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

來 瑱  哥舒翰  馬 璘  白孝德  李正己

李嗣業  馬 勳  汪 節  彭先覺  王俳優

鍾 傅  墨君和  周歸祐  王 宰

來 瑱

唐來瑱,天寶中至贊善大夫,未為人所知。安祿山叛逆,詔朝臣各舉智謀果決才堪統眾者。左拾遺張鎬薦瑱有縱橫才略。表入,即日召見,稱旨,拜潁川太守,充招討使,累奏戰功。肅宗即位,以瑱武略,尤加任委。北收河洛,屬群賊蜂起,頻來攻戰,皆為瑱所敗。賊等懼之,號為來嚼鐵。出《譚賓錄》。

哥舒翰

唐哥舒翰捍吐蕃,賊眾三道從山相續而下,哥舒翰持半段折槍,當前擊之,無不摧靡。翰入陣,善使槍,追賊及之,以槍搭其肩而喝。賊驚顧,翰從而刺其喉,皆高三五丈而墜。家僮左車年十五,每隨入陣,輒下馬斬其首。出《譚賓錄》。

來 瑱

唐朝的來瑱,在玄宗天寶中期官已升到贊善大夫,但不為人們所知。安祿山叛亂時,皇帝下詔讓朝臣們推薦有智謀、辦事果斷、能夠統帥眾人的人才。左拾遺張鎬舉薦來瑱具有經略天下的才幹。奏表上去後,當日召見,皇帝很滿意,任他為潁川太守,兼招討史,果然屢建戰功。肅宗李亨繼位時,因為來瑱的武略,委以重任。北收河洛時,屬內群賊蜂擁而起,多次來攻戰,都被來瑱擊敗。敵人很害怕他,都叫他來嚼鐵。出自《譚賓錄》。

哥舒翰

唐時,哥舒翰抵禦吐蕃。眾賊分三路從山上相繼攻下來,他手持半截折槍,迎頭出擊,所向無敵。哥舒翰打仗時善使槍,每當追上敵人時,先把槍搭在敵人的肩膀上,然後大叫一聲。敵人驚慌回顧,哥舒翰便刺他的咽喉,挑高三五丈後墜地。他的家僮左車,才十五歲,每次都跟隨入陣,這時便跳下馬來割掉被刺者的腦袋。出自《譚賓錄》。

馬 璘

唐廣德元年,吐蕃自長安還至鳳翔,節度孫守直閉門拒之,圍守數日。會鎮西節度馬璘領精騎千餘,自河西救楊志烈回,引兵入城。遲明,單騎持滿,直衝賊眾,左右願從者百餘騎。璘奮擊大呼,賊徒披靡,無敢當者。翌日,又逼賊請戰。皆曰:“此將不惜死,不可當,且避之。”出《譚賓錄》。

白孝德

唐白孝德為李光弼偏將。史思明攻河陽,使驍將劉龍仙率騎五千,臨城挑戰。龍仙捷勇自恃,舉足加馬鬣上,嫚罵光弼。光弼登城望之,顧諸將曰:“孰可取者?”僕固懷恩請行,光弼曰:“非大將所為。”歷選其次,左右曰:“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問曰:“可乎?”曰:“可。”光弼問所加幾何人而可,曰:“獨往則可,加人多不可。”光弼曰:“壯哉!”終問所欲,對曰:“願備五十騎于軍門,候入而繼進,及請大眾鼓譟以假氣,他無用也。”光弼撫其背以遣之。孝德挾二矛,策馬截流而渡。半濟,懷恩賀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懷恩曰:“觀其攬跋便僻,可萬全。”龍仙始見其獨來,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欲動,孝德搖手止之,若使其不動,龍仙不之測。又止龍仙。

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詞,非他也。”龍仙去三十步,與之言,褻罵如初。孝德伺便,因瞋目曰:“賊識我乎?”龍仙曰:“何也?”曰:“國之大將白孝德。”龍仙曰:“是豬狗乎?”發聲虓然,執矛前突,城上鼓譟,五十騎亦繼進。龍仙矢不

