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
果下
櫻 桃 檽 棗 柿 底櫟樹實 柿 盤
融峰梨 六斤梨 紫花梨 胡榛子 酸 棗
蒲 萄 王母蒲萄 侯騷子 蔓胡桃 仙樹實
橄欖子 東荒慄 猴 慄 瓜 五色瓜
瓜惡香
菜
蔓 菁 越 蒜 三 蔬 菠 薐 芥 菹
芥 末 水 韭 茄子樹 崑崙紫瓜 茄子故事
儋崖瓠
果下
櫻 桃
唐時新進士,尤重櫻桃宴。乾符四年,劉鄴第三子覃及第。時鄴以故相鎮淮南,敕邸吏曰:“以銀一錠資醵置。”而覃所費往往數倍。邸吏以聞,鄴命取足而已。會時及薦新,狀頭已下,方議醵率。覃潛遣人,厚以金帛,預購數十樹矣。於是獨置是宴,大會公卿。時京國櫻桃初出,雖貴達
果下
櫻 桃
唐朝的時候,新中第的進士,非常重視櫻桃宴。唐僖宗乾符四年,劉鄴的第三個兒子劉覃,進士及第。當時劉鄴正以故相的身份鎮守淮南,劉鄴命令邸吏說:“出一錠銀子資助劉覃的宴飲。”但是劉覃的花費往往超出數倍。邸吏把這事兒說給劉鄴知道,劉鄴命他取足就是。當時又遇到薦新的時令,狀元以下的人們正在商議湊錢的比率。劉覃便暗中派人,花了大量銀兩,預先購買了幾十樹的櫻桃。於是,他獨自置辦了櫻桃宴,大量邀請滿朝的公侯卿相。當時,京城裡的櫻桃剛剛上市,即使是顯貴
未適口。而覃山積鋪席,復和以糖酪。用享人蠻獻一小盤,亦不啻數升。以至參御輩,靡不沾足。出《摭言》。
檽 棗
晉趙瑩家,庭有檽棗樹,婆娑異常,四遠俱見。有望氣者,訪其鄰里,問人云:“此家合有登宰輔者?”裡叟曰:“無之。然主人小字相兒,得非此乎?”術士曰:“王氣方盛,不在其身,當在其子孫。”其後瑩由太原判官大拜,出將入相。出《北夢瑣言》。
柿
俗謂柿樹有七德:一壽,二多陰,三無鳥窠,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出《酉陽雜俎》。
底櫟樹實
阿驛,波斯呼為阿驛,拂林呼為底櫟。樹長丈四五,枝葉繁茂。葉有五出,似蜱麻。無花而實,實赤色,類蜱子。味似幹柿,而一年一熟。
柿 盤
木中根固,柿為最,俗謂之柿盤。出《酉陽雜俎》。
融峰梨
仙梨。融峰上有青壇,方五丈。有燒香行道處。古形銅器數種。有梨樹,高三十丈,子如鬥。至搖落時,但見其汁核,無得味者。出《洽聞記》。
也沒有嘗新。而劉覃這裡卻堆積如山,他還命人澆以糖酪。人人享用一小盤,也不下數升。就是參御輩,也都大飽口福。出自《摭言》。
檽 棗
晉代有個趙瑩,他家院子裡有一棵檽棗樹,這棵棗樹挺拔高大,枝葉婆娑,非同尋常,四處都可以遠遠就望見它。有一位會看地氣的術士,問趙瑩的鄰居說:“這一家有做宰相的嗎?”鄰居老頭說:“沒有。但是這家主人的小名叫相兒,是因為這個原因嗎?”術士說:“這地方王氣正盛,不體現在他本人身上,也應該體現在他的子孫身上。”這以後,趙瑩由太原判官升了大官,出將入相,顯赫一時。出自《北夢瑣言》。
柿
俗話說柿子樹有七德:一、長壽,二、樹蔭多,三、樹上沒有鳥窩,四、不遭蟲害,五、霜葉可供玩賞,六、果子好吃,七、落葉肥大。出自《酉陽雜俎》。
底櫟樹實
阿驛,波斯國叫它阿驛,拂林國叫它底櫟。樹高一丈四五,枝葉繁密茂盛。葉有的五出,像蜱麻葉。沒有花而結果,果實是紅色的,類似蜱麻籽。果實的味道像幹柿子,一年一熟。
