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
果上
柤稼 樹實 如何樹實 仙 梨 綺縞樹實
波那婆樹實 瞻波異果 神仙李 武陵桃李
金 李 漢帝杏 仙人杏 御李子
朱 李 兔頭柰 脂衣柰 朱 柰
文林果 聖 柰 木 桃 東方村桃
仙 桃 勾 桃 一石桃 偏 桃
王母桃 食核桃 韶 子 羅浮甘子
天寶甘子 北方棗 西王母棗 仙人棗
仲思棗 波斯棗
果上
柤稼
樹實
東方大荒之中,有樹焉,名曰柤稼 。柤,柤梨也;稼者,株稼也;
,暱也。三千歲作花,九千歲作實。其花蕊紫色,其實赤色。亦高百丈,或千丈也,敷張自輔。東西南北方枝,各近五十丈。葉長七尺,廣五尺。色如綠青,木皮如梓。樹理如甘草,味飴。實長九尺,圍如長,無瓤核。竹刀剖之,如凝蜜。得食,復見實,即滅矣。言復見後實熟者,
果上
柤稼
樹實
東方大荒之中,有一種樹,名叫柤稼柩。柤就是柤梨;稼,就是株稼;柩就是暱。這種樹三千年開花,九千年結果。它的花蕊是紫色的,果實是赤色的。樹高可百丈,有的可達千丈,枝幹全都鋪陳張揚自相輔助。東西南北各方的樹枝,各近五十丈。葉長七尺,寬五尺。葉色像綠青,樹皮像梓樹皮。樹的紋理有如甘草,味道甜美。果實長九尺,圍長也九尺,果實沒有瓤和核。用竹刀把它剖開,有如切割凝結的蜜。吃過它的果實的人,再見到它的果實,果實就化了。傳說再次見到的果實如果還是成熟的,
壽一萬二千歲。出《神異錄》。
如何樹實
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歲作花,九百歲作實。花色朱,其實正黃。高五十丈,敷張如蓋。葉長一丈,廣二尺餘,似菅苧,色青。厚五分,可以絮,如厚朴。材理如支。九子,味如飴。實有核,形如棗。子長五尺,圍如長。金刀剖之則酸,蘆刀剖之則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刃,刀之屬。言地仙者,不能飛,在地久生而已。出《神異經》。
仙 梨
南方有樹焉,高百丈,敷張自輔。葉長一丈,廣六尺,名梨。如今之柤梨,但樹大耳。其子徑三尺,剖之少瓤,白如素。和羹食之地仙,衣服不敗,辟穀,可以入水火也。出《神異經》。
綺縞樹實
東南荒中有邪音耶。 木焉,高三千丈,或十餘圍,或七八尺。其枝有喬直上,不可那也。葉如甘瓜,三百歲盡。落而生花,形如甘瓜。花復二百歲,落而生萼。萼下生子,三歲而成熟。成熟之後,不長不減。子形如寒瓜,似冬瓜也,長七八寸,徑四五寸。萼復覆生頂,言發萼而得成實。此不取,萬世如故。若取子而留萼,萼復生子。如初年月覆成熟。復二年則成萼,則復生子。其子形如甘瓤,少音練。 甘美。食之,令人身澤。不可過三升,令人冥醉,
這個人可活一萬二千歲。出自《神異錄》。
如何樹實
南方大荒中有一種樹,名字叫作如何。這種樹三百年一開花,九百年一結果。花色硃紅,果實正黃。高五十丈,樹冠枝葉全都鋪陳張揚,形如車蓋。葉長一丈,寬二尺多,像菅苧,青色。五分厚,像厚朴,可以用來絮棉衣。質地紋理如支。共結九粒種子,味道甜美。果實有核,形狀像棗子。種子長五尺,圍長也五尺。用金屬刀剖它,它就酸;用蘆葦做的刀剖它,它就辣。吃到它便可以成為地仙,不怕水火,不怕兵刃。刃,刀之類。傳言地仙不能飛昇上天,只是在地上長生不老。出《神異經》。
仙 梨
