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

賈 偶  章 泛   謝弘敞妻 樑 氏  朱 氏

李強名妻 荊州女子  周哲滯妻 劉長史女 盧頊表姨

劉氏子妻 延陵村人妻 趙某妻

賈 偶

漢建安中,南陽賈偶字文合,得病而亡。時有吏將詣太山,司命閱簿,謂吏曰:“當召某郡文合,何以召此人?可速遣之。”時日暮,遂至郭外樹下宿,見一少女子獨行。文合問曰:“子類衣冠,何乃徒步?姓字為誰?”女曰:“某三河人。父見為弋陽令,昨被召而來,今得卻還。遇日暮,懼獲瓜田李下之譏。望君之容,必是賢者,是以停留,依馮左右。”文合曰:“悅子之心,願交歡於今夕。”女曰:“聞之諸姑,女子以貞專為德,潔白為稱。”文合反覆與言,終無動志,天明各去。文合卒以再宿,停喪將殮,視其面有色,捫心下稍溫,少頃卻蘇。

賈 偶

漢代建安年間,南陽人賈偶字文合,得病去世。當時有一個差吏帶著他來到太山,司命複核生死簿子,對官員說:“應該召的是某某郡的文合,怎麼把這個南陽郡的給召到陰間來了?快把他送回陽世吧。”當時天已黃昏,賈文合被放還出了陰間的城門後,在城外一棵樹下歇息。他看見一個少女在獨身走路,就問女子:“你很像是大家閨秀,怎麼一個人徒步走路呢?你叫什麼名字?”少女說:“我是三河人,我父親現在是弋陽縣的縣令。昨天我被召到陰間來,今天被放回陽世。我看天色晚了,在別處休息怕男女之間多有不便,被人議論;看見你後,覺得你的容貌風度一定是個很賢德的人,所以我才走到你這兒來和你作個伴。”文合對女子說:“我一看見你便萌生出喜愛的感情,今夜我們就作成夫妻吧。”少女說:“我常聽母親、姨媽、姑母這些長輩說,女子的至德就是保持貞節,只有純貞的姑娘才為人稱讚。”文合反覆向少女解釋、求愛,但少女始終不動心。天亮後,兩個人分道而去。文合已死了兩夜,家裡人停喪後準備裝殮他,但看他臉上還有活人的氣色,摸他的心口還有些溫熱。果然一會兒他就甦醒復活了。

文合欲驗其事,遂至弋陽,修刺謁令,因問曰:“君女寧卒而卻蘇耶?”具說女子姿質服色,言語相反覆本末。令入問女,所言皆同。初大驚歎,竟以女配文合焉。出《搜神記》。

章 泛

臨海樂安章泛年二十餘,死經日,未殯而蘇。雲,被錄天曹,天曹主者是其外兄,料理得免。初到時,有少女子同被錄送,立住門外。女子見泛事散,知有力助,因泣涕,脫金釧三隻及臂上雜寶託泛與主者,求見救濟。泛即為請之,並進釧物。良久出,語泛已論,秋英亦同遣去,秋英即此女之名也。於是俱去。腳痛疲頓,殊不堪行,會日亦暮,止道側小屈。狀如客舍,而不見主人。泛共宿嬿接,更相問。女曰:“我姓徐。家吳縣烏門,臨瀆為居,門前倒棗樹即是也。”明晨各去,遂並活。泛先為護軍府吏,依假出都,經吳,乃對烏門,依此尋索。得徐氏舍,與主人敘闊,問:“秋英何在?”主人云:“女初不出入,君何知其名?”泛因說昔日魂相見之由。秋英先說之,所言因符,主人乃悟。惟羞不及寢嬿之事,而其鄰人或知,以語徐氏。徐氏試令侍婢數人遞出示泛,泛曰:“非也。”乃令秋英見之,則如舊識。

文合復活後,想驗證他在陰間的事,就去了弋陽縣。他拿著自己的名帖去見縣令,問縣令說:“你有個女兒死後又復活了嗎?”並詳細說了女子的相貌服飾,以及和自己談話的經過。縣令進內宅問女兒,女兒所說的和文合的話完全相符。縣令先是又驚又感嘆,最後把女兒許配給了文合作妻子。出自《搜神記》。

