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八十 方士五

周隱克  張士政  陳休復  費雞師  嶽麓僧

強 紳  彭釘筋  崔無斁  蜀 士  陳 岷

鄭山古  馬處謙  趙聖人  黃萬戶  何 奎

孫 雄  李漢雄

周隱克

唐道士周隱克,有術數,將相大僚鹹敬如神明,宰相李宗閔修弟子禮,手狀皆云然。前宰相段文昌鎮淮南,染疾,曰:“尊師去年雲我有疾,須臥六日。”段公與賓客博戲飲茶,周生連吃數碗,段起旋溺不已。良久,驚語尊師曰:“乞且放,虛憊交下不自持。”笑曰:“與相公為戲也,蓋飲茶慵起,遣段公代之。”出《逸史》。

張士政

唐王潛在荊州,百姓張士政善治傷折。有軍人損脛,求張治之。張飲以一藥酒,破肉,取碎骨一片,大如兩指,塗膏封之,數日如舊。經二年餘,脛忽痛,復問於張。張曰:

周隱克

唐代道士周隱克,會陰陽五行之術,將相大臣都對他敬若神明,宰相李宗閔對他行弟子之禮,手勢都要規矩。前宰相段文昌鎮守淮南,得了病,說:“尊師去年就說我要得病,必須臥床休息六天。”段公跟賓客們一邊博戲一邊喝茶,周隱克一口氣喝了好多碗,段公便起床沒完沒了去撒尿。過了很久,段公才明白過來,吃驚地對尊師說:“求您暫且放了我吧,我現在已經是虛弱疲憊交加,不能支持了。”周隱克笑著說:“跟相公開開玩笑,因為喝多了茶又懶得起來,便讓段公替代我。”出自《逸史》。

張士政

唐代王潛在荊州時,有個老百姓叫張士政,善治外傷和骨折。有個士兵小腿受傷,求張士政醫治。張士政給他一種藥酒喝了,剖開肉,取出碎骨頭一片,像兩個手指那麼大,便塗上藥膏將傷口封好。幾天後傷口就長得跟原來一樣了。過了兩年多,這條小腿忽然痛起來,又去問張士政。張士政說:

“前君所出骨寒則痛,可遽覓也。”果獲於床下,令以湯洗,貯於絮中,其痛即愈。王子弟與之狎,嘗祈其戲術。張取草一掬,再三揉之,悉成燈蛾飛去。又畫一婦女於壁,酌滿杯飲之,酒無遺滴。逡巡,畫婦人面赤半日許。其術終不傳人。出《逸史》。

陳休復

唐李當鎮興元,褒城縣處士陳休復號陳七子,狎於博徒,行止非常。李以其妖誕械之,而市井中又有一休復。無何,殞於狴牢,遽都腐敗,所司收而瘞之。爾後宛在褒城,李驚異不敢復問。一旦愛女暴亡,妻追悼成疾,無能療者。幕客白曰:“陳處士真道者,必有少君之術,能祈之乎?”李然之,因敬而延召,陳曰:“此小事爾。”於初夜,帷裳設燈炬,畫作一門,請夫人下簾屏氣。至夜分,亡者自畫門入堂中,行數遭,夫人愊憶,失聲而哭,亡魂倏然滅矣。然後戒勉,令其抑割。李由是敬之。出《北夢瑣言》。

費雞師

唐蜀有費雞師,目赤無黑睛,本濮人。段成式長慶初見之,已年七十餘。或為人解疾,必用一雞設祭於庭,又取江石如雞卵,令疾者握之,乃踏步作氣噓叱,雞旋轉而死,

“這是因為從前給你取出來的那塊骨頭遇到寒冷所以疼痛,可立即找到它。”果然在床下找到了那塊骨頭,叫他用熱水洗了洗,藏在棉絮裡面,這個人的腿痛便立即痊癒了。王潛的子弟們與張士政很親近,曾請求看他的戲術。張士政拿來一把草,用手反覆揉搓,都變成小燈蛾飛走了。又在牆上畫一個女人,倒一杯滿酒給她喝,酒喝得一滴也不剩。過了一會兒,畫上女人的臉紅了半天。張士政的法術始終不傳授給別人。出自《逸史》。

