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
宗 測 袁 蒨 梁元帝 陶弘景 張僧繇
高孝珩 楊子華 劉殺鬼 鄭法士 閻立德
閻立本 薛 稷 尉遲乙僧 王 維 李思訓
韓 幹
宗 測
南齊宗測字敬微,炳之孫也,代居江陵,不應招闢。驃騎將軍豫章王嶷請為參軍,測答曰:“何得謬傷海鳧,橫斤山木?”性善書畫,傳其祖業。志欲遊名山,乃寫祖炳所畫《尚子平圖》於壁。隱廬山,居炳舊宅。畫阮籍遇孫登於行障上,坐臥對之。又永業寺佛影臺,皆稱臻絕。出《南齊記》。
袁 蒨
齊袁蒨,陳郡人。時南康郡守劉繒妹為鄱陽王妃,伉儷甚篤。王為齊明帝所誅,妃追傷過切,心用恍惚,遂成癇病,醫所不療。袁蒨善圖寫,畫人面,與真無別。乃令畫王形像,並圖王平生所寵姬,共照鏡,狀如偶寢。密令媼奶示
宗 測
南齊人宗測字敬微,是宗炳的孫子,世代居住在江陵,不應朝廷徵召。驃騎將軍豫章王嶷請他任參軍,他回答說:“為什麼要濫殺海鳧,濫砍山木?”宗測生來就愛好書法、繪畫,傳承其祖宗的事業。他立志要遊歷名山,於是將祖父宗炳的《尚子平圖》,臨摹在牆壁上。宗測隱居在廬山祖父的舊宅裡。他將阮籍遇孫登的故事畫在屏風上,或坐或躺在屏風前觀看。宗測為永業寺的佛影臺作的畫,都稱絕妙。出自《南齊記》。
袁 蒨
袁蒨,齊朝陳郡人。當時,南康郡守劉繒的妹妹嫁給鄱陽王為妃,夫妻倆很是相愛。後來,鄱陽王讓齊明帝給殺掉了,王妃過於悲傷,心神恍惚,以致患上了癇病,請醫生診治怎麼也治不好。袁蒨擅長繪畫,畫的人像跟真人沒有什麼兩樣。南康郡守就請袁蒨畫了鄱陽王的畫像,並將他平生所寵愛的姬妾畫在他身邊,共同照鏡子,情形像要一塊兒睡覺。又悄悄令老奶僕拿給
妃,妃見乃唾之,因罵曰:“斫老奴晚!”於是悲情遂歇,病亦痊除。出謝赫《畫品》。
梁元帝
梁元帝常畫聖僧,武帝親為作贊。任荊州刺史時,畫《蕃客入朝圖》,帝極稱善。具《梁書》。 又畫《職貢圖》,並序外國貢獻之事。序具本集。 又遊春苑,白麻紙畫鹿圖、師利像、鸛鶴、陂池芙蓉、醮鼎圖,並有題印傳於代。出《名畫記》。
陶弘景
樑陶弘景字通明,明眾藝,善書畫。武帝嘗欲徵用,隱居畫二牛:一以金 頭牽之,一則逶迤就水草。樑武知其意,遂不以官爵逼之。出《名畫記》。
張僧繇
樑張僧繇,吳人也。天監中,為武陵王國將軍、吳興太守。武帝修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時諸王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傳寫儀形,對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內有柏堂。僧繇畫廬舍那像及仲尼十哲。帝怪問:“釋門內如何畫孔聖?”僧繇曰:“後當賴此耳。”及後周滅佛法,焚天下寺塔,獨此殿有宣尼像,乃不毀拆。又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不點眼睛。每雲:“點之即飛去。”人以為妄誕,
王妃看。王妃看到後,啐了一口,罵道:“怎麼不早將他殺了呢!”於是,王妃的悲傷漸漸平息,病也隨之痊癒了。出自謝赫《畫品》。
