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10.3.4 資本充足性管理
銀行需要對其持有資本的規模進行選擇,主要源自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銀行資本可用來防範銀行倒閉,即銀行無法履行對存款者和其他債權人的支付義務而被迫停業。其二,資本規模影響了銀行所有者(銀行股票的持有者)的收益情況。其三,銀行監管機構對銀行資本的最低規模(銀行法定資本金)做出了相應的規定。
銀行資本防範銀行倒閉的運行機制 讓我們來考察兩家銀行,資本規模較大的銀行(其資本佔資產總額的比率為10%)和資本規模較小的銀行(其資本佔資產總額的比率為4%),除此之外,這兩家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其他方面都是一致的。
假定這兩家銀行都捲入了房地產市場的熱潮,隨後都發現自己有500萬美元的房地產貸款已經一文不值。在核銷這些壞賬(其價值為零)的時候,資產總值減少了500萬美元。結果是,作為資產總額與負債總額之間差額的銀行資本也減少了500萬美元。這兩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現在如下:
因為最初擁有的1000萬美元的資本能夠起到良好的緩衝作用,所以這家資本規模較大的銀行可以承受這500萬美元的資本損失。即使遭受這500萬美元的損失之後,這家銀行現在仍然具有500萬美元的正淨值(銀行資本)。然而,資本規模較小的銀行卻會因此陷入困境。現在,其資產價值已經低於負債價值,淨值為負的100萬美元。由於其淨值為負,所以這家銀行已經資不抵債(破產)了:它已經沒有足夠的資產來償付其所有的債權人了。在銀行資不抵債的時候,政府的監管者就會關閉銀行,拍賣其資產,並且解僱這家銀行的經理。由於資本規模較小的銀行的所有者會發現他們的投資已經蕩然無存,所以他們情願銀行持有較多的資本金作為緩衝,以便能夠像資本規模較大的銀行那樣吸收這一損失。因此,我們發現了銀行保持高水平資本金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銀行持有銀行(高水平)資本金用以減少其資不抵債的可能性。
銀行資本的規模影響股票持有者收益情況的運行機制 由於銀行的所有者必須要了解銀行的管理狀況,所以他們需要能夠準確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衡量銀行盈利性的基本指標是資產回報率(return on asset,ROA)。即每一美元資產的稅後淨利潤:
ROA=稅後淨利潤/資產
由於資產收益率反映了每一美元的資產平均所產生的利潤水平,所以它提供了銀行運營效率的信息。
然而,銀行所有者(股東)最關心的還是其股權投資獲得利潤的數量。通過另一個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標,即股權回報率(return on equity,ROE)來顯示這一信息,它是每一美元股權(銀行)資本的稅後淨利潤:
ROE=稅後淨利潤/股權資本
資產回報率(它衡量的是銀行經營狀況)和股權回報率(它衡量的是所有者的投資回報)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繫。這一聯繫是以所謂的股本乘數(equity multiplier,EM)來體現的,它等於每一美元股權資本所對應的資產數額:
EM=資產/股權資本
我們注意到:
由定義可知:
ROE=ROA×EM (10-1)
式(10-1)告訴我們,在銀行資產給定的情況下,如果銀行的資本(股權)規模較小,那麼股權回報率將會出現何種情況。正如我們所見,資本規模較大的銀行最初擁有1億美元資產和1000萬美元的資本,其股本乘數為10(=1億美元/1000萬美元)。相比之下,資本規模較小的銀行只有400萬美元的資本,其股本乘數較高,具體為25(=1億美元/400萬美元)。假設這兩家銀行經營水平相當,從而獲得了同樣的資產回報率1%,那麼資本規模較大的銀行的股本收益率為1%×10=10%,而資本規模較小的銀行的股權回報率為1%×25=25%。資本規模較小的銀行的股東顯然比資本規模較大的銀行的股東高興得多,因為他們的收益水平是後者的兩倍多。現在我們就瞭解了銀行的所有者不願意持有過多資本的原因了。在資產回報率給定的條件下,銀行的資本越少,銀行股東的回報率就越高。
股東的安全和回報率之間的替代關係 我們已經知道,銀行資本既能帶來收益又能帶來成本。銀行資本降低了銀行破產的可能性,使得銀行股東們的投資更為安全,從而使他們由此受益。但是,銀行資本金也是有代價的,這是因為在資產回報率既定的情況下,銀行資本越多,股權回報率就越低。在確定銀行資本規模的時候,經理們必須決定他們在多大程度上願意用安全性的提高(由資本規模較大帶來的利益)來換取股權回報率的相應降低(由資本規模較大帶來的成本)。
在不確定性提高的情況下,銀行貸款遭受嚴重損失的可能性隨之提高,因此銀行經理願意保持較大的資本規模來保護股東利益。相反,如果他們有信心認為不會出現貸款損失,那麼他們將會保持較小的銀行資本規模以獲得更高的股本乘數和股權回報率。
銀行資本的相關規定 銀行監管機構也制定了相應的規定要求銀行必須持有(一定數量的)資本。由於前面已經討論的原因,持有資本金將會產生較高的成本,所以一般來說銀行經理願意持有的資本規模要低於監管機構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法定資本金規定來決定銀行資本的(最低)規模。我們將在第11章中詳細討論銀行法定資本規定的具體問題,以及它在銀行管理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應用10-1 銀行資本管理的戰略
如果你是第一國民銀行的經理,那麼你就需要決定銀行資本的適當規模。通過對資本規模較高的銀行資產負債表情況的考察,即其資本與資產的比率為10%的銀行(具有1000萬美元的資本和1億美元的資產),你認為銀行資本規模較大將會導致股權回報率過低。因此,你得出結論:這樣的銀行處於資本過剩的狀態,從而需要通過提高股本乘數來提高股權回報率,那麼你應該為此實施哪些調整措施呢?
