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Stephen Ross 公司理財 v12A
20.7 存貨管理
像應收賬款一樣,存貨對於許多公司來說是一項龐大的投資。對於典型的製造業務,存貨一般會超過資產的15%。對於零售商,存貨可能超過資產的25%。從我們第18章的討論,我們知道某家公司的經營週期由存貨週期和應收賬款週期組成。這就是為什麼要在同一章中討論信用和存貨政策。除此之外,信用政策和存貨政策都影響銷售收入,這兩者必須保持協調,以確保取得存貨、銷售存貨並收回貨款的整個過程將順利進行。例如,要改變存貨政策以刺激銷售,就必須同時準備好充足的存貨。
20.7.1 財務經理和存貨政策
儘管典型的公司在存貨上的投資規模上很大,公司的財務經理對存貨管理卻通常沒有絕對的控制權。相反,其他職能領域,例如採購、生產和市場營銷,一般會分享有關存貨的決策權。存貨管理本身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專業領域,而在決策中,財務經理一般只提供需要的數據。因此,我們將只是考察有關存貨和存貨政策的一些基礎知識。
20.7.2 存貨的類型
對於製造商而言,存貨一般被劃分為3類。第一類是原材料(raw material)。公司將其作為生產的起點。原材料可能是一些很基礎的東西,像鋼鐵製造商的鐵礦石,或者電腦製造商的磁盤驅動器。
第二類存貨是半成品(work-in-progress),顧名思義,就是未完工的產品。這部分存貨所佔的比例主要是由生產過程所需的時間長度來決定的。第三類也是最後一類存貨是產成品(finished goods),亦即待售或待運的產品。
關於存貨的類型,有3點要注意。首先,不同類型的名稱可能會有一點誤導,因為一家公司的原材料可能會成為其他公司的產成品。例如,回到前面鋼鐵製造商的例子,鐵礦石可能會是一種原材料,而鋼鐵是產成品。汽車車體板製造商以鋼鐵為原材料,將車體板作為產成品,而汽車裝配廠將車體板作為原材料,將汽車作為產成品。
第二點要記住的是,不同類型的存貨的流動性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像大宗商品那樣的或相對標準化的原材料,可以很容易轉化為現金。另一方面,半成品的流動性相對較弱,其處理價值差不多就等於殘值。通常,產成品的流動性取決於產品的性質。
最後,產成品和其他類型存貨之間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在於,如果一個存貨的需求變成另一種存貨需求的一部分,我們就把它稱為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或依賴性需求(dependent demand),因為公司對這類存貨的需求取決於對產成品的需求。相反,公司對產成品的需求並非源自對其他存貨的需求,因此,它們有時被稱為是獨立的。
20.7.3 存貨成本
就像我們第18章所討論的,與流動資產有關的成本有兩種基本類型,尤其是存貨。第一種是持有成本。在這裡,持有成本代表與持有存貨相關的所有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包括:
(1)倉儲和追蹤成本;
(2)保險和稅費;
(3)過時、毀損和盜竊損失;
(4)投入資金的機會成本。
這些成本的總和可能很大,每年大約是存貨價值的20%~40%。
和存貨相關的另一種成本是短缺成本。手上持有的存貨不足時,就會產生相關的短缺成本。短缺成本的兩個組成部分為再進貨成本以及與安全庫存相關的成本。基於公司的不同經營性質,再進貨成本或者訂購成本要麼就是向供應商下訂單的成本,要麼是開始生產的準備成本。與安全庫存相關的成本就是機會損失,例如損失的銷售收入以及由於存貨不足喪失的對顧客的信譽。
存貨管理中存在一個基本的權衡,因為持有成本隨存貨水平而增加,但是缺貨成本或者再訂貨成本隨存貨水平下降。因此,存貨管理的基本目標是使得這兩種成本之和最小。我們將在下一部分討論如何達到這一目標。
為了幫助你瞭解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之間的權衡關係的重要性,回想一下我們在本章開頭討論過的各種公司的交貨延遲。這些公司都面臨資源短缺,要麼貨物銷量下降,要麼被迫採用更昂貴的運輸方式。
概念問題
20.7a 存貨有哪些類型?
20.7b 在考察存貨種類的時候,需要記住哪三點?
20.7c 存貨管理的基本目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