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九月一日 詩仙李白

李白問老婆婆:『這麼粗的鐵棍怎能磨成繡花針呢?』

小朋友,你讀過這一首唐詩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裡描述天上明亮的月光,透過窗子,好像白霜一樣灑落床前,令人不禁思念起家鄉來了。這首簡單又美麗的詩篇究竟是誰寫的呢?那就是唐朝最有名的詩人李白啊。

李白的詩寫得又快又好,據說是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啟示。在李白小的時候,有一回,他在外面玩,看見老婆婆拿一條粗粗的鐵棍在石頭上磨。李白覺得很奇怪,便上前問道:“老婆婆,請問你在做什麼呀?”

老婆婆說:“我想把這根鐵棍磨成繡花針。”

李白驚訝極了,說道:“這麼粗的鐵棍要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那得磨到哪年哪月啊?”

老婆婆停下工作,和藹地笑著說:“孩子,這沒什麼想不通的,只要工夫下得深,還怕不能把鐵棍磨成針嗎?”

聽了老婆婆說的話,李白突然領悟到:凡事不要怕困難,只要肯下工夫,就會有好成果。從此他格外努力,用心讀書、求學。過了幾年,他的詩歌也寫得非常好了。

傳說,李白年輕的時候,曾經到長安,參加京城裡舉行的考試。然而,那正是太師楊國忠、太尉高力士當權的時代,一切朝廷大事都被他們把持。如果考生不偷偷送金銀給他們,誰也別想在考場上出人頭地。李白知道這情形,對他在朝廷做官的好朋友賀知章說:“哼!我絕不會用這種欺騙的手段,來得到功名!”

他考試的時候,靠著才思敏捷,揮起快筆,在滿堂才子的考場中,漂漂亮亮地第一個交了卷。誰知道那楊國忠看到卷子上李白的名字,認得是沒送錢的。他不看內容,就拿筆亂塗,說道:“哼!這樣的書生最多隻能替我磨磨墨,做個書童!”

一旁的高力士把拂塵一揮,冷笑地說:“做書童磨墨也不夠格,只配替我脫靴脫襪!”便喝令侍衛將李白轟出了考場。

李白被羞辱了一頓,看樣子就沒有機會為朝廷出力了。誰知道過了沒多久,皇帝唐玄宗竟親自下令,召他入宮呢。原來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名番邦使者帶了國書來見大唐天子,玄宗皇帝打開國書。只見蝌蚪蚯蚓般,黑壓壓一片全是符咒般的番邦文字。問起滿朝文武官員,竟然沒有一個人懂得!番邦使者暗中偷笑,唐玄宗惱怒極了。金鑾殿上,百官全低了頭,不敢多說一句話。這時,李白的朋友賀知章剛好也在金鑾殿上,他想起李白從小因為家裡跟番人有來往,所以會說番語,也會看番文,就向唐玄宗推薦李白來解決這難題。唐玄宗聽了,立刻下聖旨,召他入宮。

李白得意洋洋地用番邦文字寫國書,高力士又氣又羞地跪在地上替他脫靴除襪,堂堂宰相楊國忠則站在一旁捧硯。邊框模仿青花瓷圖案繪成。

不多久,李白入宮了。只見他身穿藍袍,腰圍金帶,頭戴紗帽,神情優雅,好像天上神仙下凡一樣。他拜見了天子,接過番邦國書,隨口就用唐朝官話翻譯出來,語調像行雲流水,一點困難和阻礙也沒有。玄宗高興極了,下令請番邦使者上殿。

番邦使者本來非常得意,以為給了大唐一個難堪。沒想到,金鑾殿上竟有個衣衫飄飄,像神仙似的人捧著國書,大聲念得一個字也不錯。他不由大吃一驚,慌忙跪下,不敢再起身。

唐玄宗滿心歡喜,立刻封李白為“翰林學士”。同時,他又命人抬來華麗的桌椅,取來筆墨紙硯,命李白當堂寫好給番邦的國書,好交給那位使者帶回去。李白搖搖頭說:“我的靴子不乾淨,怕弄髒皇上賜給我的座位。請准許我脫掉靴子。”

玄宗立刻對旁邊的侍從說:“快替李學士脫靴子!”

李白卻說:“不,不。我想起從前在京城考試時,曾被楊太師和高太尉趕出考場。現在見了他們,心裡還很害怕。這一害怕,就寫不出來啦。現在,我想請楊太師替我捧硯磨墨,請高太尉替我脫掉靴子,好壓壓驚。等膽氣旺了,才能為皇上寫國書哇!”

