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

巴邛人  章仇兼瓊  石 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許 碏  楊雲外   杜 悰  南嶽真君

巴邛人

有巴邛人,不知姓。家有橘園,因霜後,諸橘盡收。餘有二大橘,如三四鬥盎。巴人異之,即令攀摘。輕重亦如常橘,剖開,每橘有二老叟,鬚眉皤然,肌體紅潤,皆相對象戲,身僅尺餘,談笑自若。剖開後,亦不驚怖,但與決賭。賭訖,叟曰:“君輸我海龍神第七女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枚,紫絹帔一副,絳台山霞實散二庾,瀛洲玉塵九斛,阿母療髓凝酒四鍾,阿母女態盈娘子躋虛龍縞襪八 。後日於王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許來,竟待不得。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為摘下耳。”又一叟曰:“僕飢矣,須龍根脯食之。”即於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轉如龍,毫釐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隨削隨滿。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龍。四叟共乘之,足下洩洩雲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巴人相傳雲:

巴邛人

巴邛一帶有個人,不知姓什麼。他家有座橘園,下霜之後,其他橘子都收下來了,還剩下兩個很大的橘子,有三四個鬥盎那麼大。他覺得這兩個橘子很奇怪,便讓人上去摘下來。它們的重量也和平常的橘子一樣,剖開來,每個橘子裡都有兩個老頭兒,鬍鬚眉毛都是白色的,全身肌膚紅潤,都面對面下象棋,身高只有一尺多,談笑自如。橘子剖開之後,他們也不驚慌,照樣和對方賭勝負。賭完之後,一個老頭兒說:“你輸給我海龍神第七個女兒的頭髮十兩、仙女智瓊的額黃塗飾十二枚、紫色絹披肩一副、絳台山的霞實散二庾、瀛洲的玉屑九斛、阿母療髓凝酒四盅、阿母女態盈娘子躋虛龍白襪八雙。後天在王先生青城草堂給我吧。”又有一個老頭兒說:“王先生答應來,竟還是沒等來。桔中的樂趣,與商山相比並不遜色;只是不能深根固蒂,還是讓人家給摘下來了。”又一個老頭兒說:“我餓了,需要吃龍根脯了。”說完就在衣袖中抽出一個草根,粗細一寸左右,形狀盤曲像龍一樣,頭尾具備絲毫不差。老頭兒就削著它吃,那草根卻邊削邊長。老頭吃完,口含清水噴它,就變成一條龍。四個老頭兒一起騎上,龍的爪下排出雲霧,從容不迫地飛了起來,片刻之間風雨茫茫,天昏地暗,四個老頭兒和龍不知哪裡去了。巴人們相傳:

百五十年已來如此,似在隋唐之間,但不知指的年號耳。出《玄怪錄》。

章仇兼瓊

章仇兼瓊尚書鎮西川,常令左右搜訪道術士。有一鬻酒者,酒勝其黨,又不急於利,賒貸甚眾。每有紗帽藜杖四人來飲酒,皆至數鬥,積債十餘石,即並還之。談諧笑謔,酣暢而去。其話言愛說孫思邈,又云:“此小兒有何所會?”或報章仇公。乃遣親吏候其半醉,前拜言曰:“尚書令傳語:‘某苦心修學,知仙官在此,欲候起居,不知俯賜許否?’”四人不顧,酣樂如舊。逡巡,問酒家曰:“適飲酒幾鬥?”曰:“一石。”皆拍掌笑:“太多!”言訖,不離席上,已不見矣。使者具報章仇公,公遂專令探伺。自後月餘不至。一日又來,章仇公遂潛駕往詣,從者三四人。公服至前,躍出載拜。公自稱姓名。相顧徐起,唯柴燼四枚,在於坐前,不復見矣。時玄宗好道,章仇公遂奏其事,詔召孫公問之。公曰:“此太白酒星耳,仙格絕高,每遊人間飲酒,處處皆至,尤樂蜀中。”自後更令尋訪,絕無蹤跡。出《逸史》。