馬 璘

唐代宗廣德元年,吐蕃從長安退出,又來圍困鳳翔城,節度使孫守直緊閉城門,守城拒敵,已經數日。正在這時,鎮西節度使馬璘領精騎一千多,從河西援救楊志烈回來,領兵入城。第二天黎明,他單騎出城,手持滿弓,衝向敵眾,左右跟他來的人有一百多。馬璘奮戰吶喊,敵兵潰散,沒有敢抵抗的。第二天,他又向敵陣挑戰。敵人都說:“這個將領不怕死,無法抵擋,應該躲避。”出自《譚賓錄》。

白孝德

唐時,白孝德為李光弼的偏將。史思明攻打河陽時,派驍將劉龍仙率領騎兵五千,到河陽城下挑戰。劉龍仙自以為很勇敢,將腳放在馬頸上,謾罵李光弼。李光弼登城觀望,對諸將說:“誰能將他抓來?”僕固懷恩請求前往,光弼說:“不能用大將出馬。”又選擇別人,諸將說:“孝德可以。”李光弼召來白孝德,問他:“行嗎?”白孝德說:“行。”光弼問需要幾個人同去,白孝德說:“我自己就行,多了不行。”光弼說:“好樣的!”又問他還有什麼要求,白孝德回答說:“先在軍門準備好五十名騎兵,等我衝入敵陣時再衝過去,請大家吶喊助威,其他不用了。”李光弼拍了拍他的後背,叫他去了。白孝德手持兩杆長矛,策馬橫渡。當他走到河當中時,懷恩高興地說:“準能抓到他。”李光弼說:“還沒到,你怎麼知道能抓到?”懷恩說:“我看他攬轡跋涉,曲折移動,萬無一失。”劉龍仙看到白孝德一人獨來,不以為然,腳仍然放在馬頸上。白孝德走近時,他剛想動,孝德搖手製止了他,好像是讓他不要動,劉龍仙不知道他要幹啥。白孝德又一次制止了劉龍仙的舉動。

白孝德說:“侍中讓我來傳個話,沒別的事。”劉龍仙距白孝德三十步遠,和他說話,嘴裡仍謾罵不止。白孝德抓住機會,怒瞪雙目,說:“你認識我嗎?”劉龍仙說:“你是誰?”白孝德說:“我是唐朝大將白孝德。”劉龍仙說:“是豬狗嗎?”只聽白孝德虎吼一聲,持矛前進,城上吶喊,那五十精騎也衝殺過來。劉龍仙箭都

及發,環走堤上,孝德逐之,斬首提之歸。出《譚賓錄》。

李正己

唐李正己本名抱玉。侯希逸為平盧軍帥,希逸母即正己姑也。後與希逸同至青州,驍健有勇力。寶應中,軍眾討史朝義,至鄭州。回紇方強恣,諸節度皆下之。正己時為軍候,獨欲以氣吞之,因與角逐,眾軍聚觀。約曰:“後者批之。”即逐而先,正己擒其領而批其顙,回紇屎液俱下。眾軍呼突,繇是不敢暴。會軍人逐希逸,希逸奔走。眾立正己為帥,朝廷因授平盧節度使。出《譚賓錄》。

李嗣業

唐李嗣業領安西、北庭行營,常為先鋒將,持棒衝擊,眾賊披靡。與九節度圍賊,因中流矢,數日瘡欲愈。臥於帳中,忽聞金鼓聲亂。問之,知戰。因闞,瘡中血如注,奄然而卒。出《譚賓錄》。

馬 勳

唐德宗欲幸樑洋,嚴振遣兵五千至盩厔以俟南幸。其將張用誠陰謀叛背,輸款於李懷光,朝廷憂之。會梁州將馬勳至,上臨軒與之謀。勳曰:“臣請計日至山南,取節度符召之;即不受召,臣當斬其首以覆命。”上喜曰:“幾日當至?”勳剋日時而奏,上勉勞而遣之。勳既得振符,乃與壯士五十人偕行出駱谷。用誠以為未知其叛,以數百騎迓

