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Stephen Ross 公司理財 v12A

10.2 增量現金流量

我們在這裡只關心那些由於接受項目而產生的現金流量的增量。回顧前面的一般性定義,我們可能會覺得判定一筆現金流量是否屬於增量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即使如此,在一些情況下仍然容易出錯。在本節,我們描述一些常見的陷阱,以及如何避免它們。

10.2.1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sunk cost),從定義上看,是指已經付出的成本,或者已經產生了的需償還的債務。這種成本不會因為今天關於一個項目的取捨決定而發生變化。換句話說,無論如何,公司都必須支付這些成本。根據增量現金流量的一般定義,這些成本顯然同正在進行的決策毫無關係。所以,我們總是需要仔細地把沉沒成本從分析中剔除出去。

根據我們的討論,沉沒成本很明顯不是相關的成本。然而,人們還是很容易被沉沒成本必定同某項目相聯繫的這種謬論所迷惑。例如,假設General Milk公司聘請了一個財務顧問幫助它評估是否應該建立一條巧克力牛奶的生產線。當這個顧問提交了報告後,General Milk公司反對他的分析,因為他沒有把昂貴的諮詢費用包含在巧克力牛奶項目的成本當中。

誰是正確的?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諮詢費用是一項沉沒成本:不管這個巧克力牛奶生產線實際上會不會建立,都得支付諮詢費用(這正是諮詢業吸引人的地方)。

10.2.2 機會成本

當我們考慮成本時,通常考慮的是從口袋裡掏出去的成本,也就是那些要求我們實際支付一定數量現金的成本。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則稍微不同,它要求我們放棄一定的利益。這種成本常常發生在公司已經擁有某個擬議項目將要使用的資產時。例如,我們可能考慮把幾年前花費100 000美元購買的一座廢棄的舊棉花廠改造成一棟公寓。

如果開展這個項目,並不會有因為購買舊的工廠而導致直接的現金流出,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這個舊工廠。為了評估這個公寓項目,我們是否應該把這個舊工廠看作免費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工廠是被項目利用的有價值的資源,如果不在這個項目中使用它,我們可以將它用於其他用途。例如什麼?答案很顯然,至少我們可以賣掉它。因此,利用工廠來建造公寓隱含了一項機會成本:我們放棄了將它用於其他用途而獲取價值的機會。[1]

這裡還存在著另外一個問題。當我們意識到使用舊工廠會產生一項機會成本時,我們應該就此從公寓建造項目中要求多少報酬呢?既然我們支付的是100 000美元,似乎我們就應該將這筆費用記到公寓建造項目上。這樣做正確嗎?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基於我們前面討論的沉沒成本。

我們在幾年前支付了100 000美元,事實上這是不相關的。這屬於沉沒成本。我們應該計入這個項目的機會成本至少應該是在今天出售這個舊工廠所能獲得的收益(扣除各種銷售成本),因為這才是我們利用這個工廠,而不是賣掉它,所放棄的金額。[2]

10.2.3 附帶效應

請記住,一個項目的增量現金流量包括所有因為這個項目而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的變化量。一個項目通常有著一些附帶或者溢出的影響,包括正面和負面的。例如,在2017年,電影的上映日和DVD發佈日之間的時間差由1998年的29周縮短到17周,甚至有些縮短得更多。這一時間差的縮短一定程度上是由於電影院票房的降低造成的。當然,DVD經銷商會歡迎這一改變,因為這增加了他們的銷量。引入一種新產品所導致的對現有產品現金流量的負面影響就叫作侵蝕(erosion)。[3]在本例中,新產品的現金流量應該向下調整用來反映其他產品利潤的損失。

在考慮侵蝕作用時,還需要認識到由於引進新產品導致的任何銷量下降,也可能由於未來的競爭而無論如何都會下降。只有當產品銷量在其他情況下不會下降時,侵蝕才是相關的。

附帶效應的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迪士尼公司在建造歐洲迪士尼(現名為巴黎迪士尼樂園)時就考慮到了新公園的開放會從很受歐洲遊客歡迎的度假勝地——佛羅里達公園分流遊客。

當然,也會有正面的溢出效應。你可能會認為當打印機的售價從1994年的500~600美元降到2017年的不到100美元時,惠普(HP)公司會坐立不安,實際上並非如此。惠普公司意識到打印機的所有者必須購買一些消耗品,例如,硒鼓、色帶和特殊紙張等,來維持打印機的正常運轉,與之相關的資金數量是非常大的,而這些產品的利潤率也是非常可觀的。

10.2.4 淨營運資本

通常而言,一個項目除了需要投入固定資產之外,還需要公司投入淨營運資本。例如,公司通常需要在賬戶上保留一定金額的現金,用於支付一個項目可能發生的各種費用。此外,還需要在存貨和應收賬款(以滿足信用銷售的需要)上做一些前期的投資。這些融資一部分以欠供應商(應付賬款)的形式取得,而剩餘部分必須由公司來提供。這些剩餘部分的融資代表了對淨營運資本的投資。

在資本預算中,淨營運資本的一個重要特性很容易被忽視。在項目結束時,存貨被出售,應收賬款被收回,賬單也被支付了,現金餘額可能被改變了。這些活動盤活了原先在淨營運資本上的投資。所以公司在項目淨營運資本上的投資十分類似於一筆借款。公司在項目開始時提供營運資本,在結束時收回。

10.2.5 融資成本

在分析擬議的投資項目時,我們並不考慮支付的利息或者其他的融資成本,例如股利或償還的本金,因為我們關心的是項目資產所創造的現金流。正如我們在第2章中提到過的,利息支付是流向債權人的現金流量的一部分,而不是來自資產的現金流量的一部分。

更一般地,我們評估項目的目的在於比較該項目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和取得時花費的成本,以便估計NPV。企業在為項目融資時所選擇的債務和權益的特定組合是一個管理變量,它主要決定了項目的現金流量如何在所有者和債權人之間分配。這並不是說融資安排並不重要,它們只是需要被區分開來進行單獨的分析。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討論這個問題。

10.2.6 其他問題

還有以下一些問題需要注意。第一,我們只對現金流量的衡量感興趣。而且,我們只在現金流量實際發生時才有興趣衡量它,而不是在會計意義上發生時。第二,我們所感興趣的總是稅後現金流量,因為稅費肯定是一種現金流出。實際上,無論何時,當我們寫出增量現金流量,我們所指的都是稅後增量現金流量。請記住,稅後現金流量同會計利潤或者說淨利潤,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概念問題

10.2a 什麼是沉沒成本?什麼是機會成本?

10.2b 解釋什麼是侵蝕?說明為什麼它是相關的成本?

10.2c 解釋說明為什麼利息支出是項目評估中不相關的現金流量。

[1] 經濟學家有時候使用縮寫“TANSTAAFL”,這是英文“There ain't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沒有免費的午餐)的縮寫,用來說明只有極少的東西是真正免費的這一事實。

[2] 如果所考慮的資產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機會成本可能更高,因為可能有一些能被接受的有價值的項目同樣需要使用到這項資產。但是,如果所考慮的資產是那種能夠隨意買賣的(也許是一輛二手車),那麼機會成本永遠是市場現行價格,因為這就是在市場上購買類似資產的成本。

[3] 更具特色的,侵蝕又常常被稱為掠奪或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