陳休復

唐朝李當鎮守興元時,褒城縣有個處士叫陳休復,又稱陳七子,整日跟賭徒們狎玩,行為舉止異常。李當因為他怪異荒誕給他帶上枷鎖關了起來,大街上卻又出現一個陳休復。沒過多久,關起來的陳休復就死在監牢裡,很快都腐爛了,主管的人收拾他的屍首埋掉了。以後,陳休復好像仍然活動在褒城,李當十分驚異,不敢再問這件事。一日,李當的愛女突然死了,妻子也因思念傷心過度得了病,沒有人能治。有個幕客跟李當說:“陳處士是個真有道術的人,一定有漢代方士李少君攝人魂魄的法術,能去請他嗎?”李當同意去請,便把陳休復恭恭敬敬地請來,陳說:“此乃小事一件而已。”入夜,在帷幛裡陳設燈燭,畫了一個門,讓夫人放下簾子屏住呼吸。到了半夜,死去的女兒便從畫的那個門進入堂屋,走了幾圈,夫人憂傷鬱結,放聲大哭,亡魂一下子就不見了。然後,好一番勸誡安慰,讓她節制割捨思念之情。李當因此很敬重陳休復。出自《北夢瑣言》。

費雞師

唐代蜀地有個費雞師,兩眼通紅沒有黑眼珠,本來是濮地人。段成式在長慶初年見到他時,已經七十多歲了。有時給別人治病,一定要用一隻雞放在院裡設祭,又取一枚雞蛋大小的江石,讓病人握在手裡,他就踏步運氣作聲,那隻雞旋轉掙扎而死,

石亦四破。成式舊家人永安初不信。嘗謂曰:“爾有大厄。”因丸符逼令吞之,復去其左足鞋及襪,符展在足心矣。又謂奴滄海:“爾將病。”令袒而負戶,以筆再三畫於外,大言曰:“過過。”墨跡遂透著背焉。出《酉陽雜俎》。

嶽麓僧

唐廣南節度下元隨軍將鍾大夫,忘其名,晚年流落,旅寓陵州,多止佛寺。仁壽縣主簿歐陽衎愍其衰老,常延待之,三伏間患腹疾,臥於歐陽舍,逾月不食。慮其旦夕溘然,欲陳牒州衙,希取鍾公一狀,以明行止。鍾曰:“病即病矣,死即未也。既此奉煩,何妨申報。”於是聞官,爾後疾愈。孫光憲時為郡倅,鍾惠然來訪,因問所苦之由,乃曰:“曾在湘潭,遇干戈不進,與同行商人數輩就嶽麓寺設齋,寺僧有新合知命丹者,且雲:‘服此藥後,要退,即飲海藻湯,或大期將至,即肋下微痛,此丹自下,便須指揮家事,以俟終焉。’遂各與一緡,吞一丸。他日入蜀,至樂溫縣,遇同服丹者商人,寄寓樂溫,得與話舊,且說所服之效。無何,此公來報肋下痛,不日其藥果下。急區分家事,後凡二十日卒。某方神其藥,用海藻湯下之,香水洗沐,卻吞之。昨來所苦,藥且未下,所以知未死。”兼出藥相示。然鍾公面色紅潤,強飲啖,似得藥力也,他日不知其所終,以其知命有驗,故記之焉。出《北夢瑣言》。

那塊石頭也四分五裂。段成式先前的家人永安開始並不相信。費雞師曾對他說:“你將有大難。”於是將一道符咒做成丸狀逼迫他吞下去,又脫掉他左腳上的鞋和襪子,便見那道符咒已張貼在他腳心上了。費雞師又對家奴滄海說:“你要生病。”便讓他光著膀子背靠門站立,費雞師用筆在門外反覆畫咒,大聲說道:“過!過!”墨跡便透過門板印在滄海的背上了。出自《酉陽雜俎》。

