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Stephen Ross 公司理財 v12A
21.6 匯率風險
在貨幣價值上下起伏的世界裡進行國際化經營的一個自然的後果就是匯率風險(exchange rate risk)。匯率風險管理是國際財務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正如我們接下來需要討論的,有3種不同類型的匯率風險:短期風險、長期風險和折算風險。
21.6.1 短期風險
匯率的逐日波動給國際公司帶來了短期風險。大部分這樣的公司有著在不久的將來以設定價格購買或者出售商品的契約協議。當涉及不同的貨幣時,這些交易就有一個額外的風險要素。
例如,假設你正從意大利進口意大利麵,在美國以Impasta的品牌轉售。你最大的客戶訂購了10 000件Impasta。你今天向你的供應商下訂單,但是你直到60天后貨物到達時才付款。你銷售的價格為每件6美元。你的成本是每件8.4歐元,現在的匯率是1.50;也就是說,為購買1美元需要花1.5歐元。
在當前的匯率下,要滿足該訂單,你需要花費的美元金額是8.4歐元/1.5=5.6美元/件。因此,該訂單中你的稅前利潤是10 000×(6-5.60)=4 000美元。然而,60天后的匯率將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你的利潤將取決於未來的匯率是多少。
例如,如果匯率變成1.6,你每件要花8.4歐元/1.6=5.25美元。你的利潤變成7 500美元。若匯率變成了1.4歐元,那麼你將花8.4歐元/1.4=6美元,並且你的利潤是0。
例子中的短期風險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降低或消除。最明顯的一個方式是簽訂一項遠期交易協議以鎖定匯率。例如,假設60天后的匯率是1.58。如果進行套期保值的話,你將獲得多少利潤?如果不這樣,你預期的利潤又是多少?
如果進行套期保值,你將匯率鎖定在1.58。因此,以美元表示的成本為8.4歐元/1.58=5.32美元/件,你的利潤會是10 000×(6-5.32)=6 800美元。如果你不進行套期保值,那麼,假設遠期匯率是一個無偏估計(換句話說,假設UFR成立),你應該期望60天后的匯率實際上是1.58。你應該預期能獲利6 800美元。
另外,如果該戰略不可行,你只能今天借錢,將其兌換成歐元,將該歐元進行投資60天,以賺取一些利息。根據IRP,該數量會和簽訂遠期協議時一致。
21.6.2 長期風險
長期來說,外國經營的價值可能會隨著相關經濟狀況的非預期變動而波動。例如,試想我們在另一個國家擁有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裝配式經營業務,以利用該國工資較低的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形勢的非預期變動會使得國外工資增加到一定水平,在這種水平下成本優勢會消失甚至變成劣勢。
匯率水平變動的影響可能會很大。2017年年初,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持續走強。這意味著在美國製造商創造的每1美元銷售收入中,帶回來的價值會更多,這將導致利潤的大幅波動。例如,2016年,由於貨幣價值波動,IBM估計這將給它帶來近1.4億美元的損失,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遠低於2015年的17億美元。匯率變動對於獲利能力的劇烈影響也顯示在Iluka Resources的分析中。這是澳大利亞的一家採礦公司,它指出澳大利亞元對美元的匯率中,1分錢的波動將會造成自身500萬美元的淨利潤變動。
對長期風險進行的套期保值比對短期風險套期保值更加困難。首先,滿足這種長期需求的有組織的遠期市場並不存在。而公司面臨的主要選擇則是試著匹配外幣的流入和流出。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以外幣標價的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匹配。例如,一家在外國銷售的公司可能會嘗試將其原材料採購和人工費用集中在那個國家。這樣,其收入和成本的美元價值也可能隨之上下波動。或許有關這種類型的套期保值最好的例子是跨廠汽車製造商,例如寶馬、本田、梅賽德斯和豐田,這些公司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在美國製造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抵禦匯率變動的能力。
例如,寶馬在南卡羅來納州生產了40萬輛汽車,並出口了其中的約28萬輛。汽車的製造成本大多是以美元支付的;寶馬將汽車出口至歐洲,收到的是歐元。當美元貶值的時候,對寶馬來說,這些汽車變得更有利可圖了。同時,寶馬每年出口至美國的汽車大約是20萬輛。生產這些出口汽車的成本大部分是以歐元計價的,因此,在美元貶值的時候,它們的利潤減少了。彙總起來,這些收益和損失互相抵消了,併為寶馬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套期保值手段。事實上,根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German Associ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的數據,大約60%的德國公司在美國生產的汽車用於出口。
類似地,公司可以通過在國外借款來降低長期匯率風險。外國子公司資產價值的波動至少會被負債的價值波動部分抵消。
21.6.3 折算風險
當一家美國公司計算它某一期間的會計淨利潤和EPS時,必須將所有數據都折算成美元。當存在大量國外經營時,這會產生一些問題。特別是會產生以下兩個問題。
(1)用來折算資產負債表項目的恰當的匯率是什麼?
