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21.7 盯住還是不盯住:作為貨幣政策戰略的匯率目標制
在第19章,我們討論了幾種旨在穩定物價的貨幣政策戰略,包括貨幣目標制、通貨膨脹目標制以及帶有隱性(非顯性)名義錨的貨幣政策。還有另外一種戰略也採用一種強勁的名義錨來促使物價穩定,即匯率目標制(exchange-rate targeting),有時也被稱為匯率盯住(exchange rate peg)。
把匯率作為目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貨幣政策。它的形式可以是將本國貨幣的價值固定於黃金等商品,而這正是本章前面談到的金本位制的關鍵特徵。時間更近的,如固定匯率制度,就是將本國貨幣的價值與美國、德國等通貨膨脹率較低的大國(核心國,anchor country)的貨幣綁定在一起。另一種形式是採用爬行指標或盯住指標(crawling target or peg),即允許貨幣以穩定的速度貶值,以使盯住國的通貨膨脹率能夠高於核心國的通貨膨脹率。
21.7.1 匯率目標制的優點
匯率目標制有幾個優點。第一,匯率指標的名義錨將國際貿易商品的通貨膨脹率與核心國掛鉤,這樣有助於控制通貨膨脹。這是因為國際貿易商品的外國價格由世界市場來決定,而這些商品的國內價格則是通過匯率目標固定下來。例如,在2002年以前,阿根廷比索兌換美元的匯率正好是1:1,因此在國際貿易中1蒲式耳5美元的小麥價格設定為5比索。如果匯率目標是可信的(預期匯率可保持一貫性),匯率目標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將通貨膨脹率預期與核心國的通貨膨脹率綁定在一起。
第二,匯率目標為貨幣政策提供了一個自動化規則,這有助於緩解第16章提到的時間不一致性問題。正如我們在本章前面部分所介紹的,當本國貨幣有貶值趨勢時,匯率目標將促使推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而當本國貨幣有升值趨勢時,匯率目標將促使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樣,就不大可能採取自由放任的貨幣政策。因此會抑制中央銀行通過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達到短期提高產出和就業的目的。
第三,匯率目標有簡單和明晰的優點,易於公眾理解。“穩定的貨幣”是貨幣政策易於理解的追求目標。例如,在過去的法國,這一點非常重要,建立“法郎堡壘”(堅挺的法郎)的要求經常被用來支持緊縮的貨幣政策。
由於有這些優點,工業化國家能夠成功地運用匯率目標制控制通貨膨脹就不足為奇了。例如,法國和英國通過將它們的貨幣價值盯住德國馬克,從而成功地運用匯率目標降低了通貨膨脹率。1987年,當法國首次將其匯率盯住德國馬克時,法國的通貨膨脹率為3%,比德國的通貨膨脹率高兩個百分點。到了1992年,法國通貨膨脹率下降到2%,可以說達到了物價穩定的水平,甚至比德國的通貨膨脹率還要低。到了1996年,法國和德國的通貨膨脹率幾乎相同,稍低於2%。與此相類似,英國在1990年將貨幣盯住德國馬克後,到1992年被迫退出匯率機制,其通貨膨脹率從10%降到了3%。
在新興市場國家,匯率目標制也是迅速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在1994年墨西哥貨幣貶值之前,匯率目標使得墨西哥將通貨膨脹水平從1988年的100%降低到1994年的低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