石 巨

石巨者,胡人也,居幽州,性好服食。大曆中,遇疾

一百五十年來這個故事一直這樣流傳著,此事好像是在隋唐之間,只是不知道具體年號罷了。出自《玄怪錄》。

章仇兼瓊

章仇兼瓊尚書鎮守西川時,經常派他的手下人察訪有道術的人。有一個賣酒的人,他的酒好,勝過同行,他又不著急賺錢,所以賒欠他酒錢的人很多。經常有四個戴著紗帽、拄著藜莖柺杖的人來飲酒,他們的酒量都有好幾鬥,積累的酒債達到十多石,然後再一起還給酒家。他們總是談笑詼諧,飲至盡興才離去。他們談話的時候喜歡談論孫思邈,還說:“這個小子會些什麼?”有人把此事報告給章仇兼瓊。章仇兼瓊就派他的親信小吏前去,等到他們四人喝到半醉,上前拜見說:“章仇尚書讓我傳他的話:‘我苦心修行學道,知道仙人們在這裡,想來拜見問候各位,不知各位能否屈尊應允?’”那四個人不予理睬,照樣盡興飲酒作樂。過了一會兒,他們問酒家說:“剛才我們喝幾斗酒了?”酒家回答說:“喝了一石了。”他們都拍掌大笑說:“太多了!”說完,沒見他們離開席位,就已經不見了。派去的人把所見都報告給了章仇兼瓊,章仇兼瓊於是派專人去打探他們的消息。從這以後,他們一個月沒來。有一天又來了,章仇兼瓊聽到報告後就祕密地親自前往,有三四個人跟隨。他穿著官服來到他們跟前,快速上前拜了又拜。他還說出了自己的姓名。那四個人相互看了看慢慢地站起來,只有四塊燒剩下的柴炭立在座位之前,人已經不見了。當時玄宗皇帝喜好道術,章仇兼瓊就向玄宗皇帝奏明瞭這件事,玄宗下詔召見孫公詢問此事。孫公說:“這是太白酒星,仙品極高,常常漫遊到人間飲酒,各處都去,尤其喜歡蜀中。”從此以後玄宗皇帝又派人四處尋訪,但卻沒有一點蹤跡。出自《逸史》。

石 巨

石巨是胡人,住在幽州,喜好服食丹藥。大曆年間,他得病

百餘日,形體羸瘦,而神氣不衰。忽謂其子曰:“河橋有卜人,可暫屈致問之。”子還雲:“初無卜人,但一老姥爾。”巨雲:“正此可召。”子延之至舍。巨臥堂前紙槅中。姥徑造巨所,言甚細密。鉅子在外聽之,不聞。良久姥去。後數日,旦有白鶴從空中下,穿巨紙槅,入巨所,和鳴食頃。俄升空中,化一白鶴飛去。鉅子往視之,不復見巨。子便隨鶴而去,至城東大墩上,見大白鶴數十,相隨上天,冉冉而滅。長史李懷仙召其子問其事,具答云然。懷仙不信,謂其子曰:“此是妖訛事,必汝父得仙,吾境內苦旱,當為致雨,不雨殺汝。”子歸,焚香上陳。懷仙使金參軍齎酒脯,至巨宅致祭。其日大雨,遠近皆足。懷仙以所求靈驗,乃於巨宅立廟,歲時享祀焉。出《廣異記》。

李山人

李中丞汶,在朝日,好術士。時李山人寓居門館,汶敬之。汶有子數人,其長曰元允,先與襄陽韋氏結婚,乃自京之襄陽,遠就嘉會。發後,山人白汶曰:“賢郎有厄,某能相救,只要少時不交人事,以圖靜處。”汶許之。山人別居,良久出曰:“賢郎厄已過,然所乘馬死,從者斃其一。身少見血,餘無大損。”汶疑信半之,乃使人至襄州,沿路偵候。

