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 Robert Jacobs 運營管理 v15

16.3 總擁有成本

總擁有成本 (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指的是對一件物品的估計成本,包括一切與物品採購、使用以及不再使用後的棄置相關的成本。這個概念可以用來衡量企業內部的成本,或者可以推廣到整個供應商成本的衡量。要想充分衡量一個物品從供應商處購得時的成本,就應當考慮一個方法,這個方法聯繫了與採購以及該物品使用相關的活動。由於採購過程的複雜性不一,像競標準備會議、潛在供應商的來訪,甚至對潛在供應商的拜訪,都有可能對物品的總成本造成很大的影響。

雖然在通常情況下所考慮的成本框架如圖16-4所示,但是TCO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實際情況。成本可以被分為三大類:取得成本(acquisition costs)、擁有成本(ownership costs)和事後擁有成本(post-ownership costs)。取得成本是物料、產品以及服務在購得時的初始成本。它不是長期擁有成本,但會引起當期現金流出。取得成本包括購買前分發給潛在供應商的文件資料的支出、供應商選擇和評價成本以及其他與採購相關的成本。實際採購價格(包含稅費和運輸費用)也包括在裡面。

圖16-4 總擁有成本

擁有成本在原始購買後開始發生,並且一直持續到產品或物料的後續使用。一般可以可靠計量的成本類型有能源使用成本、日常維護與維修成本、財務費用(在出租的情況下)。另外還有隻能定性計量的成本,例如美觀因素(比如需要被欣賞的物品)、人機工程學因素(比如生產率的提高和減輕疲勞)。這些擁有成本往往會超過初始購置成本,並對現金流、盈利水平甚至員工的精神風貌和工作效率造成影響。

事後擁有成本主要包括殘值和處置成本。對大多數採購情況,市場上一般都會有數據來估計未來價值,比如用於二手汽車價值估計的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其他影響事後擁有成本的因素還包括環境的長期影響(尤其是在公司有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情況下)、產品擔保及可靠性和由顧客對產品的不滿意導致的市場負面影響。

對取得成本或購買價格的過分強調通常會忽略像擁有成本和事後擁有成本這些重要方面。在獲得某個供應商的產品或服務時,總擁有成本是一個能全面理解相關業務成本的方法。它不僅與想要降低成本的業務相關,還與想要通過產品或服務的設計為顧客提供低擁有成本的企業相關。例如,一些汽車生產商將許多車型發動機的調整範圍擴大到100 000英里,令許多車主的汽車維護費用得到降低。TCO方法可以為現有顧客以及潛在顧客帶來產品價值的提升。

TCO相關的成本可分為現金流入(舊設備的處置收入)和現金流出(購買價格、廢舊設施的清除等)。例16-1應用了電子表格進行成本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所考慮的成本需要與所做的決策相適應,不需考慮不依決策而變化的成本,而需分析依決策而變化的相關成本。

TCO是一個覆蓋面很廣的全面分析方法,包括經濟(淨現值)、財會(產品定價與費用)、運營管理(可靠性、質量、需求與庫存計劃)、市場營銷(需求)以及信息技術(系統整合)。這個方法的應用最好是通過一個由關鍵職能部門的人員參與的跨職能團隊來進行。

例16-1 總擁有成本分析

我們以複印中心進行複印機採購時的成本做分析。複印機的初始成本為120 000美元,預計每年可以帶來40 000美元的收入。每年機器需要的物資供應為7 000美元,且機器在第3年的時候要進行大修,成本是9 000美元。第6年機器會被賣出,那時複印機的殘值為7 500美元。

解答

考慮到這些成本發生的時期,我們要使用淨現值方法進行分析。表16-5所示,每年的現金流入都被折算成了現值(參見附錄E的現值表)。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現值分析得出的結果是複印機成本的現值為12 955美元。

表16-5 辦公室複印機採購分析  (金額單位:美元)

注:折現率=20%,以上計算採用的是電子表格中的精確數據。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分析都是在特定情形下使用的。這些因素,如匯率、在全球某些特定區域開展業務的風險、運輸和其他因素等都很重要。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比成本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考慮。採用這樣的成本分析並將其與定性的風險分析結合起來在公司的實際應用中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