南方有一種樹,高一百丈,枝葉全都輔陳張揚自輔自助。葉長一丈,寬六尺,樹名叫作梨。就像現在的柤梨,只是樹特別大罷了。它的種子直徑三尺,剖開之後,裡邊的瓤很少,色白如生娟。和湯一起食就能成為地仙,衣服永遠不壞,不用吃東西,不怕水火。出自《神異經》。
綺縞樹實
東南大荒之中有一種樹叫邪音耶。 木,高三千丈,粗的有十餘圍,有的七八尺。它的枝幹挺拔向上,直上雲端,矗然不動。它的葉像甘瓜葉,三百年葉子落盡,葉落而生花,花形也像甘瓜。花又二百年,盡落而生花萼。花萼下邊生果實,三年以後果實成熟。成熟之後,不增長也不減小。果實形狀就像寒瓜、冬瓜那樣,果子長七八寸,圓徑四五寸。花萼又從果實頂上生出來,又從萼生出來的果實才能成熟。這果實如果不取走,萬世如故,如果把果實拿走而留下萼,萼就再生果實。還是要那麼長時間才能成熟。再二年就又長成萼,萼就再生果實。果實像甘瓤,味道甜美。吃到它,能讓全身滋潤有光澤。一次不能過三升,吃多會醉,
半日乃醒。木高,人取不能得。唯木下有多羅之人,緣能得之。多羅,國名。 一名無葉。世人後生,不見葉,謂之無葉也。一名綺縞。人見無葉,謂之綺縞。出《神異經》。
波那婆樹實
波那婆樹,出佛林國,呼為阿薩嚲。樹長五六丈,皮色青綠。葉極光淨,冬夏不凋。無花結實。其實從樹莖出,大如冬瓜,有皮裹之,殼上有刺。瓤至甘甜,可食。核大如棗,一實有數枚。核中仁如粟黃,炒之食甚美。出《酉陽雜俎》。
瞻波異果
瞻波國有人牧牛百餘頭。有一牛離群,忽失所在,至暮方歸。形色鳴吼異常,牛主異之。明日遂獨行,主因隨之。入一穴,行五六裡,豁然明朗,花木皆非人間所有。牛於一處食草,草不可識。有果作黃金色,牧牛人竊將還,為鬼所奪。又一日,復往取此果,至穴,鬼復欲奪。其人急吞之,身遂暴長。頭才出,身塞於穴。數日化為石。出《酉陽雜俎》。
神仙李
防陵楚山,有朱神李圃三十六所。潘岳《閒居賦》雲“房陵朱神之李”。又李尤《果賦》雲“三十六之朱李”。蓋仙李縹而神李紅。陸士衡《果賦》雲“中山之縹李”是也。出《述異記》。
半天才能醒過來。這樹特別高,一般人摘不下它的果實來。只有這裡的多羅人,爬上去才能摘取。多羅,國家名。 它的一個名字叫無葉。因為誰也沒見過它的葉子,才叫無葉的。還有一名叫綺縞。人們見它沒有葉,就叫它綺縞。出自《神異經》。
波那婆樹實
波那婆樹,出在佛林國,本國人叫它阿薩嚲。樹高五六丈,樹皮青綠色。葉子極其光滑乾淨,冬夏不凋。此樹無花結果。果實是從樹莖上長出來的,大小有如冬瓜,有皮包裹著,殼上有刺。果實的瓤極其甘甜,可以吃。果中核大如棗,一個果中有幾個核。核中的仁兒像粟黃,炒著吃特別好吃。出自《酉陽雜俎》。
瞻波異果
瞻波國有一個牧牛人牧牛一百多頭。有一天,有一頭牛離群,忽然間就不知跑到哪兒去了,到了晚上牛才回來。主人發現,這頭牛的形體、顏色,以及鳴叫的聲音,都有所變化,他很奇怪。第二天,這頭牛獨自行動,主人就跟隨其後。牛走進一個洞穴,走了五六裡,豁然明朗,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不是人間所有。牛走到一處去吃草,他不認識是什麼草。草上結著果,金黃色,他偷摘了那果,但是要回來的時候被鬼奪下了。又一天,他又去偷那果子,走到洞穴,鬼又要奪。他急忙把果吞到肚子裡,於是他的身體便迅猛地增長。他的頭剛從洞口伸出來,他的身體就塞在洞中不能動了。幾天之後他變成了石頭。出自《酉陽雜俎》。
