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本章小結

1.資產需求理論表明,一項資產的需求量:①和財富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②相對其他可替代性資產,和本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③相對其他可替代性資產,和本項資產的風險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④相對其他可替代性資產,和本項資產的流動性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

2.債券供求理論可以為研究利率的決定機制提供理論解釋。該理論認為,在由於收入(或者財富)、預期收益率、風險或者流動性的變化導致的需求變化,或者是由於投資機會的吸引力、借款實際成本或者政府預算的變化導致的供給變化的條件下,利率就會隨之發生變化。

3.流動性偏好理論是解釋利率決定機制的另一種理論,關注的是貨幣的供給和需求。該理論表明,在由於收入或者價格水平的變化導致的貨幣需求變化,或者是貨幣供應量變化的條件下,利率就會隨之發生變化。

4.在貨幣供應量提高的條件下,可能會出現四種情況:流動性效應、收入效應、物價效應以及預期通貨膨脹效應。流動性效應表明貨幣供應量的提高會導致利率的下降;而其他效應的作用方向相反。實際情況似乎表明收入效應、物價效應和預期通貨膨脹效應要大於流動性效應的作用結果,因此,增加貨幣供應量將會提高而非降低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