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
杜元穎 朱道士 鄭 生 趙士宗 曹 朗
秄 兒 李 約 張 縝 馬 舉 韋 琛
張謀孫 李 黃 宋 洵 張氏子 僧十朋
宜春人 朱從本 周 本 王宗信 薛老峰
歐陽璨
杜元穎
杜元穎鎮蜀年,資州方丈大石走行,盤礴數畝。新都縣大道觀老君旁泥人鬚生數寸,拔之,俄頃又出。都下諸處有慄樹,樹葉結實,食之,味如李。鹿頭寺泉水湧出,及貓鼠相乳之妖。蠻欲圍城,城西門水,有人見一龍與水牛鬥,俄頃皆滅。又說,李樹上皆得木瓜,而空中不實。出《戎幕閒談》。
朱道士
朱道士者,大和八年常遊廬山。憩於澗石,忽見蟠蛇如堆繒錦,俄變為巨龜。訪之山叟,雲是玄武。朱道士又曾遊青城山丈人觀。至龍橋,見巖下有枯骨,背石平坐,
杜元穎
杜元穎鎮守蜀地的時候,資州有一塊一丈見方的大石頭能自己行走,佔據了好幾畝地的地方。新都縣大道觀老君像旁邊的泥人長出了幾寸的鬍鬚,把它拔了,過一會兒又長出來。城下各處有栗子樹,樹葉上結出果實,吃它,味道像李子。鹿頭寺的泉水湧出來,還有貓給鼠餵奶的怪事。南蠻軍隊想要圍城,城西門有一條河,有人見一條龍和水牛打鬥,不一會兒全都消失了。又有人說,李子樹上都結了木瓜,但是裡邊是空的,沒有瓤。出自《戎幕閒談》。
朱道士
朱道士太和八年曾遊廬山。他在山澗的大石上休息,忽然看到一條盤曲的大蛇有如一堆錦緞,頃刻間變成了一頭大龜。他向山上的老翁打聽,說是玄武。朱道士還曾經遊青城山丈人觀。他走到龍橋,見巖下有一具枯骨,背對石頭平坐在那裡,
接手膝上。鉤 ,附苔絡蔓,色白如雪。雲祖父已常見。出《酉陽雜俎》。
鄭 生
俗傳人之死,凡數日,當有禽自柩中而出者,曰“殺”。大和中,有鄭生者,常於隰川與郡官略於野。有網得一巨鳥,色蒼,高五尺餘。主將命解而視之,忽無所見。生驚,即訪裡中民,訊之。民有對者曰:“裡中有人死,且數日,卜人言,今日‘殺’當去。其家伺而視之,有巨鳥色蒼,自柩中出。君之所獲,果是乎?”天寶中,京兆尹崔光遠因遊略,常遇一妖鳥,事與此同也。出《宣室志》。
趙士宗
會昌元年,戎州水漲,浮木塞江。刺史趙士宗召水軍接木段。公署卑小地窄,不復用,因並修開元寺。後月餘日,有夷人,逢一人,如猴,著故青衣,亦不辨何制。雲:“關將軍遣來採木,被此州接去,不知為計,要須明年卻來收。”夷人說於州人。至二年七月,天欲曙,忽暴水至。州城臨江枕山,每大水,猶去州五十餘丈。其時水高百丈,漂二十餘人。州基地有陷十丈處,大石如三間屋者,積堆於州基。水黑而腥,至晚方退。知州官虞藏玘及吏,才及船投岸。旬月後,州水方幹,除大石外,更無一物。唯開元寺玄宗真容,去舊處十餘步,卓立沙上。其他鐵石,一無有者。出《酉陽雜俎》。
兩手相接放在雙膝上。骨骼勾連在一起如同鎖鏈一樣,上面附著著苔蘚和藤蔓,顏色白得像雪。他說他祖父已曾見過。出自《酉陽雜俎》。
鄭 生
民間傳說人死了,過了幾天,會有鳥從靈柩中飛出來,那鳥叫“殺”。太和年間,有一位鄭生,曾經在隰川和郡官到野外巡視。有人網到一隻大鳥,蒼青色羽毛,五尺多高。主將讓人把它解下來看看,忽然什麼也看不見了。鄭生很是吃驚,就去拜訪鄉里百姓,打聽這件事。有百姓回答說:“鄉里有個人死了幾天了,占卜的人說,今天‘殺’會離去的。這家人等候在那裡看著,有一隻蒼青色大鳥,從靈柩中飛出來。你所捕獲的,就是這隻鳥吧?”天寶年間,京兆尹崔光遠一次外出巡遊,曾經遇到一隻妖鳥,情形和這相同。出自《宣室志》。
