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22.1.3 貨幣需求的數量論

因為貨幣數量論說明了在既定的總收入水平下需要的貨幣數量,所以它實際上是一種貨幣需求理論。為了理解其中的緣由,我們可以在交易方程式的兩邊同時除以V,這樣可以得到

式中,名義收入P×Y寫成PY。當貨幣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人們持有的貨幣數量M就等於貨幣需求量Md,因此我們可以將方程式中的M替換為Md。用k代表1/V(一個常數,因為V為常數),我們可以將方程式重新寫作

Md=k×PY (22-3)

公式(22-3)說明,因為k為常量,所以由既定水平的名義收入PY所支持的交易規模決定了人們的貨幣需求量Md。因此,費雪的貨幣數量論認為,貨幣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數,利率對貨幣需求沒有任何影響。[1]

費雪之所以得出這一結論是因為他認為人們持有貨幣僅僅是為了進行交易,而對所希望持有的貨幣數量並沒有多大的自由選擇權。貨幣數量取決於:①由名義收入PY支持的交易規模;②經濟中影響人們的交易方式並進而決定貨幣流通速度和k的制度因素。

[1]在費雪將他的數量論方法擴展到貨幣需求研究的同時,以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和A.C.庇古為首的英國劍橋大學的一群古典經濟學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但推理過程有微小差別。他們認為人們之所以持有貨幣是因為貨幣有兩個特性:可以用於交易媒介和儲藏手段,並由此導出公式(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