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
熊執易 李 約 鄭還古 江陵士子 鄭 畋
章孝子 發冢盜 鄭 雍 楊 晟 王 殷
熊執易
熊執易赴舉,行次潼關,秋霖月餘,滯於逆旅。俄聞鄰店有一士,吁嗟數次。執易潛問之,曰:“前堯山令樊澤,舉制科。至此,馬斃囊空,莫能自進。”執易造焉,遽輟所乘馬,倒囊濟之。執易其年罷舉,澤明年登科。出《摭言》。
李 約
李約為兵部員外,汧公之子也。識度清曠,迥出塵表。與主客張員外諗同官。並韋徵君況牆東遁世,不婚娶,不治生業。李獨厚於張。每與張匡床靜言,達旦不寢,人莫得知。贈張詩曰:“我有心中事,不與韋二說。秋夜洛陽城,明月照張八。”
約嘗江行,與一商胡舟楫相次。商胡病,固邀相見,
熊執易
熊執易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走到潼關,秋雨連綿下了一個多月,無法行走,他滯留在旅店裡。忽然聽到隔壁房間有一個男子長吁短嘆了數次。熊執易走過去詢問,那人說:“我是前堯山縣令樊澤,去京城赴皇帝親自擬定的考試。走到這裡,馬死了,口袋裡的錢也花光了,沒有辦法繼續前進。”熊執易回到自己的房間,將自己所騎的馬和口袋裡的錢全部拿出來送給樊澤。熊執易當年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樊澤第二年參加了考試並被錄取。出自《摭言》。
李 約
李約任兵部員外郎,是汧公的兒子。他見識開闊,超凡脫俗,與主客員外張諗是同事。和徵君韋況一起避世隱居,不婚娶,也不經營產業。李約唯獨同張諗的交情深厚。每當他同張諗躺在一張方正的床上聊天,整夜都不睡覺,別人對此都不瞭解。他作了一首詩贈給張諗:“我有心中事,不與韋二說。秋夜洛陽城,明月照張八。”
李約曾行江上,緊隨一胡商的船。胡商病了,堅決邀請他相見,
以二女託之,皆絕色也。又遺一珠,約悉唯唯。及商胡死,財寶約數萬,悉籍其數送官,而以二女求配。始,殮商胡時,約自以夜光唅之,人莫知也。後,死胡有親屬來理資財,約請官司發掘,檢之,夜光果在。其密行皆此類也。出《尚書故實》。
鄭還古
鄭還古,東都閒居,與柳當將軍者甚熟。柳宅在履信東街,有樓臺水木之盛。家甚富,妓樂極多。鄭往來宴飲,與諸妓笑語既熟,因調謔之,妓以告柳。憐鄭文學,又貧,亦不之怪。鄭將入京求官,柳開筵餞之。酒酣,與妓一章曰:“冶豔出神仙,歌聲勝管絃。眼看白苧曲,欲上碧雲天。未擬生裴秀,如何乞鄭玄。莫教金谷水,橫過墜樓前。”
柳見詩甚喜,曰:“某不惜此妓,然吾子方求官,事力空困,將去固不易支持。專待見榮命,便發遣入京,充賀禮。”及鄭入京,不半年,除國子博士。柳見除目,乃津置入京。妓行及嘉祥驛,鄭已亡歿。旅襯尋到府界,柳聞之悲嘆不已,遂放妓他適。出《盧氏雜說》。
江陵士子
江陵寓居士子,忘其姓名。有美姬,甚貧,求尺題於交廣間,遊索去萬,計支持五年糧食。且戒其姬曰:“我若五年
把兩個女兒託付給他,兩個女兒都長得異常美麗。胡商又交給他一枚珠子,李約全都答應了。等到胡商死了,李約將他遺留下來的錢財約有好幾萬貫全都登記好了如數送交給官府,併為胡商的兩個女兒尋找配偶。當初,裝殮胡商時,李約自己將那枚夜光珠放入胡商的嘴裡入殮,別人並不知道這件事。後來死去胡商的親屬來清理胡商留下的財產,李約請來官府的人挖開墳墓檢查,夜光珠果然還在。李約所做的事情,即使是別人不知道,都像這樣講義氣。出自《尚書故實》。
鄭還古