這話一說,朝廷上楊國忠和高力士你看我、我看你,氣得說不出話來。可是唐玄宗很愛重李白,立刻答應了他的要求。可憐高力士平日耀武揚威,現在聖旨一出,也只好又羞又氣地跪在地下,為李白脫掉靴子,那楊國忠身為宰相,也只能強按下心頭怒火,立在一旁為年輕的李白捧硯磨墨。

這時候,只見李白得意洋洋,光腳登上座位,左手將鬍鬚一拂,右手舉起毛筆揮灑開來,三下兩下就用番邦文字寫好了國書。唐玄宗很高興地取來看,李白寫成的番文,好像比番邦國書還要流利呢。他又命令李白再用唐朝官話朗誦一遍,那文句真是威嚴有力。番邦使者聽了,又敬佩、又害怕,知道大唐國真有了不起的人才,就乖乖回國,再也不敢故意搗亂了。

唐玄宗十分欣賞李白的才華,知道他會作好詩,就常常命令他到宮裡來作詩。但是李白喜歡喝酒,要找他可還真不容易呢!有一回,宮裡最珍貴的牡丹花盛開了,唐玄宗伴著美麗的楊貴妃,在沉香亭賞花飲酒。樂工正要吹奏歌曲,玄宗卻說:“對貴妃,賞名花,應該找李學士作詩,譜一曲新歌來唱才對!”說完,馬上命令侍從找李白進宮。

但是李白這時在長安酒店中喝得大醉,根本走不動路了。侍從又扶又抬,手忙腳亂地讓李白上了馬,搖搖晃晃進宮去。見了天子,他酒還沒醒透哩,聽說要作詩,就帶醉提起筆,很快地寫成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便是唐詩中有名的《清平調》了。樂工把這首剛寫好的詩,配上音樂唱起來,歌聲飄蕩在花園裡,動聽極了。《清平調》的意思大致是這樣子的:看到雲就想起她飄飄的衣衫。見了花就想起她嬌美的容顏。當春風吹過窗檻,你們看!美麗的楊貴妃就像沾著露珠的牡丹花一樣……

李白一生喜愛喝酒,喝到高興的時候,甚至會舉杯邀請天上的明月也下來一同飲酒呢。他這份天真率直的性情真是可愛!不但帝王喜歡他,平民百姓也願意跟他親近。有一回他到鄉下游玩,正在桃花潭搭船,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歌聲,原來是他的好朋友 農村青年汪倫正在潭邊唱歌送他。李白立刻作了一首詩送給汪倫,詩裡說:“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他覺得汪倫的情深義重,比桃花潭水還要深啊!

李白一生寫了很多有名的詩。在每一首詩中,都把他真實的感情寫進去,有時豪放瀟灑,有時寧靜深沉。老百姓不但喜歡李白的詩,也愛上了他那神仙下凡般不受拘束的個性。因此,大家都叫他“詩仙”。

李白一直活到六十二歲。關於這位詩人的死,也有一個美麗而浪漫的傳說。據說,有一天晚上,李白又喝醉了酒,一個人走到河邊去散步。這時候,天上高高掛著明月。醉醺醺的李白看見皎潔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高興極了。他想:“天上的月亮多遙遠,摸也摸不著。可是沒關係,讓我來撈水中的明月吧!它不是一樣的燦爛美麗嗎?”

李白脫了靴子,划起小船到河心捉月亮。他撈啊撈啊,月亮怎麼老是捉不到,老是從手心上溜走呢?李白把身子彎得更低,他伸長手臂在水裡一撈,一不小心,竟跌進了河裡。河上的小船搖晃著,水面的月影也搖晃著,但是人們再也看不見長鬚飄飄的李白了。

李白雖然死了,可是他所留下的優美詩篇,卻永遠傳唱在中國人的口裡。

杜甫有詩:“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很能傳達李白愛詩酒的浪漫性格。本故事取材自《警世通言》,其中試場受辱,醉草嚇蠻書,撈月而死的情節,乃是民間喜愛李白飄逸不群的氣質,所附會出來的。

●大圖模仿楊柳青年畫,人物為京劇造型。圖中高力士以丑角登場,他幫李白脫靴,一副臭不可聞的模樣;而楊國忠貴為宰相卻在一旁捧硯,心裡恨得牙癢癢。整幅畫面猶如戲臺。邊框仿青花瓷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