神仙李
防陵楚山有朱神李子園三十六處。潘岳《閒居賦》稱為“房陵朱神之李”。李尤《果賦》稱為“三十六之朱李”。大概仙李是淡青色的,神李是硃紅色的。陸士衡《果賦》中有“中山有淡青色李子”這樣的話就是證明。出自《述異記》。
武陵桃李
武陵源在吳中。山中無他木,盡生桃李,俗呼為“桃李原”。原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傳秦亂,吳人於此避難者,食桃李實者,皆得仙去。出《述異記》。
金 李
杜陵有金李。李之大者,謂之夏李;尤小者謂之鼠李。出《述異記》。
漢帝杏
濟南郡之東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色黃如橘。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出《酉陽雜俎》。
仙人杏
杏圃洲,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種杏處。”漢時,嘗有人舟行遇風,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雲:“洲中有冬杏。”王充《果賦》雲:“冬實之杏,春熟之甘。”晉郭太儀《果賦》雲:“杏或冬而實。”出《述異記》。
御李子
許昌節使小廳,是故魏景福殿。董卓亂,魏武挾令遷帝,自洛都許。許州有小李子,色黃,大如櫻桃,謂之御李子。即獻帝時所植,至今有焉。出《述異記》。
朱 李
魏文帝安陽殿前,天降朱李八枚。啖一枚,數日不食。
武陵桃李
武陵源在吳中。山中沒有其他樹木,生長的都是桃樹和李樹,俗稱“桃李原”。原上有個石洞,洞中有乳水。世間傳說,秦時戰亂,到這裡來避難的吳國人,凡是吃過這裡的桃李的,都成仙而去。出自《述異記》。
金 李
杜陵有一種李子叫金李。大的,叫作夏李;小的,叫作鼠李。出自《述異記》。
漢帝杏
濟南郡的東南,有座分流山。山上多杏樹,杏像梨那麼大,顏色像橘子那樣黃。當地人叫它漢帝杏,也叫金杏。出自《酉陽雜俎》。
仙人杏
杏圃洲在南海之中,洲中多杏,海上人都說:“那是神仙種杏的地方。”漢朝時,曾經有人乘船出海遇風,停泊在這洲上五六天,天天吃杏,所以沒有餓死。說:“洲中有冬杏。”王充的《果賦》說:“冬天結果的杏,到了春天就熟了,味道很甜。”晉代的郭太儀的《果賦》說:“杏,有的冬季結果。”出自《述異記》。
御李子
許昌節使的小廳,是過去魏時的景福殿。董卓作亂,魏武曹操脅迫天子遷都,從洛陽遷到許昌。許州有一種小李子,色黃,大小有如櫻桃,叫作御李子。這御李子就是漢獻帝那時候栽的,到現在還有。出自《述異記》。
朱 李
魏文帝的安陽殿前,忽然有一天從天上掉下來八個硃紅色的大李子。這種李子吃一個,就可以連續好幾天都不用吃飯。
今李種有安陽李,大而甘者,即其種也。出《述異記》。
兔頭柰
白柰,出涼州野豬澤,大如兔頭。出《酉陽雜俎》。
脂衣柰
脂衣柰,漢時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研之有汁,可漆,或著衣,不可浣。出《酉陽雜俎》。
朱 柰
