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文
aTextT1
510 同性婚姻合法化
1
同性婚姻需要法律的保障
主播: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和平廣場前正在舉辦一場爭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遊行活動。情況如何,我們現在與現場記者連線。
記者:記者現在所在位置是和平廣場前,現場擠滿了參加活動的民眾,高減「同志朋友,你們並不孤單!」,希望傳達出他們跟同志站在同一陣線的立場。活動發起人表示,這個活動主要是希望政府能儘快通過同性婚姻法律。他說:「同性戀不是病,我們生來如此,和異性戀沒有兩樣。我們只是愛上相同性別的人,但這並沒有錯。我們也希望能跟相愛的人組成家庭,和對方分享物質和精神生活。婚姻的核心是愛,是伴侶之間的事,與性別無關。相愛的兩個人結婚是基本人權。過去,不同種族、不同階級的人不能結婚,這些歧視與限制漸漸被打破。同樣地,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是往平權的方向努力。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大家更瞭解我們,也替自己爭取應有的權利。」
說到法律面,一位參與活動的民眾表示:「即使跟同性伴侶生活了一輩子,得到家人朋友的認同,但在法律上,因為沒有擁有正式的合法關係,無法節稅、共用財產、領養小孩,在對方病危時也無法簽署文件,替他做出最好的決定。儘管彼此是生活中最親密的夥伴,卻是法律上的陌生人,不能像異性戀伴侶一樣享有同樣的權益,這是不公平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能提供法律基礎,讓同性伴侶在財產、醫療、身分等方面享有應有的保障和權利。」
性別平權雖已是世界潮流,但目前的社會尚未取得共識。許多人會把同志跟性病、複雜的性關係等負面印象連在一起。對此,發起人說:「這完全是一種偏見。同性戀並不等于隨便的性關係,這些問題同樣也會發生在異性戀者身上。當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伴侶間的關係就跟異性伴侶一樣了,在法律的規定下得約束自己的行,為有了法律的保障,同性伴侶間的關係就能更穩定,也更願意承諾與負責。」
一位參加活動的異性戀者也表示:「我們常說有情人終成眷屬。承認同志婚姻不是世界未日,也不會破壞家庭價值。不僅不影響異性婚姻者的生活及權利,反而還擴大了保障範圍,讓更多人能按照自己所喜愛的方式生活。」
隨著社會越開放、越多元,遊行者希望政府聽見他們的心聲,讓法案保障更多人。以上是記者在和平廣場前的報導。
2
自由不該是保護傘
主播:鏡頭轉到國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昨天做出判決,宣佈同性伴侶結婚的權利應受憲法保障。消息一出,社群媒體紛紛換上彩虹旗慶祝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儘管如此,社會仍有許多反對的聲音。以下是駐外記者來自法國的報導。
記者:當許多人正在歡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時,巴黎市中心擠進了數萬民眾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我們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民眾一:從生物觀點來看,動物的本能之一就是生存,而繁衍下一代是生存的方式之一。為了繁衍下一代而去尋找異性交配,這是自然法則。同性戀是不自然的,也不是婚姻制度裡預期的對象。因為婚姻的定義中需要一男一女的結合,唯有如此,雙方才能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互補,自然地生育下一代。然而,同性伴侶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男男、女女的組合違反自然,因此同性戀的婚姻是不可能成立的。
民眾二:人類為了穩定社會結構而發展出婚姻制度,因此,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自由選擇,更是與社會全體有關的公共議題。同性婚姻合法化將澈底改變婚姻、家庭的定義。我們需要重新解釋這些傳統詞彙,例如什麼是爸爸、媽媽、夫妻?孩子要怎麼稱呼他們?而什麼又是「家」?同性伴侶無法生兒育女,我們如何靠家庭來維待建構社會的基礎?這是一場社會革命,不能只是以「包容」、「尊重多元」做為門號,而無視婚姻在人類文化上的意義,要求大眾改變婚姻的基本概念。
民眾三:支持者認為每個人對婚姻都有自主權,有選擇伴侶的自由,法律、政府或任何人都不該於涉或破壞。按照這個邏輯,彼此相愛、願意做出承諾、也願悉負擔婚姻責任的兩個人,都應該納入法律保障範圍。那麼為什麼同性戀者可以,相愛的父女、母子、第三者卻不可以呢?自由不能拿來當做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原則,因為法律不可能在同一個原則之下,只保障某些入而不保障其他人。一旦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無異間接鼓勵其他形式的伴侶關係,讓亂倫、不倫躲在自由的保護傘下有機可乘。
記者:當白宮、巴黎鐵塔等世界地標打上彩虹燈光的同時,這些反對的聲音也不容忽視。人類社會將如何發展?有賴各界不斷對話與激辯。記者來自巴黎的報導。鏡頭交還給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