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十月十三日 忠貞不屈的文天祥
宋理宗寶祐四年的進士題名錄。
七百多年前,南宋理宗皇帝在位的時候,有名的江西才子文天祥,在京城參加了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
這次考試過後,理宗皇帝親自批閱大家的考卷,當他讀到文天祥的文章時,非常讚歎,於是毫不猶豫地提起紅筆,在文天祥的卷子上點了一點。不久,皇帝又召見了文天祥,對他說:“天祥是個好名字,象徵上天賜給我們的祥瑞。我拔舉你做第一名狀元,希望你以後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
那時正是南宋末年,強悍的蒙古人佔據了北方大片土地,隔著長江,惡狼般地窺伺著南方,隨時都可能撲殺過來。國家的情勢這麼危險,可是朝廷的官吏,有的害怕得失去主張,有的只顧享樂,一點也不想振作;而宰相賈似道,更把持了朝政,哄得皇帝還以為天下太平無事呢。
滿腔熱血的文天祥,眼看著國家一天比一天衰弱,就不斷地上書皇帝,提出種種救國救民的建議。但是一些奸臣看見文天祥有才氣、有膽識,都把他當做了眼中釘,常常和他作對,排斥他的意見。日子一久,逼得文天祥只好辭了官回家鄉去。
文天祥心裡十分失望,帶著母親和妻兒,隱居在家鄉附近的文山。文山一帶青山綠水,風景十分幽美,文天祥在院子裡種了許多梅花,養了幾隻白鶴,暫時把國家大事拋在腦後,整天只是讀書、作詩、賞花、看鶴,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就在文天祥辭官後不久,蒙古人分成三路大軍,向南方猛烈進攻。許多城池陷落了,百姓紛紛往更南的地方逃難。
這一天,文天祥獨自在花園彈琴,忽然聽見牆外傳來一陣哭鬧的聲音。他走到門口,只見一群逃難的百姓,正向他的僕人乞討食物。這些人有的缺腿、有的斷手,不論是老的、小的,全都餓得不成人形了。文天祥一面要僕人好好照顧難民,一面向他們探聽外面打仗的情形。大家都咬牙切齒地說:“朝廷一會兒打仗,一會兒談和,面對凶狠的蒙古人,一點辦法也拿不出來,卻害得我們百姓家破人亡!”
文天祥越聽越悲痛,不禁深深責備起自己:“一個有志氣的讀書人,應該盡力使全國百姓都能過幸福的生活,這樣才算得上是個大丈夫。我真不應該受到一點挫折,就隱居起來不管國事。”他下定決心要振作起來,解救國家。
於是,文天祥毫不遲疑地變賣所有的家產,換成軍糧和武器。然後他立刻招募各地的愛國志士,組成一支一萬多人的義軍,每天不眠不休,加緊訓練軍隊。文天祥的幾個朋友知道消息以後,都擔心地跑來勸他:“國家已經沒救了,你帶了這一萬多人去抵抗,又有什麼用,只是白白送命罷了!”
