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 Robert Jacobs 運營管理 v15
2.4 評估和運營與供應鏈戰略相關的風險
2011年3月11日,毀滅性的大地震和海嘯襲擊了日本,這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風險管理是開發高效的運營與供應鏈戰略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全球環境的不確定性要求戰略規劃者在供應鏈管理中評估運營與供應鏈戰略的風險。供應鏈風險 (supply chain risk)是指影響公司不斷滿足消費者產品或服務需求的可能性。供應鏈風險是指那些計劃外的、未預料到的事件,這些不確定性會對產品和原材料的正常流動產生影響,也會帶來運營與財務風險。運營與供應鏈戰略必須考慮到這些風險,並且主動消除這些不確定性,減少其對公司業務的影響。
關於風險的類型,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分析運營與供應鏈管理的內在不確定性:①供應鏈協同風險,與供應鏈的日常管理有關,通過安全庫存、安全提前期、延長時間等來管理庫存;②突發性風險,這是由自然或人為災難造成的,如地震、颱風或恐怖主義等。
在本節中,我們主要探討管理干擾風險的概念和工具。與這些風險有關的事件都是高度不確定的,並且難以預測。
除了以上提到的日本地震和海嘯,我們在下面還列舉出了相關的部分事件:
·1996年,通用汽車公司某剎車供應商的員工罷工18天,這一罷工導致26個組裝廠的工人停工,造成了約900萬美元的損失。
·1997年,波音公司的某供應商因兩個關鍵零部件沒有及時交付,造成了26億美元的損失。
·2000年,飛利浦某集成電路工廠的10分鐘大火造成了4億美元的損失。
·還有許多其他的案例,如2010年豐田汽車的召回事件、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石油鑽塔著火事件,等等。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北部福島縣須賀川市,一座工廠大樓倒塌。一場8.9級的大地震震撼了日本,引發了一場大海嘯,導致船隻撞向海岸,汽車被衝到沿海城鎮的街道上。
風險管理的框架
以上這些風險都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進行管理,尤其是在存在干擾時可以運用這一方法。這三個步驟如下。
(1)識別潛在的風險源。評估易損性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這與環境有很大關係,但我們應當聚焦於那些最不可能發生但仍會對正常的運營產生顯著影響的事件上。這種類型的事件包括自然災害、產能不足、基礎設施不到位(航空系統)、恐怖主義、供應商的問題、人力資源問題、設備故障、商品價格波動以及軍事或文明衝突。
(2)評估風險的潛在影響。這一步的目的是量化風險的可能性及其潛在的影響。這取決於評估方向的不同,這樣的評估可以基於財務的影響、環境的影響、業務發展的可行性、品牌形象/名聲、潛在的生活,等等。
(3)通過計劃來降低風險。降低風險的詳細計劃有不同的形式,取決於具體的問題。
風險定位包括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風險事件的可能性和發生頻率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一些風險可以被認作是可接受的,並且相關成本也可以視為企業開展業務的正常開銷。在某些情況下,公司會發現損失是能夠避免的。在其他情況下,潛在損失過大,這類風險就需要規避。
我們可以應用以下矩陣(見圖2-4)來定位特定運營與供應鏈戰略風險,這個矩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在採取運營與供應鏈戰略時,不同類型的供應鏈干擾會有什麼影響。比如,第一行評估了自然災害的影響。我們可以發現獨家供應商、精益實踐以及分配中心都會對公司產生很大的影響。
圖2-4 風險降低戰略
不幸的是,那些成本效益最好的戰略往往也是風險最高的,所以在考慮每個戰略時應當時刻謹記這一點。至此,我們都還未討論特殊的運營與供應鏈戰略,如外包和採購,隨著本書的講解,我們會逐漸涉及這些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