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
龐 阿 馬勢婦 無名夫婦 王 宙 鄭齊嬰
柳少遊 蘇 萊 鄭 生 韋 隱 齊推女
鄭氏女 裴 珙 舒州軍吏
龐 阿
鉅鹿有龐阿者,美容儀。同郡石氏有女,曾內睹阿,心悅之。未幾,阿見此女來詣阿,阿妻極妒,聞之,使婢縛之,遂還石家。中路,遂化為煙氣而滅。婢乃直詣石家,說此事。石氏之父大驚曰:“我女都不出門,豈可毀謗如此!”阿婦自是常加意伺察之。居一夜,方值女在齋中,乃自拘執,以詣石氏。石氏父見之,愕眙曰:“我適從內來,見女與母共作,何得在此?”即令婢僕,於內喚女出,向所縛者,奄然滅焉。父疑有異,故遣其母詰之。女曰:“昔年龐阿來廳中,曾竊視之,自爾彷彿,即夢詣阿。及入戶,即為妻所縛。”石曰:“天下遂有如此奇事!”夫精情所感,靈神為之冥著,滅者蓋其魂神也。既而女誓心不嫁。
龐 阿
鉅鹿縣有個叫龐阿的人,容貌儀表俊美。同郡石氏有個女兒,曾偷偷看見過龐阿,心裡暗暗喜歡上了他。不久,龐阿突然看見石氏女來看他,龐阿的妻子非常嫉妒,聽說了,命婢女把石氏女捆了起來,送回石家。半路上,石氏女就化成一股煙氣消失了。婢女便直接到石家報告這件事。石氏的父親聽後大吃一驚說,“我的女兒都不出門,你們怎能這樣誹謗她!”龐阿的妻子從此常常留意觀察。一天晚上,龐妻正遇上石氏女又來到龐阿的書齋裡,就又把石氏女綁起來,送回石家。石氏女的父親看見後,更加驚愕地說:“我剛從後屋來,明明看見我女兒和她母親在一起坐著,怎麼能被你們綁到這裡來了呢?”說罷就讓僕人到內室把女兒叫出來,這時,先前被綁的那個女子頓時消失了。石氏女的父親疑心這裡一定有鬼,就讓妻子問女兒到底是怎麼回事。石氏女說:“當年龐阿來咱家時,我曾偷偷看過他,從此我好像做夢到了龐阿家。剛一進門,就被龐阿的妻子捆了起來。”石氏女的父親說:“天下竟有這樣的怪事!”為精純至深的情所感動,靈神也會暗中附著,那幻滅的大概是魂神吧。後來石氏女發誓不嫁人。
經年,阿妻忽得邪病,醫藥無徵,阿乃授幣石氏女為妻。出《幽明錄》。
馬勢婦
吳國富陽人馬勢婦,姓蔣。村人應病死者,蔣輒恍惚,熟眠經日。見人人死,然後省覺,則具說。家中不信之。語人云:“某中病,我欲殺之,怒強魂難殺,未即死。我入其家內,架上有白米飯幾種鮭。我暫過灶下戲,婢無故犯我,我打眷甚,使婢當時悶絕,久之乃蘇。”其兄病,有烏衣人令殺之。向其請乞,終不下手。醒語兄雲:“當活。”出《搜神記》。
無名夫婦
有匹夫匹婦,忘其姓名。居一旦,婦先起,其夫尋亦出外。某謂夫尚寢,既還內,見其夫猶在被中。既而家童自外來雲:“即令我取鏡。”婦以奴詐,指床上以示奴,奴雲:“適從郎處來也!”乃馳告其夫,夫大愕,徑入示之,遂與婦共觀,被中人高枕安眠,真是其形,了無一異。慮是其魂神,不敢驚動,乃徐徐撫床,遂冉冉入席而滅。夫婦惋怖不已。經少時,夫忽得疾,性理乖誤,終身不愈。出《搜神記》。
過了一年,龐阿的妻子忽然得了邪病,吃什麼藥都沒有起色,最後死了,龐阿就送了財禮娶了石氏女為妻。出自《幽明錄》。
馬勢婦