柿 盤
樹木當中要論紮根牢固,柿樹為最,俗稱柿盤。出自《酉陽雜俎》。
融峰梨
仙梨。融峰上有一個青壇,壇是五丈方壇。那上面有燒香行道的地方。有幾種古典樣式的銅器。還有一棵梨樹,這棵梨樹高三十丈,所結的梨有鬥那麼大。等到梨從樹上被搖下來,人們只能看到果汁和梨核,嘗不到它的味道。出自《洽聞記》。
六斤梨
洛陽報國寺梨,重六斤。出《酉陽雜俎》。
紫花梨
清泰中,薄遊京輦,曾與盧泳巡官、鄭扆博士、僧季雅,及三五知友,夜會與越波隄僧院。是時清秋欲杪,明月方高。句聯五字之奇,酒飲八仙之美。柿新紅脯,茗 綠芽。一詠一觴,或醒或醉。座上因相與徵引古今,遂及果實之事。有敘及紫花梨者。眾雲:“真定有之。”雅公獨顰蹙而言曰:“此微僧先祖之遺恨。”眾驚而問之。雅曰:“昔武宗皇帝御天下之五載,萬國事殷,聖情不懌。忽患心熱之疾,名醫進藥,厥疾罔瘳。遂博詔良能,遐徵和、緩。時有言青城山邢道士者,妙於方藥。帝即召見之。道士以肘後綠囊中青丹兩粒,及取梨數枚,絞汁而進之。帝疾尋愈。旬日之內,所賜萬金,仍加廣濟先生之號。帝從容問其丹為何物,先生曰:‘赤城山頂,有青芝兩株。太白南溪,有紫花梨一樹。臣之昔歲,曾遊二山,偶獲兩寶,合煉成丹。五十年來,服食殆盡,唯餘兩粒,幸逢陛下服之。更欲此丹,須求二物也。’經數月,邢生辭帝歸山。後疾復作,再詔邢先生於青城,則不知何適也。帝遂詔示天下,有紫花梨,即時奏上。時恆州節度太尉公王達,尚壽春公主,即會昌之女弟。聞真定李令,種梨數株,其一紫花梨,即遣寺人,就加封檢,
六斤梨
洛陽報國寺的梨,六斤重一個。出《酉陽雜俎》。
紫花梨
清泰年間,我在京城小住,曾和盧泳巡官、鄭扆博士、和尚季雅,以及其他三五位要好的朋友,夜間相聚在越波提僧院。當時正是晚秋季節,秋風夜涼,明月高懸。席間有句聯五字之奇,也有酒飲八仙之美。菜餚豐盛,觥籌交錯。一個個半醒半醉,或吟或嘆,或喜或悲。話隨酒增,於是大家一起廣徵博引,談論古今,談著談著,竟談到果實這方面的事上來了。有人談到了紫花梨。大家說:“真定那地方就有。”不知為什麼,季雅聽了這話之後,卻皺著眉頭說:“這是貧僧先祖的遺恨啊。”眾人吃驚非小,忙問是怎麼回事。季雅說:“從前,武宗皇帝登基五年,日理萬機,勞累過度,常常是龍體欠安,聖情不悅。忽然有一天他就得了心發熱的毛病,名醫紛紛進藥,但就是治不了他的病。於是就下詔書,廣泛地徵求能醫良方,迎請遠方名家高手。當時有人說,青城山有個邢道士對醫藥驗方很有研究。皇帝立即就召見了他。這位邢道士從肘後的綠色布囊裡取出青色丹丸兩粒,又取出幾個梨,絞出梨汁,讓皇上用梨汁把丹丸送服。皇帝的病不久就好了。十天之內,皇帝就賜給邢道士萬金表示感謝,還加封他廣濟先生的稱號。皇帝從容地問他那丹丸是何物,邢道士說:‘赤城山頂上,有兩棵青靈芝。太白山的南溪,有一棵紫花梨樹。我從前曾經遊過此二山,偶然得到了青靈芝和紫花梨,把它們合煉成丹。五十年來,服食殆盡,只剩下這兩粒,萬幸讓陛下服用了。還想要這樣的丹藥,必須弄到那兩種寶物才行。’幾個月之後,邢道士辭別皇帝回山去了。後來皇帝的病又發作了,再下詔到青城山去請邢道士,卻不知邢道士哪裡去了。皇帝於是就詔示天下,有紫花梨的,要立刻奏上。那時恆州節度太尉公王達,娶壽春公主為妻,壽春公主就是唐武宗的妹妹。她聽說真定的李令種了幾棵梨樹,其中一棵是紫花梨,就立刻派人,就地封鎖盤查,