一百多天,身體雖然消瘦,但精神不減。有一天,他忽然對他的兒子說:“河橋有個卜卦的人,可以去把他請來問一問。”他的兒子回來說:“並沒有什麼卜卦的人,只有一個老婦人而已。”石巨說:“正是這個人,可以請來。”兒子便邀請老婦人到家裡。石巨躺在正屋前的槅扇裡。老婦人徑直到石巨的住處去,同石巨說話的聲音很細很小。石巨的兒子在外面聽他們說話,但聽不見。過了好長時間,老婦人才離開。幾天後,早晨有許多白鶴從空中飛來,穿過石巨的槅扇,進入石巨的住處,互相應和著鳴叫了大約有一頓飯的工夫。過了一會兒,石巨便升到空中,變成一隻白鶴飛走了。他的兒子去看他,已經不見了。兒子便追隨白鶴而去,到了城東的大土堆上,看見幾十隻大白鶴,互相跟隨著飛上天,慢慢飛遠消失了。長史李懷仙找來石巨的兒子詢問那件事,他一五一十地回答了。但李懷仙不信,對石巨的兒子說:“這是妖妄之事,你父親如果真是得道成仙了,我們境內大旱,你父親就應該給我們送雨來,如果天不下雨就殺了你。”石巨的兒子回來,焚香上告蒼天。李懷仙派金參軍拿著酒肉,到石巨家來進行祭祀。那天下了大雨,遠近的雨水都很充足。李懷仙因為所求很靈驗,就在石巨家立了一座廟,每年都按時節進行祭祀。出自《廣異記》。

李山人

御史中丞李汶,在朝為官時,喜愛術士。當時李山人寄居在李汶門下,李汶很敬重他。李汶有好幾個兒子,長子名叫元允,先前和襄陽韋氏定親,於是從京城到襄陽,離家遠行去完婚。出發以後,李山人告訴李汶說:“你的兒子路上有災難,我能相救,只是需要暫時不與別人交際應酬,因此我希望能有一個清靜的環境。”李汶答應了他。李山人就另居別處,過了好長時間,李山人出來對李汶說:“你兒子的災難已經過去了,但是他所騎的馬死了,跟隨的僕人死了一個。他身上流了一點血,其餘沒有大的損失。”李汶對此半信半疑,就派人到襄州去,沿路探查驗證。

使回得信雲:“中道過大橋,橋壞,馬死奴斃。身為橫木決破頤頜間,少許出血,尋即平復。”公嘆異之。後忽辭雲:“某久此為客,將有沒化之期。但益悵然。”汶曰:“何忽若是?”曰:“運數且爾,亦當委順。”汶曰:“然可少留乎?”曰:“可。”汶固留之。月餘又云:“欲遂前期。”汶又留半月,曰:“此須去矣。”乃晨起,與汶訣別。其後諸相識人家,皆雲同日見李山人來告別。初別時曰:“某有少事,欲言之於第三郎君。”問何事,乃雲:“十五年後,於昆明池邊,見人家小兒頰有疵者,即某身也。”乃行。其後亦不知所之。出《原化記》。

陶尹二君

唐大中初,有陶太白、尹子虛二老人,相契為友。多遊嵩華二峰,採松脂茯苓為業。二人因攜釀醞,陟芙蓉峰,尋異境。憩於大松林下,因傾壺飲,聞鬆稍有二人撫掌笑聲。二公起而問曰:“莫非神仙乎?豈不能下降而飲斯一爵?”笑者曰:“吾二人非山精木魅。僕是秦之役夫,彼即秦宮女子。聞君酒馨,頗思一醉。但形體改易,毛髮怪異,恐子悸慄,未能便降。子但安心徐待,吾當返穴易衣而至,幸無遽舍我去。”二公曰:“敬聞命矣。”遂久伺之。

忽松下見一丈夫,古服儼雅;一女子,鬟髻綵衣。俱至。

使者回來,李汶得到兒子的信說:“中途過大橋,橋壞了,騎的馬死了,跟隨的奴僕也死了。我的面頰和下巴之間被橫木劃破,流了一點血,不久就痊癒了。”李汶驚歎詫異。後來李山人忽然向李汶辭別說:“我長久在這裡做客,將要到死亡的期限了。留在這裡只會增加你的惆悵。”李汶說:“怎麼忽然至於這樣啊?”李山人說:“運數使然,也應當順從。”李汶又說:“還可以少留一段時間嗎?”李山人說:“可以。”李汶因此留下了他。過了一個多月,李山人又說:“要履行之前的約定。”李汶又留了他半個月,李山人說:“這回必須離開了。”於是他早晨起來,與李汶辭別。那以後許多與李山人相識的人家,都說同是那一天看見李山人來到自己家告別。李山人最初在李汶家告別時說:“我有點小事,要告訴給三公子。”問他什麼事,卻說:“十五年後,在昆明池邊,看見人家小孩面頰有個小疤痕的,就是我。”說完就走了。以後也不知他到什麼地方去了。出自《原化記》。