來不及發,只能在堤上轉圈跑,白孝德趕上後斬了他,提著頭回來了。出自《譚賓錄》。

李正己

唐人李正己本名抱玉。侯希逸任平盧軍帥,希逸的母親是正己的姑姑。後來,他與侯希逸同到青州,他非常矯健勇敢。寶應年間,軍隊討伐史朝義,到了鄭州。軍中回紇士兵非常驕橫無禮,各節度使都低聲下氣。李正己當時是軍候,他為了鎮服他們,因而和他們進行摔跤比賽,士兵都來圍觀。雙方約定:“輸者被打耳光。”李正己勝了,他抓住回紇兵的衣領打他的臉,直打得他屎尿俱下。兵士們歡呼,自此以後,回紇兵再不敢驕橫了。恰趕上軍人們驅逐侯希逸,希逸逃跑了,大家擁立李正己為軍帥,朝廷因而授他為平盧節度使。出自《譚賓錄》。

李嗣業

唐時,李嗣業鎮安西、北庭行營,他曾被任命為先鋒將,戰鬥時,持棒衝擊,眾賊潰逃。一次,他與九節度使圍攻賊寇,中了流箭,數日後傷口快癒合了。他臥在帳中,忽然聽到金鼓亂鳴。他一問才知道正在打仗,因而起來察看,結果傷口血流如注,很快死掉了。出自《譚賓錄》。

馬 勳

唐德宗李適想去樑洋,嚴振派兵五千去盩厔,來保衛皇帝南巡。他的部將張用誠陰謀反叛,暗中向李懷光獻財物,朝廷憂慮此事。正好趕上樑州將馬勳來了,皇帝就和馬勳在廳中想辦法。馬勳說:“我請求約定一個時間去山南,取節度使的官符召張用誠;他若不受召,我就斬了他來複命。”皇帝很高興,說:“幾日能到?”馬勳計算了一下時間告訴了皇帝,皇帝對他進行了一番嘉勉,便派他去了。馬勳取得了節度使的官符,和五十名壯士同行走出駱谷。張用誠以為別人不知他的反叛陰謀,派數百騎兵迎接

勳。勳與俱之傳舍,用誠左右森然。勳曰:“天寒且休。”軍士左右皆退。勳乃令人多焚其草以誘之,軍士爭附火。勳乃令人從容出懷中符示之曰:“大夫召君。”用誠惶駭起走,壯士自背束其手而擒之。不虞用誠之子居後,引刀斫勳。勳左右遽承其臂,刀不甚下,微傷勳首。遂格殺其子,而僕用誠於地,令壯士跨其腹,以刃擬其喉曰:“聲則死之!”勳馳就其軍,營士已被甲執兵。勳大言曰:“汝等父母妻孥皆在梁州,棄之從人反逆,將欲滅汝族耶?大夫使我取張用誠,不問汝輩。乃何為乎?”眾讋伏。於是縛用誠,遣送洋州,振杖殺之。拔其二使總其眾。勳以藥自封其首,來複命,愆約半日。出《譚賓錄》。

汪 節

太微村在績溪縣西北五里。村有汪節者,其母避瘧於村西福田寺金剛下,因假寐,感而生節。節有神力,入長安,行到東渭橋,橋邊有石獅子,其重千斤。節指而告人曰:“吾能提此而擲之。”眾不信之。節遂提獅子投之丈餘,眾人大駭。後數十人不能動之,遂以賂請節,節又提而致之故地。尋而薦入禁軍,補神策軍將。嘗對御,俯身負一石碾,置二丈方木於碾上,木上又置一床,床上坐龜茲樂人一部,奏曲終而下,無厭重之色。德宗甚寵惜,累有賞賜。雖拔山拽牛之力,不能過也。出《歙州圖經》。