剪其旁樹,匝以朱欄。寶惜纖枝,有同月桂。當花發之時,防蜂蝶之窺耗,每以輕綃紗縠,遠加籠罩焉。守樹者不勝艱苦。洎及秋實,公主必手選而進之。此達帝庭,十得其六七。帝多食此梨,雖不及邢氏者,亦粗解其煩躁耳。是時有李遵來侍御,任恆州記室,作《進梨表》雲:‘紫花開處,擅美春林。縹蒂懸時,迥光秋景。離離玉潤,落落珠圓。甘不待嘗,脆難勝口。’表達闕下,公卿見者,多大笑之曰:‘常山公何用進殘梨於天府也?’蓋以其表有脆難勝口之字。明年,武宗崩,公主亦相次逝。此梨自後以為貢賦之常物。縣官歲久,亦漸怠於寶守焉。至天祐末焉,趙王為德明之所篡弒。其後縣邑公署,多歷兵戎,紫花之梨,亦已枯朽。今之真定,無復繼種者焉。當武宗時,縣宰李公,名尚,即雅之祖也,嘗以守樹不謹,曾風折一枝,降為冀州典午。由是追感而顰蹙也。”出《耳目記》。
胡榛子
阿月生西國。蕃人言與胡榛子同樹,一年榛子,二年阿月。出《酉陽雜俎》。
酸 棗
耆舊說:周秦時,河南雨酸棗,遂生野酸棗。今酸棗縣是也。酸棗之甚小者,為野酸棗。出《述異記》。
剪除旁邊的樹木,圍上硃紅欄杆。珍惜每一個纖細的樹枝,不亞於月中之桂。正當花開的時候,為了防止蜜蜂和蝴蝶的窺探和騷擾,整棵樹都被用輕細的絹紗遠遠地籠罩起來。看守此樹的人不勝艱苦。等到秋天果子成熟,公主親自挑選,然後送進宮中。送到宮裡的,大約十分之六七。皇帝常吃這種梨,這梨雖然不如邢道士的丹藥,卻也能粗略地解除心中的煩躁。這時候有個叫李遵的來到皇帝身邊,任恆州記室,他作了《進梨表》說:‘紫花梨開花的地方,獨佔了春林的美。紫花梨懸掛在樹上,與別處秋景迥然不同。一個個玉一樣潤,珠一樣圓。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嚐它的甜美,脆得牙一碰就掉下來。’表送到宮中,凡是讀過此表的,多數都大笑說:‘常山公為什麼把些殘梨送進宮啊?’大概因為表中有‘脆難勝口’的字樣。第二年,武宗皇帝駕崩,公主也接著下世。這梨從此以後便成為貢賦中的常物。縣官因為年頭久了,也漸漸對珍視寶守那梨樹產生厭倦情緒。到了天祐末年,趙王被德明篡殺。這以後,縣邑公署多半遭受過兵戎之擾,紫花梨也就枯朽無存。現在的真定,沒有人繼續種它了。武宗那個時候,縣令李公,單名叫尚,他就是我的祖父,他曾經因為守樹不謹慎,被風吹折一個樹枝,降職為冀州典午。因此,我追感往事而皺眉啊。”出自《耳目記》。
胡榛子
阿月生在西域之國。蕃人說阿月和胡榛子是同一種樹的兩種果實,這一年結的是榛子,下一年就結阿月。出自《酉陽雜俎》。
酸 棗
老年人說:周秦之時,河南下過酸棗雨,於是大地上就長出來許多野酸棗。現在的酸棗縣就是這樣形成的。酸棗當中,那些特別小的品種是野酸棗。出自《述異記》。
蒲 萄
