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童話

# 六月二十五日 大甲帽與大甲席

很久很久以前,在臺灣中部的苑裡地方,有一對貧窮的母子,住在一間矮小的破茅草屋裡。

這年夏天,天氣特別熱。兒子熱出一頭癤子,還是照常出去工作,替人放牛羊。一天傍晚,兒子一回家就倒在床上,昏睡過去。媽媽一摸他的額頭,哎呀,好燙!是中暑了。她連忙解開兒子的衣服,讓他透透氣,又打了井水來,用溼布揩揩他晒得火紅的臉蛋。唉,剛打上來的井水也是熱乎乎的。媽媽心裡一急,覺得屋子簡直悶熱得叫人坐不住。怎麼辦呢?

一位鄰居對媽媽說:“你們屋頂上的茅草爛了,擋不住太陽的熱氣。你應該去割新鮮的茅草來鋪屋頂。”

第二天一早,天才矇矇亮,媽媽就拿著一把彎彎的鐮刀出門了。附近一條小河邊的山坡上長滿了高高的茅草,像海浪一樣地微微起伏。媽媽走進這片草海,彎著腰割下一把又一把比她還要高的茅草。太陽掛到頭頂上了,媽媽被晒得渾身刺痛,汗水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快到中午的時候,媽媽把割下來的茅草,紮成一捆一捆,都搬到小河邊上,才在一棵大樹底下坐下來,閉眼休息一會。

媽媽在瞌睡中,猛然醒過來。一抬頭,她看到茅草坡上走下來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婆婆。這老婆婆的樣子可真是奇怪,她穿了顏色鮮豔的紅衣黑裙,頭上插了幾根翠綠的小草,脖子上戴了一大串琳琳琅琅的項鍊。這附近哪有這樣打扮的人呢?

媽媽追到石屋裡,求老婆婆教她用治熱病的草,編織草帽和草蓆。

老婆婆飛快地走了過來,媽媽看見她背了一個大大的竹簍子,裡面裝滿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草,那細細長長的莖綠油油的,又平滑,又光亮。媽媽忍不住問道:“老婆婆,你去哪兒採來這種草啊?要做什麼用呢?”

“治熱病。”老婆婆簡單地回答了三個字,一眨眼的工夫,就已經走下河岸,要涉水走過淺淺的小河到對岸去。

媽媽一聽見這些草可以治熱病,想起兒子中了暑,正需要醫治呢。她高興極了,“呼”地站起身,扛起幾捆茅草,就追上去問:“怎麼治?你教我好嗎?”

哪知道老婆婆走得比羚羊還要快,一下子就過了河,走進一片山上的大樹林。媽媽怎麼追也追不上,好不容易走到樹林裡,卻哪裡有老婆婆的蹤影?樹林裡面黑黝黝的,媽媽從來沒有來過這兒,越走越害怕,但是想到兒子病倒在床上的樣子,又鼓起勇氣走下去。

東走走,西走走,媽媽迷了路,這可糟糕透了!忽然她看到前面有一座小小的石頭房子,上面長滿青苔,又爬滿藤蘿,屋子外面還晾晒了很多細細長長的草。

媽媽悄悄走過去,從窗口往裡一望,看見那個怪老婆婆坐在一地淡金色的乾草堆裡,手裡拿了幾根光滑細長的草,慢慢巧妙地編成一張席子。然後她又拿起地上一頂沒完成的帽子,繼續編起來。

看了半天,媽媽忍不住問:“這些東西能治好熱病嗎?”

“哼!怎麼不能治?這比什麼藥都好!草蓆能吸汗,睡在上面可涼快了。白天出門要是戴頂草帽,就像頂著一陣涼風,走到哪裡涼到哪裡!”老婆婆沒好氣地說。

媽媽急忙走進石屋懇求老婆婆:“我的孩子熱病了,躺在床上,爬不起來,好可憐。你教我編草帽和草蓆好不好?”

老婆婆凶巴巴地說:“你就是學會了也沒有用!只有我這種草編成的東西才特別涼快。但是這些草都是我辛辛苦苦找來的寶貝,我絕不會給你的!”

媽媽低頭想一想,就用自己帶來的茅草學著編起來。開始她編得很不好,鋒利的茅草又割破了她的兩隻手,她卻任由鮮血一滴滴落下來,不斷地學習。慢慢地,她忍痛編好一頂草帽,又開始學編草蓆。

她編得入神,不知道什麼時候,老婆婆卻站到她旁邊了。只聽老婆婆嘆口氣,慈祥地說:“你真是個好媽媽,我就把我這些珍貴的草給你吧。天都黑了,你快帶了這些草,順著屋後的小路回去吧。以後你如果要用這些草,可以沿著山下那條小河往上游走,在深山裡一個小湖邊,長滿了這種草。”

媽媽歡喜極了,就帶了這些神奇的草,沿著屋後的小路出了樹林,過了小河,回到家。媽媽編了草蓆和草帽給兒子用,以後他就再也沒有發過熱病了。鄰居知道了,都來跟媽媽學習編織,編好以後又拿到附近的市鎮大甲去賣,賺了不少錢,日子好過多了。媽媽想要謝謝老婆婆,便又過河去找她。哪裡想到,她怎麼找也找不到那條小路、那座石頭小屋和那個老婆婆了。

這是根據清末臺灣大甲草帽、草蓆的創制者高洪鴦的傳說改寫成的故事。大甲草編手工藝品是臺灣著名的特產。

●圖畫為描述事物起源的工藝性彩畫,在故事場景中呈現草帽與草蓆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