吳國富陽縣有個叫馬勢的,妻子姓蔣。村裡只要有人得了重病要死,蔣氏就會恍恍惚惚神志不清地熟睡一天。夢中看到得重病的人死了,蔣氏然後醒過來,就向人們一一講述那病死者的情形。家裡人都不相信她的話。有一次她又對人們說:“某人得了重病,我打算去殺死他,憤怒頑強的魂靈難以殺死,沒有馬上死去。我進了他家,見他家廚房架上有白米飯和幾種鮭魚。我跑到爐灶前玩,他家的婢女無故冒犯我,我狠狠打了她一頓,讓那婢女當時就昏過去了,很久才甦醒。”還有一次,蔣氏的哥哥病了,來了個黑衣人命令蔣氏把她哥哥殺死。蔣氏再三向黑衣人求情,終於沒有下手。蔣氏甦醒後對她哥哥說:“你會活的。”出自《搜神記》。
無名夫婦
有一對普通的夫妻,忘了他們的姓名。有一天早晨,妻子先起床外出,不久丈夫也出去了。妻子回屋以後,以為丈夫還在睡覺,就進了寢室,見丈夫還在被窩裡。這時他家的童僕從外面進來說:“男主人讓我來取鏡子。”妻子認為童僕在騙人,就指指床上的丈夫讓童僕看。童僕吃驚地說:“我真是剛從主人那裡來呀!”說罷就跑出去告訴男主人,丈夫一聽大吃一驚,直接跑回屋裡,和妻子一起往床上看,只見被窩裡的人高枕安眠,真是丈夫的形貌,二人沒有絲毫差別。丈夫心想這床上的大概是自己的真魂,不敢驚動,就慢慢撫摸床上的人,那人才慢慢隱沒於床蓆消失了。夫妻倆看到這情景又驚又怕。不久以後,丈夫忽然得了病,脾氣變得暴躁古怪,一生都沒治好。出自《搜神記》。
王 宙
天授三年,清河張鎰因官家于衡州。性簡靜,寡知友。無子,有女二人。其長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絕倫。鎰外甥太原王宙,幼聰悟,美容範,鎰常器重,每曰:“他時當以倩娘妻之。”後各長成,宙與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寐,家人莫知其狀。後有賓寮之選者求之,鎰許焉。女聞而鬱抑,宙亦深恚恨。託以當調,請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陰恨悲慟,決別上船。日暮,至山郭數裡,夜方半,宙不寐,忽聞岸上有一人行聲甚速,須臾至船。問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驚喜若狂,執手問其從來,泣曰:“君厚意如此,寢食相感,今將奪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將殺身奉報,是以亡命來奔。”宙非意所望,欣躍特甚,遂匿倩娘於船,連夜遁去。倍道兼行,數月至蜀。凡五年,生兩子。與鎰絕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負,棄大義而來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間阻,覆載之下,胡顏獨存也?”宙哀之曰:“將歸無苦。”遂俱歸衡州。
既至,宙獨身先至鎰家,首謝其事。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年,何其詭說也?”宙曰:“見在舟中。”鎰大驚,促使人驗之。果見倩娘在船中,顏色怡暢,訊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異之,疾走報鎰。室中女聞,喜而起,飾妝更衣,
王 宙
