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3.4 貨幣的計量
貨幣就是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支付活動的任何一種得到普遍接受的物品,貨幣的這個定義告訴我們,貨幣是按照人們的行為(選擇)來定義的。一種資產之所以能夠成為貨幣,是因為人們相信使用它進行支付活動時能夠獲得他人普遍接受。正如我們所見,數百年以來,諸如黃金、紙幣以及支票賬戶等多種資產都曾經當做貨幣使用。因此,這種行為主義的定義無法告訴我們在經濟運行過程中何種資產能夠當做貨幣。為了進行貨幣計量,我們需要一個精確的定義,規定貨幣定義所包含的具體資產種類。
聯邦儲備體系的貨幣總量
在美國,作為中央銀行當局的聯邦儲備體系(美聯儲)負責制定貨幣政策。它對如何進行貨幣計量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近年來貨幣計量問題變得尤為重要,原因在於大量金融創新工具形成的新型資產難以進入貨幣計量範圍。1980年以來,美聯儲多次改變貨幣計量的方法,最終確定了下述貨幣供給的計量標準,這就是貨幣總量(monetary aggregate,見表3-1和金融新聞解讀專欄)。
最狹義的貨幣計量標準是美聯儲公佈的M1,它包括通貨、支票賬戶存款和旅行支票。表3-1列出了M1的組成成分。M1中的通貨僅僅是指非銀行的居民持有的紙幣和硬幣,不包含自動提款機或者銀行金庫裡儲存的現金。令人驚訝的是,在美國每個人持有的平均流通現金數額超過2000美元(參見參考資料專欄“美元在哪裡”)。M1中的旅行支票僅僅是指由非銀行機構發行的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包括不付息的商業往來賬戶以及銀行發行的旅行支票。其他可開具支票的存款包括其他所有可開具支票的存款,特別是居民持有的付息支票賬戶,這些資產顯然都屬於貨幣,因為它們可以直接作為交易媒介使用。
金融新聞解讀 貨幣總量
資料來源:http://online.wsj.com/mdc/public/page/2_3022-federaldata.html.
參考資料 美元在哪裡
當前,美國人均持有的現金數額超過2000美元,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巨大數額。美元現金體積較大,容易失竊,而且持有現金就無法獲得利息收益,所以大多數人持有如此鉅額美元現金的現象令人不可思議。在你接觸的人群中,有誰會在口袋裡存放2000美元的現金呢?令我們感到疑惑的是:這些美元現金在哪裡?是誰在持有它們?
罪犯是大量持有現金的團體之一。如果某人從事非法活動,由於使用支票進行交易容易被追蹤,並且可能成為一種潛在的有力罪證,所以他不會選擇這種交易方式。這就是託尼·索普拉諾[1]在他的後院裡藏有鉅額現金的原因。有些企業也喜歡持有大量現金,如果它們使用現金交易,這種交易活動就難以追蹤,因此它們就可以逃避收入申報和相關稅賦。
外國人也是習慣持有美元的團體之一。在某些國家裡,由於存在較高的通貨膨脹水平,使得這些國家的居民轉而持有美元來規避本國的通貨膨脹風險。舉例來說,由於對盧布缺乏信任,某些俄羅斯人持有大量美元。超過一半的美元現金是在美國境外保有的。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只有商業銀行有權開立支票賬戶,並且無法向支票賬戶支付利息。隨著金融創新(在第12章中進行詳細的探討)的出現,金融制度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諸如儲貸協會、互助儲蓄銀行以及信用社等其他類型的銀行也能夠開立支票賬戶。此外,銀行機構還能夠提供可開具支票的存款賬戶服務,同時可以向這些賬戶餘額支付存款利息。這些賬戶包括NOW賬戶(negotiated order of withdrawal,可轉移支付命令)和ATS賬戶(automatic transfer from savings,自動轉賬服務),等等。
貨幣總量M2是指M1再加上流動性比M1類資產稍弱的特定資產,這些資產的變現成本很低,包括那些擁有可以據其開具支票特點的資產(諸如貨幣市場存款賬戶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份額等)和其他類型的資產(諸如儲蓄存款和小額定期存款等)。小額定期存款是指存款金額在10萬美元以下的,只有在特定日期提取存款才免收罰息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是指在任何時間都能夠增減或者減少存款餘額的非交易型存款。貨幣市場存款賬戶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類似,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的發行方是銀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份額是非機構型賬戶,居民可以據此開具支票。
因為我們無法準確地判定哪一種貨幣總量指標是貨幣計量的正確方法,故而符合邏輯的想法是它們是否保持著嚴格的平行運動判定。如果兩者能夠保持平行一致的運動,那麼在經濟未來走勢預測和貨幣政策實施過程中,使用兩者之中的任何一個指標都不會存在太大的差別,即使我們無法為特定政策的實施提供合適的貨幣定義,也不會出現不良影響。然而,如果兩者不能夠保持平行一致的運動,在使用這兩個貨幣總量計量方法表示貨幣供應量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大的差別。由此產生的混亂情況使得政策制定者很難做出正確的決策。
圖3-1描繪了1960~2008年M1和M2增長率的變化情況。這兩種貨幣總量總是保持著相同的運動趨勢,20世紀90年代之前,兩者的升降時間基本一致,而20世紀70年代兩者的平均增長率都要高於20世紀60年代。
圖 3-1 1960~2008年貨幣總量M1和M2增長率的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Federal Reserve Bulletin,p.A4,Table 1.10,Various issues;Citibase databank;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6/hist/h6hist1.txt.
然而,這兩種貨幣總量的運動情況有時也存在顯著的差別。1968~1970年,M1的增長率保持在6%~7%,沒有出現加速現象,而同期M2的增長率則完全不同,出現了顯著的加速增長現象,從8%~10%的水平提高到12%~15%的水平。與此類似的是,1989~1992年,M1的增長率有所提高,而同期M2的增長率則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進而,在1992~1998年,M1的增長率顯著下滑,而同期的M2增長率卻出現了大幅度提高;在1998~2002年,M1的增長率一直顯著低於M2。因此,近年來使用不同貨幣總量計量方法對於貨幣政策依據進行的判斷也各不相同。
通過圖3-1的數據,你可以發現,具有一個簡單精確的貨幣計量標準十分重要。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選擇何種貨幣總量計量方法作為真實貨幣數量的計量工具,能夠產生具有重大差異的經濟後果。
[1]託尼·索普拉諾是《索普拉諾家族》中的人物。——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