俗言蒲萄蔓好引於西南。庾信謂魏使尉瑾曰:“我在鄴,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陳招曰:“作何形狀?”徐君房曰:“有類軟棗。”信曰:“君殊不體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魏肇師曰:“魏武有言:‘末夏涉秋,尚有餘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飴,酸而不酢。’道之固以流沫稱奇,況親食之者?”瑾曰:“此物出自大宛,張騫所致。有黃白黑三種。成熟之時,子實逼側,星編珠聚。西域多釀以為酒,每來歲貢。在漢西京,似亦不少。杜陵田五十畝中,有蒲萄百樹。今在京邑,非直止禁林也。”信曰:“乃園種戶植,接蔭連架。”昭曰:“其味何如橘柚?”信曰:“津液勝奇,芬芳減之。”瑾曰:“金衣素裡,見苞作貢,向齒自消,良應不及。”出《酉陽雜俎》。
王母蒲萄
具丘之南,有蒲萄谷。谷中蒲萄,可就其所食之。或有取歸者,即失道。世言王母蒲萄也。天寶中,沙門曇霄,因遊諸嶽,至此谷,得蒲萄食之。又見枯蔓堪為杖,大如指,五尺餘,持還本寺,植之遂活。長高數仞,蔭地幅員十丈,仰觀若帷蓋焉。其旁實磊落,紫瑩如墜。時人號為草龍珠帳焉。出《酉陽雜俎》。
侯騷子
侯騷蔓生,如雞卵,既甘且冷,輕身消酒。《廣志》言因王太僕所獻。出《酉陽雜俎》。
蒲 萄
俗話說葡萄蔓從西南引入。庾信對魏使尉瑾說:“我在鄴地,就得到大量的葡萄,特別有滋味。”陳昭問道:“葡萄是什麼樣子?”徐君房說:“有點類似軟棗子。”庾信說:“你太不熟悉生物了,為什麼不說它像生荔枝?”魏肇師說:“魏武曹操說過:‘夏末秋初,天氣仍有點熱,酒醉一宿忽然醒來,帶著露水吃葡萄,甜而不是糖,酸而不是醋。’這樣說一說都讓人流口水,何況是親自吃呢?”尉瑾說:“這東西出自大宛,是張騫弄回來的。有黃、白、黑三種。成熟的時候,一串一串地垂掛下來,像星星編在一起,像珍珠聚在一起。西域各國多半把它做成酒,每年都來進貢。在漢代的西京,好像也有不少。杜陵那地方,每五十畝田地,就有一百棵葡萄樹。就是在現在的京城,也不只是皇家的禁苑裡才有。”庾信說:“居然已經園種戶植,接蔭連架,家家戶戶到處都有了。”陳招說:“葡萄和橘柚相比,味道怎樣呢?”庾信說:“葡萄的汁液勝奇,但是芬芳不如橘柚。”尉瑾說:“橘柚金衣素裡,被包起來當作貢品,但是要講入口就化,它還是不如葡萄。”出自《酉陽雜俎》。
王母蒲萄
具丘之南,有一個葡萄谷。谷中的葡萄,可以就地吃,但是不能拿走。有的人想把葡萄帶回來,就會迷失道路。世人都說這是王母葡萄。天寶年間,僧人曇霄因為周遊諸嶽來到此谷,好一頓吃葡萄。又見枯乾的葡萄蔓可以做柺杖,就將一根粗如手指,五尺多長的葡萄蔓拿回本寺栽上,居然栽活了。不幾年,它便長高數仞,蔭地幅員十丈,在架下看它,它就像帷蓋一樣。一串串葡萄垂掛下來,紫瑩瑩的,就像帷蓋上的飾墜兒。當時人們稱之為草龍珠帳。出自《酉陽雜俎》。
侯騷子
侯騷是蔓生植物,其果實像雞蛋,味甜性冷,吃它可以減輕體重,可以解酒。《廣志》上說是王太僕進獻的。出自《酉陽雜俎》。
蔓胡桃
蔓胡桃出南詔,大如扁螺,兩隔,味似胡桃。或言蠻中藤子也。出《酉陽雜俎》。
仙樹實
祁連山上有仙樹實,行旅得之,止飢渴。一名四味木。其實如棗。以竹刀剖則甘,鐵刀剖則苦,木刀剖則酸,蘆刀剖則辛。出《酉陽雜俎》。
橄欖子
獨根樹,東向枝曰木威,南向枝曰橄欖。出《酉陽雜俎》。