趙士宗
會昌元年,戎州江水暴漲,水上的浮木堵塞了江流。刺史趙士宗讓水軍把浮木段打撈上來。戎州官署低矮窄小,用不了這麼多,於是剩下的木頭就都用來修建開元寺。後來過了一個多月,有一個夷人碰到一個人,這個人像猴,穿一件舊的青色衣服,從衣服也辨不出是何身份。這人說:“關將軍派我來採木頭,被這個州收了去,沒有辦法,要明年再回來收了。”夷人把這事告訴給戎州人。到了第二年七月,天將亮,忽然大水來了。州城一面臨江,一面靠山,每次發大水,還離州城五十多丈遠。這次水高一百多丈,沖走二十多人。州城城基有陷下去十丈的地方,有大石頭像三間房子那麼大,堆積在州城城基。水又黑又腥,到了晚上才退。州署官員虞藏玘和其他官吏們,這時候才能夠乘船靠岸。一個月後,州城裡的水才乾,除了大石頭以外,沒有別的東西了。只有開元寺唐玄宗的雕像,被衝到離舊地方十幾步處,直立在沙灘上。其它鐵石器物,全都沒有了。出自《酉陽雜俎》。
曹 朗
進士曹朗,文宗時任松江華亭令。秩將滿,於吳郡置一宅。又買小青衣,名曰花紅雲。其價八萬,貌甚美,其家皆憐之。至秋受代,令朗將其家人入吳郡宅。後逼冬至,朗緣新堂修理未畢,堂內西間,貯炭二百斤。東間窗下有一榻,新設茵席,其上有修車細蘆 十領。東行南廈,西廊之北一房,充庫。一房即花紅及乳母,一間充廚。至除前一日,朗姊妹乃親,皆辦奠祝之用。鐺中及煎三升許油,旁堆炭火十餘斤。妹作餅,家人並在左右,獨花紅不至。朗親意其惰寢,遂召之至,又無所執作。朗怒,笞之,便雲頭痛。忽有大磚飛下,幾中朗親。俄又一大磚擊油鐺,於是驚散。廚中食器,亂在階下。日已晚,俱入西舍,遂移入堂,並將小兒。及扃堂門,子母相依而坐,汗流如水,不諭其怪。朗取炭數斤燃火,俄又空中轟榻之聲,火又空中上下。忽見東窗下床上,有一女子,可年十四五,作兩髻,衣短黃襦褲,跪於床,似效人碾茶。朗走起擒之,繞屋不及。逡巡,匿蘆
積中。朗又踏之,啾然有聲,遂失所在。坐以至旦,雞鳴,方敢開門。乳母花紅熟寢於西室。
朗召玉芝觀顧道士作法。數日,有人長吁曰:“吾是樑苑客枚皋。前因節日,求食於此,君家不知云何見捕?”朗具茶酒,引之與坐。皋謂朗曰:“吾元和初,游上元瓦棺閣,第二層西隅壁上,題詩一首。”朗苦請,皋曰:“方心事無悰,
曹 朗
進士曹朗,文宗時任松江華亭縣的縣令。任期將滿,他在吳郡購置了一處宅院。又買了一個小婢女,名叫花紅。她的價錢是八萬,容貌非常美,這一家人都很憐愛她。到了秋天,曹朗的官職被別人接替,他就將全家人遷入吳郡的宅子裡。後來將近冬至,曹朗因為新堂的修理尚未完畢,在堂內的西間,還存放了二百斤炭。東間窗下有一張床,新鋪設的席子,那上面有修車用的細蘆葦編成的席子十領。往東走是南屋,西廊的北面有一間房,當庫房用。一間房是花紅和乳母的住處,一間房是廚房。到除夕的前一天,曹朗的姐妹和母親,都動手置辦祭奠祝禱用的東西。鍋裡煎著三升左右的油,旁邊堆著十幾斤炭火。妹妹做餅,家人都在旁邊,只有花紅沒到。曹朗的母親以為她在睡懶覺,就把她找了來,她又不幹什麼事。曹朗生氣了,用鞭子打她,她便說頭痛。忽然有一塊大磚飛下來,差一點打中曹朗的母親。不一會兒又有一塊大磚砸到油鍋裡,於是大家驚散。廚房裡的食器在臺階下亂作一團。天已經晚了,人們都來到西屋,又轉移到堂上,還抱著小孩。等關上堂門,母子相依而坐,汗流如水,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曹朗拿來幾斤炭生上火,頃刻間空中又有轟塌的聲音,火焰懸在空中上下飛動。忽然看到東窗下的床上,有個女子,年齡大約十四五歲,梳著兩個髮髻,穿黃色短衣褲,跪在床上,好像在模仿人碾茶。曹朗跑過去捉拿她,繞著屋子追也追不上。她迅速地藏到了蘆蓆堆中。曹朗又上去用腳踏,裡面發出啾啾的聲響,於是她就消失了。大家坐著到了天明,聽到雞叫,才敢開門。乳母和花紅卻正在西屋熟睡。
