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13.2.2 公共養老金計劃
最重要的公共養老金計劃是社會保障計劃,它幾乎覆蓋了私人部門所有僱員的社會保障計劃。根據《聯邦保險繳費法案》(Feder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 Act,FICA),工人從工資中扣繳和僱主從營業稅中扣繳的養老金構成了其資金來源。社會保障包括退休收入、醫療費和為殘疾人提供的援助。
社會保障計劃於1935年設立時,政府希望將其按私人養老基金運營。然而,與私人養老金計劃不同,公共養老金計劃支付的福利金來自當期繳費,而與參與者的過去繳費關係不大。這種“現收現付”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巨大的資金缺口,據估計缺口已超過1萬億美元。
未來,相對於工作人口來說,退休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因此社會保障體系的問題將更加嚴重。多年來,國會一直在努力解決社會保障體系的問題,但是隨著1946~1964年嬰兒潮時期出生的7700萬人口將在2011年後陸續退休,新退休人員的急劇膨脹迫切要求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重大變革(見參考資料專欄“社會保障體系是否應該私有化”)。
參考資料 社會保障體系是否應該私有化
近年來,公眾對社會保障體系的信心降到新的低點。一些調查表明,年輕人寧願相信UFO的存在,也不願意信任政府對社會保障福利做出的承諾。如果不對社會保障體系進行深刻的變革,將很難履行其未來的義務。社會保障體系難以履行未來義務的問題已經不單是美國的問題,事實上,歐洲的一些國家和日本在這方面的問題更加嚴重,因為這些國家的人口老齡化速度更快。如何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已成為近年來一個爭論激烈的政治問題。
目前,以信託基金形式存在的社會保障體系資產,全部投資於美國政府債券。由於股票和企業債券的收益率高於政府債券,許多拯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議都認為應當將部分信託基金投資於企業債券,從而使得該體系部分私有化。
私有化的建議主要有三種形式。
(1)政府將信託基金資產投資於企業債券。該方案利用了信託基金的規模經濟效益,從而可以提高信託基金的整體收益,降低交易成本。批評者認為,政府擁有私人資產,會加劇政府對私人部門的干預。
(2)將信託基金轉換為能夠投資私人資產的個人賬戶。這個由布什政府提出的方案可以避免政府擁有私人資產,並能增加投資收益。然而,批評者認為,它可能使個人承擔較高的風險,並且由於許多個人賬戶規模較小,導致交易成本很高。
(3)個人賬戶與信託基金並行。該方案的優點和缺點類似方案2,可以提供更高的退休收入。然而,需要增加稅收為這些賬戶籌資。
社會保障體系是否應該進行部分私有化改革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短期內,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可能會增加稅負,降低福利水平,或者兩者皆有。例如,享受退休收入的起始年齡已經從65歲提高到67歲,未來還可能進一步提高到70歲。也有可能將需要繳納社會保障稅的工資上限進一步提高,從而增加註入社會保障體系的稅收資金。
同私人企業僱主一樣,州和地方政府以及聯邦政府也為其僱員建立了養老金計劃。這些計劃的運作同私人養老金計劃幾乎相同,資產構成也十分相似。在這些基金中,籌資不足的情況也十分普遍,一些市政債券的投資者擔心這會導致州和地方政府未來償債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