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十二月二十七日 芬芳潔白的水仙花

在過年前後,許多人家都會擺上一盆芬芳潔白的水仙花作裝飾。關於水仙花的由來,有這麼一段故事。

從前,在南方一個很偏僻的鄉村裡,住著一個老大娘和他的兒子大龍。他們只有一小塊貧瘠的田,田裡種出來的東西,還不夠維持母子兩人的生活,兒子只好常常上山打獵,增加一點食物。

有一天,大龍對母親說:“娘,米缸已經空了,今天我非得獵到一點東西不可。”說完,他背起弓箭出門去了。

老大娘嘆口氣,揮揮手,送走了兒子,一邊自言自語地說:“也許大龍今天運氣好,可以獵到一隻梅花鹿。如果沒捉到梅花鹿,捉只山雞回來也好……”

老大娘空著肚子,在家裡一直等到太陽偏了西,她才猛然想起:“哎呀!大龍辛苦了一天,肚子一定餓壞了,我得先給他弄點吃的才好。”

可是,家裡什麼都沒有啊!老大娘遲疑了一下,還是走到米缸前,打開缸蓋。雖然米缸看起來空空的,老大娘卻在缸底邊緣的細縫中,挖挖掏掏,聚出了一巴掌的米來。

老大娘捧著一把米,很開心地自言自語道:“這些米煮出來,差不多剛好一滿碗……可以先給大龍墊墊飢。”

老大娘歡歡喜喜地,立刻把米煮成了一碗飯。她又怕涼了不好吃,就把飯擱在蒸籠裡溫著。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老大娘聽見門外傳來腳步聲,以為是兒子回來了,就很快地迎出門去。可是,打開門,站在門口的並不是大龍,而是一個老乞丐。

老乞丐身體瘦得像一把枯柴似的,身上、腿上都長滿了爛瘡。他站也站不穩,搖搖晃晃地跌坐在地下,虛弱地張口說:“老大娘,我餓啊……”

“餓了?可是我……”老大娘非常為難,如果把家裡唯一的一碗飯給了老乞丐,兒子回來,就得餓肚子了。

老乞丐抬起頭,哀求道:“請給我一點吃的,我……好餓,我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啦。”

老大娘自己也常餓肚子,很瞭解餓肚子的難受。聽到老乞丐的哀求,她心一軟,轉身就走進廚房,把蒸籠裡那碗白米飯端了出來,遞給老乞丐。

雪白晶瑩的一碗米飯,散發出陣陣的熱氣和芳香。老乞丐看了,迫不及待地接過飯碗,用烏黑的手一把一把地抓起飯,胡亂塞進嘴裡,一眨眼,就吃得碗底朝天。他舔舔手指上的飯粒,抬頭問老大娘說:“還有嗎?”

老大娘本來怔怔地望著老乞丐吃飯,一聽他這麼問,兩行熱淚突然順著臉頰滑下。老乞丐奇怪地問:“大娘,你為什麼哭呢?難道是不捨得這碗飯嗎?”

老大娘哽咽著說:“你不知道,這碗飯是我們家裡最後的一點米糧了。我兒子空著肚子在外面忙了一整天,等會兒回來,鍋裡空空的,豈不要餓壞他嗎?我想著,禁不住難過起來。”

老乞丐聽了,臉色變得很難看。他勉強支撐著站起身,用低啞的聲音說:“真對不起!可是飯我已經吞下肚了,你叫我怎麼樣才能還你呢?”說完,他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老乞丐才走了十幾步遠,突然彎下身,好像很不舒服似的,把剛吃下肚的白飯,大口大口地嘔吐到田邊的池塘邊。

老大娘站在家門口,遠遠看到這情景,心裡很難過,她自言自語地說:“哎呀!都是我不好,說了那些訴苦的話,害得這位老先生把剛才的一碗飯又吐了出來。”她追過去,想安慰老乞丐,沒想到老乞丐一轉眼就不見了。

大龍回家後,老大娘把事情經過告訴了兒子。大龍拍拍孃的手背,說:“娘,事情已經過去,你就別煩心了。你看,我今天在山上射了一隻野兔子,蠻肥的。”

這天晚上,他們吃完烤野兔就睡了。老大娘心裡卻一直記掛著那個老乞丐,一夜都睡不安穩。

第二天一早,大龍又背起弓箭出門,才出去不久,突然又奔回來,驚喜地喊:“娘,你快出來看!”

老大娘隨大龍走到池塘邊,突然驚訝地叫了起來。原來空蕩蕩的池塘邊,在一夜間,竟然長滿了一叢叢修長的綠葉,綻出千百朵清香潔白的花。花葉倒映在清亮的水中,真是美極了。

池塘邊長滿清香潔白的花,老大娘和大龍高興極了,給這些花取名“水仙”。

老大娘興奮地說:“對了,我想起來了,昨天老乞丐就是把白米飯吐在這兒的,難道老乞丐是神仙,而這些花都是他吐出的米飯變成的?”

老大娘和大龍看到這奇蹟,高興極了。他們都非常喜歡這些花,決定要給它取個好名字。老大娘想了想,說:“天上的神仙叫‘天仙’,地上的神仙叫‘地仙’,這種生長在水邊,純潔、美麗又芬芳的花朵,我們叫它‘水仙’吧!”

於是,大龍把池邊的水仙移到水田裡去種。田裡很快地長滿一大片水仙,他們就常常把一些水仙挑到鎮上去賣。有了這片花田以後,母子倆再也不怕捱餓,過著快樂又幸福的日子。

本圖是故宮所藏清代緙絲《歲朝圖》中的水仙花。

西洋的水仙神話中,納西索斯是一位美少年,臨水自戀而成水仙。而流傳於我國南方的水仙源起,卻是由一缽飽含愛心的白米飯變成的。西洋的傳說純是個人的悲劇生命情調的表現,而我國的卻洋溢著溫馨感人的人情味,可見東西文化不同之一斑。水仙又名金盞銀臺、天蔥等。

●大圖為故事性彩畫,以繁花為前景,因而能清楚描繪花朵,人物置後且高過於花,既不被花遮擋又能彼此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