東荒慄
東方荒中有木,名曰慄。有殼,徑三尺三寸。殼刺長丈餘,實徑三尺。殼亦黃,其味甜,食之,令人短氣而渴。出《酉陽雜俎》。
猴 慄
唐衛公李德裕,一夕甘子園會客。盤中有猴慄,無味。陳堅處士雲:“虔州南有漸慄,形如素核。”出《酉陽雜俎》。
瓜
漢明帝陰貴人,夢食瓜,甚美。帝使求諸方國。時有燉煌獻異瓜種,常山獻巨桃核。名穹窿,長三尺而形屈,其味臭如糊。父老雲:“昔道士從蓬萊山得此瓜,雲是空洞靈瓜。四劫一實。東王公、西王母遺種於地,世代遐絕,其實頗存。”又說:“此桃霜下始花,隆冬可熟。”亦云:“仙人所
蔓胡桃
蔓胡桃出在南詔,大小有如扁海螺,兩個隔,味道和胡桃相似。有的人叫它蠻中藤子。出自《酉陽雜俎》。
仙樹實
祁連山上有仙樹實,行路人得到它,可用它止飢解渴。另有一名四味木。它的果實像棗。用竹刀剖開它,它是甜的;用鐵刀剖開它,它是苦的;用木刀剖則酸;用蘆刀剖則辣。出自《酉陽雜俎》。
橄欖子
獨根樹,枝幹朝東的叫木威,朝南的叫橄欖。出自《酉陽雜俎》。
東荒慄
東方大荒中有一種樹木,名字叫作慄。栗子有殼,殼的直徑長三尺三寸。殼刺長一丈多,殼中的果實直徑長三尺。殼也是黃色的,味道甜美,吃了之後,令人氣短而乾渴。出自《酉陽雜俎》。
猴 慄
唐衛公李德裕,有一次在甘子園中會客。盤子裡有猴慄,吃起來沒什麼味道。處士陳堅說:“虔州之南有一種漸慄,樣子像素核。”出自《酉陽雜俎》。
瓜
漢明帝時的陰貴人,夢見吃瓜,特別好吃。漢明帝派人到各國去尋求。當時敦煌獻來了奇異的瓜種,常山獻來了大桃核。名叫穹窿,長三尺而形彎曲,它的味道聞起來像燒焦一般。老人們說:“從前有一個道士從蓬萊山上得到這種瓜,說是空洞靈瓜。要經過四個週期才結一次果。當年東王公和西王母在大地上灑下了瓜種,久遠的世代之後,瓜種稍微留下一些。”又說:“這種桃子在霜下才開花,到了隆冬才成熟。”也說:“這種桃是仙人
食,常使植於霜林園。此園皆植寒果,積冰之節,百果方盛。俗為相陵瓜。故‘霜園’之聲訛也。”後曰:“王母之桃,王公之瓜,可得而食,五萬歲矣。”安可食乎?後崩,內侍者見鏡奩中有瓜桃之核,視之涕零,疑其非數。出《王子年拾遺記》。
五色瓜
吳桓王時,會稽生五色瓜。今吳中有五色瓜,歲充貢賦。出《述異記》。
瓜惡香
瓜惡香,中尤忌麝。唐鄭注,太和初,赴職河中。姬妾百餘,盡騎,香氣數裡,逆於人鼻。是歲,自京至河中,所過路,瓜盡死,一蒂不獲。出《酉陽雜俎》。
菜
蔓 菁
諸葛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菁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則隨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回則易尋而採之,五也;冬有根可劚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博哉?劉禹錫曰:“信矣。”三蜀之人也,今呼蔓菁為諸葛菜。江陵亦然。出《嘉話錄》。
越 蒜
《異苑》曰:晉安平有越王餘蒜菜,長尺許,白者似骨,