武后天授三年,清河人張鎰因在衡州做官,把家也搬到了衡州。張鎰性情喜好簡約沉靜,缺少知交。沒有兒子,有兩個女兒。長女早亡,次女叫倩娘,生得端麗絕代。張鎰的外甥太原人王宙,從小就十分聰明有悟性,長得也很俊美,張鎰對這個外甥也非常器重,常常說:“將來你長大了,我把倩娘許給你當妻子。”後來,倩娘和王宙都長大成人,二人常常日夜彼此思念,但這些事家裡人不知道。後來,張鎰的同僚中有一個赴官選的求娶倩娘,張鎰答應了。倩娘聽說後,心情抑鬱,王宙知道後也十分怨恨。以將調官為由請求到京城去,張鎰勸阻,王宙也沒聽,張鎰只好給了王宙很厚的禮金,送他赴京。王宙含恨忍淚告別張家上了船。傍晚時分,船行到離一個山城幾裡的地方,半夜,王宙睡不著覺,忽然聽見岸上有一個人快步行走的聲音,片刻就來到船上。王宙一問,竟是倩娘光著腳徒步從家裡走到這來了。王宙驚喜若狂,拉著倩女的手問她怎麼跑出來的,倩娘哭著說:“你對我的深情厚誼如此,我睡覺吃飯都能感受得到,現在他們要剝奪我愛你的心意,我又知道郎君對我的深情堅定不移,我想豁出性命來報答郎君,所以就不顧性命私奔而來。”王宙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特別歡躍,就把倩娘藏在船中,連夜逃走。王宙帶著倩娘日夜兼程,幾個月後到了蜀地。五年後,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和張鎰斷絕了音信,然而倩娘常常思念雙親,一日哭著對王宙說:“我當年不能辜負郎君的真情,放棄父母離家投奔你。到現在五年了,和父母天涯遠隔,父母的養育像天覆地載,我怎麼有臉不管雙親自己獨自生存呢?”王宙也悲傷地說:“你別苦惱自己,我們就一同回去吧。”於是一起返回衡州。
回到家鄉衡州後,王宙先獨自一人來到張鎰家,見到張鎰後,為帶著倩女出逃謝罪。張鎰說:“倩娘病在閨房中好幾年了,你胡說些什麼呀?”王宙說:“倩娘現在就在船上。”張鎰非常吃驚,就派人到船上去看。果然看見倩娘在船上,神色怡和舒暢,問僕人說:“二老身體安康嗎?”僕人十分驚異,趕快跑回家向張鎰報告。閨房中生病的女兒聽說後,頓時高興地起了床,梳妝更衣,
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合為一體,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祕之,惟親戚間有潛知之者。後四十年間,夫妻皆喪,二男並孝廉擢第,至丞尉。事出陳玄祐《離魂記》雲。玄祐少常聞此說,而多異同,或謂其虛。大曆末,遇萊蕪縣令張仲 ,因備述其本末。鎰則仲
堂叔,而說極備悉,故記之。出《離魂記》。
鄭齊嬰
鄭齊嬰,開元中,為吏部侍郎、河南黜陟使。將歸,途次華州,忽見五人,衣五方色衣,詣廳再拜。齊嬰問其由,答曰:“是大使五藏神。”齊嬰問曰:“神當居身中,何故相見?”答曰:“是以守氣,氣竭當散。”嬰曰:“審如是,吾其死乎?”曰:“然。”嬰倉卒求延晷刻,欲為表章及身後事,神言還至後衙則可。嬰為設酒饌,皆拜而受。既修表,沐浴,服新衣,臥西壁下,至時而卒。出《廣異記》。
柳少遊
柳少遊善卜筮,著名於京師。天寶中,有客持一縑,詣少遊。引入問故,答曰:“願知年命。”少遊為作卦,成而悲嘆曰:“君卦不吉,合盡今日暮。”其人傷嘆久之,因求漿。家人持水至,見兩少遊,不知誰者是客。少遊指神為客,令持與客。客乃辭去,童送出門,數步遂滅。俄聞空中有
