓內把石頭雕琢成龍鳳仙人的樣子,並作辭刻碑以告後人。漢朝初年發掘這個陵墓時,查驗各種史與傳,全都沒有龍鳳仙人守喪的記載,就知道是被活埋在裡面的匠人所做的。後人又將這些事情寫成碑文刻在碑上,因為文辭大多是憎怨始皇殘酷的話語,就被稱作“怨碑”。司馬遷寫《史記》時,把這一段省略去,沒有記錄在裡面。出自《拾遺錄》。

新 豐

漢高祖七年,因太上皇思鄉,於是漢高祖劉邦命令在驪邑按著豐縣街裡的格式建造新城,稱作新豐,並遷來了豐縣的老百姓。新城的大街小巷、房屋建築、各色什物都和原來豐縣的一樣。男女老少手拉著手相攙扶著聚集在路邊,他們一看便各自認出了自家的房子。把狗羊雞鴨放在四通八達的大道上,它們也都爭搶著往自己的家裡跑。這一切都是匠人朝寬仿效豐縣建造的。從豐鄉移居到這裡的人非常高興,並且很愛惜這裡的一切,所以大家都比賽著加倍賞賜或贈送禮物給朝寬。一個多月,朝寬便收到了價值百金的禮物。出自《西京雜記》。

張 衡

後漢張衡字平子,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之,圓徑八尺,蓋合隆起,形如酒樽,飾以篆文及山龜鳥獸之狀。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八龍首,各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樽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震,則樽動機發,龍吐丸而蟾蜍銜之。震動激揚,伺者因此覺知。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動之所在。儀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曾一龍發機而地不動。京師學者,初鹹怪其無徵。數日驛至,果地動。於是皆服其神妙。出《後漢書》。

王 肅

王肅造逐鼠丸。以銅為之,晝夜自轉。出《酉陽雜俎》。

凌雲臺

凌雲臺樓觀極精巧。先稱平眾材,輕重當宜,然後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臺雖高峻,恆隨風搖動,而終無崩殞。魏明帝登臺,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之,樓即便頹壞。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出《世說》。

張 衡

後漢人張衡字平子,他製造了一臺候風地動儀。地動儀是用精煉的銅鑄成的,圓徑八尺,蓋合高隆起來,形狀像個大酒樽。上面繪製有篆文、山龜、鳥獸等圖案作為裝飾。中間有一根總柱,周圍八根分柱,用機關相連接。外有八個龍頭,每條龍口中含一枚銅丸,下面有蹲伏著的蟾蜍,張口接著。它的小機關製作精巧,都藏在樽的裡面。蓋上蓋後,非常嚴密,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生地震,就引起樽動,牽引裡面機關起動。於是龍吐銅丸,落在蟾蜍口中。震動激烈,觀察它的人就知道有了情況。一條龍的機關發動,而另外七頭不動,找出它的方向,就知道了地震發生在哪裡。地動儀測地震非常準確,好像神物一般。在史書、典籍的記載中從來沒有過像候風地動儀這樣的儀器。曾經有一次,有一頭龍的機關發動了,而它所指方向的地方沒有發生地震。京城中的學者開始都責怪地動儀測出的結果不準確。幾天後,驛吏來報,那個地方果然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都信服地動儀的神妙了。出自《後漢書》。

王 肅

王肅造的驅鼠丸,是用銅做成的,白天黑夜自己不停地轉動。出自《酉陽雜俎》。

凌雲臺

凌雲臺建造得非常精巧。在建造這座樓臺時,他先把所有的材料都稱量平衡好,使它們輕重得當,然後再開始建造。這樣相互之間就連極輕微重量的負擔都沒有。凌雲臺雖然高峻,卻常常隨風搖動,竟然沒有塌陷。魏明帝曹叡要登凌雲臺時,懼怕它那高聳入雲、隨風搖動欲倒的樣子,就讓人另用大材支撐住它,樓臺卻立刻倒塌毀壞了。當時有人認為這是輕重力量不平衡造成的。出自《世說》。