曹朗請玉芝觀的顧道士來家裡做法。幾天之後,有一個人長嘆說:“我是樑苑的賓客枚皋。之前趁著節日,到這兒來要飯吃,你家不知道為什麼把我捉起來了?”曹朗準備了茶和酒,請枚皋入座。枚皋對曹朗說:“我在元和初年時遊覽過上元瓦棺閣,在第二層西邊角落的牆壁上,題有一首詩。”曹朗苦苦請求枚皋告訴他那首詩的內容,枚皋說:“我正有心事不太高興,
幸相悉。他日到金陵,可自錄之。足下之祟,非吾所為。其人不遠,但問他人,當自知。”朗遂白顧道士,舍之。裡中有女巫朱二孃,又召令佔。巫悉召家人出,唯花紅頭痛未起。巫強呼之出,責曰:“何故如此?娘子不知,汝何不言?”遂拽其臂,近肘有青脈寸餘隆起。曰:“賢聖宅於此,夫人何故驚之?”花紅拜,唯稱不由己。朗懼,減價賣之。歷二家,皆如此。遂放之,無所容身,常於諸寺紉針以食。
後有包山道士申屠千齡過,說花紅本是洞庭山人戶共買人家一女,令守洞庭山廟。後為洞庭觀拓北境二百餘步,其廟遂除。人戶賣與曹時,廟中山魅無所依,遂與其類巢於其臂。東吳人盡知其事。出《乾 子》。
秄 兒
彭城劉刺夫,會昌中進士上第。大中年,授鄠縣尉卒。妻王氏,歸其家,居洛陽敦化裡第禮堂之後院。鹹通丁亥歲,夜聚諸子侄藏鉤,食煎餅。廚在西廂,小僮秄兒,持器下食。時月晦雲慘,指掌莫分。秄兒者,忽失聲仆地而絕。秉炬視之,則體冷麵黑,口鼻流血矣。擢髮灸指,少頃而蘇。復令數夫束縕火循廊之北。於倉後得所持器。倉西則大廁,廁上得一煎餅,溷中復有一餅焉。出《三水小牘》。
但仍有幸與你相識。以後到了金陵,你可以自己去抄錄。你家妖怪作祟,不是我乾的。那人離此不遠,只要問一問別人,你就會知道的。”曹朗就把這事告訴了顧道士,不讓他再做法了。鄉間有一個女巫叫朱二孃,曹朗又把她找來占卜。女巫讓家人全都出去,只有花紅頭痛沒起來。女巫硬把她叫出來,責備她說:“為什麼這樣呢?娘子不知道,你為什麼不說?”於是就來拽她的胳膊,她胳膊近肘處隆起了一寸多長的青筋。花紅說:“有賢聖住在這兒,夫人為什麼要驚動他們?”花紅又下拜,只說自己是身不由己。曹朗害怕了,就把她減價賣給了別人。她又經歷了兩家,都發生了同樣的事。於是就把她驅逐出去了,她無處容身,常到各寺院去做些針線活維持生計。
後來有一個叫申屠千齡的包山道士來拜訪曹朗,說花紅本來是洞庭山的一些人家共同買的一個別家女子,讓她守洞庭山廟。後來因為洞庭觀向北拓展了二百多步,那座廟就廢除了。那些人家把她賣給曹朗時,廟中的山妖鬼怪無所依存,就和它們的同類在她的胳膊上巢居下來。東吳的人們都知道這件事。出自《乾 子》。
秄 兒
彭城的劉剌夫,會昌年間考中進士。大中年間授鄠縣縣尉,死在任上。他的妻子王氏回到老家,住在洛陽敦化裡宅第禮堂的後院。鹹通丁亥年,一天夜裡她聚集各位子侄來玩猜物的遊戲,還吃煎餅。廚房在西廂,有個小童叫秄兒,拿著食器來送飯。當時月色昏暗烏雲低垂,伸手不見五指。秄兒忽然失聲摔倒而氣絕。人們拿來燈燭一看,只見他身體冰冷,面色發黑,口鼻流血。人們揪他的頭髮,薰灼他的手指,過了一會兒他才甦醒過來。又讓幾個男子捆綁破麻做成火把,順著廊簷向北去尋找。在庫房後邊找到了秄兒所拿的食器。庫房的西頭就是廁所,在廁所找到了一張煎餅,糞坑裡還有一張煎餅。出自《三水小牘》。