嶽麓僧

唐朝廣南節度使帳下元隨軍將鍾大夫,忘記他叫什麼名字了,晚年到處流浪,旅居在陵州,大多時候住在佛寺裡。仁壽縣主簿歐陽衎可憐他年老體弱,經常把他請到家中招待,有一年三伏天鍾大夫壞肚子,躺在歐陽衎家裡,一個多月不吃東西。歐陽衎擔心他馬上就會嚥氣,想向州衙呈具公文,希望得到鍾公的一份自述狀,以表明他的經歷。鍾公說:“病是病了,卻還沒有死。這件事既然要麻煩你,不妨申報一下。”於是,歐陽衎就把鍾公病重的事報告了官府。後來鍾公的病痊癒了。當時孫光憲任郡守的副職,鍾公感謝他的來訪,孫便問他為何如此苦惱,他說:“我過去在湘潭,遇上戰亂不能行進,與同行的幾個商人到嶽麓寺設齋,寺僧有新制的知命丹,並說:‘吃下這知命丹之後,要想把它打掉,就服用海藻湯,或者到壽命將完結時,感覺肋下微微作痛,此丹就會自行排洩下來,那就必須趕緊安排家事,等著臨終時刻到來。’於是每人給了寺僧一千文錢,吃了一丸。後來進入蜀地,到了樂溫縣,遇到一起服丹的商人,暫住樂溫,有機會與他敘談往事,並且談到服丹的功效。沒過多久,這個商人來報告說肋下痛,不幾天那吞下去的知命丹果然排洩下來了。他急忙安排家事,二十天後死了。我才感到此藥神奇,用海藻湯把它打下來,用香水洗滌乾淨,再吞下去。前幾天病得很苦,藥還沒有下來,所以知道沒到死的日子。”他同時拿出藥來給孫光憲看。但鍾公面色紅潤,飲食很好,好像得到藥力相助,後來不知道他的結局如何,因為這知命丹的功效很靈驗,所以記在這裡。出自《北夢瑣言》。

強 紳

唐鳳州東谷有山人強紳,妙於三戒,尤精雲氣。屬王氏初並秦鳳,張黃於通衢,強公指而謂孫光憲曰:“更十年,天子數員。”又曰:“並汾而來悠悠,樑蜀後何為哉。”於時蜀兵初攻岐山,謂其旦夕屠之。強曰:“秦王久思妄動,非四海之主,雖然,死於牖下,乃其分也。蜀人終不能克秦,而秦川亦成丘墟矣。”爾後大滷與王鳳翔不羈,秦王令終,王氏絕祚,果葉強生言。有鹿盧 術,自雲老夫耄矣,無人可傳,其書藏在深隱處古杉樹中。因與孫光憲偕詣,開樹皮,髮蠟緘,取出一通絹書,選吉辰以授,為強嫗止之。謂孫少年矣,慮致發狂,俾服膺三年,方議可否。出《北夢瑣言》。

彭釘筋

唐彭濮間,有相者彭克明,號彭釘筋。言事多驗,人以其必中,是有釘筋之名。九隴村民唐氏子,家富穀食。彭謂曰:“唐郎即世,不掛一縷。”唐氏曰:“我家粗有田隴,衣食且豐,可能裸露而終哉?”後一日,江水泛漲。潭上有一兔,在水中央,唐謂必致之。乃脫衣泅水,無何,為泛波漂沒而卒。所謂一縷不掛也。其他皆此類,繁而不載。出《北夢瑣言》。

崔無

偽王蜀先主時,有道士李暠,亦唐之宗室,生於徐州,

強 紳

唐代鳳州東谷有個山人叫強紳,妙於三戒之道,尤精雲氣之術。時值王氏剛剛兼併秦鳳之地,大街上的人都很慌張,強紳指著他們對孫光憲說:“再過十年,就會出現好幾個天子。”又說:“並汾地位悠久綿長,樑蜀以後還有什麼作為呢?”當時蜀兵開始攻打岐山,自稱早晚就會蕩平秦地。強紳說:“秦王早就想妄動,不是能統一天下的霸主,即便如此,但他卻壽終正寢,這是他命中註定的。蜀人最後攻不下秦地,而秦川也要變成荒丘的。”後來,大滷與王鳳翔不受約束,秦王善終,王氏也地位斷絕,果然應了強紳的話。有一種鹿盧 術,強紳自稱年紀已老無人可傳,把那書藏在了深山隱蔽處的古杉樹裡。便與孫光憲一起到了那裡,剝開樹皮,打開蠟封,取出一冊絹子書,選擇吉日良辰要向他傳授,被強紳的老伴制止了。她說孫光憲太年輕了,擔心他會因為掌握此術而發狂,等他衷心奉持三年之後,才能考慮是否可以向他傳授。出自《北夢瑣言》。