章 泛

臨海郡樂安縣有個章泛,二十多歲,死了沒裝殮,一天後他又復活了。他說被召到天曹,天曹的主管官員是他的大舅哥,經過疏通得以免死還陽。章泛剛到天曹時,有一個年輕的女子和他一起被捉了來,在門外等著。後來女子見章泛得以還陽,知道他在陰間有得力的人幫忙,就哭著摘下三隻金鐲子和臂上的其他寶物,託章泛交給主管生死的官員以求疏通營救。章泛就替女子向大舅子求情,並把金鐲子等物送了上去。過了很久章泛出了大門,因為天曹主官說:“章泛的案子已了結,遣回人世,秋英也一同送回陽世。”秋英就是那女子的名字。於是章泛和秋英就一同上路返回陽世。但秋英腳痛疲乏,實在不能再走,加上天色已晚,兩個人就在道旁一個小房歇息。小房像個旅店,卻不見主人。這天夜裡,章泛就和秋英作了夫妻。章泛又仔細問女子的情況,女子說:“我姓徐,家在吳縣的烏門。家住河邊,門前有一株倒了的棗樹,那就是我家。”第二天早晨,兩人就分手各自回家,兩個人都還了陽。章泛原來在護軍府當府吏,他請假出了城,到吳縣去,找到了烏門,然後按秋英說的去訪尋,找到徐氏的家。章泛向徐氏問候敘談,並問秋英在哪裡。徐氏說:“我的女兒從來不出門,你怎麼會知道她的名字?”章泛細說了他在陰間和秋英相遇的事。秋英復活後,已向父母先講了這件事,徐氏一聽章泛說的和秋英說的一樣,就明白了。只是秋英由於害羞,沒有說她在陰間和章泛作成夫妻的事。但徐氏的鄰居有的知道,就告訴了徐氏。徐氏就把家裡的幾個丫環叫出來,挨個讓章泛認,章泛都說不是。最後讓秋英出來。秋英和章泛一見面,兩人就像老相識一樣。

徐氏謂天意,遂以妻泛,生子名曰天賜。出《異苑》。

謝弘敞妻

唐吳王文學陳郡謝弘敞,妻高陽許氏。武德初,遇患死,經四日而蘇。說雲,被二三十人拘至地獄,未見官府,即聞喚。雖不識面,似是姑夫沈吉光語音。許問雲:“語聲似是沈丈,何因無頭?”南人呼姑姨夫,皆為某姓丈也。吉光即以手提其頭,置於膊上,而誡許曰:“汝且在此,勿向西院。待吾為汝造請,即應得出。”許遂住。吉光經再宿始來,語許雲:“汝今此來,王欲令汝作女伎。倘引見,不須道解弦管。如不為所悉,可引吾為證也。”少間,有吏抱案引入,王果問:“解弦管不?”許雲:“不解,沈吉光具知。”王問吉光,答曰:“不解。”王曰:“宜早放還,不須留也。”於時吉光欲發遣,即共執案人籌度。許不解其語。執案人曰:“娘子功德雖強,然為先有少罪,隨便受卻,身業俱淨,豈不怪哉!”更東引入一院,其門極小。見有人受罪,許甚驚懼。乃求於主者曰:“平生修福,何罪而至斯耶?”答曰:“娘子曾以不淨碗盛食與親,須受此罪,方可得去。”遂以銅汁灌口,非常苦毒,比蘇時,口內皆爛。吉光即雲:“可於此人處受一本經,記取將歸,受持勿怠。自今已去,保年八十有餘。”

徐氏說這是天意促成的姻緣,就把秋英許配給章泛。後來他們生了個兒子,起名叫天賜。出自《異苑》。

謝弘敞妻

唐朝時,吳王有名文學名叫謝弘敞,是陳郡人。他的妻子是高陽的許氏,在武德初年得病死去,過了四天又甦醒過來。據她說,她被二三十人拘捕後送到地獄,沒見到審案官本人,就聽到官員喊自己的名字。雖然沒見到人,聽聲音像是自己的姑夫沈吉光。許氏就問道:“聽說話聲像是沈丈,為什麼沒有腦袋呢?”南方人把姑夫姨夫都叫“某姓丈”。這時只見沈吉光用手提著自己的頭,把頭放在胳膊上,並警告許氏說:“你就在這兒呆著,千萬不要到西院去。等我為你向上司求情,得到允許後你再出來。”許氏就在原地住下。沈吉光過了兩夜才來見許氏,對許氏說:“這次把你拘到陰間,是因為大王想讓你作樂伎。如果大王接見你,你就說不懂樂器。如果大王不信,你就讓我為你作證。”過了片刻,有個官員抱著卷宗領許氏上堂,大王果然問許氏懂樂器不。許氏說:“不懂,沈吉光最知道我。”大王就問沈吉光,沈吉光回答說:“她真的不懂音樂。”大王說:“那還是早點把她送回去,這裡不要留她了。”當時沈吉光想送許氏還陽,就和管案卷的官員商量辦法。許氏不懂他倆說些什麼。管案卷的官員對許氏說:“你在人世雖然積了很多功德,但你過去也犯過小罪。如果你在這裡把罪贖淨,帶著一個乾乾淨淨的無罪之身回到人世,那該多麼痛快!”說罷就領著許氏向東進了一個小院。小院門非常小。許氏看見院裡有人正在受刑,心裡十分害怕,就向主管的官員哀求道:“我在人世時一直行善積德,沒犯過什麼罪,為什麼要讓我到這裡來受刑啊?”主管回答說:“你曾經用不乾淨的碗盛飯給老人吃,所以要受此刑後才能回人世。”然後就把燒化了的銅汁灌進許氏的嘴裡。許氏覺得嘴裡又苦又疼,等甦醒時,嘴裡全燒爛了。沈吉光就對她說:“可以在此處接受一本佛經,把它帶回去,唸經拜佛不要懈怠,從此以後,就可以保你活到八十多歲。”