陳思王

魏陳思王有神思,為鴨頭杓浮於九曲酒池。王意有所勸,鴨頭則迴向之。又為鵲尾杓,柄長而直,王意有所到處,於樽上旋之,鵲則指之。

吳夫人

吳主趙夫人,趙達之妹也。善畫,巧妙無雙。能於指間,以彩絲織為雲龍虯鳳之錦。大則盈尺,小則方寸,宮中謂之“機絕”。孫權常嘆魏蜀未夷,軍旅之隙,思得善畫者,使圖作山川地勢軍陣之像。達乃進其妹。權使寫九州江湖方岳之勢,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繡。”列萬國於方帛之上,寫以五嶽河海城邑行陣之形,乃進於吳主。時人謂之“針絕”。雖棘刺木猴,雲梯飛鳶,無過此麗也。權居昭陽宮,倦暑,乃褰紫綃之帷。夫人曰:“此不足貴也。”權使夫人指其意思焉,答曰:“妾欲窮慮盡思,能使下絹帷而清風自入,視外無有蔽礙。列侍者飄然自涼,若馭風而行也。”權稱善。夫人乃析發,以神膠續之。神膠出鬱夷國,接弓弩之斷絃者。百斷百續,乃織為羅縠。累月而成,裁之為幔。內外視之,飄飄如煙氣輕動,而房內自涼。時權尚在軍旅,常以此幔自隨,以為徵幕。

陳思王

魏人陳思王常常有奇想。他製做了一柄鴨頭形狀的杓子,把它放在九曲酒池裡。陳思王心裡想讓誰喝酒,鴨頭就旋轉到那個人的方向。陳思王還製做了一柄鵲尾形狀的杓子,它的把又長又直。陳思王心中想到哪裡,在酒杯上旋轉杓子,鵲尾就指向哪裡。

吳夫人

吳主孫權的夫人趙氏是趙達的妹妹。她擅長繪畫。她的畫精巧美妙,沒有第二個人可以達到她的水平。趙夫人能在手指中間用彩絲織成雲龍、虯鳳圖案的錦,大的一尺多,小的只有一寸見方,宮中稱為“機絕”。孫權常常慨嘆沒能剷除魏、蜀兩國,在行軍打仗的空閒時間裡,很想得到一位擅長繪畫的人,能繪製出一幅有山川、地貌,供行軍佈陣用的圖像來。趙達就把他的妹妹進獻給孫權。孫權讓她繪製全國江湖、四方山嶽的形勢圖,夫人說:“丹青的顏色很容易褪掉,不能長久保存,我能刺繡。”於是,趙夫人把所有國家都繡在一塊帛上,上面還繡著五嶽、河海、城市及行軍佈陣的圖案,然後把它獻給了孫權。當時的人稱它為“針絕”。雖然有用棘刺木刻的木猴、公輸班造的雲梯,製作精美的風箏,但是沒有比它更珍稀瑰麗的。孫權住在昭陽宮,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熱,就捲起了紫綃幔帳。趙夫人看見後說:“這還不夠寶貴的。”孫權讓夫人說明是什麼意思,趙夫人回答說:“我要絞盡腦汁想出個好辦法,讓帷幔放下來時,清風也能吹進去,從外面看並沒有什麼遮擋,侍者們也感到很涼爽,飄飄然彷彿馭著輕風行走一般。”孫權說好。於是趙夫人剖開發絲,然後用神膠把它們粘接起來。神膠出產在鬱夷國,是用來粘接弓弩斷絃的,不論斷成多少段用神膠都能把它接上,特別有神效。趙夫人就用這經過剖制、粘接起的髮絲織成縐紗。幾個月後完工,然後裁剪縫製成帷幔。無論是從裡還是從外面看它,都像煙氣似的輕輕飄動,而房間裡自然變得清幽涼爽。當時孫權還在親自帶兵行軍打仗,他常把這幅帷幔帶在身邊,作為行軍的幕帳。

舒之則廣縱數丈,卷之則可內於枕中。時人謂之“絲絕”。故吳有三絕,四海無儔其妙。後有貪寵求媚者,言夫人多耀於人主,因而致退黜。雖見疑墜,猶存錄其巧工。及吳亡,不知所在。出《王子年拾遺記》。