馬勳。馬勳和他同到傳舍,張用誠周圍禁衛森嚴。馬勳說:“天冷,讓他們休息去吧。”左右的軍士們都退去了。馬勳又令人點燃很多柴草來引誘他們,軍士們都爭著靠近柴火取暖。馬勳又叫人隨意取出懷中的節度使符給張用誠看,並說:“大夫召你去。”張用誠很惶恐,要逃走,壯士從後邊反背了他的雙臂抓住了他。沒想到張用誠的兒子在後邊,舉刀要砍馬勳。左右壯士很快地擎住了他的手,刀沒有砍很重,只使馬勳的頭受了點輕傷。於是殺了張用誠的兒子,把張用誠按倒在地,壯士用腳踩著他的肚子,用刀逼近他的咽喉,說:“你要喊叫,就叫你死!”馬勳又很快地到了張用誠的軍營,兵士們早已披盔甲,執武器。馬勳大聲說:“你們的父母妻子都在梁州,拋棄了他們跟人叛變,你們這是要滅族嗎?大夫讓我捉拿張用誠,不向你們問罪。你們這是要幹什麼?”眾人就恐懼降服了。於是綁了張用誠,遣送洋州,亂棍打死。又選拔了二使統領他的部下。馬勳用藥敷在自己頭上,回來覆命,只比約定的時間晚了半天。出自《譚賓錄》。

汪 節

太微村在績溪縣西北五里。村中有個叫汪節的人,他母親因為躲避瘧疾,來到村西福田寺的金剛佛像下,在閉目養神時,有感應生下了汪節。他的力量特別大,有一次去長安,走到東渭橋,橋邊有一隻石獅子,重千斤。汪節指著石獅對人說:“我能把它提起來扔到一邊去。”眾人不信,汪節便提起石獅扔到一丈多遠的地方,眾人大感驚奇。後來好幾十人都沒有搬動,大家只好花錢請汪節,他又提起石獅放到原處。不久,他經人推薦加入宮中禁軍,補任神策軍將。曾有一次,面對皇帝,他伏在地上,身背一石碾,碾上放兩丈見方的木板,木板上又放一張床,床上坐了一部龜茲樂隊,直到演奏完曲子才下來,他並不感到沉重吃力。德宗非常看重他,經常給他賞賜。別人儘管有拔山拽牛的力量,也超不過他。出自《歙州圖經》。

彭先覺

唐彭先覺叔祖博通膂力絕倫。嘗於長安與壯士魏弘哲、宋令文、馮師本角力。博通堅臥,命三人奪其枕。三人力極,床腳盡折,而枕不動。觀者逾主人垣牆,屋宇盡壞,名動京師。嘗與家君同飲,會暝,獨持兩床降階,就月於庭。酒俎之類,略無傾洩矣。出《御史臺記》。

王俳優

唐乾符中,綿竹王俳優者有巨力。每遇府中饗軍宴客,先呈百戲。王生腰背一船,船中載十二人,舞《河傳》一曲,略無睏乏。出《北夢瑣言》。

鍾 傅

安陸郡有處士姓馬忘其名,自雲江夏人,少遊湖湘,又客於鍾陵十數年。嘗說江西鍾傅,本豫章人,少倜儻,以勇毅聞於鄉里。不事農業,恆好射獵。熊鹿野獸,遇之者無不獲焉。一日,有親屬酒食相會,傅素能飲,是日大醉。唯一小僕侍行,比暮方歸。去家二三裡,溪谷深邃,有虎黑文青質,額毛圓白,眈眈然自中林而出。百步之外,顧望前來。僕伕見而股慄,謂傅曰:“速登大樹,以逃生命。”傅時酒力方盛,膽氣彌粗。即以僕人所持白梃,山立而拒之。虎即直搏傅,傅亦左右跳躍,揮杖擊之。虎又俯伏,傅亦蹲踞。須臾,復相拏攫。如此者數四。虎之前足,搭傅之肩,傅即以兩手抱虎之項,良久。虎之勢無以用其爪牙,傅之