陶尹二君

唐大中初年,有陶太白、尹子虛二位老人,相交深厚,成為要好的朋友。他們經常遊覽嵩山和華山,以採集松脂和茯苓為業。一次他們攜帶著釀造的好酒,登上芙蓉峰,去尋找奇異的地方。他們在大松樹林裡休息,順便倒出酒壺中的酒來喝,忽然聽到松樹梢上有兩個人拍掌大笑。陶、尹二公站起身來發問說:“莫非你們是神仙嗎?能不能落下來飲一杯酒?”大笑的人說:“我們二人不是山精木怪。我是秦朝的役夫,她是秦朝宮中的宮女。聞到你們酒的香氣,很想一醉。只是因為我們的形體改變,毛髮怪異,唯恐你們害怕,就沒能隨便落下去。你們只需安心地稍等片刻,我們回洞換了衣服就來,希望不要匆忙地捨棄我們而去。”陶、尹二公說:“我們敬聽仙人之命。”於是一直在那裡等待他們。

忽然松樹下出現一個男子,身上穿著古服,莊重雅緻;還有一個女子,頭梳環形髮髻,身上穿著綵衣。兩個人一起來了。

二公拜謁,忻然還坐。頃之,陶君啟:“神仙何代人?何以至此?既獲拜侍,願怯未悟。”古丈夫曰:“餘秦之役夫也,家本秦人。及稍成童,值始皇帝好神仙術,求不死藥。因為徐福所惑,搜童男童女千人,將之海島。餘為童子,乃在其選。但見鯨濤蹙雪,蜃閣排空,石橋之柱欹危,蓬岫之煙杳渺。恐葬魚腹,猶貪雀生,於難厄之中,遂出奇計,因脫斯禍。歸而易姓業儒。不數年中,又遭始皇煨燼典墳,坑殺儒士。搢紳泣血,簪紱悲號。餘當此時,復是其數。時於危懼之中,又出奇計,乃脫斯苦。又改姓氏為板築夫,又遭秦皇欻信妖妄,遂築長城,西起臨洮,東之海曲。隴雁悲晝,塞雲咽空。鄉關之思魂飄,砂磧之勞力竭。墮趾傷骨,陷雪觸冰。餘為役夫,覆在其數。遂於辛勤之中,又出奇計,得脫斯難。又改姓氏而業工,乃屬秦皇帝崩,穿鑿驪山,大修塋域,玉墀金砌,珠樹瓊枝,綺殿錦宮,雲樓霞閣。工人匠石,盡閉幽隧。念為工匠,覆在數中,又出奇謀,得脫斯苦。凡四設權奇之計,俱脫大禍。知不遇世,遂逃此山,食松脂木實,乃得延齡耳。此毛女者,乃秦之宮人,同為殉者。餘乃同與脫驪山之禍,共匿於此。不知於今經幾甲子耶?”二子曰:“秦於今世,繼正統者九代千餘年。興亡之事,不可歷數。”二公遂俱稽顙曰:“餘二小子,幸遇大仙。

