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十一月六日 棗核小英雄
山東的一個小莊子裡,住著一對農家夫妻,他們勤勞地幹活,日子過得倒也平平安安,就是缺個活蹦可愛的孩子,怪寂寞的。兩口子盼啊盼,成天盼望有個小孩。
他們的茅屋前面,栽了一片棗樹林。夏天的時候,滿林子開了黃綠的小花;秋天到了,就結成一個個又香又甜的紅棗子。兩口子收了工,總坐在樹下摘棗子吃,留了一地棗核。丈夫時常望著那些骨碌碌滾動的棗核,嘆著氣,說:“咱們要是有個孩子,哪怕他只有棗核兒大,俺也心滿意足啦!”
終於這一年,妻子懷了孕。懷到第十個月,身子卻只添了一斤重,夫妻倆正擔心得緊,孩子突然呱呱墜地。事情說多巧就有多巧,這個孩子真的只有棗核那麼點大,兩口子歡天喜地,給他取的名字就叫棗核兒。
棗核兒長得結實可愛,他娘用紅巾縫小衣裳給他穿;又在花粉盒裡,鋪上最柔軟的棉花給他睡。他爹每晚把花粉盒吊在長煙鬥上,輕輕地搖他、哄他。夫妻倆把棗核兒疼愛得像心肝寶貝,希望棗核兒吃飽好睡,快快長大。
棗核兒雖然只有棗核那麼點大,卻長得結實可愛,夫妻倆把他疼愛得像心肝寶貝。
一年又一年,門前的棗花不知開落了幾回,棗子也不知結了幾回,牲口欄裡的小牛小驢都長成大牛大驢了,只有棗核兒,還是像棗核那麼點大。他成天在棗樹林裡遊玩,跳上跳下,練得一身本事,一蹦可以蹦得比人還高!
可是爹孃看他老長不大,心裡有些發愁,爹爹對棗核兒說:“棗核兒呀!白叫我歡喜一場了,你人小不能做事,萬一爹孃老得不能動了,你靠什麼過日子呢?”
棗核兒仰起臉猛搖頭,一蹦蹦上了爹爹的肩膀,說:“爹爹不用愁,別看我人小,一樣能幹活!”
於是棗核兒天天同爹到田裡去,勤快地幫著幹活。他爬到牛頭上,用力把牛鼻環拉到右邊,牛就乖乖地轉向右邊;拉到左邊,牛就轉向左邊。他又能蹦到驢頭上,抓緊兩隻驢耳朵,雙腳使勁踏著驢頭,驢子就叮叮噹噹拉車往前走。牛啊驢啊都被棗核兒使得靈活極了。夜裡,媽媽在燈下縫衣裳,棗核兒就坐在針線盒裡,幫忙找線頭、穿針孔、打線結,做得又快又好。
棗核兒會做的事還多著呢!在林子裡砍柴,在井邊打水,都比別人快又靈巧。莊子裡的小孩要是懶惰不乖,父母就會說:“人家棗核兒那麼點大,也能幹活,比比看,羞不羞?”聽得棗核兒的爹孃心裡好得意,眼睛笑得眯成一條細縫兒!有一天,老天不下雨,鬧起一場大旱災,田裡的麥子一粒也沒收。可是官府裡的老爺是個大惡人,硬要百姓繳糧稅。誰要是繳不出,誰家的牛和驢就得被牽了去抵償。
棗核兒住的莊子,沒有人繳得出糧稅,所有的牲口都被官府的差役牽走了。沒了牲口,以後怎麼耕種呢?大夥愁得不得了,莊子裡的男子便聚在棗樹林裡,商量解決的辦法。可是,除了唉聲嘆氣,又有什麼辦法呢?突然,棗核兒從一棵棗樹上,一蹦蹦到他爹頭上,說:“叔叔伯伯別發愁,棗核兒有辦法啦!”