鄭還古閒居在東都,與柳當將軍很熟悉。柳當的住宅在履信東街,有樓臺流水和茂盛的樹木。家中非常富有,養了許多樂師歌妓。鄭還古往來宴飲,同諸歌妓說笑熟悉後,便調戲歌妓,歌妓告訴了柳當將軍。柳當愛惜鄭還古有才學,又很貧窮,所以也不責怪他。鄭還古要去京城謀求官職,柳當將軍設宴為他餞行。酒喝到暢快的時候,鄭還古為歌妓作了一首詩:“冶豔出神仙,歌聲勝管絃。眼看白苧曲,欲上碧雲天。未擬生裴秀,如何乞鄭玄。莫教金谷水,橫過墜樓前。”
柳當見了這首詩很高興,對鄭還古說:“我不可惜這個歌妓,然而你正要去謀求官職,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如果讓歌妓隨你去,本來你就不易支持。等你當了官,我便將她送到京城,充當賀禮。”鄭還古入京不到半年,當上了國子博士。柳當在新任官員的名單上看到他的名字,立即準備賀禮送往京城。歌妓走到嘉祥驛站,鄭還古已經死了。不久鄭還古的靈柩運到府界時,柳當悲傷感嘆不止,於是讓歌妓嫁給了別人。出自《盧氏雜說》。
江陵士子
江陵住著一個讀書人,忘了他的姓名。他的妻子長得很美麗,家裡很貧窮,他要出門去交、廣一帶收集尺牘,準備了一些錢,估算夠支持妻子生活五年的費用。他告誡妻子說:“我如果五年
不歸,任爾改適。”士子去後,五年未歸。姬遂為前刺史所納,在高麗坡底。及明年,其夫歸,已失姬之所在。尋訪知處,遂為詩,求媒標寄之。詩云:“陰雲漠漠下陽臺,惹著襄王更不回。五度看花空有淚,一心如結不曾開。纖蘿自合依芳樹,覆水寧思返舊杯。惆悵高麗坡底宅,春光無復下山來。”刺史見詩,遂給一百千及資裝,便遣還士子。出《盧氏雜說》。
鄭 畋
鄭文公畋,字臺文。父亞,曾任桂管觀察使。畋生於桂州,小字桂兒。時西門思恭為監軍,有詔徵赴闕。亞餞於北郊,自以衰年,因以畋託之,曰:“他日願以桂兒為念,九泉之下,不敢忘之!”言訖,泫然流涕。思恭志之。及為神策軍中尉,亞已卒,思恭使人召畋,館之於第。年未及冠,甚愛之,如甥侄,因選師友教導之。畋後官至將相。黃巢之入長安,西門司空逃難於終南山。畋以家財厚募有勇者,訪而獲之,以歸岐下。溫凊侍膳,有如父焉。思恭終於畋所。畋葬於鳳翔西岡,松柏皆手植之。未幾,畋亦卒,葬近西門之墳。百官造二壟以吊之,無不墮淚,鹹伏其義也。出《北夢瑣言》。
章孝子
章孝子名全益,東蜀涪城人。少孤,為兄全啟養育。母疾,全啟割股肉以饋,其疾果瘳也。他日,全啟出遊,殂於
不回來,你可以隨便改嫁。”讀書人走了以後,五年沒回來。前刺史於是娶了他的妻子,住在高麗坡底。又過了一年,讀書人回來了,已找不到妻子。尋訪到妻子的去向以後,他寫了一首詩,託別人送去。詩道:“陰雲漠漠下陽臺,惹著襄王更不回。五度看花空有淚,一心如結不曾開。纖蘿自合依芳樹,覆水寧思返舊杯。惆悵高麗坡底宅,春光無復下山來。”刺史見到這首詩,便給了書生的妻子一百貫錢和一些衣物,將她送還給讀書人。出自《盧氏雜說》。
鄭 畋
鄭文公鄭畋,字臺文。他的父親叫鄭亞,曾經擔任過桂管觀察使。鄭畋出生在桂州,小名叫桂兒。當時西門思恭為監軍,皇帝下詔,徵召西門思恭去京城。鄭亞在城北郊為他設宴餞行,因為自己年老了,便將鄭畋託付給西門思恭,說:“將來你如果能想著桂兒,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不敢忘了你!”說完,撲簌地流下了眼淚。西門思恭記住了他的囑託。等到西門思恭當上了神策軍中尉的時候,鄭亞已經去世,西門思恭派人將鄭畋找來,讓他住在家中。鄭畋不滿二十,西門思恭很喜愛他,對他像對待自己的外甥和侄子一樣,還請來教師教導他。後來鄭畋當官直至將相。黃巢攻進長安時,西門思恭逃難到終南山。鄭畋用家財高價招募勇士,尋訪到西門思恭,把他接回岐下,暖被扇席,供奉飲食,照顧得無微不至,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西門思恭死在鄭畋家裡。鄭畋將他安葬在鳳翔西崗,墓地的松柏樹都是他親手栽植的。過了不久,鄭畋也死了,也葬到了西門思恭的墓旁。官員們修建兩個人的墳墓,以祭奠他們,在場的人沒有不落淚的,都佩服他們二人的仁義。出自《北夢瑣言》。