李 約
鹹通丁亥歲,隴西李夷遇為邠州從事。有僕曰李約,乃夷遇登第時所使也。願捷善行,故常令郵書入京。其年秋七月,李約自京還邠,早行數坊,鼓始絕,倦憩古槐下。時月映林杪,餘光尚明。有一父皤然,傴而曳杖,亦來同止。既坐而呻吟不絕,良久謂約曰:“老夫欲至咸陽,則蹣跚不能良行。若有義心,能負我乎?”約怒不應,父請之不已。約乃謂曰:“可登背。”父欣然而登。約知其鬼怪也,陰以所得哥舒棒,自後束之而趨。時及開遠門,東方明矣。父數請下,約謂曰:“何相侮而見登?何相憚而欲舍?”束之愈急。父言語無次,求哀請命,約不答。忽覺背輕,有物墜地。視之,乃敗柩板也,父已化去。擲於裡垣下,後亦無咎。出《三水小牘》。
張 縝
處士張縝,多能善琴。其妻早亡於江陵,納妾甚麗。未旬日,主庖小青衣於灶下得一銅人,長可一寸,色如火。須臾漸大,長丈餘,形狀極異。走入縝室,取其妾食之,毛髮皆盡。食訖漸小,復如舊形,入灶下而失。出《聞奇錄》。
李 約
鹹通丁亥年,隴西李夷遇任邠州從事。他有個僕人叫李約,是李夷遇科舉及第的時候就使用的僕人。李約樸實敏捷,還善於走路,所以李夷遇經常讓他到京城去送信。那年秋天七月,李約從京城回邠州,早早起來,走過幾條街巷,更鼓才不響了,他因疲倦,在一棵古槐樹下休息。當時月亮映在林梢,餘光還比較明亮。有一個白頭髮老頭兒,彎著腰拄著柺杖,也來到槐樹下休息。他坐下之後就呻吟不止,過了好一會兒,他對李約說:“老漢我想到咸陽去,但步履蹣跚不能很好地走路。你要是有義心,能揹我嗎?”李約很生氣,沒有答應,老頭兒不停地請求。李約這才對他說:“你可以爬到我背上來。”老頭兒高興地爬到他背上。李約知道他是鬼怪,暗中把帶在身邊的哥舒棒拿出來,從後邊把他控制住往前跑。到了開遠門的時候,東方已經放亮了。老頭兒幾次請求下來,李約對他說:“你為什麼欺侮我而騎到我身上?為什麼害怕了又要離去?”說著,他控制得更緊了。老頭兒語無倫次,苦苦地哀求饒命,李約就是不答應。忽然他覺得背上變輕了,有東西墜落到地上。一看,是一塊爛棺材板子,老頭兒已變化而去。李約把棺材板子扔到里巷的牆下,後來也沒什麼災禍。出自《三水小牘》。
張 縝
處士張縝,很善於彈琴。他的妻子早年死在了江陵,於是他又納了一個妾,長得非常美麗。不到十天,負責做飯的小丫環在灶臺下拾到一個銅人,約有一寸來高,顏色像火。不一會兒,那銅人漸漸長大,長到一丈多高,形狀容貌極其特別。銅人跑到李縝的屋子裡,抓住李縝的愛妾就吃,連頭髮都吃光了。吃完了它又漸漸變小,又變回原來的樣子,回到灶臺下就消失了。出自《聞奇錄》。
馬 舉
馬舉常為山南步奏官。間道入蜀,時兵後僻路,絕無人煙。夜至一館,聞東廊下有人語聲,因往告之。有應者雲:“中堂有床,自往宿去。”舉至中堂,唯有土榻。求火,答雲:“無火。”求席,隔屋擲出一席,可重十餘斤。舉亦壯士,殊不介意。中夜,有一物如猴,升榻而來。舉以鐵椎急擊之,叫呼而走。及明告別,其人怒去,更雲:“夜來見伊獨處,令兒子往伴,打得幾死。”舉推其門,不可開。自隙窺之,積壤而已。舉後為太原大將,官至淮南節度使。出《稽神錄》。
韋 琛
