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六月十一日 孟母三遷
小朋友都知道,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聖人,所以我們尊稱他“至聖先師”。後來的孟子也很偉大,我們尊稱他“亞聖”。今天我們就要說一說孟子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的時候,孟子還只有四五歲呢。
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母親每天辛苦織布,賣錢來維持生活。雖然他們母子過著清苦的日子,但是孟母希望孟子將來成為有用的人,所以一直很注意對孩子的教育。
孟家住在偏僻的鄉下,附近有一座墳場,常常有送葬的行列,哭哭啼啼地經過。
有一天,孟母正在房裡織布,忽然聽見孟子在庭院裡面啼哭,她趕緊從窗口往外望。哎呀,孟子竟然堆了一個小土堆,用小樹枝當香,學著送葬的人,在那兒一面拜一面哭。
孟母嚇了一跳,心裡想:“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強了,我們不能再住在這裡,使孩子成天就學人家哭哭啼啼。”
於是,孟母就帶著孟子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市場的旁邊。
有一天,孟母去市場賣布回來,看見孟子和鄰居小朋友坐在門口,面前擺著許多花草、樹葉、石頭。孟子手裡拿著一根青草,對一個小朋友說:“這棵大白菜和你換一塊磨刀石。”
小朋友搖搖頭說:“不行,這是最好的磨刀石,要換兩棵大白菜。”
孟子說:“哼!這不過是一種爛石頭,有什麼好的?我的大白菜又新鮮,又好吃,別的地方買不到呢!不換就算了。”
孟母在旁邊禁不住嘆口氣說:“唉!住在市場附近,孩子竟然學會做生意的斤斤計較,環境對他的影響真大啊。看他學什麼,像什麼,我不如把家搬到學校附近,他才能學習到更好的榜樣。”
於是,孟母又帶著孟子搬到一所學堂旁邊。搬家沒多久,孟子果然又模仿起學堂裡讀書人的樣子來了,跟母親說話的時候,會拱拱手,或是鞠個躬。有時候,他還會拿起一本書,搖頭晃腦地念什麼“子曰……”其實他還不認識字呢!
孟母看他這個樣子,心裡很高興,就放心地說:“這裡的環境最適合小孩子,我們就定居在這裡吧。”
不久,孟子也開始上學了,每天高高興興地去讀書。
有一天,孟母坐在織布機前,“唧唧”織著布。這匹布快要織好了,她望著又細又白的布,覺得很滿意。
“娘,我回來啦!”是孟子的聲音。奇怪!他才去學堂沒多久,怎麼這麼早就回家了呢?離中午還早呢!
母親慈祥地問:“孩子,今天這麼早放學啦?”
平常孟母總是耐心教導孟子,從來不打他或罵他,所以孟子很誠實地說:“娘,今天好暖和,天氣好好啊!我在課堂裡坐不住,聽見外頭小麻雀叫,就跑出來抓麻雀玩。”孟子還把手上的小麻雀給母親看。
孟子逃學回家,手裡還抓了只麻雀。孟母氣得把織布機上雪白光亮的布剪成兩段。
孟母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又生氣、又傷心地說:“原來你是逃學回家啊!”她坐在織布機前,臉色發白,好久不說一句話。過了一會兒,她好像下了非常大的決心,對孟子說:“去把剪刀拿來。”
孟子見母親生這麼大的氣,心中難過極了。母親叫他去拿剪刀,他不知道要做什麼用,但還是順從地去拿了。
孟母接過剪刀,站起身來,“咔嚓”一聲,把織布機上雪白光亮的一匹布剪成兩段了。
孟子吃了一驚說:“娘,這麼漂亮的一匹布,您為什麼把它剪壞了呢?”
孟母很嚴厲地說:“你看這匹布就快完成了,做好後拿去賣,可以換得好價錢。但是現在我把它剪成兩段,就再也不能織成一匹布,從前所有的工夫都白費了。求學也是一樣,絕對不能中斷,否則不可能把書讀好,更不可能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孟子聽了母親的話,終於領悟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終,不可半途而廢。於是他慚愧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我以後再也不逃學了,我一定努力用功,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孟子後來果然成為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許多人來拜他為師,向他學習。他的學生萬章,把他說的話寫成一本書,書名就叫“孟子”。
直到今天,他還受到全中國人的尊敬,我們都稱他“亞聖孟子”。
給媽媽的話:
“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 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成為我國母教的典範,提醒所有的父母親都學習孟子的母親,在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接近良好的學習環境,並且引起他們讀書的興趣。小孩子受到父母正確的引導,並且在良好環境中得到薰陶,將來必能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 圖畫是故事性彩畫,為搭配故事,刻意將孟母的織機做細部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