章孝子
章孝子的名字叫章全益,是東蜀涪城人。他從小喪父,由哥哥章全啟養育。他們的母親生病,章全啟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有一天,章全啟出門遊歷,死在
逆旅。全益感天倫之恩,制斬縗之服,又以全啟割肉啖母,遂以火煉指,以申至痛。仍以銀字寫《法華經》一部,日夕諷誦,仍通大義。後於成都府樓巷,舍於其間,傍有丹灶。不蓄童僕,塊然一室。鬻丹得錢,數及兩金,即刻一象。今華亭禪院,即居士高樓之所。人謂有黃白之術。嘗言於道友曰:“點水銀一兩,止一兩銀價,若丸作三百粒,每粒百錢,乃三十千矣,其利博哉。但所鬻之丹亦神矣。”居士到蜀之後,制土偶于丹灶之側,以代執熱之用。護惜不毀,殆四十年。大順中物故,年至九十八。寺僧寫真於壁,節度判官前眉州刺史馮涓撰贊以美之。出《北夢瑣言》。
發冢盜
光啟、大順之際,褒中有盜發冢墓者,經時搜索不獲,長吏督之甚嚴。忽一日擒獲,置於所司。淹延經歲,不得其情。拷掠楚毒,無所不至。款古既具,連及數人,皆以為得之不謬矣。及臨刑,傍有一人攘袂大呼曰:“王法豈容枉殺平人者乎!發冢者我也。我日在稠人之中,不為獲擒,而斯人何罪,欲殺之?速請釋放!”旋出丘中所獲之贓,驗之,略無差異。具獄者亦出其贓,驗之無差。
及藩帥躬自誘而問之,曰:“雖自知非罪,而受棰楚不禁,遂令骨肉偽造此贓,希其一死。”藩帥大駭,具以聞於朝廷。坐其獄吏,枉陷者獲免,自言者補衙職而賞之。出《玉堂閒話》。
旅店裡。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製作了喪服,又因為章全啟曾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他便用火燒自己的手指,以體驗哥哥的疼痛。他還用銀字書寫《法華經》一部,早晚誦讀,不斷領會其中的佛理。後來他在成都府的樓巷,建了一座房屋,裡面設置一座煉丹的爐子。他不用僕人,獨自住在這間屋子裡。賣丹得錢,數目達到一兩金子,便刻一座佛像。如今的華亭禪院,就是他當年煉丹奉佛的場所。人們稱他有煉丹化為金銀的“黃白之術”。他曾經對同他一樣奉佛的人說:“冶煉一兩水銀,只能得到一兩銀子,如果將它分作三百粒,每粒化為一百文,便是三萬文,其利是非常大的。但是所煉的丹也非常神奇。”他到了蜀郡以後,做了一個泥人放在煉丹爐旁,用它取拿灼熱之物。他小心護惜,不讓泥人毀壞,大概用了四十年。唐昭宗大順年間他死了,死的時候九十八歲。廟裡的和尚將他的像畫在牆壁上,節度判官前眉州刺史馮涓撰寫文章紀念和頌揚他。出自《北夢瑣言》。
發冢盜
唐光啟、大順年間,褒中縣發生盜墓的事件,搜索了一段時間沒有抓獲罪犯,長吏催促破案很緊。忽然有一天抓到了罪犯,送到相關司所。拖延了一年,也沒有招供。獄吏毒打逼供,無所不用。後來蒐集到罪證,牽連了好幾個人,大家都認為審判沒有錯誤。等到行刑處死罪犯時,旁邊有一個人捋起衣袖大聲呼喊:“王法怎麼能允許錯殺無辜的人呢!盜墓的人是我。我每天在人群之中,沒有被抓住,而這個人有什麼罪,卻要被殺頭?請快放了他!”隨後拿出從墓中所得的贓物,經過檢驗,一點不差。辦案的人也拿出贓物,檢驗沒有錯。
等到藩帥親自審問先前抓住的罪犯,這個人說:“我雖然知道自己無罪,但是經受不住沒完沒了的酷刑,於是叫家裡人偽造了贓物,希望早點死。”藩帥聽了非常恐懼,將情況上報朝廷。把審理此案的獄吏抓起來治罪,將被誣陷的人釋放,自己出來自首的人補充錄用為衙役,並獲得獎賞。出自《玉堂閒話》。
鄭 雍
