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Stephen Ross 公司理財 v12A
概要與總結
在本章中,我們考察了許多評估貼現現金流量分析結果的方法,同時還說明了一些在實際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1.淨現值的估計取決於預測的未來現金流量。如果預測中存在問題,那麼我們估計的NPV值可能就會誤導決策。我們將這個可能性稱為預測風險。
2.情境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是識別哪些變量關係著項目的成敗以及出現的預測問題在哪些環節會造成最大危害的有用工具。
3.不同形式的盈虧平衡分析是情境分析中使用特別普遍的一種方法,有助於識別關鍵的銷售量水平。
4.經營槓桿是盈虧平衡水平的關鍵因素,它反映了一個項目或公司受固定成本制約的程度。經營槓桿程度說明了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量變動的敏感程度。
5.一些項目通常伴隨著一些未來的管理選擇權。這些選擇權非常重要,而通常的貼現現金流量分析並沒有考慮它們。
6.資本限額發生在明顯的可獲利項目無法取得足夠資金的情況下。在此時,標準貼現現金流量分析是有問題的,因為NPV不再必然是適當的標準了。
閱讀本章時需要記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在估計NPV或者報酬率的時候不應該採用面值,它們主要取決於預測的未來現金流量。如果預測的現金流量還有很大的變化幅度,那麼,我們就需要對分析的結果持保留態度。
雖然存在著我們所討論的這些問題,但貼現現金流量分析仍然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因為它迫使我們去思考一些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從本章中,我們學到一件事情,知道該問些什麼並不能保證我們能夠得到全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