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11.1.10 總結

信息不對稱理論分析解釋了那些可以有效抑制金融體系中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金融監管措施的具體內容。然而,理解了監管措施背後的理論內容並不意味著在操作層面的金融監督和管理操作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監管部門能夠出色地履行其職責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其原因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正如第12章將對金融創新的討論所發現的那樣,金融機構在追求利潤時,有足夠的動力通過鑽空子來規避現有監管規定。因此,金融管制的目標是不斷變化的,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不斷展開貓捉老鼠的遊戲,由於金融機構總是絞盡腦汁想出辦法規避管制措施,所以監管部門需要隨之調整其監管行為。在一個不斷變化的金融體系中,監管部門不斷面對新的挑戰,只有迅速對這些變化做出反應,才能有效阻止金融機構從事那些風險過高的業務活動。如果監管部門缺乏足夠的資源或者專業技能,那麼金融機構想方設法掩蓋其行為和規避現有管制的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還存在兩個原因使得金融監管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在監督和管理的遊戲中,危險總是存在於細節中,微小的差別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除非監管部門能夠將監督和管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否則他們可能無法阻止銀行從事過度冒險的經營活動。此外,被監管的公司可能會收買政客向監管部門施加壓力,從而放鬆對其進行的監管活動。由於上述原因,我們不能保證銀行監管部門可以成功地提高金融體系的健康運營程度。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金融監管部門,就像環球視野專欄“國際銀行業監管”中所表明的那樣。事實上,正如我們發現的那樣,金融監管並不總是有效,從而引發了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出現的銀行危機。

環球視野 國際銀行業監管

由於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世界各國的銀行業中都普遍存在,所以其他國家的銀行監管活動與美國具有許多相似之處。與美國一樣,金融機構是由政府監管機構負責批准成立的,並且接受其監管。對於金融機構和發行證券的公司提出的信息披露要求與其他發達國家相同。存款保險制度同樣也是其他發達國家監管體系的一個特徵,不過其保險限額會低於美國,並且通常不會公示。我們還發現,在一些簽訂了類似《巴塞爾協議》之類協定的國家,對於資本要求正在逐步趨向標準化。

對於那些從事國際銀行業務的銀行實施的監管活動面臨著特別的問題,因為這些銀行能夠輕易地實現業務的國家間轉移。金融監管機構能夠嚴密監測金融機構在國內的業務活動,但是通常缺乏足夠的知識或者能力對那些發生在其他國家境內的業務活動實施嚴密的監管,無論這些業務活動是由國內銀行的海外附屬機構執行還是在國內設立分支機構的外國銀行執行。實際上,當金融機構在多個國家同時開展業務時,由其中哪一個國家的監管機構對於防止銀行從事高風險活動擔負主要責任,這件事很難辨別清楚。

國際銀行業監管中所面臨的困難可以由國際商業信貸銀行(Bank of Credit and Commerce International,BCCI)的破產事件來說明。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的業務範圍遍及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但是卻由難以擔當這一職責的小國盧森堡實施監管。當大量欺詐行為被揭露後,英格蘭銀行關閉了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然而已經為時過晚,儲戶和股東都遭受了巨大損失。不同國家監管機構的合作以及對監管要求實現標準化處理,是解決國際銀行業監管問題的方法。《巴塞爾協議》之類的協定和1992年7月巴塞爾委員會公佈的監管程序(要求母國政府負責監管銀行在世界範圍內的業務活動,並且強化其獲取有關銀行業務活動信息的權力),反映了國際銀行業監管正朝著這一方向發展。此外,巴塞爾委員會規定,其他國家監管機構在發現外國銀行缺乏有效監管之後,具有限制其業務活動的權力。這類協定是否能夠解決未來國際銀行業監管中的問題,這一點目前還沒有答案。

由於在美國歷史上通過了為數眾多的金融體系監管法律,要全部記住它們是十分困難的。為了幫助學習這部分內容,表11-1列出了自20世紀初以來的主要金融立法以及它們的主要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