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五月二日 哇!山不見了

凹了頭的山愁眉苦臉地說:『趁著天黑,我們趕快逃吧!』

從前,有一個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經九十多歲,鬍子又白又長,牙齒都快掉光了,背也彎得很厲害。

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又高又大的山,擋住了進城的路。愚公村子裡的人每天挑菜進城去賣,都要花很多時間,繞很遠的路,才能越過這兩座大山。好不容易到了城裡,市集都快散啦!大把大把的蔬菜,也乾巴巴的賣不了幾個錢了。

每天傍晚,太陽快下山時,愚公總喜歡坐在家門前,一邊“吧嗒吧嗒”地抽著水菸袋,一邊眯著眼睛,望著那兩座山,心裡想著:“如果沒有這兩座山,村人進城,不就方便多了?”

有一天,愚公突然集合了家裡所有的人,對他們說:“門前這兩座山,阻礙了我們的路,我們為什麼不一起動手把它剷平呢?”

兒子阿愚首先贊成說:“對呀!我每天挑菜進城,腳走得酸死了,如果把山剷平,可就省事多了。”

孫子小愚也高興地拍著手說:“好啊!好啊!我也要去幫忙挖山。把山挖平,爺爺就可以常常帶我進城去玩了。”

可是老祖母愚婆婆卻反對:“算了吧!老頭子,省點力氣吧!山這麼高,哪裡挖得完呢?再說,你的年紀也一大把了,連塊石頭都搬不動,還能剷平兩座大山嗎?”

愚公笑呵呵地拍拍胸膛,大聲說:“老婆婆,我還硬朗得很哪!搬搬石塊是絕對沒有問題。你也可以參加呀!來給大家送送茶水、送送飯吧。”

第二天,愚公率領一家人向山上出發。他們有的挑著籮筐,有的扛著鋤頭。孫子小愚和鄰居的小孩子,也各拿一把小鏟子,跟在大人後面,要幫忙挖山。

大太陽下,愚公和他的兒子、孫子,挖土的挖土,挑石頭的挑石頭。他們“嘿唷、嘿唷”地努力工作著,忙得汗也不擦,水也忘了喝。愚公搬石頭搬累了就挺直腰桿,用沙啞的嗓子大聲安慰大家說:“孩子們,加油啊,山已經矮一寸嘍。”於是,大家就更拼命地揮動鋤頭,挖沙挑土。

村子裡的人,聽說愚公要把兩座山剷平,都好奇地跑來看。其中一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很不禮貌地問:“喂!愚老頭,你們在幹什麼?”

愚公一邊搬著石頭,一邊頭也不抬地說:“我們要把山剷平,好讓大家進出方便呀!”

“哈哈!哈哈!”智叟笑得腰都直不起來,“把山剷平?這真是天大的笑話。哈哈!哈哈!太好笑了。”

愚公放下石塊,很詫異地看著智叟說:“這有什麼好笑的呢?”

智叟好不容易止住笑說:“山這麼高,人這麼小,就憑你們一家人,哪年哪月才能把山剷平呢?”

愚公很不高興地說:“人家都說你有智慧,喊你智叟,依我看哪 你還不如我呢!你見過山上滴下來的泉水嗎?雖然只是一小滴,看起來沒什麼。但是日子久了,再堅硬的岩石,都能滴穿哩!一根手臂般粗的鐵棒,不停地磨,久了也可以磨成一根繡花針。只要有恆心,沒有什麼事做不成的。”

停了一停,愚公指指兒子阿愚和孫子小愚說:“喏!你看,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還會生兒子,孫子的兒子還會生兒子。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傳下去,山不會變高,人卻會越來越多,這樣一直挖下去,總有一天會把山剷平的。”

智叟聽了,不禁暗暗感到慚愧,就紅著臉走開了。

愚公對智叟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小愚也說:『是啊,是啊!我也會生兒子,我的兒子也會生孫子。我們一代接一代挖下去,總有一天會把山剷平。』

這樣大夥兒合力挖山,過了半年多的時間,有一天晚上,村人都睡著了,愚公家門前卻傳來“嘰嘰咕咕”的聲音,原來是兩座山正交頭接耳地在講話。

高高的那座山摸著凹下去的頭,愁眉苦臉地說:“愚公他們這些人,每天在我們頭上又挖又敲的,弄得我頭好痛呀!他們到底想幹什麼呢?”

圓圓的那座山回答說:“聽說他們要把我們剷平哩!照這樣挖下去,我們遲早會被挖成平地,多可怕呀!哎喲!我的頭也開始痛了。”

兩座山越想越害怕,高高的那座山就說:“趁著天黑,我們趕快逃吧!”

幾千年來一直做鄰居的兩座山,想到從此就要分別,各自逃命,忍不住抱頭痛哭了一陣。當天夜裡,藉著天上一丁點微弱的星光,高高的那座山拼命地往東逃。跑呀跑呀!突然“撲通”一聲滔天巨響,高高的那座山一下子腳停不住,竟掉到東邊的海里去了,從此變成海上的一座仙島。

而圓圓的那座山呢?也悄悄地往西跑。黑黑的夜裡,一個巨大的黑影沒命地跑著、跑著。一個不小心,跌了個四腳朝天,只聽“砰”一聲震破耳膜的巨響,圓圓的那座山已經摔成一大片的黃土,變成滾滾的沙漠了。天亮的時候,愚公又帶著一大群人要去挖山。

“哎呀!山不見了,山真的不見了呢!”他們又驚奇又高興,敲鑼打鼓互相傳告,愚公移山的願望果然實現了。

從此,村人進城可就方便多了。

這則故事出自古書《列子》,是非常有名的寓言。愚公移山憑藉的不是一人之力、一時之力,而是子子孫孫持續不斷的耐心與毅力。故事末了,兩座高山也連夜逃之夭夭。有了這固若磐石的毅力,誰說不是人定勝天?

●大圖為故事性彩畫,以說話框裡的繪圖,呈現愚公向智叟表明一家人代代移山的決心,構圖饒有創意。圖中又以相同的裝扮,代表同一人,如孫子小愚的說話框裡,身穿紫衣、手拿藍色鏟子的老人與小愚裝扮相同,暗示老人即是小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