梁元帝
梁元帝曾經畫過聖僧,武帝親自為他寫讚詞。梁元帝任荊州刺史時,曾經畫過《蕃客入朝圖》,武帝特別欣賞這幅畫。《梁書 》上有記載。 梁元帝還畫過《職貢圖》,並在題詞中記述了外國使臣進獻貢品的情形。序收錄在本集中。 梁元帝遊春苑後,用白麻紙畫鹿圖、師利像、鸛鶴、陂池芙蓉、醮鼎圖。上面都有題款與用印,流傳後世。出自《名畫記》。
陶弘景
南北朝時樑人陶弘景,字通明,懂得各種技藝,擅長書法、繪畫。梁武帝曾想徵召他出來擔任官職,他隱居起來,畫了兩頭牛:一頭牛讓人用金籠頭牽著,一頭則隨意在水邊吃草。梁武帝知道了他隱居不願為官的寓意,於是就不再用官爵來逼迫他了。出自《名畫記》。
張僧繇
張僧繇,南北朝時樑吳地人。天監年間,官任武陵王國將軍、吳興太守。梁武帝修飾佛寺時,多命張僧繇給這些佛寺繪畫。當時,梁武帝的幾位王子都封在外地,梁武帝想念他們,便派張僧繇前往幾位王子的封地給他們畫像帶回來,梁武帝看到這些王子的畫像就像見了他們的面一樣。江陵有個天皇寺,是齊明帝時建造的,裡面設有柏堂。張僧繇在柏堂裡畫上廬舍那和孔子等十位哲人的畫像。皇帝奇怪地問:“佛門內怎麼能畫孔聖?”張僧繇回答說:“以後還當仰仗這位孔聖人呢。”等到後周消滅佛法,焚燒天下寺廟、佛塔,唯獨柏堂殿因為畫有孔聖人的畫像而沒有被拆毀。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內畫了四條龍,不點眼睛。每次都說:“若點上眼睛,龍就會騰空飛去。”有人認為妄誕,
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二龍乘雲騰上天,未點睛者見在。初吳曹不興圖青溪龍,僧繇見而鄙之,乃廣其像於龍泉亭。其畫留在祕閣,時未之重。至太清中,雷震龍泉亭,遂失其壁,方知神妙。
又畫天竺二胡僧。因侯景亂,散拆為二。一僧為唐右常侍陸堅所寶。堅疾篤,夢胡僧告雲:“我有同侶,離拆多年,今在洛陽李家。若求合之,當以法力助君。”陸以錢帛,求於其處,果購得之。疾亦尋愈。劉長卿為記述之。其張畫所有靈感,不可具載。出《名畫記》。
又潤州興國寺,苦鳩鴿棲樑上穢汙尊容。僧繇乃東壁上畫一鷹,西壁上畫一鷂,皆側首向簷外看,自是鳩鴿等不復敢來。出《朝野僉載》。
高孝珩
北齊高孝珩,世宗第二子,封廣寧郡王、尚書大司徒同州牧,博涉多才藝。嘗於廳壁畫蒼鷹,觀者疑其真,鳩雀不敢近。又畫《朝士圖》,當時妙絕。為周師所虜,授開府,封縣侯。孝珩亦善音律。周武宴齊君君臣,自彈琵琶,命孝珩吹笛。出《名畫記》。
就請他給龍點眼睛。張僧繇點了兩條龍的眼睛後,不多一會兒,電閃雷鳴,擊穿牆壁,這兩條龍駕著雲彩飛上天去。沒有點上眼睛的那兩條龍還在那兒。初時,吳人曹不興畫青溪龍,張僧繇看了後很是瞧不上,於是將這幅圖放大畫在龍泉亭壁上,而將曹不興的原畫藏在祕閣中,當時人們也不太看重。到了梁武帝太清年間,雷擊龍泉亭之後,龍從牆壁上消失了,人們才知道張僧繇畫功的神妙。