吃的,常把它種植在霜林園。霜林園裡種植的全是寒果,積冰的季節,各種水果正旺盛。俗稱相陵瓜。可能是‘霜園’之聲的訛傳。”後來又說:“王母的桃,王公的瓜,誰能吃到,可以活五萬歲。”哪裡能吃到?後來陰貴人死了,宮中侍奉她的人見她鏡奩中有瓜籽和桃核,看了之後潸然淚下,疑惑地說她不該有這種命運。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五色瓜
吳桓王的時候,會稽生有五色瓜。現在吳中也生有五色瓜,年年充當貢賦。出自《述異記》。
瓜惡香
瓜厭惡香氣,尤其忌怕麝香。唐時的鄭注,太和年間,到河中去赴職。他有姬妾一百多人,全都騎著馬,香氣飄出數裡,嗆人的鼻子。這一年,從京都到河中,他所走過的路上,種的瓜全死了,一個瓜也沒收穫。出自《酉陽雜俎》。
菜
蔓 菁
諸葛亮命令兵士在駐地專種蔓菁的原因,取它剛長出來的嫩甲可以生吃,這是其一;葉子長大之後,可以煮著吃,這是其二;如果在此久住,它就繼續生長,這是其三;扔掉也不讓人感到可惜,這是其四;回來的時候容易找到,繼續食用,這是其五;冬天可以食用它的根,這是其六。與其他蔬類相比,它的好處不也是很多的嗎?劉禹錫說:“的確是這樣。”三蜀的人現在稱蔓菁為諸葛菜。江陵也是這樣。出自《嘉話錄》。
越 蒜
《異苑》:晉朝安平有越王留下的蒜菜,長一尺的,白的像骨,
黑者如角。古云:越王曾於舟中作籌算,有餘者,棄之水而生焉。
三 蔬
晉咸寧四年,立芳圃於金墉城東,多種異菜,名曰云薇。類有三種。紫色者最繁滋。其根爛漫,春敷夏密,秋榮冬馥。其實若珠,五色,隨時而盛。一名雲芝。其紫色者為上蔬,而味辛;其黃色者為中蔬,而味甘;其青色者為下蔬,而味鹹。常以此蔬充御,其葉可以藉飲食,以供宗廟祭祀,亦止人飢渴。宮中掐其莖葉者,歷月不歇。出《拾遺錄》。
菠 薐
菜之菠薐者,本西國中有僧,自彼將其子來,如苜蓿、蒲萄因張騫而至也。菠薐本是頗陵國將來,語訛耳,多不知也。出《嘉話錄》。
芥 菹
廣州人以巨芥為鹹菹,埋地中,有三十年者。貴尚,親賓以相餉遺。出《嶺南異物志》。
芥 末
掌中芥末多國出也。取子置掌中,吹之,一吹一長,長三尺,乃植於地。出《酉陽雜俎》。
黑的像角。古人說:越王曾經坐在船上用竹籌進行計算,把多餘的扔到水裡,生長出來的就是這種蒜菜。
三 蔬
晉朝咸寧四年,在金墉城東修建了一個芳圃,多半用來種一種很奇特的菜,菜的名字叫雲薇。雲薇有三種。紫色的繁衍滋生最好。它的根爛漫多彩,春天鋪陳枝葉,夏季蔥蘢茂密,秋天繁榮旺盛,冬天氣味芳香。它的果實像珍珠,有五色,隨時而盛。它的另一個名稱叫雲芝。其中紫色的是上等蔬菜,味辣;黃色的是中等蔬菜,味甜;青色的是下等蔬菜,味鹹。人們常把這種菜進獻到宮中,它的葉在宗廟祭祀時可用作供品的鋪墊,也能使人止飢消渴。宮中負責掐它枝葉的人,整月整月不能閒著。出自《拾遺錄》。
菠 薐
蔬菜中的菠薐,本來是一個西域的僧人從他們那裡將種子帶來的,就像苜蓿和葡萄是張騫從西域帶種回來一樣。菠薐本來是從頗陵國弄來的,叫它菠薐是因誤傳而走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事的原委。出自《嘉話錄》。
芥 菹
