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第13章 非銀行金融機構

銀行不是與你打交道的唯一的金融中介機構。你可能打算購買一份保險,向財務公司申請一筆分期付款貸款,或是購買股票。在這些交易中,你都要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打交道。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非銀行金融機構對資金從貸款-儲蓄者融通給借款-支出者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們在第12章介紹的金融創新增強了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重要性,並且使不同金融機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本章我們將詳細介紹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運行、監管和最新的發展趨勢。

13.1 保險業

每天我們都會面對各種災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這些事件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配偶的死亡或者疾病可能導致家庭收入的喪失,一起車禍可能導致昂貴的汽車維修費用或是對傷者的賠償。由意外事件導致的財產損失相對於我們的收入而言可能會十分巨大,所以我們通過購買保險來抵禦各種意外損失,一旦災害事件發生,我們就可以從保險公司獲得相應的賠償。人壽保險公司賣出的保單,可以在投保人死亡、由疾病導致的勞動能力喪失或者退休的情況下提供收入。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公司銷售的保單,專門針對意外事故、火災或者失竊而引發的損失進行賠償。

13.1.1 人壽保險公司

美國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費城長老會牧師基金)成立於1759年,至今仍然存在。目前,美國大約有1000家人壽保險公司,組織形式分為兩種:股份制和合夥制。股份公司由股東擁有,合夥制公司從技術角度講由保單持有人擁有。儘管90%以上的人壽保險公司屬於股份制,但幾家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卻是合夥制。

與商業銀行和其他儲蓄機構不同,人壽保險公司從未有過大範圍的倒閉事件,因而聯邦政府認為沒有對其監管的必要。由此,對人壽保險公司的監管便交到了保險公司經營所在地的州政府手中。州政府的監管直接針對公司的銷售業務和損失準備金,並對公司持有的風險資產(例如普通股)規模進行限制。監管當局通常是州保險監理官。

由於對總人口死亡率的預測準確度很高,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精確估計未來對保單持有人的賠付金額。因此,他們可以持有一些缺乏流動性的長期資產,例如公司債券、商業抵押貸款和一些公司股票。

人壽保單主要有兩種形式:終身人壽保險(如終身壽險、兩全壽險和可變期壽險)和短期人壽保險(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在整個投保期內保費不變。在保單初期,由於死亡率較低,保費收入超過死亡賠付金額。因此初期保單積累了一定的現金價值,但是由於晚期死亡率的升高,不變的保費收入低於死亡賠付金額,導致保單的現金價值減少。終身壽險的保單持有人就可以通過保單的現金價值借款或者要求退保以獲取保單的現金價值。

相比之下,定期壽險在投保期內(如1年或者5年)每年的保費要與當年的死亡賠付金額相匹配。因此,定期壽險的保費會隨著死亡率的增加而上升(或者保費不變而死亡賠付金額下降)。定期壽險保單沒有現金價值,因而與終身壽險不同,它只提供保障功能,並無儲蓄功能。

20世紀70年代終身壽險保單的回報降低,導致市場對其的需求緩慢增長。結果是,與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相比,人壽保險業的規模有所縮小,其資產佔整個金融中介行業資產的比重從1970年年底的15.3%下降到1980年年底的11.8%(見表13-1,該表顯示了各類金融中介機構的資產佔整個金融中介行業的比重)。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人壽保險公司開始對其業務進行調整,逐漸成為養老基金的資產管理者。導致這項調整的一個重要因素是1974年的一項法案,該法案鼓勵養老基金將其資產交由人壽保險公司管理。現在,人壽保險公司管理的資產超過半數是來自養老基金,而不是人壽保險業務。保險公司也開始對退休人員出售投資產品,比如養老年金(annuities),是指投資者每年支付一定的保費,就可以在未來某個年齡開始(比如65歲)每年收到一筆收入,直到死亡。這項新業務使得人壽保險公司在整個金融中介行業的資產比重從1980年之後一直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