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第六篇 貨幣理論

危機與反應:2007~2008年的完美風暴

2007年和2008年,美國經濟遭受了一場完美風暴的強烈衝擊。印度等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不斷提高的石油需求,以及諸如墨西哥、俄羅斯和尼日利亞等石油生產國石油供給的緩慢增長,共同導致原油價格從2007年年初的每桶約60美元的水平開始急劇提高。在當年年末,原油價格已經升至每桶100美元,進而在2008年7月份觸及每桶140美元的頂峰。石油價格的衝擊兼具經濟緊縮和通貨膨脹的雙重性質,由此導致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的同時上升,以及司機們對汽油價格的嚴重不滿。

如果說這一供給領域的衝擊還沒有使局面變得不可收拾,那麼從2007年8月開始爆發的次貸危機也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衝擊,導致了居民和企業支出的雙重緊縮。這一衝擊導致失業率進一步提高,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這場負面衝擊的完美風暴造成的結果是,失業率從2006~2007年間的4.6%上升到2009年年初的8%以上,而通貨膨脹率也從2006年的2.5%上升到2008年中期的5%以上。然而,隨著失業率的提高以及從2008年秋季開始的原油和其他商品價格的下降,通貨膨脹率再次迅速下降。

雖然美聯儲已經採取了旨在應對經濟運行過程中緊縮因素的積極貨幣政策,但是立法機構仍然希望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來解決問題。在2008年的2月和2009年的2月,美國國會兩次通過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第一期計劃規模為1500億美元而第二期計劃規模為7870億美元。然而,這兩期經濟刺激計劃雖然有助於增加國內生產總值,但是金融危機的持續惡化使得這些計劃收效甚微,整體經濟依然處於混亂狀態。

這場負面衝擊的完美風暴的影響表明,我們需要理解貨幣政策和其他政府政策影響物價水平和經濟活動的機制。第22章我們將探討貨幣需求理論的演進。在第23章中,我們發展了總供求分析這項基本的分析工具,它有助於我們研究貨幣政策對產出和價格的影響。第24章概述了貨幣政策影響整體經濟的作用機制。在第25章中,我們將擴展總供求分析模型,以便能夠對通貨膨脹過程進行分析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