陶、尹二公起身參拜,他們愉快地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陶公問:“二位神仙是什麼朝代人?因為什麼到了這裡?既然我們能得到拜識神仙的機會,請幫我們弄通還未領悟的道理。”古男子說:“我是秦朝的役夫,本是秦地人。等到稍微長大一點,碰上始皇帝好神仙術,尋找長生不死藥。因而被徐福煽惑,搜尋童男童女一千人,將送到海島上去。我是童子,於是在挑選之列。只見海上驚濤駭浪,簇聚在一起有如堆雪,海市蜃樓聳立在空中,看見石橋的柱石將要傾倒,蓬萊峰巒雲霧渺茫。由於害怕葬身魚腹,還貪戀人生,我就在危難之中,想出一條奇計,於是逃脫了這場災禍。回來以後就更名改姓,以儒學為業。不幾年,又遇到秦始皇焚燒典籍文獻,活埋殺害儒生。當時的讀書人泣淚成血,哭天喊地。我在這個時候,又正好是那行列中的一個。當時在危險恐懼之中,又想出一條奇計,才逃脫了這場苦難。之後,我又更名改姓當築造泥牆的苦工,又遇上秦始皇帝忽然聽信妖言妄說,於是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海邊。當時隴西的鴻雁白晝悲鳴,邊塞的愁雲密佈天空。思鄉之情使人魂魄飄散,大漠戈壁的勞苦使人精疲力竭。毀落腳趾,損傷骨骼,趴冰臥雪,苦不堪言。我是役夫,又正好在這個行列之中。就在辛苦的勞役中,我又想出一條奇計,才擺脫了這場災難。之後,我又改名換姓當工匠,卻趕上秦始皇帝死了,大興土木,穿鑿驪山,廣修墓地,玉鋪臺階,金砌平地,珍珠做樹,美玉為枝,樓臺殿閣,豪華綺麗。而工人石匠,全都被活埋在幽冥般的墓道之中。考慮到自己是個工匠,又在這個行列中,就又想出一個奇謀,才擺脫了這場苦難。總共四次想出奇特的計謀,都逃脫了大禍。我知道自己生不逢時,於是逃到這座山中,吃松脂和樹木果實,才得以延年益壽。這個毛女,是秦朝的宮女,和我一樣,也是殉葬的人。我和她一起逃脫了驪山的災禍,共同隱藏在這裡。不知秦朝到現在經過了多少甲子了?”陶、尹二公說:“秦到現在,繼承正統的有九個朝代,長達一千多年。其中興衰更替的事,數不勝數。”陶、尹二公於是都以額碰地參拜說:“我們兩個小輩,有幸遇見大仙。

多劫因依,使今諧遇,金丹大藥,可得聞乎?朽骨腐肌,實翼庥蔭。”古丈夫曰:“餘本凡人,但能絕其世慮,因食木實,乃得凌虛。歲久日深,毛髮紺綠,不覺生之與死,俗之與仙。鳥獸為鄰,猱狖同樂。飛騰自在,雲氣相隨,亡形得形,無性無情。不知金丹大藥為何物也。”二公曰:“大仙食木實之法,可得聞乎?”曰:“餘初餌柏子,後食松脂,遍體瘡瘍,腸中痛楚。不及旬朔,肌膚瑩滑,毛髮澤潤。未經數年,凌虛若有梯,步險如履地。飄飄然順風而翔,皓皓然隨雲而升。漸混合虛無,潛孚造化。彼之與我,視無二物。凝神而神爽,養氣而氣清。保守胎根,含藏命帶。天地尚能覆載,雲氣尚能鬱蒸,日月尚能晦明,川嶽尚能融結。即餘之體,莫能敗壞矣。”二公拜曰:“敬聞命矣。”

飲將盡,古丈夫折松枝,叩玉壺而吟曰:“餌柏身輕疊嶂間,是非無意到塵寰。冠裳暫備論浮世,一餉雲遊碧落間。”毛女繼和曰:“誰知古是與今非,閒躡青霞遠翠微。簫管秦樓應寂寂,彩雲空惹薜蘿衣。”古丈夫曰:“吾與子邂逅相遇,那無戀戀耶?吾有萬歲松脂、千秋柏子少許,汝可各分餌之,亦應出世。”二公捧授拜荷,以酒吞之。二仙曰:“吾當去矣!善自道養,無令漏洩伐性,使神氣暴露於窟舍耳。”二公拜別,但覺超然,莫知其蹤去矣。旋見所衣之衣,因風化為花片蝶翅,而揚空中。陶尹二公今巢居蓮花峰上,顏臉微紅,毛髮盡綠,言語而芳馨滿口,履步而塵埃去身。