唐貞觀年中,頓丘縣有一賢者,於黃河渚上拾菜,得一樹栽子,大如指。持歸蒔之,三年,乃結子五顆。味狀如柰,又似林檎。多汁,異常酸美。送縣,縣上州,以其奇味,乃進之。上賜綾一十匹。後樹長成,漸至三百顆。每年進之,號曰朱柰。至今存。德貝博等州,取其枝接,所在豐足。人以為從西域浮來,礙渚而住矣。出《朝野僉載》。
文林果
唐永徽中,魏郡臨黃王國村人王方言,嘗於河中灘上,拾得一小樹栽,埋之。及長,乃林檎也。實大如小黃瓠,色白如玉,間以珠點。亦不多,三數而已,有如纈。實為奇果。光明瑩目,又非常美。紀王慎為曹州刺史,有得之獻王。王貢於高宗,以為朱柰,又名五色林檎,或謂之聯珠果。種於苑中。西城老僧見之雲:“是奇果,亦名林檎。”上大重之,賜王方言文林郎,亦號此果為文林郎果。俗雲
如今有一種又大又甜的安陽李子,就是它的種。出自《述異記》。
兔頭柰
白柰,出在涼州的野豬澤,大如兔子頭。出自《酉陽雜俎》。
脂衣柰
脂衣柰是漢時的紫柰。體大如升,核是紫色的,花是青色的。脂衣柰研磨出來的漿汁,可以漆器物,有的人也用它染衣服,但是它染的衣服不能洗。出自《酉陽雜俎》。
朱 柰
唐朝貞觀年間,頓丘縣有一個賢德的人,在黃河裡的一個小島上拾菜,拾到了一棵樹苗,手指那麼大。他把它拿回去栽種,三年之後,結了五顆果子。果子的味道、樣子都像柰,又像林檎。果子多汁,又酸又甜,很好吃。他把果子送到縣上,縣又送到州上,因為它味道奇特,就獻給了皇上。皇上賜綾十匹。後來這棵樹漸漸長大,果子可以結到三百顆。每年都進貢,名叫朱柰。朱柰至今還有。德、貝、博等州,用它的枝條嫁接,產量大增。人們認為這是從西域漂來的,被水中的小洲擋住了。出自《朝野僉載》。
文林果
唐永徽年間,魏郡臨黃王國村人王方言,有一次在河中的沙灘上拾到一棵小樹苗,他就把它栽上了。長大一看,原來是一棵林檎。這棵林檎結的果個頭挺大,一個個都像黃色小葫蘆,顏色如美玉,間雜有圓點。圓點並不多,三兩個而已,恰似帶花紋的絲織品。實在是奇果。樣子好看,味道又美。紀王慎是曹州刺史,有人把果獻給王。王又把它獻給高宗,高宗認為是朱柰,又叫五色林檎,有的人叫它聯珠果。皇上命人把它種在花園裡。西城的一位老和尚見了說:“這是奇果,也叫林檎。”皇上很重視這件事,賜王方言文林郎的官職,也把果子叫作文林郎果。俗稱
頻婆果。河東亦多林檎,秦中亦不少。河西諸郡,亦有林檎。皆小於文林果。出《洽聞記》。
聖 柰
河州鳳林關有靈巖寺。每七月十五日,溪穴流出聖柰,大如盞。以為常。出《洽聞記》。
木 桃
桃之大者木桃。《詩》雲“投我以木桃”是也。出《述異記》。
東方村桃
東方村有桃樹,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食核中仁,可以治嗽。小桃溫潤,既嗽人食之即止也。出《神異經》。
仙 桃
出郴州蘇耽仙壇。有人至心求之者,桃落壇上。或至五六顆。形似石塊,赤黃色。破之,如有核三重。研飲之,愈眾疾。尤治邪氣。出《酉陽雜俎》。
勾 桃
鄴華林苑勾桃子,重三斤,或二斤半。亦有名梨者。比眾果氣味甘美,入口消釋,人間有名果。季龍作蝦蟆車,四箱廣一丈,深一丈,合土載中植之,則無不生也。出《洽聞記》。
一石桃
吐谷渾桃,大如石甕。出《洽聞記》。
頻婆果。河東也多有林檎,秦中也不少。河西各郡,也有林檎。不過它們都小於文林果。出自《洽聞記》。
聖 柰
河州鳳林關有一座靈巖寺。每年七月十五日,就能從溪穴中流出來一些聖柰,像小酒杯那麼大。人們習以為常。出自《洽聞記》。