許生時素未誦經,蘇後,遂誦得一卷。詢訪人間,所未曾有,今見受持不闕,吉光其時尚存。後二年,方始遇害。凡諸親屬,有欲死者,三年前並於地下預見。許之從父弟仁則說之。出《冥雜記》。

樑 氏

咸陽有婦人姓樑,貞觀年中,死經七日而蘇。自雲,被收至一大院,見廳上有官人,據案執筆,翼侍甚盛。令勘問:“此婦人合死不?”有吏人齎一案雲:“與合死者同姓名,所以誤追。”官人敕左右,即放還。吏白官人云:“不知樑有何罪,請即受罪而歸。”官人即令勘按。雲:“樑生平唯有兩舌惡罵之罪,更無別罪。”即令一人拔舌,一人執斧斫之,日常數四。凡經七日,始送令歸。初似落深崖,少時如睡覺。家人視其舌上,猶大爛腫。從此以後,永斷酒肉,至今猶存。出《冥報拾遺》。

朱 氏

唐鄭州武陽縣婦女姓朱,其夫先負外縣人絹,夫死之後,遂無人還。貞觀末,因病死,經再宿而蘇。自雲,被人執至一所,見一人云:“我是司命府史。汝夫生時,負我家若干匹,所以追汝。今放汝歸,宜急具物,至某縣某村,送還我母。如其不送,追捉更切。兼為白我娘,努力為造像

許氏在人世時從來沒有念過經,還陽後,她背誦了一卷經文。遍訪人世間誰也不會她念的這一本經。一直到現在,許氏堅守佛戒從不鬆懈。沈吉光那時還活著,兩年後他被人害死。凡是他的親屬中將要死的人,三年前沈吉光就會在陰間看到。許氏的叔伯弟弟仁則曾說過這件事。出自《冥雜記》。

樑 氏

咸陽有個姓樑的女人,唐貞觀年間,死了七天後又活了過來。她自己說,自己死後被拘押在一個大院裡,見堂上有個大官伏在桌子上,手裡拿著筆,兩旁站著很多侍從。大官命手下人查一查梁氏該不該死。這時有個官員拿來一個卷宗報告說:“梁氏和一個該死的人同名同姓,所以抓錯了她。”大官告訴左右的人立刻放梁氏回陽世。這時有名小吏向大官說:“不知道這個梁氏在人間犯沒犯罪,如果她有罪,應該讓她受刑贖罪後再還陽。”大官就命人查看梁氏的卷宗。查完後小吏報告說:“梁氏只有一項好罵人的罪,別的罪倒沒有。”於是命一個鬼卒把梁氏的舌頭拔出來,另一個鬼卒用斧子砍舌頭,每天上好幾次這樣的刑罰。過了七天,才送梁氏回人間。梁氏先是覺得好像掉下一個深崖,過了片刻又像是突然睡醒了,就復活過來。家裡人看她的舌頭,仍然又腫又爛。從此以後,梁氏不但不再罵人,而且不再喝酒吃肉。至今她還活著。出自《冥報拾遺》。

朱 氏

唐代鄭州武陽縣有個婦女姓朱,她的丈夫原先欠一名外縣人絹綢,她丈夫死後,就沒人去還了。貞觀末年,朱氏病死,過了一夜又甦醒過來。據她自己說,她被人抓到一個府衙,衙裡的一個官員說:“我是司命府史。你丈夫生前欠了我家若干匹絹綢沒有還,所以我把你抓來了。現在我馬上把你放回去,你回去後要趕快準備好絹綢,到某縣某村還給我母親。如果不還,我會馬上再把你抓到陰間來!你還絹時順便告訴我娘,要好生造神像

修福。”朱即告某乙鄉閭,得絹送還其母。具言其男貌狀,有同平生。其母亦對之流涕,歔欷久之。出《法苑珠林》。

李強名妻

隴西李強名,妻清河崔氏,甚美,其一子,生七年矣。開元二十二年,強名為南海丞。方暑月,妻因暴疾卒。廣州囂熱,死後埋棺於土,其外以墼圍而封之。強名痛其妻夭年,而且遠官,哭之甚慟,日夜不絕聲。數日,妻見夢曰:“吾命未合絕,今帝許我活矣。然吾形已敗,帝命天鼠為吾生肌膚。更十日後,當有大鼠出入墼棺中,即吾當生也。然當封閉門戶,待七七日,當開吾門,出吾身,吾即生矣。”及旦,強名言之,而其家僕妾夢皆協。十餘日,忽有白鼠數頭,出入殯所,其大如㹠。強名異之,試發其柩,見妻骨有肉生焉,遍體皆爾。強名復閉之。積四十八日,其妻又見夢曰:“吾明晨當活,盍出吾身。”既曉,強名發之,妻則蘇矣。扶出浴之。妻素美麗人也,及乎再生,則美倍於舊。膚體玉色,倩盻多姿。袨服靚妝,人間殊絕矣。強名喜形於色。時廣州都督唐昭聞之,令其夫人觀焉,於是別駕已下夫人皆從。強名妻盛服見都督夫人,與抗禮,頗受諸夫人拜。薄而觀之,神仙中人也。言語飲食如常人,而少言,