只笑而不說話。梳汝完畢,她出門去迎接正往家來的倩娘,兩個倩娘突然合成了一體,兩套衣服也都重疊在一起。家中人認為這事太邪性,對外而不談,只是親戚中有暗中知道的。四十年後,王宙夫妻都去世,他們的兩個兒子都被舉為孝廉,官做到丞尉。其事見於陳玄祐的《離魂記》。陳玄祐少年時就常聽說這個故事,但有很多相似和不同之處,有人說這件事是假的。唐代宗大曆末年,陳玄祐遇見萊蕪縣令張仲 ,張仲
詳細地講述了這個故事的始末。張鎰是張仲
的堂叔,說得特別詳細,所以就記了下來。出自《離魂記》。
鄭齊嬰
唐玄宗開元年間,鄭齊嬰任吏部侍郎、河南黜陟使。迴歸故里,途經華州時,忽然看見五個人,穿著青、白、赤、黑、黃五色的衣服到廳堂向他拜了兩拜。鄭齊嬰問他們緣由,回答說:“我們是你身體裡的五臟神。”鄭齊嬰問道:“五臟神應該在我身體裡待著,為什麼出來見我?”回答說:“我們為你身守氣,氣如果快要枯竭了,我們自然就散了。”鄭齊嬰說:“這樣仔細分析,我是不是就要死呢?”回答說:“是的。”鄭齊嬰急忙哀求暫緩片刻,想處理下奏章,身後事也要安排下,五臟神說到後衙去辦就行。鄭齊嬰為五臟神擺下酒宴,五臟神皆拜謝領受了。鄭齊嬰寫好奏章,洗了澡,換上新衣服後,躺在西牆下的床上,到時辰就死去了。出自《廣異記》。
柳少遊
柳少遊擅長算卦,在京城頗有名氣。唐玄宗天寶年間,有人拿著一匹縑來見柳少遊。請進來問那人有什麼事,回答說:“想知道天年壽數。”柳少遊給客人算了一卦,卦成之後悲嘆地說:“您的卦不吉利,今天傍晚就會死。”那客人也悲嘆了半天,要求喝口水。家人拿了水來,見屋裡竟有兩個柳少遊,分不清楚誰是客人。柳少遊指著神說他是客人,讓把水端給他,客人就告辭走了,童僕送客出門,幾步客人就消失不見了。這時聽到空中傳來
哭聲,甚哀,還問少遊:“郎君識此人否?”具言前事,少遊方知客是精神。遽使看縑,乃一紙縑爾,嘆曰:“神舍我去,吾其死矣。”日暮果卒。出《廣異記》。
蘇 萊
天寶末,長安有馬二孃者,善於考召。兗州刺史蘇詵,與馬氏相善。初詵欲為子萊求婚盧氏,謂馬氏曰:“我唯有一子,為其婚娶,實要婉淑。盧氏三女,未知誰佳,幸為致之,一令其母自閱視也。”馬氏乃於佛堂中,結壇考召。須臾,三女魂悉至,萊母親自看。馬雲:“大者非不佳,不如次者,必當為刺史婦。”蘇乃娶次女。天寶末,萊至永寧令,死於祿山之難,其家懲馬氏失言。洎二京收復,有詔贈萊懷州刺史焉。出《廣異記》。
鄭 生
鄭生者,天寶末,應舉之京。至鄭西郊,日暮,投宿主人。主人問其姓,鄭以實對。內忽使婢出雲:“娘子合是從姑。”須臾,見一老母,自堂而下。鄭拜見,坐語久之,問其婚姻,乃曰:“姑有一外孫女在此,姓柳氏,其父見任淮陰縣令,與兒門地相埒。今欲將配君子,以為何如?”鄭不敢辭,其夕成禮,極人世之樂。遂居之數月,姑謂鄭生:“可將婦
哭聲,十分悲哀,回來問柳少遊:“你認得剛才那個客人是誰嗎?”並說了剛才拜訪、算卦的事,這時柳少遊才知道那個來求卦的客人就是自己的精魂。柳少遊趕緊派人去看客人送的縑,原來是紙做的,悲嘆地說:“我的神魂已經離我而去,我就要死了。”到了傍晚,柳少遊果然死了。出自《廣異記》。
蘇 萊