彭釘筋

唐朝彭城濮陽一帶,有個相命人叫彭克明,綽號彭釘筋。他說的事情多數能應驗,人們由於他說的話差不多句句言中,所以才有“釘筋”的綽號。九隴村民有個唐家子弟,家裡富足有的是糧食。彭釘筋對唐氏說:“唐公子死的時候,一絲不掛。”唐氏說:“我家有許多良田,衣食也很豐裕,他怎麼可能赤裸著離開人世呢?”後來有一天,江水漲潮。水潭上漂著一隻兔子,在水的中央,唐氏的兒子說一定要捉到它,便脫掉衣服泅水游過去,不一會兒,便被氾濫的江水沖走淹死了。正是所說的一絲不掛。關於彭釘筋的其他事都與這件事類似,就不一件件記載了。出自《北夢瑣言》。

崔無

前蜀先主時,有個道士李暠,也是唐朝皇帝的宗室,生於徐州,

而遊三蜀,詞辯敏捷,粗有文章。因棲陽平化,為妖人扶持,上有紫氣,乃聚眾舉事而敗,妖輩星散,而暠獨罹其禍。先是李暠有書,召玉局仙楊德輝赴齋。有老道士崔無 自言患聾,有道而託算術,往往預知吉凶。楊德輝問曰:“將欲北行,如何?”令崔書地作字,乃書“北、千”兩割字,崔公以“千”插“北”成“乖”字,曰:“去即乖覺。”楊坐不果去,而暠齋日就擒,道士多罹其禍。楊之倖免,由崔之力也。出《北夢瑣言》。

蜀 士

偽王蜀有王氏子承協,幼承蔭,有文武才,性聰明,通於音律。門下常養一術士,潛授戰陣之法,人莫知之。術士 縷弊衣,亦不受承協之資鏹。承協後因蜀主講武於星宿山下,忽於主前呈一鐵槍,重三十餘斤,請試之。由是介馬盤槍,星飛電轉,萬人觀之,鹹服其神異。及入城,又請盤城門下鐵關,五十餘斤,兩人舁致馬上,當街馳之,亦如電閃。大賞之,擢為龍捷指揮使。其諸家兵法,三令五甲,懸之口吻。以其年幼,終不付大兵柄。奇異之術,信而有之。出《王氏見聞錄》。

陳 岷

後唐莊宗世子魏王繼岌伐蜀,回軍在道,而有鄴都之變。莊宗與劉後命內臣張漢賓齎急詔,所在催魏王歸闕。張漢賓乘驛,倍道急行,至興元西縣逢魏王,宣傳詔旨。王以本軍方討漢州,康延孝相次繼來,欲候之出山,以陳凱歌,漢賓督之。

到蜀地遊歷。他口齒伶俐,能言善辯,精通文章。因棲居在陽平化,被妖人扶持,說上有紫氣,他便聚眾起兵,結果失敗了,妖人們紛紛逃散,唯獨李暠罹禍被殺。事先,李暠曾經寫信,召集玉局仙楊德輝前去參加齋會。有位老道士崔無 自稱耳聾,他道業很深卻假託是算命的,往往能預知吉凶。楊德輝問道:“我要到北面去,吉凶如何?”他讓崔無 在地上寫字,崔便寫了“北”和“千”兩個分割開的字,崔公把“千”字插入“北”字中變成了“乖”字,說:“去了一定要靈敏機警,要見機行事。”楊德輝果然沒有去。李暠在齋會那一天被擒,許多道士也同時遇難。楊德輝能夠倖免於難,是由於崔無 的幫助。出自《北夢瑣言》。

蜀 士

前蜀有個姓王的子弟承協,自幼承襲蔭封,兼有文武之才,天資聰明,通曉音律。他在門下經常供養著一個術士,暗中傳授他戰陣之法,人們都不知道。這位術士衣衫襤褸,也不接受承協送給他的物品錢財。承協後來因為蜀主在星宿山下講武,突然有人向蜀主呈上一杆鐵槍,重三十餘斤,請承協試練一下。因此,承協便勒馬舞槍,星飛電轉神出鬼沒。萬人看了他的表演,都佩服他武藝神異。等到進了城門,又讓他舞動城門下的鐵門閂,重五十多斤,兩個人抬到馬上之後,承協就在大街上勒馬飛舞起來,依然快如閃電。蜀主大為讚賞,提拔他為龍捷指揮使。至於諸家兵法,三令五甲,他都能口若懸河地熟練背誦。因為他年幼,最終沒有交給軍事大權。奇異法術,相信他是有的。出自《王氏見聞錄》。