張僧繇又曾畫過兩位天竺僧人像。因為侯景舉兵叛亂,在戰亂中畫被拆散成兩半。後來,其中一半胡僧像被唐朝右常侍陸堅所收藏。陸堅病重時,夢見一個胡僧告訴他:“我有個同伴,離散了多年,他現在洛陽李家。您要是能找到他,將我們倆放在一起,我們當用法力幫助您。”陸堅到洛陽李家求購,真的買到了。過了不久,陸堅的病也痊癒了。劉長卿寫了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情。張僧繇的畫有許多神奇的故事,在這裡就不一一記載了。出自《名畫記》。
又:潤州興國寺,苦於鳩鴿等棲在房樑上,它們拉下的糞便玷汙了佛像。張僧繇在東面牆壁上畫了一隻鷹,在西面牆壁上畫了一隻鷂,都側頭向簷外睨視。從此,鳩鴿等再不敢到屋樑上來了。出自《朝野僉載》。
高孝珩
北齊高孝珩,是世宗的第二個兒子,受封廣寧郡王、尚書大司徒同州牧。高孝珩知識淵博,多才多藝。他曾經在廳堂牆壁上畫了一隻蒼鷹,看了的人都以為這隻鷹是真的,鳩雀都不敢靠近。他又畫過一幅《朝士圖》,在當時稱得上絕妙。後來,高孝珩被北周的軍隊俘虜,授予他開封,封為縣侯。高孝珩還通曉音律。周武帝宴請北齊君臣,親自彈奏琵琶,讓高孝珩吹笛。出自《名畫記》。
楊子華
北齊楊子華,世祖時,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常畫馬於壁。夜聽,聞啼齧長鳴,如索水草聲。圖龍於素,舒之輒雲氣縈集。世祖重之,使居禁中。天下號為畫聖,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時有王子衝善棋通神,號為二絕。出《名畫記》。
劉殺鬼
北齊劉殺鬼與楊子華同時,世祖俱重之。畫鬥雀於壁間,帝見之,以為生,拂之方覺。常在禁中,錫賚鉅萬。任梁州刺史,名見《北齊書》。出《名畫記》。
鄭法士
隋田、楊與鄭法士同於京師光明寺畫小塔。鄭圖東壁、北壁,田圖西壁、南壁,楊畫外邊四面,是稱三絕。楊以簟蔽畫處,鄭竊觀之,謂楊曰:“卿畫終不可學,何勞障蔽?”鄭託以婚姻,有對門之好,又求楊畫本。楊引鄭至朝堂,指以宮闕衣冠、人馬車乘曰:“此是吾之畫本也。”由是鄭深伏。光明寺改為大雲寺,在長安懷遠裡也。出《名畫記》。
閻立德
唐貞觀三年,東蠻謝元深入朝。冠烏熊皮冠,以金絡額,毛帔以裳,為行縢,著履。中書侍郎顏師古奏言:“昔周武王治致太平,遠國歸款。周史乃集其事為《王會篇》。今
楊子華
北齊人楊子華,世祖時,官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侍郎。楊子華曾經在牆壁上畫馬。夜裡時,聽到有馬咬齧長鳴,好像在索要水草。楊子華在白絹上畫龍,展開後,則有云氣縈集在白絹上面。世祖非常看重楊子華,讓他住在宮內。當時世人稱楊子華為畫聖,沒有世祖的御詔,他不得為別人作畫。與他同時代還有一個人叫王子衝,擅長圍棋,棋藝高超,似有神助,當時的人稱他們為二絕。出自《名畫記》。
劉殺鬼
北齊人劉殺鬼與楊子華是同一時代人,世祖對他們二人都很看重。劉殺鬼在牆壁上畫鬥雀,世祖看見了,以為是活雀,用手拂了一下才覺出是畫的。劉殺鬼經常出入宮中,世祖賞賜了他鉅額財物。劉殺鬼官任梁州刺史,名字見於《北齊書》。出自《名畫記》。
鄭法士