積功德。”朱氏還陽後就把這事告訴了同鄉的某乙,拿了絹綢還給那人的母親,並訴說了陰間當司命的那個人的相貌。那人的母親一聽,他兒子的模樣跟活著時一樣,就對著朱氏哭了一場,感嘆了很久。出自《法苑珠林》。

李強名妻

隴西人李強名的妻子清河人崔氏,長得很漂亮,有個兒子已經七歲了。開元二十二年,李強名擔任南海丞。正是天熱的時候,他妻子崔氏得了急病死了。廣州那地方特別熱,崔氏死後棺材入土,又在棺外用磚坯子封死。崔氏正當盛年暴死,強名又遠在邊地做官,所以他心裡十分悲痛,哭得十分傷心,好幾天哭聲不絕。幾天後,妻子忽然託夢給強名說:”我的陽壽還沒盡,現在天帝答應讓我復活。可是我的肉身已腐爛了,天帝要派天上的老鼠為我生出肌肉皮膚。十天以後,會有大老鼠在我的棺材裡出入,那時我就會復活了。不過你得把咱家的門窗關嚴,等七七四十九天的時候,再開我的門,抬出我的身子,那時我才真復活了。”第二天早上,強名向家裡人說他昨夜的夢,沒想到他家的僕人和他的妾也做了同樣的夢。十多天後,忽然看見有幾隻像小豬那麼大的白色老鼠在崔氏的墳墓裡出入。強名很奇怪,就試著把棺材打開。他看見妻子的骨頭上果然長出了肉,全身都如此。強名趕快把棺材再封好。過了四十八天,崔氏又託夢說:“我明天早晨就復活了,該把我抬出來了。”天亮後,強名打開棺材,見妻子已經活過來了。他把妻子扶出來,為她洗了澡。崔氏本來就很漂亮,等到復活以後,比過去更加美麗。她的膚色像美玉一樣,體態婀娜多姿,衣服華美,裝束漂亮,簡直是人世上的絕色美人。強名喜不自勝。當時的廣州都督唐昭聽說這事,就讓他的夫人到強名家去看看。唐昭的夫人帶著別駕官以下的夫人們來到強名家,崔氏盛裝見都督夫人,和夫人平等地行禮拜見,並接受了其他夫人的施禮。大家仔細一看,崔氏簡直美得像天仙一樣。崔氏說話飲食和正常人一樣,只是很少說話。

眾人訪之,久而一對。若問冥間事,即杜口,雖夫子亦不答。明日,唐都督夫人置饌,請至家。諸官夫人皆同觀之,悅其柔姿豔美,皆曰:“目所未睹。”既而別駕長史夫人等次其日列筵,請之至宅,而都督夫人亦往,如是已二十日矣。出入如人,唯沉靜異於疇日。既強名使於桂府,七旬乃還。其妻去後為諸家所迎,往來無恙。強名至數日,妻復言病。病則甚,間一日遂亡。計其再生,才百日矣。或曰,有物憑焉。出《記聞》。

荊州女子

開元二十三年,荊州女子死三日生。自言具見冥途善惡,國家休咎。鬼王令其傳語於人主,荊州以聞,朝廷駭異,思見之。敕給驛騎,令至洛。行至南陽,遂喑不能言,更無所識。至都,以其妄也,遽歸。出《記聞》。

周哲滯妻

汝南周哲滯妻者,戶部侍郎席豫之女也。天寶中,暴疾,危亟殆死。平生素有衣服,悉舍為功德。唯有一紅地繡珠綴背襠,是母所賜,意猶惜之,未施。其疾轉劇。又命佛工,以背襠於疾所鑄二軀佛,未畢而卒。初群鬼搏撮席氏,登大山。忽聞背後有二人喚,令且住,群鬼乃遷延不

大家問她話,好半天她才應一句。如果問她陰間的情形,她就絕口不談,就是她的丈夫問她也不說。第二天,唐都督的夫人設了酒宴請來崔氏,眾官員的夫人都來看崔氏。她們都非常讚賞崔氏豔麗端莊,都說從沒見過這樣的美人。接著,別駕夫人、長史夫人等都陸續設宴,請崔氏到家中做客,都督夫人也每次都參加宴會作陪。這樣過了二十天,崔氏出入舉止都和常人一樣,只是比未死前更沉靜寡言。後來強名到桂林出差,七十天才回來。強名出差在外時,很多人家還是依次接待崔氏,她也沒有一點病或不適。強名回來後沒幾天,崔氏又說有病,而且病得很重,一天後就死了。算一算她復活到再次死去,正好是一百天。有的人說,這大概是有什麼東西依附在她身上。出自《記聞》。