陳 岷

後唐莊宗的嫡長子魏王繼岌討伐蜀地,回軍途中,鄴都發生兵變。莊宗與劉後命令內臣張漢賓帶著急詔,到魏王駐軍之地催他回朝。張漢賓乘著驛馬,加速急行,到興元西縣碰到魏王,宣讀詔書旨意。魏王說自己正率軍討伐漢州,康延孝接著也要到來,要等他出山之後,再回朝報告勝利的消息,張漢賓督促他趕快回朝。

有軍謀陳岷,比事樑,與漢賓熟,密問張曰:“天子改換,且是何人?”張色莊曰:“我當面奉宣詔魏王,況大軍在行,談何容易。”陳岷曰:“久忝知聞,故敢諮問。兩日來有一信風,新人已即位矣,復何形跡?”張乃說:“來時聞李嗣元過河,未知近事。”岷曰:“魏王且請盤桓,以觀其勢,未可前邁。”張以莊宗命嚴,不敢遷延,督令進發。魏王至渭南遇害。出《王氏見聞錄》。

鄭山古

偽蜀王先主時,有軍校黃承真就糧於廣漢綿竹縣,遇一叟曰鄭山古,謂黃曰:“此國於五行中少金氣,有剝金之號,曰金煬鬼。此年蜀宮大火,至甲申、乙酉,則殺人無數,我授汝祕術,詣朝堂陳之。儻行吾教以禳鎮,庶幾減於殺伐。救活之功,道家所重,延生試於我而取之。然三陳此術,如不允行,則止亦不免。蓋洩於陰機也,子能從我乎?”黃亦好奇,乃曰:“苟稟至言,死生以之。”乃齎祕文詣蜀。三上不達,乃嘔血而死。其大火與乙酉亡國殺戮之事果驗。孫光憲與承真相識,竊得窺其祕緯,題雲《黃帝陰符》,與今《陰符》不同,凡五六千言。黃雲受於鄭叟,一畫一點,皆以五行屬配,通暢亹亹,實奇書也。然漢代數賢生於綿竹,妙於讖記之學,所云鄭叟,豈黃扶之流乎?出《北夢瑣言》。

有個軍中參謀陳岷,不久前曾在大梁做官,與漢賓熟識,所以悄悄地問張漢賓道:“天子已經改換,新登基的是什麼人呢?”張漢賓神色莊重地說:“我當面奉皇命宣詔魏王回京,況且大軍正在行進之中,談何容易!”陳岷說:“因為過去與您熟識,所以才敢向您打聽情況。這兩天傳來風聲,說新人已經即位了。另外還有什麼情況?”張漢賓便說:“來的時候聽說李嗣元已經過了河,不知道近況如何?”陳岷說:“應當請魏王暫時原地不動,以觀察形勢的變化。不可再前進了。”張漢賓因為莊宗皇帝的命令緊急,不敢拖延,所以督令魏王立即進發。魏王到渭南時便被殺害了。出自《王氏見聞錄》。

鄭山古

前蜀王先主時,有個軍校黃承真到廣漢綿竹縣籌集軍糧,遇見一個老頭叫鄭山古,對黃承真說:“這個國家在五行之中缺少金氣,有剝金之稱,叫金煬鬼。今年蜀國王宮要起大火,到甲申年、乙酉年,則有無數人被殺害,我教給你祕密的法術,到朝廷上去陳述。倘若施行我教的法術除禍去災,可能會免除殺伐的災難。救人活命的功勞,本是道家所看重的,請您從我這裡試行。但是三次陳述我教您的法術,如果他們仍然不允許施行,那麼你不能免死,因為你洩露了天機呀!您能按我說的去辦嗎?”黃承真也好奇,便說:“如果能秉承至言,生死不懼。”他便帶著祕密文書到了蜀宮。三次呈報都沒有達到目的,黃承真便吐血而死。那些宮中起火與乙酉亡國殺戮的事情果然都應驗了。孫光憲跟黃承真認識,曾私下偷看到那件祕術的大概,題為《黃帝陰符》,與現在的《陰符》不同,共有五六千字。黃承真說是從鄭翁那裡得到的,上面的一畫一點,全用陰陽五行對應搭配,通暢流利,實在是一部奇書啊!但是漢代許多賢能之人生於綿竹,精通讖緯這門學問,所說的鄭老翁,難道不是黃扶之流嗎?出自《北夢瑣言》。