隋朝時,有田生、楊生,跟鄭法士一同給京都光明寺畫小塔。鄭法士畫東壁、北壁,田生畫西壁、南壁,楊生畫外邊四面牆壁,當時人稱他們為三絕。楊生用竹蓆遮蔽畫畫的地方,鄭法士偷偷看了後,對他說:“你的畫終究不可學,何必費力遮蔽?”後來,鄭法士願跟楊生結為姻親,關係進了一層,求著要楊生的畫稿。楊生帶著鄭法士到朝堂,指著宮殿衣冠、人馬車乘說:“這就是我的畫稿。”從此,鄭法士深深折服楊生。後來,光明寺改名為大雲寺,它位於長安城的懷遠裡。出自《名畫記》。
閻立德
唐貞觀三年,東蠻人謝元深入朝。他戴著黑熊皮帽,用金絲繞額頭,穿著用毛皮做的衣服,綁裹腿,穿鞋。中書侍郎顏師古上奏皇帝說:“從前,周武王治理國家達到太平盛世,邊遠的國家都來歸順求和。周朝的史官就將這些事情編寫成《王會篇》。現
聖德所及,萬國來朝。卉服鳥章,俱集蠻邸,實可圖寫貽於後,以彰懷遠之德。”從之,乃命立德等圖畫之。又趙郡李嗣真論畫,其上品之第三,序右相博陵子閻立本,洎其兄工部尚書大安公立德之畫曰:“大安、博陵,難兄難弟。自江左陸、謝雲亡,北朝子華長逝,象人之妙,實為中興。至如萬國來庭,奉塗山之玉帛,百蠻朝貢,接應門之序位,折旋矩規,端簪奉笏之儀,魁詭譎怪、鼻飲頭飛之俗,莫不盡該豪末,備得精神。”出《譚賓錄》。
閻立本
唐太宗朝,官位至重,與兄立德齊名。嘗奉詔寫太宗真容,後有佳手,傳寫於玄都觀東殿前間,以鎮九五岡之氣,猶可以仰神武之英威也。立德創《職貢圖》,異方人物,詭怪之狀。立本畫國王粉本在人間。昔南北兩朝名手,不足過也。時南山有猛獸害人,太宗使驍勇者捕之,不得。虢王元鳳忠義奮發,自往取之,一箭而斃。太宗壯之,使立本圖狀。鞍馬僕從,皆寫其真,無不驚服其能。有《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等圖,亦輝映前古。唯《職貢》《鹵簿》等圖,與立德同制之。俗傳慈恩畫功臣,雜手成色,不見其蹤。其人物鞍馬、冠冕車服,皆神也。李嗣真雲:“師鄭法士,實亦過之。後有王知慎、師範,甚有筆力。閻畫神品。”出《唐畫斷》。
在,凡是皇上的恩德所施到的地方,許多國家都來朝拜修好。穿著各種式樣衣服的使臣們都集中住在蠻邸裡,實在有必要將這些使臣繪圖畫像留給後人,用來張揚我朝恩施邊遠的德政。”太宗皇帝批准了這一奏請,就讓閻立德等人為這些使臣繪圖畫像。又有趙郡人李嗣真論畫,將右相博陵子閻立本的畫作列為上品之第三,論到閻立本的哥哥工部尚書大安公閻立德的畫時說:“閻立德與閻立本,難分高下。自從江左陸探微、謝赫死去,北朝楊子華去世,繪畫人像之妙,到他們兄弟二人振興起來。至於各國前來京城朝拜、獻寶的使臣們的形象,為接待這些使臣所安排的儀式,以及這些使臣所展示的各種奇異的風俗,都被細緻地繪畫下來,而且深得神韻。”出自《譚賓錄》。
閻立本
閻立本在唐太宗朝時,官至重位,與哥哥閻立德齊名。曾經奉太宗詔令,親自為唐太宗畫像。後來,有一位高手,臨摹在玄都觀東殿前間,以鎮九五岡之氣,猶可以從這幅臨摹畫像中,見到皇帝的英威之氣。閻立德繪畫的《職貢圖》,畫的都是外域的人物,形象非常怪異。閻立本繪畫的國王稿本流傳在民間。這以前南、北兩朝的繪畫高手,沒有超過他們兄弟倆的。一次,南山出現一隻凶猛的野獸傷害人,太宗派遣勇猛的勇士去捕捉,沒有捕到。虢王元鳳忠義奮發,親自前去捕捉,一箭射死了這隻猛獸。