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十一月一日 三保太監下西洋
鄭和乘著大船來到暹羅,用中藥為當地人治療疥瘡後,又在皇宮教導暹羅人澄清水質的方法,獲得了暹羅人對中國的尊敬。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個海上探險家,就是三保太監鄭和。
鄭和原來並不姓鄭,他姓馬,名三保。明朝初年,距今五百多年前,馬三保出生在今天的雲南省昆陽縣。在昆陽縣的附近,有一個其大無比的湖,名叫滇池。三保從小就活潑、好動,最喜歡到滇池邊游泳、玩水,有機會更隨著大人坐上漁船,乘風破浪地航行到滇池中去。不管風浪多麼大,他總是把著船舷,立在船板上,呆看著遠方的風景。
打魚的叔叔、伯伯看了,就笑他說:“小三保,你真傻,不在平平坦坦的陸地上玩,偏要到大風大浪的水上來玩,你不怕暈船啊!”
小三保挺起胸膛,聲音洪亮地說:“我才不怕,等我長大了,我還要乘更大的船,到更遠的地方去玩!”
原來,三保的爸爸是回教徒,曾經到回教聖地 阿拉伯的麥加去朝聖。三保從小就聽爸爸談起外國奇異的風俗、美妙的風光,因此,他小小的心靈裡,充滿了對遠方國家的嚮往。
三保十多歲時,入宮做了太監,因為他聰明、勇敢,又立了很多功勞,皇帝明成祖非常賞識他,就升他做宮中太監的總管,賜他姓“鄭”。從此,他改名叫鄭和,人們又稱他為三保太監。
有一天,明成祖在宮殿裡對大臣說:“中國自漢唐以來,就曾經多次派使者出使外國;同時,也有不少國家到中國來朝貢。可是,到今天為止,我們對外國的認識還是不夠。我想派人乘船下西洋,宣揚我國的文化和國威,也好促進我國和各國之間的貿易。”
說到這兒,成祖忽然側過頭來,微笑著對鄭和說:“要領導船隊,航行過茫茫大海,到不知名的外國去,一定得有超人的勇敢和智慧。鄭和,我看這工作你很合適!”
鄭和一聽,高興極了,這正是他從小的夢想啊!他趕緊跪下叩謝:“我一定盡全力,不辜負皇上的期望。”
於是,鄭和興高采烈地在全國蒐集最好的木材,建造了六十二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船上裝著武器、清水和食物。他又想到:要使別的國家認識中國的文化和國威,光靠武力是不夠的。因此,他又帶了很多的中藥、絲綢和日用品,好與外國交換,讓他們認識中國人的生活。
成祖永樂三年六月,鄭和率領兩萬多士兵上了六十二艘船,在蘇州的劉家河附近,第一次浩浩蕩蕩地出海了。鄭和站在最前面的一艘船上,眺望無邊無際的大海。海面上,銀色的飛魚在浪濤中嬉戲,潔白的海鳥成群往遠方急飛。海風把鄭和的衣袍吹得啪啪作響,他把著船舷,望著海鳥消失的遠方,心裡想:“我也要像海鳥一樣,去看許多神祕又有趣的國家了。”
海上經常有暴風、有迴流、有暗礁,一不小心,便會翻船喪命。幸虧鄭和從小在滇池中乘船打魚,對水性和駕船技術都非常瞭解。他懂得用羅盤定方位,到了晚上,他也常站在船板上,仰望星座的位置,估計自己行走的方向,使船隊不會迷路。
就這樣,鄭和七次下西洋,雖然歷經危難,卻認識了三十多個國家,看到了許多生動有趣的事。
五百年前,鄭和七下西洋,他的船隊曾經穿過阿拉伯海、波斯灣,進入紅海,到達非洲東岸。本圖是參考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繪成。
有一次,鄭和的船被強烈的颱風吹到一塊陸地旁邊。這塊陸地長滿了高大的棕櫚和原始森林,森林裡沼澤遍地,毒蛇野獸出沒,大家都不敢登岸。鄭和說:“我們出海,就是為了認識海外的世界,怎麼可以不上岸呢?”
鄭和挑選了一隊武藝高強的士兵,挑了幾箱船上的貨物,勇敢地往黝暗又潮溼的森林裡走去。好不容易,一隊人才走出這可怕的熱帶森林,一個兵士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大叫起來:“這是什麼地方,好可怕!”