昭義從事韋琛,幼年時尚在學院。冬節夜,捧書以歸,及寢堂,絕無人,獨廚中有構火烹油之所。因窺之,則鐺長數尺,久而復低,如是者三四。琛大恐,奔出於門,方見其家。悉於外寢,營享奠之所矣。琛神色慘慄,且告之故。家人鹹叱之,以為稚子妄語也。俄頃,廚中有主庖青衣,就鐺作食,仍映小兒於懷抱間。兒踴身索哺,因誤墜鐺中。沸油湧溢,青衣大叫。火已及屋,長幼奔救。或沃以水,焰則轉熾,蓋膏水相激也。乃雜擲罌盎茵毯之類,久之方滅。火滅,兒已燋矣。闔室驚怖,為之罷節。青衣亦以此發悸而死。出《唐闕史》。
馬 舉
馬舉曾經做過山南步奏官。他從小道到蜀地去,那時戰亂剛過,偏僻小路上沒有人煙。他夜晚來到一家旅館,聽到東廊下有人說話的聲音,就過去告訴人家。有人答應說:“中堂有床,你自己去睡吧。”馬舉來到中堂,見裡邊只有土炕。他要火,有人回答說:“沒有火。”他要席子,隔壁屋扔出來一張席子,約有十來斤重。馬舉也是個壯士,一點也不在意。半夜,有一個猴一樣的東西跑到炕上來。馬舉用鐵錘使勁打它,它大呼小叫地跑了。等到天明告別時,那人生氣地離去,還說:“夜裡見你獨自在那兒,讓兒子去跟你作伴,你差點把他打死了。”馬舉去推那門,推不開。從門縫往裡一看,只是土堆而已。馬舉後來當了太原大將,官位升至淮南節度使。出自《稽神錄》。
韋 琛
昭義軍從事韋琛,幼年的時候還在學校讀書。冬至節那天晚上,他捧著書回家,走到堂屋,一個人也沒有見到,只有廚房裡在架火燒油。於是他就向廚房裡窺視,見到一個長了幾尺高的鍋,過了好久這鍋又變低了,如此反覆了三四次。韋琛十分害怕,就跑出門來,這時才看到全家人。家人們都集中在外屋,正在佈置祭奠的場所。韋琛的神情悽慘悲痛,向家人述說了剛才的事情。家人全都呵叱他,以為是小孩子胡說八道。片刻之間,廚房裡有一個負責做飯的婢女,在鍋前做飯,還映現出一個小孩在她的懷抱裡。小孩往上跳想要吃奶,結果不小心掉到了鍋裡。沸騰的油溢出來,婢女大叫。火已經燒到屋裡,家中男女老少都跑來救火。有的人用水澆,火焰卻變旺了,大概是油水相激的原因。於是就亂扔了一些瓶子、罐子、墊子、毯子之類的東西,老半天才把火撲滅。火滅了,那個小孩也燒焦了。全家人都吃驚恐懼,因此不再過節了。那婢女也因為這件事驚悸而死。出自《唐闕史》。
張謀孫
廣州副使張謀孫,雖出於闒葺,有口辯,善心計,累為王府參佐。鹹通初,從交廣闢,遂為元寮。性貪侈,聚斂不倦。南海多奇貨,若犀象珠貝之類,不可勝計。及府罷北歸,止於汝墳。於郡西三十里,鬱陽驛南,汝水之上,構別業,窮極華敞。常鑿一池,欲北引官渠水漲之。或曰:“此處今年太歲所在也。”謀孫誡役夫曰:“掘得太歲則止。”明日及泉,獲一土囊,破之,中有物升餘,色白,如粟粒,忽跳躍四散而隱。謀孫遂中暴病,信宿而死。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三水小牘》。
李 黃
渠州刺史李黃,夏日憩於小廳。見鼠穴中有一人,長數寸,執彗,掃穴前而入。有二人,亦長三二寸,舁一鑊,添水爨薪。須臾,鑊前有一夜叉,執鐵扠,叉一人。披紫袍,執象笏,長三二寸,形色狀貌,乃李也。黃雖懼而不敢驚之。乃咄黃脫衣,入鑊中,須臾而出,黃衣服而入穴中。又見一婦人出火中,乃黃之孀姊,寓嶽州久矣。主鑊者扠黃姊入鑊中,須臾又出。姊服衣亦入穴中。主鑊者亦入,又二人舁鑊入,而擁彗者又掃去其灰燼。數日如此,黃大憂,遣訪其姊,亦無恙,數年方卒。黃十餘年方卒。出《聞奇錄》。
張謀孫