(2)在資產負債表上應該如何處理由於外幣折算而產生的會計利得和損失?
為了說明會計問題,假設1年前我們在小人國創建了一家小型外國公司。當地的貨幣是格里夫(gulliver),縮寫為GL。年初,匯率是2格里夫=1美元,以格里夫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如下
由於2格里夫相當於1美元,因此用美元表示的期初資產負債表如下
小人國是一個寧靜的地方,這一年實際上什麼也沒發生。結果,淨利潤為0(在考慮匯率變動之前)。然而,由於小人國的通貨膨脹率比美國高很多,匯率變成了4格里夫=1美元。
因為什麼也沒發生,會計上用格里夫編制的期末資產負債表和期初的一樣。然而,如果我們用新的匯率將其進行折算,我們將得到
注意,權益的價值下降了125美元,儘管淨利潤剛好是0。儘管實際上絕對是什麼都沒發生,還是有125美元的會計損失。如何處理這125美元的損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
處理這一損失的一個明顯並且一致的方法是僅在母公司的利潤表上報告這一損失。在匯率不穩定的時期,這種處理方法可能極大地影響國際公司報告的EPS。這只是一個會計現象,但是,儘管如此,一些財務管理人員並不喜歡這種波動。
現行的處理折算利得和損失的方法依據的是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1981年12月頒發的第52號準則。大多數情況下,FASB 52要求按照現行的匯率將所有的資產和負債由子公司的貨幣折算為母公司的貨幣。
折算所產生的任何利得和損失都被歸集到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部分的一個特殊賬戶中。這個賬戶可能被標上類似於“未實現外匯損益”的名稱。涉及的金額可能是很大的,至少從會計的角度是這樣的。例如,IBM公司2016年12月31日的會計年度資產負債表顯示,對非美國子公司的資產和負債進行的折算調整將使權益增長54億美元。該損益沒有在利潤表中報告。因此,在有關的資產和負債被賣出去或者被清償之前,不會在淨利潤中明確地對匯兌損益進行確認。
21.6.4 匯率風險管理
對於一家大型跨國公司而言,匯率風險管理非常複雜,因為許多不同子公司可能涉及很多不同的貨幣。某些匯率的變動很可能對有的子公司有利,卻會損害其他子公司。對公司總體的影響取決於它的淨暴露。
例如,假設某家公司有兩個分部。分部A在美國以美元購買商品,在英國以英鎊售出。分部B在英國以英鎊購買商品,在美國以美元出售。如果這兩個分部在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方面的規模大約相等,那麼整個公司的匯率風險顯然會很小。
在我們的例子中,該公司英鎊的淨頭寸(流入量減去流出量)很小,所以匯率風險也很小。然而,如果一個分部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準備為其匯率風險進行套期保值,那麼公司總體的匯率風險會增大。該故事的寓意是跨國公司必須意識到它們以某種外幣表示的總體頭寸。因此,可能匯率風險管理最好在集中化的基礎上處理。
概念問題
21.6a 匯率風險有哪些不同的類型?
21.6b 公司應該如何為其短期匯率風險進行套期保值?長期匯率風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