馬處謙

偽王蜀葉逢,少明悟,以詞筆求知,常與孫光憲偕詣術士馬處謙,問命通塞。馬曰:“四十已後,方可圖之;未間,苟或先得,於壽不永。”於時州府交闢,以多故參差,不成其事。後充湖南通判官。未除官之前,夢見乘船赴任,江上候吏,旁午而至,迎入石窟。覺後,話於廣成先生杜光庭次。忽報敕下,授檢校水部員外郎。廣成曰:“昨宵之夢,豈小川之謂乎?”自是解維,覆舟於犍為郡青衣灘而死,即處謙之生知。葉逢之凶夢,何其效哉!光憲自蜀沿流,一夕夢葉生雲:“子於青衣亦不得免。”覺而異之,泊發嘉州,取陽山路,乘小舟以避青衣之險。無何篙折,為泛流吸入青衣,幸而獲濟。豈鬼神尚能相戲哉!出《北夢瑣言》。

趙聖人

偽蜀有趙溫圭,善袁許術,占人災祥,無不神中,蜀謂之趙聖人。武將王暉事蜀先主,累有軍功。為性凶悍,至後主時,為一二貴人擠抑,久沉下位,王深銜之。嘗一日,於朝門逢趙公,見之驚愕,乃屏人告之曰:“今日見君面有殺氣,懷兵刃,欲行陰謀。但君將來當為三任郡守,一任節制,自是晚達,不宜害人以取殃禍。”王大駭,乃於懷中探一匕首擲於地,泣而言曰:“今日比欲刺殺此子,便自引決,不期逢君為開釋,請從此而止。”勤勤拜謝而退。王尋為郡,遷秦州節度。蜀亡,老於咸陽。宰相範質親見王,話其事。出《玉堂閒話》。

馬處謙

前蜀時有個葉逢,年少時聰明穎悟,想憑詩詞文章求得知己,曾與孫光憲一起拜見術士馬處謙,卜問命運通達與否。馬處謙說:“四十歲以後,你才能有官運;不到那個時候,如果提前得到官位,你的壽命就不長。”當時州府先後徵召,葉逢因為種種原因耽誤了,升官的事情沒有辦成。後來擔任湖南通判官。未任命之前,他夢見乘船赴任,江上有迎候差吏,快中午時便到了,把他迎到一個石洞裡。睡醒以後,他在廣成先生杜光庭處說起此事。忽然敕命傳下來,封他為檢校水部員外郎。廣成說:“昨天晚上的夢,難道不是說山川嗎?”葉逢於是解維發船,走到犍為郡青衣灘時,船翻身亡,這就是馬處謙的預見。葉逢做的凶夢,如此有效驗!孫光憲從四川沿著長江順流而下,一天夜間夢見葉逢說:“你在青衣灘也不能倖免。”睡醒之後非常驚異,他停下船來不再沿江直奔嘉州,而取道陽山旱路,然後換乘小船避開青衣灘之險阻。不久船篙斷了,被激盪的水流吸進青衣灘,幸而又被救了出來。難道鬼神也能開玩笑嗎?出自《北夢瑣言》。

趙聖人

前蜀有個趙溫圭,擅長袁天綱許邁之流的法術,給別人占卜吉凶,沒有不靈驗的,蜀人稱他為趙聖人。武將王暉在蜀國先主手下效力時,戰功累累。他為人凶悍,到了後主執政時,被一兩個權貴大臣排擠,長時間沉沒在低下的職位上,王暉懷恨在心。有一天,王暉在朝門遇見趙公,趙公看見他十分驚愕,便屏退左右告訴他說:“今天看見你面帶殺氣,懷裡藏著刀,想施行陰謀。但是,你將來會成為三任郡守,一任節制,只是晚一些顯達罷了,不應害人而招致災禍。”王暉十分吃驚,便從懷裡掏出一柄匕首扔在地上,哭泣說道:“今天本想刺殺這小子,然後引頸自殺,不料遇到您為我開導解脫,我從此以後再不這麼蠻幹了。”頻頻拜謝,向趙公告退。王暉很快就當了郡守,又遷升為秦州節度使。前蜀滅亡後,他老死於咸陽。宰相範質親眼看見過王暉,王暉跟他說了自己的這些事。出自《玉堂閒話》。

