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第16章 中央銀行和聯邦儲備體系

在世界各國,中央銀行都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它是負責貨幣政策的政府機構。中央銀行的行為會影響利率、信貸規模和貨幣供給,而所有這些變量不僅對於金融市場而且對於總產出和通脹都有直接的影響。為了理解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和整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我們必須瞭解中央銀行是如何運作的。是誰控制著中央銀行並決定了其行為?是什麼推動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又是誰掌握著採取行動的權力?

在本章中,我們將考察世界主要中央銀行的目標和組織結構,並著重關注美國聯邦儲備體系,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央銀行之一。我們從考察中央銀行的政策目標入手,然後瞭解決定聯邦儲備體系內部實際權力所在的聯邦儲備體系組織結構的各個組成要素。瞭解了是誰在做決策,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這些決策的制定過程。之後我們將考察其他幾個主要的中央銀行,特別是歐洲中央銀行及其組織結構。最後我們將分析如何解釋中央銀行的行為,以及將中央銀行與政治家們相隔絕進而保持央行的獨立性是不是一個好主意。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後幾章中關於貨幣政策實際操作的內容。

16.1 物價穩定目標和名義錨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各國政策制定者越來越意識到通貨膨脹的社會和經濟成本,並且更加關注於將保持穩定的物價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一個目標。物價穩定(price stability)一般被中央銀行定義為低且穩定的通貨膨脹水平,事實上物價穩定越來越被視為最重要的貨幣政策目標。之所以我們希望物價保持穩定,是因為持續上升的物價水平(通貨膨脹)會增加經濟生活中的不確定性,而這一不確定性可能會阻礙經濟增長。譬如,當整體物價水平不斷變動時,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所傳遞的信息就更加難以解釋,從而使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決策更加錯綜複雜,因此導致金融體系的低效率。

不僅民意調查顯示公眾對於通脹充滿了敵意,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表明通貨膨脹將導致較低的經濟增長。[1]物價不穩定最極端的情況是惡性通貨膨脹,就像之前幾年阿根廷、巴西和俄羅斯經歷的情況一樣。惡性通貨膨脹已經被證明會對經濟運行帶來巨大的損害。

通貨膨脹也使得未來的計劃變得很困難。例如,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中,要決定為子女接受大學教育儲蓄多少錢將變得更加困難。進一步講,通貨膨脹會使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更加緊張:因為社會中的各個集團都會和其他集團競爭以確保其工資與物價同步增長,從而可能導致衝突的發生。

16.1.1 名義錨的作用

因為物價穩定對於經濟的長期健康穩定增長至關重要,成功的貨幣政策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使用名義錨。所謂名義錨(nominal anchor),是指有助於控制價格水平進而實現物價穩定的,類似於通貨膨脹率或貨幣供應量的一個名義變量。堅持使用將名義變量的波動控制在一個較小範圍內的名義錨,通過直接形成低而穩定的通脹預期來促進物價穩定。名義錨如此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可以限制時間不一致問題(time-inconsistency problem)。由於存在時間不一致問題,基於隨意性和以逐日調整為基礎的貨幣政策長期效果很差。[2]

[1]參見Stanley Fischer,“The Role of Macroeconomic Factors in Growth,”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2(1993):485-512.

[2]最早描述時間不一致問題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Finn Kydland and Edward Prescott,“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5(1977):473-491;Guillermo Calvo,“On the Time Consistency of Optimal Policy in the Monetary Economy,”Econometrica 46(November 1978):1411-1428;and Robert J.Barro and David Gordon,“A Positive Theory of Monetary Policy in a Natural Rate Mode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1(August 1983):58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