大夥一點也不相信棗核兒會有什麼辦法,因為就算五個棗核兒加起來也沒有人家拳頭大,怎麼對付得了官府裡那些凶惡的差役?棗核兒也不爭辯,只笑笑說:“不信你們就等著瞧吧!”說完,便一溜煙跑回家,一蹦蹦進了孃的針線盒,拿起一根針,插在腰上當寶劍,然後又一蹦,不知蹦到哪兒去了。
當天夜裡,一彎月牙兒掛在樹梢上,衙門裡看守牛和驢的差役呼嚕嚕睡得正甜。棗核兒悄悄跑到拴牲口的院子,一蹦,蹦上了木欄杆;再一蹦,蹦進了驢耳朵裡。他鼓起力氣,“哦喝!哦喝!”地大聲吆喝驢子。驢子一驚嚇,“籲……籲……”地高聲大叫,驚動了所有的牲口,一下子滿院子牛、驢全都慌得團團轉。
“哦喝!哦喝!”棗核兒在驢耳朵裡大聲吆喝,驢子嚇得高聲大叫,驚動了滿院子的牛、驢。
差役跳了起來,慌忙點起火把仔細搜查。可是折騰了一陣,什麼也沒搜著,便又熄了火,躺下再睡。還沒閉眼,突然聽到細細一陣“哦喝!哦喝!”的聲音,牲口又是一場大亂,差役趕緊又起來搜查,這回,仍然連個影子也沒搜著。
這樣忙了大半夜,差役都困得眼皮上彷彿掛了兩個鉛錘似的,帶頭的差役說:“大夥睡吧,別管那些牲口了,他們八成是見了鬼!”大家實在太累了,倒頭就睡得像泥人似的,一動也不動。這時候棗核兒偷偷解開綁牲口的繩子,又蹦到院子大門上,撥開門閂,悄悄把牲口一匹匹地趕了出來,當夜就領著一大群牲口回到莊子了。
天亮以後,差役才發現牲口都不見了,趕忙去報告縣太爺。縣太爺氣得吹鬍子瞪眼睛,他一查到偷牲口的是棗核兒那個莊子的人,立刻氣洶洶地帶了大隊差役來抓人,莊子裡雞飛狗跳,大家都怕得不得了。突然,棗核兒不知從哪兒一蹦,就蹦到縣太爺的馬頭上,對吃驚的縣太爺扮著鬼臉,說:“牲口是我牽的,你要把我抓走嗎?”
縣太爺大叫:“小怪物,小怪物,快給我綁起來!”差役拿了繩子,要套住棗核兒,他們東套西套,棗核兒總是輕輕一跳就躲開了,閃在一旁哈哈笑。
但是縣太爺小小的眼睛一轉,想出了新主意,又叫:“快用大口袋把他裝起來!”差役把棗核兒團團圍住,拿出一口大麻袋,對準棗核兒套住。棗核兒一急,慌忙往上一蹦,正好蹦進了大口袋,給套得牢牢的帶到衙門去了。
壞心的縣太爺在大堂坐定,叫差役把棗核兒打一頓。“砰砰砰”差役用棍棒狠狠地打在那口麻袋上,可是棍子打東,棗核兒就跳到西;棍子打西,他就跳到東,一棒也打不著他。聰明的棗核兒卻一個勁兒大叫:“哎呀!疼死我了!”
過了一會,縣太爺以為棗核兒已經被打死了,就命令差役打開麻袋瞧瞧。誰知麻袋一打開,棗核兒就不偏不倚地蹦到縣太爺的臉上,抓著他的鬍子盪鞦韆。縣太爺拼命搖晃腦袋瓜,可就是晃不掉棗核兒,他只好指著鬍子喊:“快打!快打!”差役一窩蜂擁上前,揮棒敲下去。“哎呀!”只聽得縣太爺一聲慘叫,滿嘴的牙齒全給打下來啦!滿堂的差役慌了手腳,亂成一團。
棗核兒一蹦,蹦到縣太爺鬍子上,縣太爺怎麼晃也晃不掉他,只好叫人拿棒子來打。
這時,棗核兒又跳到縣太爺的耳朵裡,拔起他的寶劍,用力一刺,然後大聲叫道:“壞蛋,下次你再胡來,隨便欺侮百姓,我就像這樣把你的耳朵刺爛!”縣太爺被棗核兒打雷般的叫聲震得頭昏眼花,又被他那麼一刺,疼得鼻涕眼淚都流出來了,忙喊著:“饒了我吧!下次不敢啦!”棗核兒這才大搖大擺地走了。
縣太爺經過這次教訓,再也不敢到棗核兒的莊子來鬧事,也不敢隨便欺侮百姓了。而棗核兒呢?莊子里人人都誇他勇敢又機智,每一次看到他,都會佩服地叫他一聲“棗核小英雄”呢!
這是一則流傳在山東的故事,充滿豐富的想象和活潑的民間色彩。山東盛產紅棗,人們就拿日常生活裡最親切的東西,來編織故事了。主人翁棗核兒雖然長得奇小,卻能發揮他的力量,懲罰惡人,幫助鄉親,獲得大家的尊敬,這或許能夠予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鼓勵吧!
●圖畫仿木刻套色版畫繪成,粗獷的線條,搭配人物生動的表情,並透過眼神視線引導讀者找到小主角,刻畫細膩而有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