彭先覺

唐時,彭先覺的叔祖彭博通,力氣非常大,超過一般人。曾經在長安和壯士魏弘哲、宋令文、馮師本較量力量。彭博通死死地橫躺著,叫他們三人取他頭下的枕頭。三人使出了全部力量,把床腿都拽斷了,而枕頭卻沒動。觀看的人爬過主人的院牆,擠壞了房屋,彭博通名動京城。他曾經和筆者的父親喝酒,天黑了,為了到庭院賞月亮,他一人拿著兩張几案走下臺階,桌上的酒、菜,沒有灑一點一滴。出自《御史臺記》。

王俳優

唐僖宗乾符年間,綿竹有個叫王俳優的人,力量特別大。每逢府中要犒賞軍隊和宴請賓客時,都要演雜耍助興。王俳優腰背一船,船中坐十二人,隨《河傳曲》跳舞,直到曲終,他不感到疲乏。出自《北夢瑣言》。

鍾 傅

安陸郡有一個處士姓馬,忘記了他的名字,他自己說是江夏人,年輕時在湖湘一帶遊蕩,又在鍾陵客居十幾年。他曾經說,江西有個叫鍾傅的人,本是豫章人,年輕時是個卓越不俗的人物,以他的勇敢果決聞名鄉里。鍾傅不種農田,只喜歡打獵。熊、鹿等野獸,只要他遇見,準能獵到手。有一天,有親屬請他喝酒吃飯,他平常就能喝酒,這天大醉。只有一個小僕人跟隨他,天黑了才往回走。離家有二三里路,山高谷深。有一隻青毛黑色花紋、額毛圓白的老虎,雙目透著凶光從林中走出。就在百步之外,邊看邊走來。小僕人嚇得腿顫抖,對鍾傅:“快爬樹,好逃命。”鍾傅這時酒勁正發作,膽量非常大,就用小僕人手中的木棒,像山一樣站在那裡,和虎搏鬥。老虎直奔鍾傅而來,他左右跳躍,揮動木棒打虎。虎又趴下了,鍾傅也蹲下了。一會兒,又開始搏鬥。這樣反覆了幾次。老虎的前爪搭在鍾傅肩上,鍾傅就用兩手抱住老虎的脖子,相持了很久。虎無法用他的爪牙,鍾傅的

勇無以展其心計。兩相擎據,而僕伕但號呼於其側。其家人怪日晏未歸,仗劍而迎之。及見相捍,即揮刃前斫。虎腰既折,傅乃免焉。數歲後,江南擾亂,群盜四集,傅以鬥虎之名,為眾所服,推為酋長,竟登戎帥之任,節制鍾陵,鎮撫一方,澄清六郡。唐僖、昭之代,名振江西。官至中書令。出《耳目記》。

墨君和

真定墨君和,幼名三旺。世代寒賤,以屠宰為業。母懷妊之時,曾夢胡僧攜一孺子,面色光黑,授之曰:“與爾為子,他日必大得力。”既生之,眉目稜岸,肌膚若鐵。年十五六,趙王鎔初即位,曾見之,悅而問曰:“此中何得崑崙兒也?”問其姓,與形質相應,即呼為墨崑崙,因以皁衣賜之。

是時常山縣邑屢為幷州中軍所侵掠,趙之將卒疲於戰敵,告急於燕王李匡威,率師五萬來救之。並人攻陷數城,燕王聞之,躬領五萬騎,徑與晉師戰於元氏。晉師敗績。趙王感燕王之德,椎牛釃酒,大犒於稾城,輦金二十萬以謝之。燕王歸國,比及境上,為其弟匡儔所拒。趙人以其有德於我,遂營東圃以居之。燕主自以失國,又見趙主之方幼,乃圖之。遂以伏兵,俟趙王。旦至,即使擒之。趙王請曰:“某承先代基構,主此山河,每被鄰寇侵漁,困於守備。賴大王武略,累挫戎鋒,獲保宗祧,實資恩力。顧惟幼懦,夙有卑誠,望不忽忽,可伸交讓。願與大王同歸衙署,即軍府必不拒違。”燕王以為然,遂與趙王並轡而進。