黃萬戶

偽王蜀時,巫山高唐觀道士黃萬戶本巴東萬戶村民,學白虎七變術,又云學六丁法於道士張君。常持一鐵鞭療疾,不以財物介懷。然好與鄉人爭訟,州縣不之重也。戎州刺史文思輅亦有戲術,曾剪紙魚投於盆內而活,萬戶投符化獺而食之。其鐵鞭為文思輅收之,歸至涪州亡其鞭,而卻歸黃矣。有楊希古,欲傳其術,坐未安,忽雲:“子家中已有喪穢。”不果傳,俄得家訃母亡。又蜀先主召入宮,列示諸子,俾認儲後,萬戶乃指後主。其術他皆仿此。唯一女,為巫山民妻,有男傳授祕訣。將卒,戒家人勿殮,經七八日再活,不久卻殞也。青城縣舊有馬和尚,宴坐三十五年,道德甚高。萬戶將卒,謂家人曰:“青城馬和尚來,我遂長逝也。”是年,馬師亦遷化。出《北夢瑣言》。

何 奎

偽王蜀時,閬州人何奎,不知何術,而言事甚效,既非卜相,人號何見鬼,蜀之近貴鹹神之。鬻銀肆有患白癩者,傳於兩世矣,何見之謂曰:“爾所苦,我知之矣,我為嫁聘,少鐶釧釵篦之屬,爾能致之乎?即所苦立愈矣。”癩者欣然許之,因謂曰:“爾家必有他人舊功德,或供養之具在焉,亡者之魂所依,故遣為此祟,但去之必瘳也。”患者歸視功德堂內,本無他物,忖思久之,老母曰:“佛前紗窗,乃重圍時他人之物,曾取而置之,得非此乎?”

黃萬戶

前蜀時,巫山高唐觀道士黃萬戶,本是巴東萬戶村民,學過白虎七變術,又說跟道士張君學過六丁法。他常拿著一條鐵鞭給別人治病,從不把財物放在心上,然而好與鄉鄰們打官司,所以州衙縣府並不看重他。戎州刺史文思輅也有戲術,他曾剪了紙魚放到盆裡就變成活魚,黃萬戶則把一道符投進去化成一隻水獺把魚吃了。黃萬戶的鐵鞭被文思輅收了去,文思輅往回走到涪州時鐵鞭不見了,結果卻到了黃萬戶手裡。有個叫楊希古的,想請黃萬戶向他傳授法術,還沒坐好,黃萬戶忽然說:“你家裡出喪事了。”還沒向他傳授,很快他就得到母親死亡的訃告。還有一次蜀國先主召黃萬戶入宮,讓幾個兒子站在一起,讓他認認誰是將來王位繼承人,萬戶便指定是後主。有關其他的法術都與這相彷彿。他只有一個女兒,嫁給巫山平民為妻。有個兒子,學到祕訣。黃萬戶快死時,勸誡家人不要入殮,過七八天覆活了,不久又死了。青城縣過去有個馬和尚,打坐了三十五年,道行非常高。黃萬戶快死時,對家人說:“青城馬和尚要來,我要與世長辭了。”這一年,馬和尚也去世了。出自《玉堂閒話》。

何 奎

前蜀時,閬州人何奎,不知道會什麼法術,但預言事情卻非常靈驗,又不是占卜相面之類,人們都叫他“何見鬼”,蜀地近臣貴戚都把他奉為神明。一家賣銀飾鋪子有患白癩的,已經流傳兩代了,何奎見到他時說:“你的苦處我知道,我因為嫁女兒的事,正缺少耳環釧釵篦梳之類的用品,你能送給我這些東西嗎?如果能辦到,你的苦處就立即痊癒。”那個患白癩的人欣然答應了,何奎便跟他說:“你家裡肯定有別人唸佛佈施的東西,或者有供奉用具留在那裡,死人的魂靈依附在上面,所以用這種病來作祟,只要把它除去必定消除病患。”患者回家仔細察看供佛的殿堂,沒發現什麼別人的東西,想了很久,他老母親便說:“佛像前面的紗窗,原來是重圍時別人的東西,我曾拿來放在那裡的,莫非就是這件東西?”