荊州女子

唐代開元二十三年,荊州有個女子死了三天後又復活了。她說不但看見了陰間的一切善惡因果,而且知道了國家的興衰大事,並說鬼王讓她給人間的皇帝帶了口信。荊州把此事上報朝廷,朝廷十分震驚,皇上想親自見一見這名女子。於是皇上命人給她派來了驛站的馬,讓她到洛陽去。然而荊州這名女子走到南陽就突然變成了啞巴,不能說話,而且也分辨不清什麼。到了京都,朝廷一看她這個樣子,認為她是瘋子,立刻把她打發回去了。出自《記聞》。

周哲滯妻

汝南周哲滯的妻子是戶部侍郎席豫的女兒。唐天寶年間,席氏得了急病,病危得快要死了。席氏平時有些衣服,大都施捨給窮人積了功德,只有一件紅底刺繡綴著珠子的坎肩,由於是她母親給的,非常喜愛,沒有施捨出去。後來,席氏的病更加重了,就讓工匠把坎肩賣掉,在她患病的地方塑兩尊佛像。佛像還沒最後完工,席氏就死了。死後她被一群鬼又打又拉地拽著爬一座大山,忽然聽到背後有兩個人呼喊,讓他們站住,鬼卒們就都站住不

敢動。二人既至,顏色滋黑,灰土滿面。群鬼畏懼,莫不駭散。遂引席氏還家,聞家人號哭,二人直至屍前,令入其中,乃活。二人即新鑄二佛也。出《廣異記》。

劉長史女

吉州劉長史無子,獨養三女,皆殊色,甚念之。其長女年十二,病死官舍中。劉素與司丘掾高廣相善,俱秩滿,與同歸,劉載女喪還。高廣有子,年二十餘,甚聰慧,有姿儀。路次豫章,守冰不得行,兩船相去百餘步,日夕相往來。一夜,高氏子獨在船中披書。二更後,有一婢,年可十四五,容色甚麗,直詣高雲:“長史船中燭滅,來乞火耳。”高子甚愛之,因與戲調,妾亦忻然就焉。曰:“某不足顧,家中小娘子,豔絕無雙,為郎通意,必可致也。”高甚驚喜,意為是其存者,因與為期而去。至明夜,婢又來曰:“事諧矣,即可便待。”高甚踴躍,立候於船外。時天無纖雲,月甚清朗。有頃,遙見一女,自後船出,從此婢直來,未至十步,光彩映發,馨香襲人。高不勝其意,便前持之。女縱體入懷,姿態橫發,乃與俱就船中,倍加款密。此後夜夜輒來,情念彌重。如此月餘日,忽謂高曰:“欲論密事,得無嫌難乎?”高

敢動。那兩個人趕了上來。他倆渾身漆黑,滿臉是灰土。那群鬼嚇得都逃散了。那兩個人就領著席氏回家。到家後聽見家裡人正在號哭。兩個人領著席氏一直來到她的屍體前,讓她進入自己的身子裡,席氏就活過來了。那兩個人,原來就是新塑的兩個佛像。出自《廣異記》。

劉長史女

吉州的長史劉某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都十分秀麗。劉長史很喜歡她們。他的長女十二歲時,病死在官舍裡。劉長史向來和司丘掾高廣處得很好,兩個人做官的任期都滿了,就一同回故鄉。劉長史用船載著死去的女兒,高廣也乘船一同上路。高廣有個兒子,二十多歲,十分聰明,儀表也很瀟灑。船走到豫章郡時,由於江水枯淺船不能走,只好停下來等水漲後再走。劉、高兩家的船相離只有一百多步,所以兩家人天天有來往。一天夜裡,高廣的兒子獨自在船裡看書。二更以後,有一個丫環,約十四五歲年紀,長得很不錯,直接來見高公子說:“劉長史船裡的蠟燭滅了,向您借個火。”高公子看這個丫環生得貌美,心裡很喜愛,就和她調笑,丫環也半推半就地不拒絕。後來丫環說:“我算不了什麼,我們家小姐那才叫豔麗無雙呢。我可以替你通通消息,一定能成你倆的美事。”高公子又驚又喜,以為丫環說的小姐就是現在活著的,就和丫環約好了時間。第二天夜裡,那丫環又來了,對高公子說:“事已成了,你現在就等著吧。”高公子喜不自勝,就站在船外等待。這時天上一點雲彩也沒有,月色十分清朗。過了片刻,遠遠看見一個女子從後面的船上走出來,和那丫環一齊向他走來。離著還有十幾步,就覺得那小姐光彩煥發,香氣襲人。高公子心旌搖盪得控制不住自己,就迎上前去拉起小姐的手。小姐也一下撲進高公子懷裡,十分動情。兩個人就進了船裡,親親熱熱地過了一夜。從此小姐每夜都來,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小姐忽然對高公子說:“我想告訴你一件十分祕密的事,你不會嫌我怪我吧?”高公子