勇力也無法施展。雙方相持著,僕人在旁大聲喊叫。家裡人奇怪他這麼晚了還沒回來,拿劍來迎他。見此情景,便揮劍砍虎。虎腰被砍斷,鍾傅才脫離險境。數年後,江南騷亂,盜賊四起,鍾傅以當年鬥虎之名,為眾人佩服,推選他為頭目。後來,他當上了軍帥,節制鍾陵,鎮守一方,平定了六郡。唐朝僖宗、昭宗時代,鍾傅名振江西。官至中書令。出自《耳目記》。

墨君和

真定人墨君和,幼年時名叫三旺。他家世代寒賤,以屠宰為業。他的母親在懷孕時,曾夢見一個胡僧領著一個面色黑亮的小孩,給她說:“給你當兒子吧,將來必然能借到他的大力。”墨君和生下來後,眉目端方嚴正,皮膚像鐵一樣黑。他長到十五六時,趙王鎔剛繼位,曾見過他,高興地問:“這裡怎麼會有崑崙兒?”又問他的姓,和他的形象相應,於是就叫他墨崑崙,還賜給他黑色衣服。

當時,常山縣境屢次受到幷州中軍的侵擾掠奪,趙王的官兵打不過敵人,向燕王李匡威告急,請他率兵五萬來援救。並人攻陷數座城池,燕王聽聞後,親率五萬精騎,在元氏地方和晉師交戰。晉軍大敗。趙王為感謝燕王的恩德,殺牛備酒,在稾城犒賞燕軍,並用車送來了二十萬黃金答謝。燕王歸國,走到邊境時,他弟弟李國儔卻不讓他回國。趙國認為燕王曾幫助過自己,便在東圃造了房子讓燕王居住。燕王自己沒有了國家,又看到趙王年齡小,便想奪趙王的權位。他便佈置了很多伏兵,等待趙王。早晨趙王到時,就讓伏兵抓住了他。趙王請求說:“我繼承祖宗的大業,主宰這片山河,常常被鄰國侵掠,感到無力守衛。多虧大王以武力相助,打敗了敵人的侵擾,使我保住了祖宗的大業,我很感謝您的幫助。只是我年幼力單,對您一直以誠相待,您千萬不要這樣草率地辦事,我可以把權力交接給您。我願和大王一起回衙門,軍府一定不會違背這個決定的。”燕王認為趙王說得有道理,便和趙王並轡前行。

俄有大風並黑雲起於城上,俄而大雨,雷電震擊。至東角門內,有勇夫袒臂旁來,拳毆燕之介士。即挾負趙主,逾垣而走,遂得歸公府。王問其姓名,君和恐其難記,但言曰:“硯中之物。”王心志之。左右軍士,既見主免難,遂逐燕王。燕王退走於東圃,趙人圍而殺之。明日,趙王素服哭於庭,兼令具以禮斂,仍使告於燕主。匡儔忿其兄之見殺,即舉全師伐趙之東鄙。將釋其憤氣,而致十疑之書。趙王遣記室張澤以事實答之,其略曰:“營中將士,或可追呼;天上雷霆,何人計會?”詞多不載。

趙主既免燕主之難,召墨生以千金賞之,兼賜上第一區,良田萬畝,仍恕其十死,奏授光祿大夫。終趙王之世,四十年間,享其富貴。當時閭里,有生子或顏貌黑醜者,多雲:“無陋,安知他日不及墨崑崙耶?”出《劉氏耳目記》。

周歸祐

燕之舊將周歸祐,薊門更變之際,以劍柱心,刃自背出而不死。奔於樑,為騎將之先鋒焉。十五年,夾河百戰,通中之瘡,往往遇之。後唐莊宗入洛,為仇者於獵場席地俾坐,滿挽而射,貫腋而出,創愈無恙。仕至郡牧節度留後。竟死於牖下。出《北夢瑣言》。