原來,森林的旁邊,搭了許多破爛的小茅屋,裡面住著一群渾身長滿了疥瘡的人。這些可憐的病人,看見鄭和,便像幽靈一樣地圍過來。士兵都嚇得直後退,說道:“我看我們快走吧,別給他們傳染了一身疥瘡。”
鄭和說:“別走,我們正好帶了藥來,可以幫助他們。”
鄭和捲起袖子,打開兵士扛來的木箱,取出各種中藥,開始為這些病人治療。鄭和與一隊士兵在茅屋裡住了幾天,不眠不休地為病人熬藥、塗藥,疥瘡的傳染病總算初步止住了。
鄭和為人治病的消息傳到國王的耳朵裡,國王立刻派使者迎接鄭和入宮,鄭和這才知道,他已經到了暹羅國了。
暹羅國的皇宮非常高大華麗,可是國王看起來卻很憂愁。暹羅國王說:“我國多雨潮溼,河水又混濁,所以老百姓喝了常常生病,你看要怎麼辦才好呢?”
鄭和聽了,想一想,說道:“我有辦法!”
鄭和立刻就派人取來一桶混濁的河水,只見他把一塊透明的石頭放進桶子裡,輕輕搖一搖,水就漸漸澄清了。
暹羅王看了又驚又喜,大聲叫道:“這是變魔術嗎?水怎麼一下子就變清了呢?”
鄭和笑著說:“這不是魔術,我剛才丟進水裡的,是船上帶來的明礬,中國人懂得用明礬澄清水裡的雜質。水清了,喝下肚就不會生病。”
從此以後,鄭和就教導暹羅人如何用明礬澄清水質,又留下了許多中國人治病的藥方,大家都很敬愛這位從中國來的使者。鄭和臨走時,暹羅王親自率領官吏和百姓到海邊送行,還贈送了許多奇珍異寶,表示對中國的尊敬。
鄭和到了很多國家,有時候,他也會遇到中國人,這些中國人都是在更早的年代裡,因為家鄉貧窮才乘船出海尋找新天地的;或者是出海打魚,遭遇大風浪被吹到外國去的。他們定居下來,按照中國人的習俗生活,成為最早的華僑移民。這些華僑見到祖國來的鄭和,都十分高興,也給他很多幫助。
當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錫蘭的國王聽說鄭和要來,動了壞主意:“鄭和的船上載了許多中國的珍貴貨品,我不妨表面上邀請他入宮飲酒,再偷偷派五萬士兵把船上的貨物搶來。”
鄭和上岸,知道錫蘭王邀請他入宮,很高興地帶了一隊衛兵就去了。走到半路,突然跑來一個滿頭大汗的華僑,慌忙地對鄭和說:“糟了,糟了,我聽說錫蘭王設下陰謀,要搶你們的船,殺你們的人呢!”
這時,鄭和的一個部下害怕起來,說道:“我們不如逃回船上,回中國去吧!”
鄭和皺了皺眉頭說:“不行,錫蘭王已經把兵士埋伏在海邊,我們折回頭,一定會被他們攔截。我們只有假裝不知道錫蘭王的詭計,到宮裡去赴宴。古人說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要趁這機會活捉錫蘭王。”
於是鄭和不慌不忙地到了錫蘭王的皇宮。他在向錫蘭王敬酒的時候,下了暗號,他的部下突然撲上前去,緊緊抓住錫蘭王。
錫蘭王是個很凶暴的人,雖然被捉住了,還不屈服。他惡狠狠地說:“哼!就算殺了我,你們自己也會沒命,我還有五萬大軍在外面呢!”
鄭和笑吟吟地說:“我早已派人偷偷回去,通知船上的人了。在我們的船上,不只有值錢的貨物,也有最厲害的武器和兵士,打起仗起,還不知道誰勝誰敗呢?”
果然,鄭和的軍隊在岸邊打了漂亮的一場勝仗,俘虜了成千上萬的錫蘭士兵。鄭和不但不殺他們,反而把他們都放了。後來,被釋放的錫蘭王很感慨地說:“我現在才明瞭,你們中國實在是一個重視仁愛、和平的國家。”從此以後,錫蘭每年都到中國進貢,表示對中國的敬意。
鄭和在前後三十年間,一共下西洋七次。他的船隊最遠曾經穿過阿拉伯海、波斯灣,進入紅海,抵達非洲東岸。這在五百多年前,是世界航海紀錄上偉大的創舉。一直到今天,在南洋各地,還留著不少紀念三保太監的遺蹟,流傳著關於鄭和的各種傳說故事呢。
五百多年前,世界海運未興,各國往來困難,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不但把中國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工業製造品傳入南洋,促進海內外文化、經濟之交流,並掀起國人大量移民南洋的熱潮。更可貴的是,鄭和表現出中華民族愛好和平、扶弱抑暴的王道精神。八十年後西方的哥倫布探尋新大陸之時,所到之處,無不插上十字架和西班牙國旗,並且予以武力佔領。
●圖畫為紀實性彩畫,具《變相圖》形式,由右至左描繪鄭和帶絲綢、藥物和日用品下西洋從事文化外交。島上充滿熱帶異國風情,包括人物、房舍、植物、船具,左側為泰國傳統建築。第二幅地圖參考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