唐玄宗天寶末年,長安有個馬二孃,擅長考召的法術。兗州刺史蘇詵和馬二孃交好。起初蘇詵想為兒子蘇萊向盧氏求婚,就對馬二孃說:“我只有這一個兒子,想給他婚娶,一定要娶個溫婉賢淑的媳婦。盧家有三個女兒,不知哪一個好,希望你為我們把她們都招來,全讓他母親自己看看。”馬二孃就在佛堂裡設壇招魂。不大一會兒,盧家三個女兒的魂就都被招來了,蘇萊的母親親自一個一個地端詳。馬二孃說:“盧家大女兒不是不好,但不如次女,我看她將來一定能成為刺史夫人。”蘇萊就娶了盧家二女兒。天寶末年,蘇萊任永寧縣令,死於安祿山造反的戰亂中,蘇家怪罪馬二孃當初沒說準。後來安祿山之亂平息,東、西二京收復,皇帝下詔,追授蘇萊為懷州刺史,馬二孃當初的話並沒說錯。出自《廣異記》。
鄭 生
唐玄宗天寶末年,有一位鄭生進京趕考。天將黑時,到了鄭州西郊,投宿到一戶人家。這家主人問他姓氏,他說姓鄭。這時裡屋忽然派了一個婢女出來對鄭生說:“我家娘子應該是你的堂姑。”片刻,就見一個老婦從堂屋裡出來。鄭生連忙拜見,二人坐著談論了很久,堂姑問起鄭生的婚姻,鄭生說沒結婚,堂姑就說:“我有個外孫女在這裡,姓柳,她父親現任淮陰縣令,和你門第相當。我現在想把她許給你為妻,你看如何?”鄭生不敢推辭,這天晚上,鄭生和柳氏就舉行了婚禮,入了洞房,二人享盡了人世之樂。住了幾個月後,堂姑對鄭生說:“你可以帶著你媳婦
歸柳家。”鄭如其言,攜其妻至淮陰。先報柳氏,柳舉家驚愕。柳妻意疑令有外婦生女,怨望形言。俄頃,女家人往視之,乃與家女無異。既入門下車,冉冉行庭中,內女聞之笑,出視,相值於庭中,兩女忽合,遂為一體。令即窮其事,乃是妻之母先亡,而嫁外孫女之魂焉。生復尋舊跡,都無所有。出《靈怪錄》。
韋 隱
大曆中,將作少匠韓晉卿女,適尚衣奉御韋隱。隱奉使新羅,行及一程,愴然有思,因就寢。乃覺其妻在帳外,驚問之,答曰:“愍君涉海,志願奔而隨之,人無知者。”隱即詐左右曰:“欲納一妓,將侍枕蓆。”人無怪者。及歸,已二年,妻亦隨至。隱乃啟舅姑,首其罪,而室中宛存焉。及相近,翕然合體,其從隱者乃魂也。出《獨異記》。
齊推女
元和中,饒州刺史齊推女,適隴西李某。李舉進士,妻方娠,留至州宅。至臨月,遷至後東閣中。其夕,女夢丈夫,衣冠甚偉,瞋目按劍叱之曰:“此屋豈是汝腥穢之所乎?亟移去!不然,且及禍!”明日告推,推素剛烈,曰:“吾忝土地主,是何妖孽,能侵耶?”數日,女誕育,忽見所夢者,
回柳家了。”鄭生聽了她的話,就帶著柳氏去了淮陰。到淮陰後,鄭生派人先去柳家通報,柳家全家都十分驚愕。柳縣令的妻子心裡懷疑丈夫有和別的女人生下的女兒,怨怒之情流露在言語中。不一會兒,柳家派人出去看,見來的女子和家中的女兒一模一樣。柳氏進門下車後,慢慢走進庭院中,家裡那個女兒聽說了也笑著走出來看,兩個柳氏女在庭院中相遇,忽然合成了一個。柳縣令於是追查這件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死了很久的岳母,把她外孫女柳氏的魂魄許給了鄭生。後來鄭生再去尋找鄭州西郊他曾投宿過的地方,那裡已什麼都沒有了。出自《靈怪錄》。
韋 隱
唐代宗大曆年間,將作少匠韓晉卿之女嫁給了在宮內尚衣局當奉御的韋隱為妻。後來韋隱奉詔出使新羅國,上路走了一程後,思念妻子心裡覺得很難過,就睡下了。竟然發現妻子就在帳外,驚訝地詢問怎麼會來這裡,妻子回答說:“你渡海遠行我實在不放心,願意跑來跟你一齊走,別人沒有知道的。”韋隱就騙手下人說:“想收個妓女在身邊奉侍。”人們都沒覺得奇怪。等到返回,已經兩年了,妻子也跟著回到家中。韋隱先向岳父岳母賠罪,而妻子清楚地待在屋裡。兩個妻子走近後忽然合成了一體,原來跟韋隱去新羅的,是妻子的魂魄。出自《獨異記》。