王 宰

丁丑歲,蜀師戍於固鎮。有巨師曰費鐵觜者,本於綠林部下將卒。其人也,多使人行劫而納其貨。一日,遣都將領人攻河池縣。有王宰者失其名。 少壯而勇,只與僕隸十數輩

不一會兒,颳起了大風,黑雲壓城,繼而下起了大雨,雷電交加。走到東角門內,有一個勇士光膀而來,用拳擊打燕王的武士。隨即挾起趙王,越牆而走,回到了公府。趙王問這勇士的姓名,墨君和怕自己的名字難記,便說:“硯中之物。”趙王心中記住了。左右軍士,一見趙王免於災禍,便要趕燕王。燕王退到東圃,趙國人便圍住他殺掉了。第二天,趙王穿白衣服在大庭中哭,並下令以禮儀殯葬燕王,又派人告訴了燕王的弟弟。李匡儔得知其兄被殺很憤怒,便領兵攻打趙國的東部。為了發洩怒氣,給趙國寫了數落趙王十條罪狀的書信。趙王派記室張澤以事實為依據給予回答,其大意是:“營中將士,可以追查;天上的雷霆,誰能管得了?”詞多不載。

趙王免掉了燕王之難,便召來墨君和,賞給他千金,又賜他好住宅一處,良田萬畝,並饒恕他挾王的死罪,授予他光祿大夫之職。在趙王當權的四十年裡,享盡榮華富貴。當時鄉里生有醜陋和膚色黑的孩子時,大家都說:“不怕,也許以後他能趕上墨崑崙呢。”出自《劉氏耳目記》。

周歸祐

燕時的舊將周歸祐,在薊門更變時,用劍刺心,劍刃從後背出來竟沒有死。他去了樑國,當了騎將先鋒。十五年中,他在黃河兩岸身經百戰,所受之傷,往往穿透身體。後唐莊宗李存勖入洛陽時,他的仇人讓他在獵場上席地而坐,他們拉滿弓射他,箭頭穿過腋下飛出去,傷口癒合沒有傷及性命。他的官做到郡牧節度留後。最後死於家裡。出自《北夢瑣言》。

王 宰

丁丑年,蜀師在固鎮防守。軍隊中有個頭目叫費鐵觜,原本是綠林中的一個將卒。這個人經常派人去打劫,把搶來的東西據為己有。有一天,費鐵觜派都將率領人馬去攻打河池縣。有個姓王的縣宰,不知道他的名字。 年輕力壯很勇敢,他只和十幾個僕隸

止於公署。群盜夜至,宰啟扉而俟之,格鬥數刻,宰中鏃甚困,賊將逾其閾。小僕持短槍,靠扉而立,連中三四魁首,皆應刃而僕,腸胃在地焉。群盜於是舁屍而遁。他日,鐵觜又劫村莊,才合夜,群盜至村。或排闥而入者,或四面壞壁而入,民家燈火尚熒煌。丈夫悉遁去,唯一婦人以杓揮釜湯潑之,一二十輩無措手,為害者皆狼狽而奔散。婦人但秉杓據釜,略無所損濩。旬月後,鐵觜部內數人,有面如瘡癩者,費終身恥之。出《玉堂閒話》。

住在公署內。盜賊晚上來了,王宰開門後在門後等著,格鬥了一段時間後,王宰中了箭行動困難,盜賊就要跨過門檻了。小僕手拿短槍,靠門站著,連續刺中三四個賊首,被刺者都應刃而倒,腸胃流在地上。群盜於是抬著屍體逃走了。後來,費鐵觜又劫村莊,天剛黑,群盜便進了村莊。他們有的砸門而入,有的從四面破牆而入,民家燈火還很亮。男人們逃走了,只有一個婦女用勺子舀鍋中的熱水潑燙盜賊,一二十個盜賊措手不及,被婦人潑燙得狼狽而逃。婦人仍然拿勺站在鍋旁,家中沒受多大損失。一個多月後,鐵觜部下有好幾個臉上像生了癩瘡似的,費鐵觜認為這是他終生的恥辱。出自《玉堂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