廣州副使張謀孫,雖然出身貧寒,但是有口才,有心計,多次升官後擔任王府參佐。鹹通初年,他從嶺南被徵召,於是成為了重臣。他性情貪婪奢侈,聚斂無厭。南海一帶奇貨很多,像犀角、象牙、珍珠、貝殼之類,多得不可勝數。等到他卸任北歸故里,走到古汝水堤岸處,便停了下來。他在郡西三十里,鬱陽驛之南,汝水岸邊,建造了一座別墅,豪華寬敞至極。他曾經鑿了一個水池,想要從北面引官渠裡的水灌滿它。有人說:“這裡今年是太歲所在的地方。”張謀孫告誡為他幹活的工匠們說:“挖到太歲就停止。”第二天挖到了泉水,發現一個土囊,打破一看,裡邊有一升多東西,顏色是白的,像穀粒,忽然跳起來四散而隱沒。張謀孫於是突然得了重病,過了兩宿就死了。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自《三水小牘》。
李 黃
渠州刺史李黃,夏天在小廳裡休息。看到耗子洞裡有一個小人,幾寸高,拿著掃帚,掃完了洞口就回去了。又有兩個人,也是二三寸高,抬著一口鍋,添上水,燒上火。不一會兒,鍋前有一個夜叉,拿著鐵叉,叉起一個人。這個人穿著紫色袍子,拿著象牙笏板,高二三寸,看他的神色樣貌,竟是李黃。李黃雖然害怕,但是也不敢驚擾。夜叉呵叱李黃脫去衣服,進到鍋裡去,一會兒又出來,李黃穿好衣服進入了洞中。又看見一個婦人從火中出來,此人是李黃守寡的姐姐,寄居在嶽州很久了。看鍋的把李黃的姐姐叉到鍋裡,不多時又出來了。姐姐也穿好衣服進到洞中。看鍋的也進去了,又有二人抬著鍋進洞裡,拿掃帚的人又掃去那些灰燼。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李黃非常擔心,派人打聽他的姐姐,卻安然無恙,幾年後才死。李黃是十幾年之後才死的。出自《聞奇錄》。
宋 洵
進士宋洵,下第南歸。兄波,為金州石泉令。洵以縣邑喧雜,於縣東數裡葺一山居。未畢,役者聞山石中有婦人語云:“宋三郎來矣!”及洵居之,因月夜,於書堂側屣步,又自聞石中雲:“宋三郎來矣!”駐步聽之,石門忽開。見婦人數輩,再拜笑曰:“請三郎入來。”洵欲走,為數輩所擒。入其室,石門遂閉。僕伕急告波,穿石求之,終不能得。出《聞奇錄》。
張氏子
唐文德中,京官張,忘其名,寓蘇臺。子弟少年,時往文人陸評事院往來,為一美人所悅。來往多時,心疑之,尋病瘠。遇開元觀道士吳守元,雲有不祥之氣,授一以符。果一盟器婢子,背書“紅英”字,在空舍柱穴中。因焚之,其妖乃絕。聞於劉山甫。出《北夢瑣言》。
僧十朋
劉建封寇豫章,僧十朋與其徒奔分寧,宿澄心僧院。初夜,見窗外有光。視之,見團火,高廣數尺。中有金車子,與火俱行,嘔軋有聲。十朋始懼,其主人云:“見之數年矣。每夜,必出於僧堂西北隅地中,繞堂數週,覆沒於此。以其不為禍福,故無掘視之者。”出《稽神錄》。
宋 洵
進士宋洵,落榜後南歸故鄉。他的哥哥宋波,是金州石泉縣令。宋洵因為縣城裡喧鬧嘈雜,在縣東幾裡的山中蓋一間房子居住。還沒有蓋完,幹活的人們聽到山石間有一個婦人說道:“宋三郎來了!”等到宋洵住進去之後,一次他趁著月夜,在書堂旁邊散步,自己又聽到石中說:“宋三郎來了!”他停下腳步去聽,一扇石門忽然開了。他看到裡邊有好幾位婦人,連連下拜,笑著說:“請三郎進來。”宋洵想要離開,被婦人們捉住了。進到裡邊,石門就關上了。僕人們急忙告訴宋波,宋波鑿穿石頭尋找,始終沒能找到。出自《聞奇錄》。
張氏子