區 純

大興中,衡陽區純作鼠市。四方丈餘,開四門,門有木人。縱四五鼠於中,欲出門,木人輒以椎椎之。出《晉陽秋》。

水芝欹器

西魏文帝造二欹器。其一為二仙人,共持一缽,同處一盤。蓋有山,山有香氣。別有一仙人持一金瓶,以臨器上,以水灌山。則出於瓶而注於器,煙氣通發山中,謂之“仙人欹器”也。其一為二荷,同處一盤,相去盈尺。中有芙蓉,下垂器上,以水注芙蓉而盈於器。又為鳧雁蟾蜍以飾之,謂之“水芝欹器”。二盤各有一床一缽,缽圓而床方。中有人焉,言三才之象也。器如觥形,滿則平,溢則傾。置之前殿,以警滿盈焉。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三國典略》。

蘭陵王

北齊蘭陵王有巧思,為舞鬍子。王意欲所勸,鬍子則捧盞以揖之。人莫知其所由也。出《朝野僉載》。

這幅帷幔舒展開時長、寬幾丈,捲起來則可以放在枕頭裡面。當時人稱它為“絲絕”。所以吳有三絕,四海之內再沒有第二種同它們一樣絕妙的稀世珍寶了。後來有為求受到寵幸而諂媚的人,說趙夫人總愛在大王面前炫耀自己,趙夫人因而遭到廢免罷退。趙氏雖然因被懷疑而退黜,但是卻作為技藝高超的工匠被載錄在史書上。東吳滅亡時,不知她到哪裡去了。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區 純

晉元帝大興年間,衡陽的區純做了一個飼養老鼠的遊戲器具。它四周長有一丈多,開有四扇門,每扇門前有一個小木人。裡面放進四五隻老鼠,老鼠要出門,木人就用槌槌老鼠。出自《晉陽秋》。

水芝欹器

西魏文帝造了兩個欹器,其中一個是兩個仙人共拿一個缽,同在一個盤中。盤中有山,山散發著香氣。另有個仙人手中拿著一隻金瓶,站在欹器上居高臨下用水澆山。水從瓶中流出,注入器內,煙氣佈滿山中,稱為“仙人欹器”。另一個是兩朵荷花同在一個盤中,相距一尺多遠,中間有芙蓉,往下垂落到欹器上,把水灌進芙蓉裡而流滿欹器。又用野鴨、大雁、蟾蜍圖案作為裝飾,叫做“水芝欹器”。兩個盤中各有一床一缽。缽是圓形的,床是方形的,中間有人,說是天才、地才、人才的象徵。欹器形狀像裝酒的觥,裝滿水時呈水平狀態,水溢出來時它就傾斜。把它放在宮中的前殿,用它來警示滿與盈的道理。原缺出處,明抄本寫作“出自《三國典略 》”。

蘭陵王

北齊的蘭陵王有奇巧的構思。他製做了跳舞的胡人男子。蘭陵王心中想要勸誰喝酒,胡人男子就捧著酒杯向他作揖。人們不知道這裡面的道理。出自《朝野僉載》。

僧靈昭

北齊有沙門靈昭甚有巧思,武成帝令于山亭造流杯池。船每至帝前,引手取杯,船即自住。上有木小兒撫掌,遂於絲竹相應。飲訖放杯,便有木人刺還。上飲若不盡,船終不去。未幾,靈昭忽拊心,疑有刀刺,須臾吐血而終。

七寶鏡臺

胡太后使靈昭造七寶鏡臺。合有三十六室,別有一婦人,手各執 。才下一關,三十六戶一時自閉。若抽此關,諸門鹹啟,婦人各出戶前。出《皇覽》。

僧靈昭

北齊有位叫靈昭的僧人,有很巧妙的構思。他奉武成帝的命令在假山亭上建造了流杯池,池中放置製做精巧別緻的小船,小船每次行到武成帝面前,武成帝伸手拿取小船上的酒杯,小船就自己停住。上面有一個木製小人一拍手,於是絲竹樂聲響起。飲完之後放下酒杯,就有木製小人捧著酒杯回去。武成帝如果沒飲完杯中酒,小船就一直不離去。不久,靈昭和尚忽然撫摸著胸口,估計是被刀刺了,不一會兒就吐血而死。

七寶鏡臺

胡太后派靈昭建造七寶鏡臺。鏡臺共有三十六個室,另有一個婦人,兩隻手各拿著一把鑰匙。只要旋轉一個鑰匙,三十六個室的門同時關閉。如果將鑰匙抽出來,各個門全都開啟,婦人的影像出現在各個室前的鏡子裡。出自《皇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