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21.3.2 佈雷頓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建立了一個固定匯率體系,即著名的佈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該項協議於1944年在新罕布什爾簽署,一直持續到1971年。

《佈雷頓森林協定》創立了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1945年該組織有30個創始成員,目前成員超過180個。IMF被賦予了以下職責:通過制定維持固定匯率的規則以及向遭受國際收支困難的國家和地區提供貸款的方式,促進世界貿易增長。為了監督成員遵守其規則,IMF也要承擔收集和處理國際經濟數據的工作。

《佈雷頓森林協定》也創立了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通常稱之為世界銀行(World Bank)。它的總部也在華盛頓特區,主要職責是提供長期貸款,幫助發展中國家修建水利、公路和其他能促進經濟發展的實物資本。這些貸款的資金主要來源於世界銀行在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上發行的債券。除此之外,還創立了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負責監督國家間貿易的規則(關稅和配額)。GATT現在已經演變成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由於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擁有世界超過一半的製造能力和世界絕大部分的黃金儲備,所以固定匯率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是建立在美元可以以35美元/盎司的比價自由兌換成黃金(僅對外國政府和中央銀行而言)的基礎上的。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中進行干預來維持固定匯率。這些國家購買和出售它們持有當做國際儲備的美元資產。美元被當做儲備貨幣(reserve currency),其他國家持有的當做國際儲備的資產都是用美元計價的。於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美國被確定為儲備貨幣國。甚至在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仍然保持了它的儲備貨幣地位,許多國際金融交易仍以美元進行。然而,隨著1999年歐元的誕生,美元的至尊地位受到一些挑戰(參見環球視野專欄“歐元對美元的挑戰”)。

環球視野 歐元對美元的挑戰

隨著歐洲貨幣體系和1999年歐元的誕生,美元在國際金融交易中作為關鍵儲備貨幣的地位受到了挑戰。歐元的推出實現了歐洲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整合,增強了它們和美國相抗衡的能力。由此引起的歐元在金融市場中的更多使用,增加了國際交易以歐元計價的可能性。歐盟的經濟實力與美國相當,它們佔世界GDP(20%左右)和世界出口(15%左右)的份額相似。如果歐洲中央銀行能確保較低的通貨膨脹率,歐元成為穩健貨幣,那麼將預示著歐元前景看好。

然而,要想讓歐元取代美元成為儲備貨幣,歐盟必須作為緊密的政治實體發揮作用,對世界事務施加更大的影響。這一目標仍然備受質疑,特別是2005年法國和荷蘭投票對歐洲憲法說“不”以後更是如此。大部分分析師認為,歐元要在國際金融交易中擊敗美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佈雷頓森林體系所規定的固定匯率在1971年就被廢除了。然而在1979~1990年間,歐盟在其成員國間創立了自己的固定匯率體系,即歐洲貨幣體系(EMS)。該體系的匯率機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ERM)是,任何兩個參加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只允許在很窄的範圍內浮動,又稱為蛇形浮動(snake floating)。實際上,歐洲貨幣體系的所有成員國都將其貨幣盯住德國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