木 桃
桃中最大的是木桃。《詩經》中說“投我以木桃”說的就是這種桃。出自《述異記》。
東方村桃
東方村有一棵桃樹,它結的果子直徑三尺二寸長。用桃肉和核熬湯喝,可以延年益壽。吃它核中的仁,可以治咳嗽。小桃溫潤,咳嗽時吃了它就能止住。出自《神異經》。
仙 桃
仙桃出自郴州蘇耽仙壇。有人虔誠地求取時,桃子就落到壇上。有時候一次就落下來五六顆。桃子形似石塊,赤黃色。把這桃子砸破,見裡面似乎有三重核。把它研細飲下,能治百病。治邪氣尤其有效。出自《酉陽雜俎》。
勾 桃
鄴華林苑的勾桃子,重三斤,有的二斤半。也有叫它梨的。它比其他水果的氣味都要甘美,入口就化了,真是人間的名果。季龍做了一輛蛤蟆車,四箱寬一丈,深一丈,車裡裝滿土,將這種桃樹拉回來栽植,沒有栽不活的。出自《洽聞記》。
一石桃
吐谷渾桃,像石甕那麼大。出自《洽聞記》。
偏 桃
偏桃出波斯國,波斯呼為婆淡。樹長五六丈,圍四五尺,葉似桃而闊大。三月開花,白色,花落結實,狀如桃子而形偏。其肉苦澀,不堪啖。核中仁甘甜。西域諸國並珍之。出《酉陽雜俎》。
王母桃
王母桃,洛陽華林園內有之。十月始熟,形如括簍。俗語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勞。”亦名西王母桃。出《酉陽雜俎》。
食核桃
楊子留後吳堯卿家,有傭賃者,役之既久。一日,持一大桃核,可容數升,以獻堯卿。堯卿知其異,稍磨之取食。食盡,頗覺輕健。堯卿為吏,貪猥殘虐。畢師鐸之難,投所居後閣井中死。師鐸求得類堯卿者殺之。後有得其故居者,竊知其屍在井中,取而得之,舉體皆腐壞,而藏府有成金者。出《積神錄》。
韶 子
初寧縣裡有石榆子,一名山棗,又時呼為韶子也。出《南越志》。
羅浮甘子二種
羅浮甘子,唐開元中,始有山僧種於南樓寺。其後進獻。幸蜀奉天之歲,皆不結實。出《國史補》。
偏 桃
偏桃出在波斯國,波斯叫它婆淡。樹高五六丈,樹圍四五尺,葉像桃葉但比桃葉寬大。三月開花,白色,花落之後結果,果的樣子像桃,但是比桃偏。它的果肉又苦又澀,不能吃。核中的仁兒甘甜。西域各國都很珍視這種桃子。出自《酉陽雜俎》。
王母桃
王母桃,洛陽的華林園裡有。十月才成熟,形狀像扎束著口的簍子。俗語說:“王母甜桃,王母甜桃,吃了之後,解除疲勞。”此桃也叫西王母桃。出自《酉陽雜俎》。
食核桃
楊子留後吳堯卿家,有一個僱用很久的老長工。有一天,老長工拿來一個可容納好幾升米的大桃核獻給堯卿。堯卿知道這不是個尋常之物,稍加研磨後就拿來吃了。吃完之後,他覺得渾身輕捷有力。堯卿做官貪婪殘暴。畢師鐸之難時,堯卿投入宅後的一口井裡自殺而死。畢師鐸找到一個和堯卿一樣的人把他殺死了。後來有人得到了堯卿的故居,才知道他的屍體在井中,把屍體撈上來一看,全身都腐壞了,而臟腑裡有成型的金器。出自《積神錄》。
韶 子
初寧縣裡有一種叫作石榆子的東西,一名山棗,又時常被叫作韶子。出自《南越志》。
羅浮甘子二種
唐開元年間,有山僧將羅浮甘子種到南樓寺。之後把它獻進宮廷。皇上駕臨蜀地奉行天命的那一年,所有的羅浮甘子全都沒有結果。出自《國史補》。
天寶甘子
唐天寶十年,上謂倖臣曰:“近於宮內種甘子數株,今秋結實一百五十顆,與江南蜀道所進不異。”宰臣賀表曰:“雨露所均,混天區而齊被。草木有性,憑地氣而潛通。故得資江外之珍果,為禁中之華實。”相傳雲:玄宗幸蜀年,羅浮甘子不實。嶺南有蟻,大於秦中馬蟻,結巢於甘樹。實時,常循其上,故甘皮薄而滑。往往甘實在巢中,冬深取之,味數倍於常者。出《酉陽雜俎》。