這也是多少劫的因緣,我們才能在此相遇,金丹仙藥之事,可以告訴我們嗎?我們是俗骨凡胎,腐朽不堪,確實需要庇廕保護。”古男子說:“我本來是凡人,只是能夠斷絕那些俗念,又吃樹木的果實,才得以凌虛踏空。年深日久,毛髮變得深青透紅,不知道生和死、俗和仙。與鳥獸為鄰,和猿猴同樂。飛騰自由自在,雲氣相隨,忘記了形體得失,沒有性也沒有情。不知道金丹仙藥是什麼東西。”陶、尹二公說:“大仙吃樹木果實的方法,可以告訴我們嗎?”古男子說:“我開始吃柏樹子,後來吃松脂,全身長滿了膿瘡,腹中疼痛。但不到一個月,皮膚明亮光滑了,毛髮也油潤有了光澤。沒經過幾年,凌虛踏空就像有梯子一樣,走險路就像走平地一樣。輕飄飄地好像浮在空中順風飛翔,在廣闊無邊的天空中隨雲而升。慢慢地和虛無融為一體,與造化同在。你和我,在我看來,沒有什麼不同。集中精神就精神爽朗,靜心養氣就元氣清爽。保守住胎根,含藏住命帶。只要天地還能夠覆載萬物,雲氣還能夠凝聚蒸騰,日月還能夠顯示黑夜白晝,山川還能夠融合凝聚,我的身體就不會敗壞。”陶、尹二公拜謝說:“敬聽仙人之命。”

酒將要喝完的時候,古男子折下一根松枝,敲打玉壺並吟詩道:“餌柏身輕疊嶂間,是非無意到塵寰。冠裳暫備論浮世,一餉雲遊碧落間。”毛女接著和詩說:“誰知古是與今非,閒躡青霞遠翠微。簫管秦樓應寂寂,彩雲空惹薜蘿衣。”古男子說:“我和你們邂逅相遇,哪能不留戀呢?我這裡有一點兒萬年的松脂和千年的柏子,你們可以各分一半把它吃了,這樣你們也會超脫塵世的。”陶、尹二公雙手接過並拜謝,就用酒吞吃了。二位仙人說:“我們該走了!你們自己要好好地修真養性,不要洩漏元陽敗壞身體,讓元氣暴露於身體之外。”陶、尹二公與二位仙人拜別,只覺得二位仙人超然飛昇,卻不見他們的蹤跡了。不久看他們所穿的衣服,被風一吹都變成了花瓣蝶翅,飛揚在空中。陶、尹二公現在隱居在蓮花峰上,二人的臉色微微發紅,毛髮全變成了綠色,說話時滿口噴出芬芳的氣味,邁步走路時塵土卻不沾身體。

雲臺觀道士往往遇之,亦時細話得道之來由爾。出《傳奇》。

許 碏

許碏,自稱高陽人也。少為進士,累舉不第。晚學道於王屋山,周遊五嶽名山洞府。後從峨眉山經兩京,復自襄汴,來抵江淮,茅山天台,四明仙都,委羽武夷,霍桐羅浮,無不遍歷。到處皆於石厓峭壁人不及處題雲:“許碏自峨眉山尋偃月子到此。”睹筆蹤者,莫不嘆其神異,竟莫詳偃月子也。後多遊蘆江間,常醉吟曰:“閬苑花前是醉鄉,踏翻王母九霞觴。群仙拍手嫌輕薄,謫向人間作酒狂。”好事者或詰之。曰:“我天仙也,方在崑崙就宴,失儀見謫。”人皆笑之,以為風狂。後當春景,插花滿頭,把花作舞,上酒家樓醉歌,升雲飛去。出《續神仙傳》。

楊雲外

唐乾寧中,雲安縣漢城宮道士楊雲外,常以酒自晦,而行止異常。前進士錢若愚甚敬之。一旦齋沐詣其山觀,宿於道齋。翌日虔誠斂衽而白之曰:“師丈,小子凡鄙,神仙之事,雖聆其說,果有之乎?”楊曰:“有之,我即其人也。若示以飛空躡虛,履水蹈火,即日有千萬人就我,不亦煩褻乎!”因騰躍上升,冉冉在空中,良久而下。若愚稽顙,自是信有神仙矣。出《北夢瑣言》。