太宗讚許他,讓閻立本將他射殺猛獸的場面畫下來。鞍馬僕從,都畫得很逼真,看過這幅畫的人,沒有不驚歎和佩服他技藝的高超的。閻立本還畫有《秦府十八學士圖》《凌煙閣功臣圖》等作品,也是光耀以前歷代繪畫名家的。只有《職貢圖》《鹵簿》等畫,是跟他哥哥閻立德合作的。民間傳說在慈恩寺畫功臣,是很多人畫的,不是閻立本的個人作品。閻立本畫的人物鞍馬、冠冕車服,都非常傳神。李嗣真說:“閻立本的畫,師承鄭法士,實際上已經超過了鄭法士。在閻立本之後,還有王知慎、師範,作畫也很見功夫。閻立本的畫是神品。”出自《唐畫斷》。
太宗嘗與侍臣泛春苑,池中有異鳥隨波容與。太宗擊賞數四,詔座者為詠,召閻立本寫之。閣外傳呼雲:“畫師閻立本。”時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臨池側,手揮丹青,不堪愧赧。既而戒其子曰:“吾少好讀書,倖免牆面。緣情染翰,頗及儕流,唯以丹青見知。躬廝養之務,辱莫大焉。汝宜深戒,勿習此也。”至高宗朝,閻立本為右丞相,姜恪以邊將立功為左相。又以年飢,放國子學生歸,又限令史通一經。時人為之語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三館學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經。”出《大唐新語》。
立本家代善畫。至荊州,視張僧繇舊跡曰:“定虛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猶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定無虛士。”坐臥觀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
又樑張僧繇作《醉僧圖》。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恥之。於是聚錢數十萬,貨閻立本作《醉道士圖》。今並傳於代。出《國史異纂》。
薛 稷
天后朝,位至少保。文章學術,名冠當時。學書師褚河南。時稱買褚得薛不落節。畫蹤閻令。祕書省有畫鶴,時號一絕。會旅遊新安郡,遇李白。因留連,書永安寺額,
唐太宗有一次同侍臣們乘舟在御苑的池中游玩賞景,看到有怪鳥在水面上隨波浮游。唐太宗數次拍手叫好,命令在座陪同的侍臣們當場賦詩讚詠,又命令宣召閻立本前來將怪鳥畫下來。閣外傳呼道:“召畫師閻立本。”當時,閻立本任主爵郎中。聽到傳召後,他急忙跑步趕來,大汗淋漓,俯身池邊揮筆繪畫起來,滿面羞愧。事後,閻立本告誡他的兒子說:“我小時候愛好讀書,幸而沒有成為一個不學無術的蠢材。在同行中,我的文章寫得還是比較不錯的。然而,我最知名的是繪畫。可是,它卻使我充任供奉之職,這是莫大的恥辱。你應該深以為戒,不要學習這種技藝了。”到唐高宗在位時,閻立本官為右丞相,姜恪原是守邊將領,憑著戰功做了左丞相。又遇上饑饉,國子監裡的學生都放假讓他們回家去了。同時又規定三省、六部及御史臺的低級辦事人員必須通曉一經。當時有人賦得打油詩一首:“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三館學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經。”出自《大唐新語》。