為了降低相對於其資產的資本規模來提高股本乘數,存在三種實現方式供你選擇:①你可以通過回購一部分銀行股票,來降低銀行資本規模;②你可以通過向股東派發更高的紅利,降低那些能夠計入資本賬戶的留存收益,從而降低銀行資本規模;③你可以保持資本規模不變,而同時通過發行新的可轉讓定期存單的方式籌集新的資金來源,並且將這些資金貸放給企業或者用於購買更多證券的方式來擴大銀行資產的規模,以此來降低銀行資本的相對規模。由於你認為採取這種增派紅利的方式能夠增強你在股東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你決定採用第二種方式,即向第一國民銀行的股東們增派紅利。
現在假設第一國民銀行類似於前面提到的那種資本規模較低的銀行,即其資本與資產的比率為4%的銀行。由於缺乏足夠的緩衝手段來防止銀行倒閉,所以你會對這種相對於其資產的銀行資本規模處於短缺的狀態感到不安。為了提高相對其資產的資本規模,存在三種實現方式供你選擇:①你可以通過發行股權(普通股股票)的方式,來提高銀行的資本規模;②你可以通過減少向股東派發的紅利,從而增加那些能夠計入資本賬戶的留存收益,來提高銀行資本規模;③你可以保持資本規模不變,同時通過降低貸款規模或者出售證券的方式降低銀行的資產規模,並且採取相應措施來減少負債規模,以此來提高銀行資本的相對規模。如果由於當前資本市場處於緊縮狀態而難以通過發行新股來提高銀行資本規模,或者銀行的股東們對削減紅利表示反對,那麼你必然會採用第二種方式,即收縮銀行的業務規模。
上述對於第一國民銀行資本管理戰略的討論形成了以下需要反覆強調的結論:銀行資本數量的短缺通常會導致銀行縮減其資產業務規模,從而造成信貸規模的收縮。歷史上,許多銀行經歷了資本數量的短缺,從而被迫限制其資產業務和信貸規模的擴張。下面的應用10-2闡明瞭這種情況對信貸市場產生的重要影響。
應用10-2 2008年由資本緊縮導致信貸緊縮的發展過程
由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所引發的信貸增長急劇減緩的現象導致了那種難以獲得貸款的“信貸緊縮”情況的出現。結果是,2008年美國的經濟發展績效十分糟糕。那麼,信貸緊縮的形成原因包含哪些因素呢?
通過對銀行經理實施銀行資本管理具體方式的分析,我們為2008年信貸緊縮的形成原因提供了部分解釋。具體的情況就是銀行資本緊縮(銀行資本數量的短缺)降低了信貸增長的速度。
正如我們在前面一章中所討論的那樣,房地產市場中出現的價格急劇上升和崩潰導致那些持有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銀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此外,銀行被迫大量收回由其發起的結構化投資工具,並將其記入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這些損失降低了銀行的資本規模,同時銀行還需要更多的資本來支持那些將要回歸到其資產負債表內的(或然)資產,這些因素都會造成銀行資本數量的短缺。銀行因此必須籌集新的資本或者通過削減信貸規模來限制資產規模的增長。這些銀行確實籌集到了部分新增資本,但是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通過發行新的股權來增加資本的方式是極端困難的。因此,銀行也在提高其貸款標準,並且削減信貸規模。這兩方面因素都導致了2008年出現的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