雲臺觀的道士經常遇見他們,他們也時常細緻地述說他們得道的原因。出自《傳奇》。

許 碏

許碏,自稱是高陽人。年輕時參加進士科考試,但是屢次應舉都沒考中。晚年在王屋山學道,周遊過五嶽名山洞府。後來又從峨眉山經兩京,又由襄州、汴州來到江淮一帶,茅山、天台山、四明山、仙都山、委羽山、武夷山、霍桐山、羅浮山,沒有不遊遍的。所到之處,都在懸崖峭壁、人上不去的地方題字說:“許碏從峨眉山尋偃月子到此。”看見他筆跡的人,沒有不讚嘆他的神異的,但終究不知道偃月子是誰。許碏後來常漫遊在蘆江一帶,他曾經酒醉吟詩說:“閬苑花前是醉鄉,踏翻王母九霞觴。群仙拍手嫌輕薄,謫向人間作酒狂。”好事的人問他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他說:“我是天仙,方才在崑崙山上參加宴會,因為有失禮儀被貶謫下界。”人們都笑他,認為他是瘋子。後來正值春天,他滿頭插著鮮花,手握花束起舞,到酒樓上去醉酒作歌,升上彩雲飛走了。出自《續神仙傳》。

楊雲外

唐乾寧年間,雲安縣漢城宮的道士楊雲外,經常用喝酒隱藏自己的才能,然而言行舉止不同常人。有個尚未授官的進士錢若愚非常敬重他。一天,錢若愚齋戒沐浴後到楊雲外的道觀,晚上住在道觀的齋房裡。第二天,他整一整衣襟虔誠地對楊雲外說:“師丈,晚輩凡俗淺陋,關於神仙的事,雖然聽了他們的一些傳說,果真有這種事情嗎?”楊雲外回答說:“有這種事情,我就是傳說的那種人。如果顯示出飛空凌虛、赴水蹈火的本領,那樣每天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來找我,不是使人厭煩嗎?”說完,楊雲外就飛躍騰空,慢慢地在空中上升,很長時間才下來。錢若愚以額碰地叩拜,從這以後就相信有神仙了。出自《北夢瑣言》。

杜 悰

杜邠公悰,為小兒時,常至昭應觀與群兒戲於野。忽有一道士,獨呼悰,以手摩挲曰:“郎君勤讀書,勿與諸兒戲。”指其觀曰:“吾居此,頗能相訪否?”既去。悰即詣之。但見荒涼,他無所有。獨一殿巍然存焉,內有老君像。初道士半面紫黑色,至是詳視其像,頗類向所見道士。乃半面為漏雨所淋故也。出《玉泉子》。

南嶽真君

南嶽道士秦保言,勤於焚修。曾白真君雲:“上仙何以須紙錢?有所未諭。”既而夜夢真君曰:“紙錢即冥吏所藉,我又何須此!”由是嶽中益信重之。出《北夢瑣言》。

杜 悰

邠國公杜悰,小時候常到昭應觀和很多孩子在觀外野地裡玩。忽然有一個道士,只招呼杜悰,用手撫摩他說:“公子應該勤奮讀書,不要和那些小孩子玩。”道士又指著那道觀說:“我住在這兒,你能不能去看望我?”道士說完就離開了。杜悰就到觀內去看望道士。進觀之後,只見一片荒涼,別的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座宮殿巍然聳立在那裡,內有老君的塑像。方才看見那個道士的半邊臉是紫黑色的,到這兒詳細看那老君塑像,很像方才他看見的那個道士。這是塑像的半邊臉被漏雨所淋的緣故。出自《玉泉子》。

南嶽真君

南嶽衡山的道士秦保言,在焚香修行方面很勤奮。他曾經問南嶽真君說:“上仙為什麼需要紙錢呢?我有些不理解。”不久秦保言夜裡夢見真君說:“紙錢是陰間的官吏要人進貢的,我怎麼需要這個?”由於這個原因,南嶽山中更加尊信南嶽真君了。出自《北夢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