閻立本家世代擅長繪畫。他有一次去荊州,觀看張僧繇的遺畫說:“從這畫來看,他是空有虛名啊。”第二天又去看,說:“他還是近代的繪畫高手。”過了一宿又去看,說:“盛名之下沒有低手。”他在畫前或坐或臥,觀賞不已,晚上就睡在畫旁邊,過了十天了還不離開。
樑人張僧繇作《醉僧圖》。道士們常常用這幅畫來嘲笑僧人,僧眾們感到羞辱。於是大家湊了幾十萬錢,僱閻立本畫《醉道士圖》。這兩幅畫同時流傳下來。出自《國史異纂》。
薛 稷
薛稷在武則天執政時期,官至少保。他的文章學術,在當時享有盛名。薛稷的書法師承於褚遂良。當時人稱買褚得薛不掉價。薛稷的畫師承於閻立本。祕書省有薛稷畫的一幅鶴圖,在當時被稱為一絕。一次,薛稷到新安郡去遊玩,湊巧遇到了李白。他因此在新安郡逗留了一段時日,為永安寺書寫了匾額,
兼畫西方像一壁。筆力瀟灑,風姿逸發,曹、張之亞也。二妙之跡,李翰林題贊見在。又聞蜀郡多有畫諸佛菩薩、青牛之像,並居神品。出《唐畫斷》。
尉遲乙僧
唐尉遲乙僧,土火羅國胡人也。貞觀初,其國王以丹青巧妙,薦之闕下雲:“其國尚有兄甲僧,未有見其畫蹤。”乙僧今慈恩寺塔前面中間功德,又凹垤花西面中間千手千眼菩薩,精妙之極。光宅寺七寶臺後面畫降魔像,千怪萬狀,實奇蹤也。然其畫功德人物花草,皆是外國之象,無中華禮樂威儀之德。出《唐畫斷》。
王 維
唐王右丞維家於藍田玉山,遊止輞川。兄弟以科名文學冠絕當代,故時稱朝廷左相筆,天下右丞詩者也。其畫山水松石,蹤似具生,而風標特出。今京都千福寺西塔院有掩障,一畫楓戍,一圖輞川。山谷鬱盤,雲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常自題詩云:“夙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其自負也如此。慈恩寺東院,與畢庶子、鄭廣文,各畫一小壁。時號三絕。故庾右丞宅,有壁圖山水兼題記,亦當時之妙也。山水松石,妙上上品。出《唐畫斷》。
又維嘗至招國坊庾敬休宅,見屋壁有畫《奏樂圖》。維熟視而笑。或問其故,維曰:“此《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好事者集樂工驗之,無一差者。出《國史補》。
又繪製了一璧西方像。他筆力瀟灑,風姿逸發,可以跟前人曹不興、張僧繇比美。這兩件美妙的作品,李白為其題寫的贊詩還在。又聽說薛稷在蜀郡畫了許多佛菩薩畫像和青牛,都屬神品。出自《唐畫斷》。
尉遲乙僧
唐朝人尉遲乙僧,是土火羅國胡人。唐太宗貞觀初年,土火羅國國王因為尉遲乙僧繪畫巧妙而將他薦獻給大唐帝國,並說:“他還有個哥哥尉遲甲僧還在國中,但是沒有見到過他的繪畫作品。”現今慈恩寺塔前面中間的功德圖,又凹垤花西面中間的千手千眼菩薩像,都是尉遲乙僧的作品,極精妙。他在光宅寺七寶臺後畫的降魔像,千怪萬狀,實在是神奇。然而,尉遲乙僧畫的功德人物花草,都是異國的風格,沒有我中華禮樂威儀之德。出自《唐畫斷》。