唐朝文德年間,有一個姓張的京官,忘了他叫什麼名字,寄居在姑蘇臺。他的子侄中有位少年,時常往來於文人陸評事的家裡,被一個美人喜歡上了。來往了很長時間,他心裡對那美人很著迷,不久便病得消瘦了。遇上開元觀道士吳守元,守元說他有不祥之氣,就把一張符交給了他。後來果然發現一個製作成婢女模樣的陪葬器,背面寫著“紅英”二字,就在空屋柱子上的洞穴裡。於是他把符燒了,那妖就滅絕了。這是從劉山甫那裡聽來的。出自《北夢瑣言》。
僧十朋
劉建封進犯豫章時,僧人十朋和他的弟子們跑到分寧,住在澄心僧院裡。剛入夜,他們看見窗外有光。一看,只見一團火,高和寬各有幾尺。火中有輛飾金的車子,和火一塊兒移動,發出搖櫓一樣的響聲。十朋一開始很害怕,僧院主人說:“已見過多年了。每天夜裡,它必定出現在僧堂西北角的地裡,繞著僧堂走幾圈,再在那地方隱沒。因為它沒有帶來什麼禍事,所以沒有人挖開地看它是怎麼回事。”出自《稽神錄》。
宜春人
天祐初,有人遊宜春,止空宅中。兵革之後,井邑蕪沒。堂西屋樑上,有小窗,窗外隙荒數十畝。日暮,窗外有一物,正方,自下而上。頃之,全蔽其窗。其人引弓射之,應弦而落。時已夕,不能即視。明旦尋之,西百餘步,有方杉板,帶一矢,即昨所射也。出《稽神錄》。
朱從本
李遇為宣州節度使,軍政委大將朱從本。本家廄中畜猴,圉人夜起秣馬,見一物如驢,黑而毛,手足皆如人。據地而食此猴,見人乃去,猴已食其半。明年,遇族誅。宣城故老雲:“郡中常有此怪,每軍城有變,此物輒出,出則滿城皆臭。田 將敗,出於街中,巡夜者見之,不敢逼。旬月禍及。”出《稽神錄》。
周 本
信州刺史周本入覲揚都,舍於邸第。遇私諱日,獨宿外齋,張燈而寐。未熟,聞室中有聲劃然。視之,見火爐冉冉而上,直傅於屋,良久乃下,飛灰勃然。明日,滿室浮埃覆物,亦無他怪。出《稽神錄》。
王宗信
唐末,蜀人攻岐還,至於白石鎮,裨將王宗信止普安
宜春人
天祐初年,有個人遊宜春,住在一所空宅子裡。正值戰亂之後,城鄉荒蕪破落。堂西的房樑上,有一個小窗,窗外是幾十畝空閒荒地。天黑之後,窗外有一個東西,正方形,從下邊往上來。頃刻之間,把窗全擋上了。這人拉弓去射,那東西隨著弓弦聲落下去了。當時已是夜間,不能馬上出去看。第二天早晨一找,向西走了一百多步,有一塊方形杉木板,帶著一支箭,就是昨夜他射中的東西。出自《稽神錄》。
朱從本
李遇任宣州節度使時,軍政大事都委託給大將朱從本去辦。朱從本家的馬廄裡養著一隻猴子,養馬的人夜裡起來餵馬,看到一個像驢一樣的怪物,身上是黑色的,還長著毛,手腳都像人。那東西坐在地上吃那隻猴子,見有人來就離開了,猴子已被吃掉了一半。第二年,他家遭到滅族的災難。宣城的老人們說:“郡裡常出現這種怪物,每當軍城中有變故發生時,這東西就出現,一出現就滿城都是臭的。田 將要敗落的時候,它出現在街上,巡夜的看見了,不敢走近它。一個月後災禍就來臨了。”出自《稽神錄》。
周 本
信州刺史周本到揚州去朝覲,住在客店裡。正趕上家中先人的忌日,他就獨自住在外屋,點著燈睡覺。還沒有睡熟,聽到屋子裡有聲音一下子劃過。一看,只見火爐慢慢地升了起來,一直逼近屋頂,過了很長時間才下來,飛灰紛紛揚起。第二天,滿屋子的浮灰覆蓋著東西,也沒有發生別的什麼怪事。出自《稽神錄》。
王宗信
唐末,蜀人攻打岐山回來,到白石鎮,副將王宗信住在普安
禪院僧房。時嚴冬,房中有大禪爐,熾炭甚盛。信擁妓女十餘人,各據僧床寢息。信忽見一姬飛入爐中,宛轉於熾炭之上。宗信忙遽救之。及離火,衣服並不燋灼。又一姬飛入如前,又救之。頃之,諸妓或出或入,各迷悶失音。有親吏隔驛牆,告都招討使王宗儔。宗儔至,則徐入,一一提臂而出。視之,衣裾纖毫不毀,但驚悸不寐。訊之,雲被胡僧提入火中。所見皆同。宗信大怒,悉索諸僧立於前,令妓識之。有周和尚者,身長貌胡。皆曰是此也。宗信遂鞭之數百,雲有幻術。此僧乃一村夫,新落髮,一無所解。又縛手足,欲取熾炭爇之。宗儔知其屈,遂解之使逸。訖不知何妖怪。出《王氏見聞》。
