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25.5.3 預期與相機抉擇和非相機抉擇的爭論
對20世紀70年代通貨膨脹的分析表明,對政策的預期可能是通貨膨脹生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考慮對影響工資如何確定(工資確定過程)的政策的預期,為實施非相機抉擇政策提供了支持。
預期因素有利於非相機抉擇政策嗎 政策預期對工資決定過程非常重要,這種可能性強化了非相機抉擇政策的論據嗎?贊同相機抉擇政策的論據表明,由於工資和價格的調整十分緩慢,因此採取相機抉擇政策使經濟恢復到充分就業狀態點2的速度,要遠快於採取什麼都不做的非相機抉擇政策使經濟恢復到充分就業狀態點1的速度。然而相機抉擇政策的主張沒有考慮以下可能性:①政策預期對工資決定過程非常重要;②由於工人增加工資的努力或負面的供給衝擊使得短期總供給曲線從AS2移至AS1,所以經濟可能在開始時已經由點1移至點1′。由此我們必須針對相機抉擇政策提出以下問題:在經濟到達點2之後,短期總供給曲線是否還會向左移動,從而引起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如果政策預期非常重要,那麼對上述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圖25-5中關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討論表明,如果工人們知道政府未來會採取適應性政策,他們會不斷地要求提高工資,從而使短期總供給曲線不斷左移。結果是,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通過使總需求曲線持續右移以消除失業的方法來適應這種成本推動。這種以高就業為目標的適應性相機抉擇政策很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這是這項政策的隱性成本或缺點。[1]
非適應性、非相機抉擇政策的最大優點在於,因為政策制定者在面對成本推動時並不試圖移動總需求曲線,所以可以防止通貨膨脹發生。如圖25-4所示,當採取非適應性的、非相機抉擇政策時,工資的升高會使失業率在一段時間內高於自然失業率水平,這最終會使短期總供給曲線和價格水平移回到初始位置。對這種政策最主要的批評是,在總供給曲線左移的過程中,經濟可能長期陷於失業狀態。但是如果工人知道政府將會採取非相機抉擇政策,他們一開始可能就不會要求提高工資,因為他們工資的升高會造成長期的失業。因此採取非適應性、非相機抉擇政策不僅有防止通貨膨脹的優點,還有防止短期總供給曲線左移所造成的過度失業的隱性好處。
綜上所述,如果工人對於政策是否是適應性政策的看法與工資決定過程有關,支持採取相機抉擇政策的論據就會變得非常無力。
政策預期與工資決定過程真的相關嗎 由於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判斷相機抉擇政策和非相機抉擇政策孰優孰劣的關鍵,因此這個問題成為經濟學家當前研究的主要課題。但是直至現在對這個問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不過我們可以考察在其他情形下政策預期對人們行為的影響。這類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對適應性還是非適應性政策的預期是否對工資的決定過程有重要影響。
擅長談判的人都知道,讓你的對手相信你不會遷就他的要求是取得滿意談判結果的關鍵。例如你正在與汽車經銷商討價還價,你一定要讓他意識到,你隨時可能放棄和他交易,而到城裡其他汽車經銷商那裡購買汽車。這個原理同樣適用於外交政策——讓你的對手相信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你就會訴諸武力(非適應性政策),對你將是有利的。而如果你的對手認為你將會遷就於他的要求(適應性政策),他肯定會利用這一點得到好處。每個照顧過兩歲兒童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你讓步得越多(採取適應性政策),小孩的要求就會越多。人們對政策的預期確實會影響他們的行為。所以對政策的預期也會影響工資制定過程的說法是有道理的。[2]
[1]此處所描述的問題就是第19章討論的時間不一致性問題。
[2]貨幣理論的新發展(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強烈主張政策預期對工資制定過程和總供給曲線的變動起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