王 維
唐朝右丞王維,家住藍田玉山,遊息於輞川。王維兄弟以科舉成績優異和文學才華名冠當世,故當時人稱:朝廷左相筆,天下右丞詩。王維畫的山水松石,都栩栩如生,風度品格格外突出。現京城千福寺西塔院有影壁,一面畫的是楓戍,一面畫的是輞川。畫面上那深幽盤繞的山谷,雲水飛動的情態,超塵脫俗,詭譎奇絕出於筆端。王維曾自己在一幅畫上題詩說:“夙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如此自負。長安慈恩寺東院,有王維和畢庶子、鄭廣文各自畫的壁畫,當時被人稱為三絕。已去世的庾右丞相的住宅裡有王維的一幅山水壁畫和題記,也是當時的一幅佳作。他畫的山水松石,屬於妙上上品。出自《唐畫斷》。
有一次,王維到位於招國坊裡的庾敬休宅,看到室內牆壁上畫有一幅《奏樂圖》。王維仔細看了一會兒後笑了。有人問他笑什麼,王維說:“這幅畫畫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有好事者聽說了這件事情後,特意請來樂工檢驗,一點兒不錯。出自《國史補》。
李思訓
唐開元中,諸衛將軍李思訓,子昭道為中舍,俱得山水之妙。時人云“大李將軍”“小李將軍”是也。思訓格品高奇,山川絕妙。鳥獸草木,皆其能。中舍之圖,山水鳥獸,甚多繁巧。智思筆力不及也。天寶中,玄宗召思訓,畫大同殿壁兼掩障。異日因奏對,詔雲:“卿所畫掩障,夜聞水聲。通神之佳手,國朝山水第一。”思訓神品,昭道妙上品。出《唐畫斷》。
韓 幹
唐韓幹,京兆人也。唐玄宗天寶中召入供奉。上令師陳閎畫馬,怪其不同,詔因詰之。奏雲:“臣自有師。陛下內廄馬,皆臣之師也。”上甚異之。其後果能狀飛龍之質,盡噴玉之奇。九方之識既精,伯樂之相乃備。且古之畫馬,有《周穆王八駿圖》;國朝閻立本畫馬,似模展、鄭,多見筋骨,皆擅一時之名,未有希代之妙。開元后,四海清平。外域名馬,重譯累至。然而砂磧且遙,蹄甲多薄。玄宗遂擇其良者,與中國之駿,同頒馬政。自此內廄有“飛黃”“照夜”“浮雲”“五方”之乘。奇毛異狀,筋骨既健,蹄甲皆厚。駕御歷險,若輿輦之安,馳驟應心,中韶頀之節。是以陳閎貌之於前,韓幹繼之於後。寫渥窪之狀,不在水中;移 嫋之形,出於天上。韓故居神品。陳兼寫真,居妙品
李思訓
唐玄宗開元年間,諸衛將軍李思訓,和他的兒子中舍人李昭道,父子二人都畫得一筆絕妙的山水畫,當時人稱“大李將軍”“小李將軍”。父親李思訓的山水畫,格調高雅,風格奇特,山川絕妙。畫鳥獸草木都是他的拿手活兒。兒子李昭道所畫的山水鳥獸,很是繁巧。不論是構思,還是筆力,都趕不上他父親李思訓。天寶年間,玄宗皇帝召見李思訓,讓他繪製大同殿的壁畫和影壁。後來他因事上朝,玄宗皇帝對他說:“你繪畫的影壁,夜裡聽到了流水聲。你真是筆能通神的高手,位居當今國內山水畫的第一位。”李思訓的畫入神品,李昭道的畫入妙上品。出自《唐畫斷》。
韓 幹