鄭雍學士未第時,求婚於白州崔相公遠。才允許,而博陵有事,女則隨例填宮。至朱樑開平之前,崔氏在內託疾,敕令出宮,還其本家。鄭則復託媒氏致意,選日親迎。士族婚禮,隨其豐儉,亦無所闕。尋有莊盆之感,又杖經期周,莫不合禮。士林以此多之,美稱籍甚。場中翹足望之,一舉中甲科。封尚書榜下。 脫白,授祕校,兼內翰,與丘門同敕入。不數載而卒。出《玉堂閒話》。
楊 晟
楊晟,始事鳳翔節度使李昌符。累立軍功,因而疑之,潛欲加害。昌符愛妾周氏,憫其無辜,密告之,由是亡去而獲免。後為駕前五十四軍都指揮使,除威勝軍節度使,建節於彭州。撫綏士民,延敬賓客,洎僧道輩,各得其所。厚於禮敬,人甚懷之。李昌符之敗,因令求周氏。既至,以義母事之。周氏自以少年,復有美色,懇有好合之請。晟告誓天地,終不以非禮偶之。每旦,未視事前,必申問安之禮。雖厄在重圍,未嘗廢也。新理之郡,兵力不完,遽為王蜀先主攻圍。保守孤壘,救兵不至,凡千日,為西川所破而害焉。有馬步使安師建者,楊氏之腹心也,城克執之。蜀先主知其忠烈,冀為其用,欲寬之。師建曰:“某受楊司徒提拔,不敢惜死。”先主嗟賞而行戮,為其設祭而葬之。出《北夢瑣言》。
鄭 雍
學士鄭雍未考取功名時,曾向白州崔相公崔遠求親。崔遠剛剛同意,鄭雍就有事去了博陵,崔遠的女兒崔氏按慣例被召進宮中去做宮女。到了梁太祖開平年之前,崔氏在宮中假託有病,被敕令出宮,回到原來自己的家。鄭雍又託媒人去求婚,選定日期迎親。士族婚禮,根據自己財力的大小操辦,也不缺少什麼。不久妻子去世,鄭雍便有了莊子鼓盆的體會,又執杖居喪一年,所做的事沒有不合禮儀的。文人士大夫階層對此很稱讚,讚譽頗盛。參加科舉考試翹足等待考試結果,一舉考中甲科進士。出自封尚書榜下。 脫下喪服,被任命為祕書監校書郎兼翰林,與同門一起被任命。沒過幾年他就死了。出自《玉堂閒話》。
楊 晟
楊晟,一開始在鳳翔節度使李昌符的手下任職。多次立下戰功,因而受到李昌符的猜忌,暗中要加害他。李昌符所寵愛的小妾周氏,可憐他沒有什麼罪過,偷偷告訴了他,於是他逃走,免除了災難。後來楊晟當了皇上駕前五十四軍都指揮使,不久又官拜威勝軍節度使,受命鎮守彭州。他安撫百姓,尊敬賓客,從和尚和道士都各得其所。他提倡禮儀,尊敬賢士,人們都擁護他。李昌符失敗,他便派人把周氏找來。到了以後,以義母的禮節來奉事她。周氏認為自己年輕,又長得容貌美麗,懇切請求和楊晟結合。楊晟對著天地發誓,始終對周氏沒有任何無禮的行為。每天早晨,在沒有去處理事務之前,必然先給周氏行問安的禮節。雖然是陷在敵人的圍困之下,也從來沒有間斷過。因為新建的郡府兵力不足,突然被前蜀先主王建帶兵圍攻。楊晟守衛孤城達一千多天,終於因為沒有救兵而被前蜀的軍隊攻破,楊晟遇害身亡。有個馬步使安師建,是楊晟的心腹,城破以後被敵軍抓住。先主知道他忠烈,希望他能為自己所用,想寬恕他。安師建說:“我受楊司徒的提拔重用,不敢怕死。”先主讚歎著令人將他殺了,然後為他舉行祭奠儀式,將他安葬了。出自《北夢瑣言》。
王 殷
王殷,樑開封尹瓚之猶子也。乾化中,為徐州連率。眾叛拒命,殺害使臣,點閱市井而授甲焉。有親隨苗溫與數輩,度其必不濟,竊謀作亂,吏洩被擒,刳心而死。其妻配隸別部軍校,殊不甘,挾短刃,割乳而殞。聞者無不嗟尚。出《玉堂閒話》。
王 殷
王殷,是後梁開封尹王瓚的侄子。後梁太祖乾化年間,他任徐州連率。士兵們叛亂抗拒命令,殺了朝廷的使臣,逐個清點市井流民,授給他們兵甲。王殷的親信苗溫數人,推測平叛不會成功,暗中謀劃作亂,因為有人洩密而被抓住,挖心而死。苗溫的妻子被強行分配給別部的軍校,她不甘心,拿短刀割下自己的乳房而死。聽了這件事的人沒有不嘆息的。出自《玉堂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