文天祥卻搖搖頭,堅定地說:“這時候還講什麼個人的生命?盡力救國要緊!即使我們失敗了,也可以藉機號召全國百姓繼續起來抵抗蒙古人。”
朋友聽了,都羞愧地低下頭,而軍士知道了以後,個個熱血沸騰,決心跟隨文天祥,與敵人拼到底。
可是,這時候宋軍已經節節敗退,抵擋不住蒙古大軍凌厲的攻勢了。宋軍最後一支精銳部隊一潰散,坐鎮在後方的宰相賈似道立刻就逃得無影無蹤。朝廷的大小官吏也都嚇得逃的逃、躲的躲,只剩下文天祥一個人率領他的一支義軍,挑起了救國的大任。他輾轉跑了許多地方,號召各地的義軍團結起來,抵抗蒙古人。這些義軍雖然不是敵人的對手,可是個個不怕死地奮勇殺敵,前頭倒了,後頭立刻撲上來;一支兵馬敗了,另一支兵馬很快地又集結起來,繼續抵抗,使敵人死傷慘重,沒辦法一下子佔領全中國。
短短几年之間,宋朝已經換了好幾個皇帝,卻無力挽救頹亡的國勢。義軍再怎麼勇敢,敵人卻是多得殺不完,加上沒有足夠的武器和強壯的馬匹,義軍漸漸擋不住了。
這天中午,文天祥帶著軍隊駐紮在一個名叫五坡嶺的地方。寒冷的北風呼呼直吹,兵士又凍又餓,正架起鍋爐,準備烹煮最後一點糧食。突然,一陣震天的喊殺聲響起,敵軍像閃電般殺了過來,義軍連抵抗都來不及,就全部犧牲了,文天祥自己也成了俘虜。他看見遍地躺著死去的部下,悲傷極了,立刻吞了預先藏好的樟腦,想要自殺。
沒想到他只是昏迷過去,卻沒有死。當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一艘大船上。原來這船是要將他押到北方去。
敵將還強逼文天祥寫一封信,給遠在南方扶助新皇帝的忠臣張士傑,要他向蒙古投降。文天祥不但不答應,還悲憤地寫了一首詩,表明自己的心志。這首著名的詩篇最後慷慨激昂地寫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就是說:從古到今沒有一個人可以不死,但總要死得壯烈、有價值,好讓一片忠誠記載在歷史上,永遠照耀著人間。
終於大船靠了岸,文天祥上岸以後,又被押送到蒙古的首都燕京。這時蒙古已經佔領了整個中原,立國號為“元”。元朝皇帝忽必烈早已知道文天祥的愛國事蹟,對他十分敬佩。文天祥見到忽必烈,不肯下跪,忽必烈不但不生氣,反而客氣地說:“我知道你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我很喜歡你,只要你投降,我就封你做宰相,讓你享受數不盡的榮華富貴。”
文天祥說:“我是大宋的臣子,絕不投降,要殺就殺,不必多說了。”
忽必烈看看用金錢、地位都不能打動文天祥,就改用虐待的方法,想要消磨他的志氣,逼迫他投降。於是文天祥被關進一間又髒又溼、暗無天日的土牢,他吃的是豬吃的食物,病了也沒有醫生給他醫治。這樣一關就是四年,文天祥吃盡苦頭,再加上國仇家恨,身心都痛苦極了,瘦得只剩一把傲骨。
在這段艱苦的歲月裡,忽必烈不時派人來勸文天祥投降,他總是不肯投降,最後寫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氣歌》,詩句裡面說:自古以來,天地就充滿了一股浩然正氣,許多聖賢英雄雖然身受了種種侮辱與折磨,但是心中始終充塞著這股凜凜正氣,所以到死都不改變志節;而文天祥自己在無邊的痛苦與寂寞中,也體會到他的心裡同樣充塞著這一股正氣,現在他覺得心境像日月一樣光明坦然。他願意平靜堅強地忍受一切苦難,效法歷代的聖賢英雄,絕不改變節操。
文天祥被俘,在幽暗的監牢中,寫下了永垂不朽的《正氣歌》。
忽必烈看了這首《正氣歌》以後,明瞭他是沒有辦法勸文天祥投降了,便下令將文天祥處死。
這一天,天空陰沉得像壓了一塊大鉛塊,陣陣寒風像鬼哭一般吹過。文天祥挺著胸膛,大步走上刑場。他臨刑前,還肅穆地向南方的祖國拜了三拜。一個忠心耿耿的民族英雄,就這樣壯烈地為國犧牲了。
文天祥雖是南宋的一個文臣,卻不計生死,率兵抗敵,最後失敗被俘,仍然忠貞不貳,慷慨犧牲。他的浩然正氣將與日月同光,和天地並存,永遠照耀人間。
●圖畫為故事性彩畫,沉穩協調的色調中,一道光線投射在文天祥的正氣歌上。全圖也暗示世界彷彿囚室,文天祥則像一道照亮世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