唐朝人韓幹,是京都地區人。唐玄宗天寶年間因他擅長繪畫被召入宮中供奉。玄宗皇帝讓韓幹師法陳閎畫馬,奇怪他畫得不同,將他召來責問。韓幹說:“我畫馬有自己的老師。皇上宮內馬圈裡的御馬,都是我的老師。”玄宗皇帝聽了後感到詫異。後來,韓幹果然能畫出飛龍之質,噴玉之奇。韓幹對馬的識別與鑑賞的能力趕上了著名相馬專家九方皋、伯樂的水平。古代遺留下來的畫馬傑作有《周穆王八駿圖》;本朝閻立本畫馬,彷彿展子虔、鄭法士,畫的馬肌體筋骨都很有神,名揚一時,然而卻沒有畫出能被稱為稀世傑作的作品。開元以後,天下安定太平。外國名馬不斷地輸入唐朝。然而走過沙漠,遠途跋涉,它們的蹄甲大多很薄。玄宗從中挑選優良的馬,同國內產的駿馬交配,從此宮內馬圈裡就有了“飛黃”“照夜”“浮雲”“五方”等駿馬。這些馬奇毛異狀,筋骨健壯,都有厚厚的蹄甲。騎著它們逾隘跨險,就像乘坐車輦一樣安穩;它們可以隨著你的心意奔跑,就像奏樂一樣有節奏。是以前有陳閎,後有韓幹,為它們畫像。韓幹畫的渥窪、 嫋產的名馬,將它們畫得彷彿不在水中,就像出於天上。因此,韓幹畫的馬入神品。陳閎畫的馬兼顧寫實,入妙品
上。寶應寺三門神,西院北方天王,佛殿前面菩薩,西院佛像,寶聖寺北院二十四聖等,皆其蹤也。畫馬高會菩薩、西院鬼神等神品。出《唐畫斷》。
又幹閒居之際,忽有一人朱衣玄冠而至。幹問曰:“何得及此。”對曰:“我鬼使也。聞君善圖良馬,願賜一匹。”幹立畫焚之。數日因出,有人揖而謝曰:“蒙君惠駿足,免為山川跋涉之勞,亦有以酬效。”明日,有人送素縑百匹,不知其來。幹收而用之。出《獨異志》。
建中初,曾有人牽馬訪醫,稱馬患腳,以二千求治。其馬毛色骨相,馬醫未嘗見。笑曰:“君馬酷似韓幹所畫者,真馬中固無也。”因請馬主繞市門一匝,馬醫隨之。忽值韓幹,幹亦驚曰:“真是吾設色者。”乃知隨意所匠,必冥會所肖也。遂摩挲。馬若蹶,因損前足,幹心異之。至舍,視其所畫馬本,腳有一點黑缺,方知畫通靈矣。馬醫所獲錢,用歷數主,乃成泥錢。出《酉陽雜俎》。
上。寶應寺三門神,西院北方天王,佛殿前面的菩薩,西院的佛像,寶聖寺北院的二十四聖像等畫作,都是韓幹的作品。畫的馬高會菩薩、西院的神鬼,都入神品。出自《唐畫斷》。
又:韓幹閒居的時候,忽然有一位身穿硃紅色衣服頭戴黑色帽子的人來到他面前。韓幹問他:“為什麼來這兒?”回答說:“我是鬼的使者。聽說您擅長畫馬,請為我們陰界畫一匹馬。”韓幹立即為這位鬼使畫了一匹馬,然後將它燒掉了。過了幾天,韓幹外出,途中遇到一個人向他舉手作揖表示謝意,說:“承蒙您送給我一匹良馬,免去我長途旅行翻山過河的勞累,我也要酬謝您。”第二天,不知從哪裡來的人,送給韓幹素色細絹一百匹。韓幹收下,後來都使用了。出自《獨異志》。
又:唐德宗建中初年,曾經有個人牽著一匹馬找馬醫,說這匹馬患了腳疾,要能治好,願用二千錢酬謝。這匹馬的毛色骨相,馬醫從來都沒有見過。他笑著說:“您這匹馬很像韓幹畫的那些馬,真馬裡面沒有這樣的。”馬醫請這匹馬的主人牽馬繞市門走一圈,馬醫跟在旁邊。忽然遇見韓幹,韓幹也大為驚異地說:“這真是我畫的馬啊!”這時他才知道自己隨意畫的馬,一定有暗中相似的。他於是撫摸馬身。馬像是要跌到,因而損傷了前蹄,韓幹心中很是奇怪。回到家裡,看他畫的馬,果然蹄子上有一點黑缺,才知道畫能通神靈。那位馬醫得到的酬金,用過一段時間、幾經轉手後,都變成了泥錢。出自《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