薛老峰
福州城中有鳥石山,山有峰,大鑿三字,曰“薛老峰”。癸卯歲,一夕風雨,聞山上如數千人喧噪之聲。及旦,則薛老峰倒立,“峰”字反向上。城中石碑,皆自轉側。其年閩亡。出《稽神錄》。
歐陽璨
三傳歐陽璨,住徐州南五十里。有故到城,薄晚方回。不一二里,已昏瞑矣。是夕陰晦,約行三十里,則夏雨大澍,雷電震發。路之半,有山林夾道,密林邃谷,而多鷙獸。生怖懼不已。既達山路,雨勢彌盛。俄見巨物出於面前,
禪院僧房裡。當時正是嚴冬,房中有一個大禪爐,炭火燒得很旺。王宗信被十幾個妓女擁簇著,都各自佔好床位準備睡下。王宗信忽然看到一個妓女飛進爐裡,在炭火上回旋翻滾。王宗信急忙上去救她。等到離開火一看,她的衣服並沒燒焦。又有一個妓女像剛才那樣飛進去,又救出來。頃刻之間,妓女們有的飛進去,有的被救出來,一個個昏迷不醒無法說話。有一位親隨的小吏隔著驛站的牆告訴了都招討使王宗儔。王宗儔來到,慢慢進屋,一個個提著胳膊拽出來。一看,衣服裙子絲毫沒燒壞,只是又驚又怕不能睡覺。問她們,說是被一個胡僧提進火裡的。她們看到的都相同。王宗信大怒,把所有的僧人都找來站在眼前,讓妓女們認一認。有一個周和尚,個子很高,相貌像胡人。妓女們都說是他。王宗信就打了他幾百鞭子,說他有幻術。這個僧人其實是一個村民,剛落髮出家,什麼都不懂。王宗信又捆了他的手腳,想要拿炭火燒他。王宗儔知道他冤屈,就把他解開讓他跑了。到底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妖怪。出自《王氏見聞》。
薛老峰
福州城中有一座鳥石山,這山有座山峰,峰上鑿了三個大字,叫“薛老峰”。癸卯年,一天晚上風雨大作,人們聽到山上好像有幾千人喧譁吵鬧的聲音。等到天亮,發現薛老峰倒立著。“峰”字反過來向上了。城裡的石碑,全都自己轉換了方向。這一年閩國滅亡了。出自《稽神錄》。
歐陽璨
考中過三傳科的歐陽璨,家住在徐州城南五十里的地方。一次,他有事到城裡去,傍晚時分才回來。走出不到一二里地,天就已經昏暗下來了。這天晚上是個陰天,他大約走了三十里,就夏雨滂沱,雷電大作。半路上,有山石樹林在道路兩旁,林密谷深,有很多猛禽野獸。歐陽璨恐懼不已。走上山路之後,雨勢更大了。忽然,他看見一個龐大的東西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裁十餘步。長丈餘,色正白,亦不辨首足之狀,但導前而行。生恐悸尤極,口常諷《大悲神咒》,欲朗諷之。口已噤矣,遂心存念之,三數遍則能言矣。誦之不輟,俄失其妖。去家漸近,雨亦稍止。自爾,昏暝則不敢出庭戶之間矣。出《玉堂閒話》。
才離他十幾步遠。那東西一丈多高,純白色,也看不清手腳是什麼樣子,只是引導著他往前走。他害怕極了,平時嘴裡常唸叨著《大悲神咒》,這時他想要大聲念。但嘴裡已經念不出來了,只好在心裡默默地念,唸了三五遍就能發出聲音了。於是他就不停地大聲念,過了一會兒就不見了那妖物了。離家漸漸近了,雨也漸漸停了。從此,他一到黑天就不敢離開家門了。出自《玉堂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