曰:“固請說之。”乃曰:“兒本長史亡女,命當更生。業得承奉君子,若垂意相採,當為白家令知也。”高大驚喜曰:“幽明契合,千載未有。方當永同枕蓆,何樂如之!”女又曰:“後三日必生,使為開棺。夜中以面乘霜露,飲以薄粥,當遂活也。”高許諾。

明旦,遂白廣。廣未之甚信,亦以其絕異,乃使詣劉長史,具陳其事。夫人甚怒曰:“吾女今已消爛,寧有玷辱亡靈,乃至此耶?”深拒之。高求之轉苦。至夜,劉及夫人俱夢女曰:“某命當更生,天使配合,必謂喜而見許。今乃靳固如此,是不欲某再生耶?”及覺,遂大感悟。亦以其姿色衣服,皆如所白,乃許焉。至期,乃共開棺,見女姿色鮮明,漸有暖氣,家中大驚喜。乃設幃幕於岸側,舉置其中,夜以面承露,晝哺飲。父母皆守視之。一日,轉有氣息,稍開目,至暮能言,數日如故。高問其婢,雲:“先女死,屍柩亦在舟中。”女既蘇,遂臨,悲泣與決。乃擇吉日,遂於此地成婚,後生數子。因名其地,號為禮會村也。出《廣異記》。

說:“你儘管說吧。”小姐就說:“我本來是劉長史死去的女兒,命裡該著復生。如今我已經得以承命侍奉郎君你,如果你真的喜歡我並願意娶我為妻,就應該告訴家裡,讓他們知道。”高公子聽後大為驚喜,說:“陰陽兩界的男女結合,這是千年沒有的事。而且我倆還能終生結為夫妻,這是多麼好的事啊!”小姐又說:“三天後我必定會復活,你讓人打開我的棺木。夜裡讓我的臉承接天上的霜和露水,白天做稀粥給我喝,我就能活過來了。”高公子答應了。

第二天早上,他就把這事告訴了父親高廣。高廣不太相信,但他也覺得這事太奇怪了,就讓高公子去和劉長史說這事。劉長史的夫人聽後十分生氣地說:“我的女兒連屍體都爛了,你怎麼竟敢這樣玷汙死去的人呢?”她堅決不答應高公子的請求。高公子苦苦地向她哀求。這天夜裡,劉長史和夫人都夢見死去的女兒來對他們說:“我命中該復生,上天讓我和高公子結合,我以為你們定會高興地應允。現在你們這樣堅決地拒絕,莫非不願意讓女兒我復生嗎?”劉長史和夫人醒來後,才恍然大悟。再加上高公子描述他女兒的衣服容貌都十分對頭,就答應了高公子。三天以後,兩家人共同打開劉小姐的棺木,見小姐的氣色非常好,身上已有了暖氣。家裡人又驚又喜,就在河岸上圍起了布幕,把小姐抬到裡面。夜裡仰面來接露水,白天做稀粥給小姐喝。她的父母都守在她身旁。一天,小姐開始能呼息了,並稍稍睜開了眼睛;到了晚上就能說話了,幾天後就恢復得和好人一樣了。高廣問劉長史丫環是怎麼回事,劉長史說:“這丫環是在女兒之前死的,丫環的棺材也在船中放著。”現在小姐復活了,那丫環就來了,哭著和小姐訣別。於是高、劉兩家選定了一個好日子,就在當地為高公子和劉小姐舉行了婚禮。後來他們生了好幾個孩子。這件事使這河邊的村子也出了名,人們把這村子叫作“禮會村”。出自《廣異記》。

盧頊表姨

洺州刺史盧頊表姨常畜一 子,名花子,每加念焉。一旦而失,為人所斃。後數月,盧氏忽亡。冥間見判官姓李,乃謂曰:“夫人天命將盡,有人切論,當得重生一十二年。”拜謝而出。行長衢中,逢大宅,有麗人,侍婢十餘人,將遊門屏,使人呼夫人入。謂曰:“夫人相識耶?”曰:“不省也。”麗人曰:“某即花子也。平生蒙不以獸畜之賤,常加育養。某今為李判官別室,昨所囑夫人者,即某也。冥司不廣其請,只加一紀,某潛以改十二年為二十,以報存育之恩。有頃李至,伏願白之本名,無為夫人之號,懇將力祈。”李逡巡而至,至別坐語笑。麗人首以圖乙改年白李,李將讓之。對曰:“妾平生受恩,以此申報,萬不獲一,料必無難之。”李欣然謂曰:“事則匪易,感言請之切。”遂許之。臨將別,謂夫人曰:“請收餘骸,為痤埋之。骸在履信坊街之北牆,委糞之中。”夫人既蘇,驗而果在,遂以子禮葬之,後申謝於夢寐之間。後二十年,夫人乃亡也。出《玄怪錄》。

