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Mishkin 貨幣金融學 v2
1.3.5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與政府支出和稅收問題相關的決策行為。預算赤字(budget deficit)是指在特定的時間範圍內(通常為一年)政府支出超過稅收收入的差額,而當稅收收入超過政府支出的時候,就會出現預算盈餘(budget surplus)。政府必須通過借款來彌補預算赤字,而預算盈餘可以緩解政府的債務負擔。正如圖1-7中顯示的那樣,1983年預算赤字佔美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高峰,佔國內產出[用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來衡量,附錄1A中給出了總產出的計算方法]的6%。從那時開始,預算赤字佔GDP的比重先是降到3%以下,在20世紀90年代初再次上升到5%,其後持續下降,並且在1999~2001年形成了預算盈餘。在2001年的“9·11”事件、2003年3月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以及2009年實施的一攬子財政刺激計劃之後,政府的預算重新回到赤字狀態。如何處理預算赤字和預算盈餘問題一直是立法部門討論的重要議題,近年來更成為總統和國會之間爭論的焦點。
圖 1-7 1950~2008年政府預算盈餘或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www.gpoaccess.gov/usbudget/fy06/sheets/hist01z2.xls.
你也許從報紙或者電視中看到這樣的觀點:預算盈餘是件好事,而預算赤字是不受歡迎的。在本書的第9章和第21章,我們通過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實例來考察預算赤字是如何引發金融危機的,進而討論上述觀點的準確性。在第25章,我們將會解釋預算赤字何以導致較高的貨幣供應量增長比率、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和較高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