北方棗
北方荒中,有棗林焉。其高五十丈,敷張枝條數裡餘。疾風不能偃,雷電不能摧。其子長六七寸,圍過其長。熟色如朱,幹之不縮。氣味潤澤,殊於常棗。食之可以安軀益氣。故方書雲:“此棗枝條,盛於常棗,亦益氣安軀。”赤松子雲:“北方大棗味有殊,既可益氣又安軀。”出《神異記》。
西王母棗
鄴華林苑中西王母棗,冬夏有葉,九月生花,臘月乃熟。三子一尺。又有圭角棗,亦三子一尺。出《洽聞記》。
仙人棗
晉時,太倉南有翟泉,西有華林園,園有仙人棗。長五寸,核細如針。出《酉陽雜俎》。
天寶甘子
唐天寶十年,皇上對近臣說:“近年在宮內種了幾棵甘子,今秋結了一百五十顆果子,這些果子與江南和蜀地所進貢的沒有不同。”宰臣祝賀說:“雨露均勻的年月,滿天下都在這雨露的滋潤之下。草木有靈性,憑藉著地氣而於地下溝通。所以才能將江南的珍異之果變為宮中的華美之實。”相傳說:唐玄宗駕臨蜀地的那一年,羅浮甘子不結果。嶺南有一種螞蟻,比秦中的螞蟻大,在甘樹上築巢。甘樹結果的時候,螞蟻循著甘樹上上下下,所以甘皮薄而光滑。往往有一些甘子果掉在螞蟻巢中,冬深之後取出來,味道要比通常的甘子好上不知多少倍。出自《酉陽雜俎》。
北方棗
北方大荒之中,有一片棗樹林。棗樹高五十丈,一棵樹的枝條就能鋪陳好幾裡地。疾風不能使它傾斜,雷電不能把它摧毀。它的果實長六七寸,粗細超過長短。果實成熟之後是硃紅色的,即使晒乾了,個頭也不縮小。而且氣味溫潤,與通常的棗大不相同。吃了可以安軀益氣。所以方書說:“此棗枝條,比通常的棗樹茂盛,也益氣安軀。”赤松子說:“北方的大棗味道特殊,既可益氣又能安軀。”出自《神異記》。
西王母棗
鄴華林苑中的西王母棗,冬夏都長葉,九月開花,到了臘月,棗子就熟了。三顆棗子的長度加起來,正好是一尺。另外,有一種叫圭角棗的棗子,也是三個棗子一尺長。出自《洽聞記》。
仙人棗
晉朝時,太倉的南面有翟泉,太倉的西面有華林園,華林園中有仙人棗。仙人棗長五寸,它的核像針一般細。出自《酉陽雜俎》。
仲思棗
信都獻仲思棗四百枝。棗長四五寸,紫色,皮縐細核。實肥有味,賢於青州棗。北齊時,有仙人仲思得此棗,種之,亦名仙棗。時海內唯有數樹。出《大業拾遺》。
波斯棗
波斯棗出波斯國,波斯呼為窟莽。樹長三四丈,圍五六尺。葉如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狀如蕉。花有兩甲,漸漸開罅,中有十餘房。子長二尺,黃白色,有核。熟則紫黑,狀類幹棗。味甜如飴,可食。出《酉陽雜俎》。
仲思棗
信都獻來四百枝仲思棗。棗長四五寸,紫色,皮皺,核細。果肉肥厚,味道鮮美,比青州棗還好。北齊的時候,有個叫仲思的仙人得到此棗,就開始種植它,也叫它仙棗。當時海內只有幾棵這樣的棗樹。出自《大業拾遺》。
波斯棗
波斯棗出在波斯國,波斯人叫它窟莽。樹高三四丈,樹圍五六尺。葉像土藤葉,四季不凋。二月開花,花似芭蕉花。花有兩片甲,漸漸綻開縫隙,裡邊有十多個花房。棗子二尺長,黃白色,有核。棗子成熟之後就是紫黑色的了,樣子像幹棗。味道甘甜如糖,可以吃。出自《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