劉氏子妻

劉氏子者,少任俠,有膽氣,常客遊楚州淮陰縣,交遊多市井惡少。鄰人王氏有女,求聘之,王氏不許。後數歲,

盧頊表姨

洺州刺史盧頊的表姨曾經養了一隻小狗,名叫“花子”,盧氏十分喜愛它。有一天,花子忽然丟了,可能是被人打死了。過了幾個月,盧氏忽然死了。她到了冥間,見到一個姓李的判官。李判官對她說:“夫人的陽壽快要完了,但有人替你重新算了一下,讓你再活十二年。”盧氏拜謝後走出來,在陰間的大街上看見一個高大的府第,裡面有個美人,被十幾個丫環簇擁著。美人剛走出門前的影壁,看見了盧氏,就讓丫環把盧氏請到家裡,問盧氏道:“夫人還認識我嗎?”盧氏說:“我想不起來了。”美女說:“我就是花子啊。在陽間,我承蒙你不以我是個畜牲而輕視我,對我加以養育,我感恩不盡。我現在是李判官的姨太太,昨天在大堂上為你爭取添加陽壽的就是我。冥司沒有完全允准我的請求,只給你加壽十二年,我偷偷地把十二年改為二十年,以報答你對我的養育之恩。一會兒李判官來,希望把你的原名告訴我,不要說你當夫人的名號,我就用你的本名再向李判官為你說情增壽。”一會兒李判官來了,坐在一旁和美人說笑。美人就向李判官說已把盧氏的十二年陽壽改為二十年。李判官正要責備她,美人說:“我平生得到夫人的恩德,以此來回報,只不過是報答了人家萬分之一罷了,想來你不會為難她的。”李判官很痛快地答應說:“這事雖然不好辦,但念你這樣懇切地求我,就答應你吧。”美人和盧氏告別時說:“請您把我的屍體收起來,把我埋掉。我的屍體在履信坊街的北牆下,被人扔在糞坑裡。”盧氏還陽後,按美人說的地方去找,果然找到了花子的屍體。於是她用埋葬兒子的禮節把花子的屍體埋掉。後來,花子又給盧氏託夢表示感謝。後來盧氏果然又活了二十年才去世。出自《玄怪錄》。

劉氏子妻

有個劉姓人家的兒子,年輕時抑強扶弱,以俠義自任。他膽子也很大,曾到楚州淮陰縣遊歷,結交了不少市井惡少。劉某的鄰居王氏有個女兒,劉某曾去求婚,王氏沒有同意。過了幾年,

因飢,遂從戎。數年後,役罷,再遊楚鄉。與舊友相遇,甚歡,常恣遊騁。晝事弋獵,夕會狹邪。因出郭十餘里,見一壞墓,棺柩暴露。歸而合飲酒。時將夏夜,暴雨初止,眾人戲曰:“誰能以物送至壞冢棺上者?”劉秉酒恃氣曰:“我能之。”眾曰:“若審能之,明日,眾置一筵,以賞其事。”乃取一磚,同會人列名於上,令生持去,餘人飲而待之。生獨行,夜半至墓。月初上,如有物蹲踞棺上,諦視之,乃一死婦人也。生舍磚於棺,揹負此屍而歸。眾方歡語,忽聞生推門,如負重之聲。門開,直入燈前,置屍於地,卓然而立,面施粉黛,髻發半披。一座絕倒,亦有奔走藏伏者。生曰:“此我妻也。”遂擁屍至床同寢。眾人驚懼。至四更,忽覺口鼻微微有氣。診視之,即已蘇矣。問所以,乃王氏之女,因暴疾亡,不知何由至此。未明,生取水,與之洗面濯手,整釵髻,疾已平復。乃聞鄰里相謂雲:“王氏女將嫁暴卒,未殮,昨夜因雷,遂失其屍。”生乃以告王氏,王氏悲喜,乃嫁生焉。眾鹹嘆其冥契,亦伏生之不懼也。出《原化記》。