廣州人用大芥菜做醃菜,埋在地裡,有埋三十多年的。這種醃菜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崇尚,親戚朋友之間把它當作禮品互相饋贈。出自《嶺南異物志》。
芥 末
掌中芥末許多國家都有。把它的種子放到手掌上,用口吹它,一吹一長,長到三尺,才栽到地上。出自《酉陽雜俎》。
水 韭
水韭生於水湄,狀如韭而葉細長,可食。出《酉陽雜俎》。
茄子樹
南中草菜,經冬不衰,故蔬圃之中,栽種茄子,宿根有三二年者,漸長枝幹,乃為大樹。每夏秋熟,則梯樹摘之。三年後,漸樹老子稀,即伐去,別栽嫩者。出《嶺表錄異》。
崑崙紫瓜
隋煬帝大業末,改茄子為崑崙紫瓜。出《述異錄》。
茄子故事
茄子,茄字連莖名,革遐反。今呼伽,未知所自。昔段成式因就廊下食茄子數蒂,偶問工部員外張周封茄子故事。張雲:“一名落蘇。事具《食料本草》。”成式記得隱侯《行園》詩云:“寒瓜方臥壟,秋瓜正滿陂。紫茄紛爛漫,綠芋鬱參差。”又一名崑崙瓜。嶺南茄子,宿根成樹,高五六尺。姚向曾為南選使,親見之。故《本草》記廣州有慎火樹,樹大三四圍。慎火即景天也,俗呼為護火草。茄子熟者,食之厚腸胃,動氣發疾。根能理龜瘃。欲其子繁,候其花時,取葉佈於過路,以灰規之,人踐之,子必繁也,俗謂嫁茄子。曾火炙之,甚美。有新羅種者,色稍白,形如雞卵。西明寺僧造玄院中,有其種。《水經》雲:“石頭西對蔡浦,長百里,上有大荻荻浦,下有茄浦。”出《酉陽雜俎》。
水 韭
水韭生長在水邊,樣子像韭菜但是葉比韭菜葉細長,可以吃。出自《酉陽雜俎》。
茄子樹
南方的草木蔬菜,經冬不衰,所以菜園之中栽種的茄子,宿根有三兩年的,漸漸長出枝幹,就長成了大樹。每年夏秋之季,樹上結了茄子,就要登梯子到樹上把它摘下來。三年後,樹漸漸老了,茄子結得少了,就砍掉它,另栽嫩的。出自《嶺表錄異》。
崑崙紫瓜
隋煬帝大業年末,改稱茄子為崑崙紫瓜。出自《述異錄》。
茄子故事
茄子的茄字,連帶它的枝莖的名稱在內,革遐反。現在讀作伽,不知從何而來。從前段成式因為在廊下吃了幾個茄子,偶然間向工部員外張周封打聽茄子的故事。張說:“茄子一名落蘇。有關的情況都寫在《食料本草》裡。”段成式記得隱侯的《行園》詩寫道:“寒瓜方臥壟,秋瓜正滿坡。紫茄紛爛漫,綠芋鬱參差。”茄子的另一個名稱是崑崙瓜。嶺南的茄子,因為多年生宿根成樹,高五六尺。姚向曾做過南選使,親眼見過。所以《本草》記載說廣州有慎火樹,樹粗三四圍。慎火就是景天,一般叫作護火草。成熟的茄子,吃了能增強胃腸功能,理氣治病。茄子根能治凍瘡。想要讓它多結茄子,等到它開花時,摘一些茄子葉放到過道處,用草木灰圈起來,讓人踐踏它,這樣茄子就能多產,俗稱嫁茄子。曾經有人用火烤著吃,味道特別好。有一種新羅茄子,顏色稍白,形如雞蛋。西明寺的和尚造玄院中,就有這種茄子。《水經》上說:“石頭城西面對蔡浦,長百里,上邊有大荻荻浦,下邊有茄浦。”出自《酉陽雜俎》。
儋崖瓠
儋崖種瓠成實,率皆石餘。芥,高者亦五六尺,子大如雞卵。出《酉陽雜俎》。
儋崖瓠
在儋崖種葫蘆,結出的葫蘆大都有一石多重。芥菜,高的也五六尺,果實大如雞蛋。出自《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