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十二月二十三日 乞丐辦學堂
一百多年前,山東省堂邑縣有一個了不起的人,名叫武訓。武訓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他必須到處替人做零工來養活自己,所以不能像別的小孩那樣,進學堂唸書。
每次他看到同年齡的孩子,揹著書包快快樂樂去上學,心裡總是非常羨慕,就常常跑到學堂門外,偷聽裡面的讀書聲。有一次,不巧被人發現,竟拿他當小偷看待,重重地打了他一頓,把他轟出來。武訓抹抹眼淚,心想:“要是我有錢讀書就好了。”
稍微大了一點兒,武訓就到一個秀才家裡幫工。有一年過年,秀才寫了幾十張春聯,交給武訓去貼。武訓不認識字,以為春聯都是差不多的,就隨便東一張、西一張地貼起來。
秀才回家一看,發現自己床頭貼著“六畜平安”,豬窩卻貼著“閤家吉祥”,而且還貼倒了,這是多麼不吉利的事啊!秀才氣得吹鬍瞪眼,痛打武訓一頓。武訓知道是自己的錯,一點也不抱怨,反而更加賣力工作,來彌補不識字的錯失。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想到到了結算工錢的那一天,秀才看武訓好欺負,就捧出一本偽造的賬簿,誣賴武訓曾經借了幾百文錢,所以工錢已經抵光了。
武訓受到這樣大的打擊,真是傷心極了,一邊哭,一邊懊惱:“都是因為我不認識字,才會受別人欺負啊!天底下,像我這樣沒錢讀書的人一定很多,我應該想辦法幫助他們,使他們不再受人家的欺負。”想到這裡,他很興奮地站起來,大聲說:“對了!我可以辦一所學堂,讓窮人家的孩子免費來讀書。”
辦學堂,那是多艱難的事啊!再說武訓的身體很瘦弱,就算想靠勞力去籌募大筆的經費,也是困難重重。然而,他卻不怕苦、不怕難,決心要盡一切力量來完成這樁心願。
農忙的時候,他幫人家除草、挑糞,遇到空閒就四處去撿破爛;晚上還點起一盞小油燈,把撿來的破棉絮捻成線繩,第二天拿出去賣錢。
不過這樣實在賺不了什麼錢,有時候武訓自己還得捱餓,又怎麼有多餘的錢積存下來呢?經過一番仔細的盤算,他終於下了決心:“為了早日辦起學堂,就是向人乞討我也願意!”
於是,武訓每天揹著破布袋,四處流浪,向人乞討,一邊不忘把辦學堂的心願告訴人家。有許多人看他只不過是個瘦弱的乞丐,就嘲笑他說:“你一天能要到幾文錢?連自己都喂不飽,還想辦學堂啊?真是做夢!”也有人當他是瘋子,故意向他吐口水,或拿石頭砸他。
武訓總是忍著羞辱,滿懷信心地說:“你們怎麼取笑我都沒關係,早晚我一定要辦成一所學堂,讓窮人家的孩子也能讀書認字。”
為了多討點錢,行乞的時候,武訓常常邊唱邊跳,做出各種滑稽的動作,往往也能博得別人的笑聲,多賞給他幾文錢。
就這樣,武訓過著牛馬一般的苦日子,幾年下來,總算積存了兩百一十串銅錢。
武訓小心地數著一個個銅錢,一邊心裡盤算著:“聽說鄰鎮有位楊老爺,是個正直的好人,如果我把錢存在他那兒,不但安全,還能生點利息呢。”
武訓滿懷希望地到了楊老爺家門口,沒想到楊家僕人看他穿得又破又爛,一副叫花子模樣,就端了一碗飯給他,又丟了兩個銅錢,叫他快點離開。武訓只是定定地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我不是來要飯,也不是來討錢,只求見楊老爺一面。”
楊老爺聽說門口有個不要飯不要錢的乞丐,覺得很奇怪,就親自出來見他。武訓把要存錢辦學堂的心願說了,楊老爺看他這麼誠懇,又這麼堅定,心裡十分感動,就答應了。
又過了十多年,武訓存在楊老爺那兒的錢,連本帶利也有了相當的數目。武訓就和楊老爺商量:“開辦學堂要有間學舍,我想先拿出一筆錢,請您幫我買塊地來蓋學舍。”
楊老爺心想:“只靠武訓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辦起學堂的。”但是他又不忍心看這件有意義的事永遠不能達成,因此就對武訓說:“你存的這些錢,是絕對不夠的。但是為了幫助你早日達成心願,我願意出面去請一些有錢人來贊助。”
在楊老爺的奔波下,地方上許多有錢人也非常感動,於是有的捐地,有的捐錢,開辦學堂的事終於有了眉目,學舍總算動工興建了。楊老爺又東奔西走,好不容易請來了老師。
但是那時候窮人家的孩子常常得出去賺錢貼補家用,不然一家子的生活就沒法維持了。像這樣,就算不要付學費,他們的父母還是不肯讓他們去讀書啊!武訓只得挨家挨戶去請求家長讓子女來上學,不但講盡了好話,而且還不惜下跪猛磕頭,千辛萬苦才求到十幾個學生。
有了學舍、老師和學生,學堂終於創辦起來了,武訓一生的心願也終於達成了,為了表明這是一所免費的學堂,就定名為“崇實義學”。
開學這天,學生一個個歡歡喜喜地來上學,武訓看他們活潑蹦跳的樣子,心裡有說不出的安慰。義學雖然辦起來了,武訓卻沒有絲毫怠惰,仍然到處乞討,存下錢來做義學的基金。偶爾,他還會跑到學舍外面,看看上課的情形。
有一次,武訓又去義學,才走到教室門口就呆住了。原來,老師正趴在桌子上睡覺,下面的學生嘻嘻哈哈地鬧成一團。學生一看到武訓,慌得不知如何是好。武訓並不責備他們,只是慈祥地說:“你們不用功讀書,怎麼對得起父母親呢?”學生聽了,都紅著臉跑回座位。
武訓走到教室門口就呆住了,原來老師趴在桌上睡覺,學生嘻嘻哈哈地鬧成一團。
武訓又走到老師面前,一聲不響地跪下。當老師一覺醒來,看到武訓,就趕緊扶起他,慚愧地說:“是我不對,以後我一定會認真上課!”
這件事過後,老師和學生就再也不敢偷懶了。
武訓創辦義學的事蹟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地傳揚開來,後來,連朝廷也知道了,就頒匾額公開表揚他。但是,這些榮耀對武訓來說並不重要,他只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順利受完教育,長大以後成為有用的人,不要像他因為不識字而受人欺負,那才是他最大的安慰啊!
後來的人敬佩武訓一生為辦義學而奔忙,所以唱出“莫嘆苦莫愁貧,有志竟成語非假,鐵杵磨成繡花針,古今多少奇男子,誰似山東堂邑姓武人”,來傳揚武訓的事蹟。
武訓能夠以卑微的乞丐身份,創下不朽的教育事業,不但是“有志竟成”的例證,且為“民胞物與”崇高精神的表現。
●圖畫為故事性彩畫,大圖的教室參考清代點石齋畫報中私塾實景繪成,呈現老師怠課、學童鬧學,以及門外驚呆的武訓,鋪排生動,情景歷歷在前,彷彿我們置身其間成了鬧學的一員;畫框呼應故事題材,設計為展開的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