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Stephen Ross 公司理財 v12A
10.5 經營現金流量的其他定義
我們在上一節所做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幾乎可以適應於任何資本投資問題。在接下來的部分,我們將舉例說明一些特別有用的變形。在此之前,需要討論一項事實:無論在實踐中還是在財務課本里,項目經營現金流量都有著其他不同的定義,並且被廣泛使用。
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有關經營現金流量的所有不同方法衡量的都是同一種事物。如果正確使用,它們將產生相同的答案,也許並不存在所謂最好或最有用的方法。不幸的是,不同定義的使用常常會造成混淆。出於這個原因,我們接下來考察經營現金流量的幾個不同定義,觀察它們相互之間的聯繫。
請記住,在下面的討論中,在提到現金流量時,我們指的是字面意思上的現金流入量減去現金流出量,這也正是我們所關心的內容。經營現金流量的不同定義僅僅指的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銷售、成本、折舊和稅費等基本數據,以獲得現金流量。
考慮一個特定的項目和年份,假設我們有如下估計
銷售收入=1 500美元
成本=700美元
折舊=600美元
根據這些估計,可得EBIT(息稅前收益)為
EBIT=銷售收入-成本-折舊=1 500-700-600=200(美元)
我們再次假定沒有利息支出,那麼稅費為
稅費=EBIT×T=200×0.21=42(美元)
T是指企業稅率,為21%。
當我們把這些所有的數據綜合在一起,我們可得項目的經營現金流量(OCF)為
OCF=EBIT+折舊-稅費=200+600-42=758(美元)
還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用來確定OCF,我們接下來繼續討論。
10.5.1 逆推法
因為在計算項目OCF的過程中,忽視了利息等所有的融資費用,我們可以將項目的淨利潤表示如下
項目淨利潤=EBIT-稅費=200-42=158(美元)
如果在等式兩邊分別加上折舊,就可以得到一個略有不同,卻很常見的OCF表達式
OCF=淨利潤+折舊=158+600=758(美元) (10-1)
這就是逆推法(bottom-up approach)。在此,我們從會計核算利潤表的最後一欄(淨利潤)開始,逐步加回類似折舊等非現金的抵減項。須記住一個關鍵點,只有在計算淨利潤的過程中沒有扣除利息費用的前提下,經營現金流量才能定義為淨利潤加上折舊。
將這種方法應用於鯊魚餌項目(見10.3節),淨收入為21 780美元,折舊為30 000美元,所以根據逆推法計算可得
OCF=21 780+30 000=51 780(美元)
這正是我們前面得出的經營現金流量。
10.5.2 順推法
也許計算OCF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OCF=銷售收入-成本-稅費=1 500-700-42=758(美元) (10-2)
這就是順推法(top-down approach),OCF基本定義的第2種變形。在此,我們從利潤表的頂欄也就是銷售收入開始,一路向下,逐步減去成本、稅費和其他費用,最終得出淨現金流量。在整個計算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任何嚴格意義上的非現金項目,例如折舊。
對於鯊魚餌項目,採用順推法可以很容易計算得出經營現金流量。銷售收入為200 000美元,總成本(固定成本加變動成本)為142 430美元,稅費為5 790美元,可得OCF為
OCF=200 000-142 430-5 790=51 780(美元)
這同我們前面得出的結果相一致。
10.5.3 稅盾法
OCF基本定義的第3種變形就是稅盾法。這種方法對於我們下一節將要討論的一些問題很有幫助。OCF的稅盾定義為
OCF=(銷售收入-成本)×(1-T)+折舊×T (10-3)
這裡的T同樣是企業稅率,假定為21%,由此可以計算出OCF
OCF=(1 500-700)×0.79+600×0.21=632+126=758(美元)
這與我們前面計算的結果相一致。
稅盾法認為OCF由兩部分組成。第1部分是沒有折舊費用時的項目現金流量,在本例中,這部分現金流量就是632美元。
OCF的第2部分是折舊額同稅率的乘積。這就是所謂的折舊稅盾(depreciation tax shield)。我們知道,折舊是一種非現金費用。折舊對現金流量的唯一影響就是減少了我們的稅費,這對我們是有利的。在當前21%的企業稅率下,每1美元的折舊費用就能節省21美分的稅費。因此,在我們的例子中,600美元的折舊費節省了600×0.21=126美元的稅費。
對於我們之前在本章中討論的鯊魚餌項目而言,折舊稅盾為30 000×0.21=6 300美元,銷售收入減去成本的稅後價值為(200 000-142 430)×(1-0.21)=45 480美元。將兩者相加,就可以得出OCF的值
OCF=45 480+6 300=51 780(美元)
這個計算證明稅盾法和前面計算所用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的。
概念問題
10.5a 什麼是定義經營現金流量的順推法和逆推法?
10.5b 折舊稅盾的含義是什麼?
10.5.4 結論
既然我們已經發現這些方法都是一樣的,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大家不統一以其中一種方法作為標準。原因之一是,在下一節中,我們將看到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能最方便地解決手頭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