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文

aTextT1

508 左右為難的難民問題

1

各國分擔責任,化危機為轉機

海面上,難以數計的屍體讓人怵目驚心。因為宗教或戰爭的原因,幾百萬難民冒著生命危險,離鄉背井、飄洋過海,只是為了能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好好活著。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至2015年底止,全世界有六千多萬難民申請庇護,人數創下歷史新高,人權觀察組織就表示:「全球正面臨一個歷史性的難民危機,目前正是需要各國團結的時候。」

20169月,聯合國在紐約召開了史上第一次難民高峰會,一百九十三國領袖和代表承諾將保護難民人權、協助難民就業,並消除國人仇外的心理。就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會議中所言:「難民本身不是威脅,而是戰爭及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人道與自由向來是西方國家的重要價值,難民問題並非單一國家的責任,只有透過國際社會共同合作與分擔才能解決。人道危機正是各國合作的轉機,仇恨與排外只會使難民更加難以融入社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短時間收容難民或許會對收容國的財政造成負擔,但從長期來看,只要提供語言與職業訓練,就能使他們自食其力。越早讓難民就業,他們就能越早融入社會。研究指出,貧窮的新移民都想為了安定的生活而努力工作。在歐洲人口老化與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這正是把難民危機轉化為生產力的大好機會。他們不但能為歐洲各國停滯不前的經濟帶來好處,也對國家稅收有所貢獻。

2016年的裡約奧運,首度出現由難民組成的代表隊。有位因逃離戰火而斷了一條腿的難民,也為參加殘障奧運的游泳比賽而努力,他說「我要忘掉過去、重新開始生活,有一天,我要以英雄的身分再回到我的國家。」另一位索馬利亞籍女性難民18歲時逃離戰火,靠著自己的努力取得美國哈佛大學碩土,成為聯合國公共衛生專家之後,回到自己的國家參選總統,希望能為國家創造繁榮和幸福。

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分子,應該用友善與尊重的態度,不分國籍、種族、膚色與性別,幫助難民早日成為我們的同事和鄰居,重新建立幸福的家庭。希望下一代在讀到這段歷史時,看到的是,我們曾經一起努力扶持那些需要被保護的人們。

2

國家安全應優先於人道

經濟不景氣,歐洲各國失業率居高不下,許多國家已無力收容難民,因為無論在生活安置、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各方面,都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許多人擔心會因此導致工資下降,賦稅增加,對當地居民的生活與就業造成壓力。長期下來,難民問題將使社會對立、貧富懸殊的情況更為嚴重。

根據歐盟的一份調查統計顯示,難民中約有60%是「經濟難民」,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難民並非來自戰爭中的國家,許多人只不過是想移民到歐洲找份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罷了。還有報導指出,有40%的德國經濟學家認為,難民將使國家經濟每況愈下,拖垮歐洲整體競爭力,歐盟整合也將更加困難。

2015年就有超過一百萬人在德國申請庇護,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在短時間內收容這麼大量的外來人口。現實世界往往不能只從「人道」的角度來考慮,忽略難民所帶來的間題。例如,由于無法一一過濾難民身分,讓恐怖分子有機可乘,歐洲各國接二連三發生恐怖攻擊,原來繁榮穩定的國家如今連出門都讓人擔心害怕。開放政策使得宗教和文化差異的問題更加嚴重,種族衝突、社會矛盾、犯罪率升高,在在都使人們對政府失去信心。當地居民不但抗議設置難民營,甚至還攻擊難民,雙方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當政府無法保障人民的安全,當人道與國家安全衝突時,關閉邊界是唯一的選擇。

再說,由於通往歐洲的路線受到了人口販子的控制,因此開放邊界等于是鼓勵更多難民把生命和大把金錢交托給那些人口販子,助長了人口販運的問題。根據統計,自2000年至2015年,為了前往歐洲,移民與難民已經向人口販子支付了160億歐元。這無疑是與西方向來強調的人道精神互相矛盾。

這些問題,使得當時決定收容難民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也不得不承認低估了開放邊界所帶來的傷害,以及難民融入社會的困難。難民議題與戰爭息息相關,唯有世界和平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世界各國應討論對策,共同解決難民危機與人販運,同時努力結束戰爭以減少難民,這才是首要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