遽徹去,仍修齋懺,疾遂痊。竟受其鐶釧之贈。何生未遇,不汲汲於官宦,末年祈於大官,自布衣除興元小尹,金紫,兼妻邑號,子亦賜緋,不之任,便歸閬州而卒,顯知死期也。雖術數通神,而名器逾分,識者知後主政悉此類也。出《北夢瑣言》。

孫 雄

嘉州夾江縣人孫雄,號孫卯齋,其言事亦何奎之流。偽蜀主歸命時,內官宋愈昭將軍數員,舊與孫相善,亦神其術。將赴洛都,鹹問將來升沉。孫俯首曰:“諸官記之,此去無災無福,但行及野狐泉已來稅駕處,曰:‘孫雄非聖人耶,此際新舊使頭皆不見矣。’”諸官鹹疑之。爾後量其行邁,合在鹹京左右。後主罹偽詔之禍,莊宗遇鄴都之變,所謂新舊使頭皆不得見之驗也。出《北夢瑣言》。

李漢雄

李漢雄者,嘗為欽州刺史,罷郡,居池州。善風角推步之奇術,自言當以兵死。天祐丙子歲,遊浙西,始入府而嘆曰:“府中氣候甚惡,當有兵亂,期不遠矣。吾必速回。”既見,府公厚待之,留旬日,未得遽去。一日晚出逆旅,四顧而嘆曰:“禍在明日,吾不可留。”翌日晨,入府辭,坐客位中,良久曰:“禍即今至,速出猶或可。”遂出,至府門遇軍將周交作亂,遂遇殺害於門下。出《稽神錄》。

急忙把它撤掉,還齋戒懺悔,患者的病於是痊癒了。何奎也最終接受了耳環手鐲之類的贈品。何奎年輕時沒有做官的機遇,他也不追求官宦之途,晚年才祈求於大官,從平民百姓封為興元縣府尹,佩戴金印紫綬,他的妻子也得到封號,兒子也賜穿紅色品服,他並沒去上任,回到閬州便死了,顯然他是預先就知道死期的。何奎雖然法術通神,但晚年的名位超過了本分。有見識的人知道蜀後主為政就與這事類似。出自《玉堂閒話》。

孫 雄

嘉州夾江縣人孫雄,號孫卯齋,他料事如神也屬於何奎之流。前蜀主歸順後唐時,內官宋愈昭將軍等幾人,過去都跟孫雄很友好,也佩服他的法術。他們要去洛陽,便都去詢問將來命運升沉如何。孫雄俯首道:“各位官人記著我說的話,這次你們去洛陽,無災禍也無福氣,但是走到野狐泉歇駕住宿之處,你們會說:‘孫雄並非聖人呀,這時新舊使頭都見不到了。’”各位官員都對此疑惑不解。後來他們估量了自己的行程,當時應該在鹹京前後。那時正好是前蜀後主因為偽詔而遭禍,後唐莊宗又遇上鄴都兵變,所說的“新舊使頭皆不得見”正好應驗了。出自《玉堂閒話》。

李漢雄

李漢雄,曾經擔任過欽州刺史,免除郡守官職後,住在池州。他擅長風角推步的奇異法術,自稱將來一定死於兵禍下。天祐丙子年,李漢雄遊歷浙西,他剛走進府衙就嘆息道:“府內氣氛太惡劣,肯定要出現兵亂,為期不遠了。我必須迅速回去。”見到府公後,府公以厚禮招待他,留他住了十天,所以沒能立即離開這裡。一天晚上,他走出客店,向周圍看了看嘆道:“災禍就在明天,我不能再留在這裡了。”第二天早上,他到府內辭行,坐在客位上過了很久說:“災禍今天馬上就到了,趕快出去或許還可避過。”於是往外走,到府門時遇到軍將周交作亂,便被殺害於府衙門前。出自《稽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