延陵村人妻

延陵靈寶觀道士謝又損,近縣村人有喪婦者,請又損為齋。婦死已半月矣,忽聞推棺而呼,眾皆驚走。其夫開

因為生活無著落,劉某就從軍當了兵。幾年後兵役期滿,劉某又回到楚州,和當年結交的那幫哥們兒重逢,十分高興,常常和他們在一起騎馬出遊。他們白天打獵,晚上就在花街柳巷聚會。有一次劉某一夥又出城遊玩。離城十多裡地,他們看見一個塌壞的墳墓,棺材暴露在外面。遊玩回來他們聚在一起喝酒。這時是夏天的夜晚,一場暴雨剛停。大家就開玩笑說:“誰敢把一件東西送到那座壞墓的棺材上?”劉某仗著酒力膽氣更壯,就說:“我能!”大家說:“如果你真能做到,明天我們大家共同出錢辦一桌酒席來犒賞你。”於是就拿來一塊土坯,把眾人的名字都寫在坯上,讓劉某拿到墓地去,其他人一邊喝酒一邊等著。劉某獨自一個人上了路,半夜時分來到壞墓前。這時月亮剛剛出來,他影影綽綽看見有個東西蹲在棺材上。仔細一看,是個死了的女人。劉某就把那塊土坯放在棺材上,背起那具女屍往回走。朋友們正在屋裡談笑,忽然聽得劉某推門,好像揹著一件很重的東西。門開後,劉某一直走到燈前,把女屍放在地上。那女屍竟直挺挺地站著,臉上還擦著胭粉,頭髮半披著。朋友們都驚呆了,有的嚇得逃掉,有的嚇得趴在地上。劉某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妻子。”然後就摟著女屍上床一同睡下了。大家更加害怕。睡到四更時分,劉某忽然覺得女子的鼻子和嘴微微有氣,仔細察看,這女子竟活過來了。問她是怎麼回事,回答說她是王氏之女,得急病死了,不知怎麼會到了這裡。這時天還沒亮。劉某打來水,讓女子洗臉洗手,整理梳妝,這女子的病已經完全好了。後來鄉鄰們就紛紛傳告,說王氏女將出嫁時突然死亡,還沒入殮,昨天夜裡打雷時,屍體忽然不見了。劉某就到王氏家講了這件事,王氏悲喜交加,就把女兒嫁給了他。人們都驚歎陰陽兩界竟能成就了婚事,也佩服劉某的膽量。出自《原化記》。

延陵村人妻

延陵的領縣有個村人的妻子死了,這個人就請靈寶觀的道士謝又損來作道場超度亡靈。他的妻子死了已有半個月,忽然聽見她在棺材裡喊叫著推棺材,人們都嚇得逃散了。她的丈夫打開

棺視之,乃起坐,頃之能言。雲,為舅姑所召去,雲我此無人,使之執爨。其居處甚閒潔,但苦無水。一日,見溝中水甚清,因取以漉饋。姑見之,大怒曰:“我不知爾不潔如是,用爾何為?”因逐之使回。走出門,遂蘇。今尚無恙。出《稽神錄》。

趙某妻

丁亥歲,浙西有典客吏趙某妻死。未及大殮,忽大叫而活。云為吏所錄,至鶴林門內,有府署,侍衛嚴整,官吏諮事及領囚禁者甚眾。吏持己入,至庭下,堂上一綠衣一白衣偶坐。綠衣謂吏曰:“汝誤,非此人也,急遣之。”白衣曰:“已追至此,何用遣也?”綠衣不從,相質食頃。綠衣怒,叱吏遣之。吏持己疾趨出,路經一橋,數十人方修橋,無板有釘。吏持之走過,釘傷足,因痛失聲,遂活。視足果傷,俄而鄰婦暴卒,不復蘇矣。出《稽神錄》。

棺材,看到那女人竟坐了起來,不一會就能說話了。她說:“我是被公婆召到陰間去的,他們說身邊沒人侍奉,召我去給他們做飯。他們住的地方很寬敞乾淨,只是苦於沒有水。有一天,我看見一條溝裡有很清的水,就打了水淘米作飯。婆婆看見了大怒說:‘我不知道你竟是這麼不乾淨!讓你來有什麼用?’然後就把我趕出了門。我一出門,就甦醒過來了。”這個女人到現在還活得很太平。出自《稽神錄》。

趙某妻

丁亥年,浙西有個在官府當禮賓官的趙某。他的妻子死了還沒有入殮,忽然大叫一聲活了過來。她說被一個陰間的官吏抓了去,到了鶴林門裡,來到一個府衙前。門前警衛森嚴,裡面審案的官員和領出領進的囚犯很多。那官吏把她帶到大堂下,只見堂上兩個官員相對而坐,一個穿綠衣,一個穿白衣。綠衣官員看見她後就對帶她來的官吏說:“你抓錯了,不是她,快把她送回去吧。”白衣官員卻說:“既然已經抓來了,何必再送回去呢?”綠衣官員不同意,兩個官員爭執了有一頓飯工夫。綠衣官員生氣了,斥責那個官吏說:“我命令你馬上把她送回去!”那官吏抓著她急忙出了府衙。路上經過一座橋,有幾十個人正在修橋,但橋上沒有板子,只有釘子。官吏抓著她過橋,釘子扎傷了她的腳,她痛得大喊了一聲,就活過來了。看她的腳上,果然有傷。不久,趙某鄰居的一個女人突然死了,而且再也沒有復活。出自《稽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