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第23章 總需求和總供給分析
在前面幾章中,我們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貨幣政策上,這是因為貨幣政策會影響我們購買商品的價格以及就業機會的多少,所以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本章中我們將發展一項基本的分析工具——總需求和總供給分析,它有助於我們研究貨幣政策對產出和價格的影響。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指的一個經濟社會在不同的價格水平下對最終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總量。總供給(aggregate supply)是指在不同價格水平下,經濟中的企業希望售出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量。與其他供求分析一樣,總需求與總供給相等決定實際產出量和價格水平。
總需求和總供給分析使我們能夠考察總產出和價格水平是如何決定的。(“金融新聞解讀”專欄會說明,總產出和價格水平的數據在哪裡以及多長時間公佈一次。)總需求和總供給分析不僅有助於我們瞭解經濟週期中最近的各個階段,而且使我們能夠理解經濟政策應該如何實施的爭論。
金融新聞解讀 總產出、失業與價格水平
一些報紙和網站會定期報道反映總產出、失業與價格水平相關信息的數據。下面我們列出相關的數據系列以及它們的發佈頻率和發佈時間。
總產出和失業
實際GDP:按季度發佈(1~3月,4~6月,7~9月,10~12月);每季度結束後的3~4周內對外發布。
工業產值:按月發佈。和實際GDP不同,工業產值不是總產出的綜合性指標,它僅測度製造業產出;通常是在每個月的中旬發佈該指標上個月的估計值。
失業率:按月發佈。通常在每個月的第一週的週五發佈上個月的數據。
價格水平
GDP平減指數:按季度發佈。這一反映價格水平的綜合性指標(在附錄1A中介紹過)與實際GDP數據同時發佈。
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按月發佈。消費者價格指數是衡量消費者價格水平的指標(同樣在附錄1A中介紹過);通常在每月的第3周或第4周公布上個月的數據。
生產者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按月發佈。生產者價格指數是衡量生產者支付的批發價格的平均水平的指標,通常與工業產值數據同時發佈。
23.1 總需求
總需求和總供給分析在理論上的第一個重要構件就是總需求曲線(aggregate demand curve),它描述的是其他所有變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總產出的需求量與價格水平之間的關係。
總需求包括四個組成部分:消費支出(consumer expenditure),是指對消費品和服務的總需求;計劃投資支出(planned investment spending),[1]指企業用於新機器設備、廠房以及其他資本品的計劃支出總額,再加上用於新住宅的計劃支出總額;政府支出(government spending),指各級政府(聯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用於購買產品和服務(辦公用紙、計算機、計算機軟件、導彈、政府工作人員,等等)的支出;淨出口(net exports),指外國對本國商品和服務的淨支出額,等於出口減去進口。我們用C表示消費支出,I表示計劃投資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NX表示淨出口,可以寫出總需求Yad的下列表達式:
Yad=C+I+G+NX (23-1)
23.1.1 推導總需求曲線
考察價格水平的變化對總需求各個組成部分的影響,是推導總需求曲線的一個方法。總需求曲線是向下傾斜的,因為在假定名義貨幣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價格水平的下降(P↓)會導致實際的貨幣供給量(用實際能夠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數量來衡量)增加(M/P↑)。而如第5章所示,由價格水平下降導致的實際貨幣供給量的增加(M/P↑)又會導致利率水平的下降(i↓)。由此所帶來的購買新實物資本融資成本的下降會使投資更具盈利性,從而刺激計劃投資支出增加(I↑)。根據公式(23-1),計劃投資支出的增加將直接增加總需求(Yad↑),所以價格水平的下降將導致總需求的增加總需求曲線如圖23-1所示向下傾斜。我們可以將上述機制表示如下:
導致總需求曲線向下傾斜的另一個機制是通過國際貿易發揮作用的。價格水平下降(P↓)會導致實際貨幣供給量的增加(M/P↑)和利率水平的下降(i↓),此時以外幣計價的資產相對於美元資產而言更有吸引力,從而導致對美元資產的需求減少,美元匯率下跌,用E↓來表示(和第20章一致)。美元價值的下降會使得美國國內的商品與外國商品相比更便宜,從而導致淨出口增加,總需求隨之增加:
圖 23-1 總需求曲線的移動
注:稅收的減少(T↓)和貨幣供給量的增加(M↑)、政府支出的增加(G↑)、淨出口的增加(NX↑)或企業支出與消費支出的增加(C↑,I↑)會提高每一個價格總水平上總需求的數量,使總需求曲線從AD1右移至AD2。
總需求曲線向下傾斜的結論也可以從第22章貨幣數量論的分析中得到。交易方程式,MV=PY,表明如果貨幣流通速度是一個常數,確定的貨幣供給量(M)意味著名義總支出(PY)也是確定的。當價格水平下降(P↓)時,為將總支出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總需求必然上升(Yad↑)。
[1]前面曾提到過,經濟學家將“投資”一詞的使用限定為購買新的實物資本,如新機器或新房屋,這會增加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