齊推女
唐憲宗元和年間,饒州刺史齊推的女兒,嫁給了隴西的李某。李某去應考進士,齊推的女兒正好懷孕,就留在了家裡。將臨產時,遷到後院的東閣中。這天夜裡,齊推的女兒夢見一個大漢,穿戴著很威嚴的衣冠,怒目圓睜,手按寶劍,呵斥她道:“這間屋子哪裡是你生孩子的地方?快搬走!不然,會遭到大禍!”齊推的女兒第二天就把這夢告訴了父親齊推,齊推一向剛毅暴烈,生氣地說:“我忝為這家的地主,是什麼妖孽,敢來侵擾?”幾天後,齊推的女兒分娩了,忽然看見曾夢著過的那個大漢闖了進來,
即其床帳亂毆之,有頃,耳目鼻皆流血而卒。父母傷痛女冤橫,追悔不及,遣遽告其夫,俟至而歸葬於李族。遂於郡之西北十數裡官道,權瘞之。
李生在京師,下第將歸,聞喪而往。比至饒州,妻卒已半年矣。李亦粗知其死不得其終,悼恨既深,思為冥雪。至近郭,日晚,忽於曠野見一女,形狀服飾,似非村婦。李即心動,駐馬諦視之,乃映草樹而沒。李下馬就之,至則真其妻也。相見悲泣,妻曰:“且無涕泣,幸可復生。俟君之來,亦已久矣。大人剛正,不信鬼神,身是婦女,不能自訴,今日相見,事機校遲。”李曰:“為之奈何?”女曰:“從此直西五里鄱亭村,有一老人姓田,方教授村兒。此九華洞中仙官也,人莫之知。君能至心往來,或冀諧遂。”
李乃徑訪田先生,見之,乃膝行而前,再拜稱曰:“下界凡賤,敢謁大仙。”時老人方與村童授經,見李驚避曰:“衰朽窮骨,旦暮溘然,郎君安有此說?”李再拜,扣頭不已,老人益難之。自日晏至於夜分,終不敢就坐,拱立於前。老人俯首良久曰:“足下誠懇如是,吾亦何所隱焉。”李生即頓首流涕,具雲妻枉狀。老人曰:“吾知之久矣,但不蚤申訴?今屋宅已敗,理之不及。吾向拒公,蓋未有計耳。然試為足下作一處置。”
撲到床上就亂打起來,一會兒,把妻子打得耳目鼻都流出血,死在了床上。齊推夫婦為女兒的蒙冤橫死極為悲痛,追悔莫及,馬上派人去告訴趕考的李某,等他回來,再將女兒歸葬於李家的墓地。就暫且把女兒葬在離郡城西北十幾裡處的官道旁。
李某在京城落了榜,正要回去,聽到妻子的死訊就急忙奔喪回家。等他趕到了饒州,妻子已死去半年了。李某也大概知道他妻子橫死沒能享盡天年的原因,痛恨之情深埋心裡,就想著為妻子到陰間昭雪冤情。他快到饒州城外時,天色已晚,忽然在曠野上看見一個女子,看外貌服飾不像是村婦。李某就心裡一動,停下馬來細看,那女子躲進樹叢裡不見了。李某下馬靠過去,走到跟前一看,真是自己已死去的妻子。二人相見痛哭流涕,妻子說:“你先不要哭,幸好我還能夠復活。我等你回來,也已等了很久了。我父親為人剛烈正直,不信鬼神,我身為女子也不能自己到陰間控訴,今日見到你,行事的時機稍遲。”李某問:“我該做些什麼呢?”妻子說:“從這裡一直往西走五里地有個鄱亭村,村裡有個老人姓田,正在教授村童。他是天界九華洞裡的仙官,人們都不知道。如果你能和他真誠交往,也許能寄希望他幫你我實現心願。”
於是李某直接去尋訪田先生,見面後,他跪地膝行到田先生面前,拜了兩拜才說:“我這下界的凡賤之人,斗膽來拜見大仙。”當時田先生正在教村童讀經書,見李某這樣,驚慌地躲在一邊說:“我不過是個老邁無能、早晚都會突然死掉的老頭子,郎君你怎麼能稱我大仙呢?”李某又拜了兩拜,不斷地叩頭,老人顯出更加為難的樣子。從黃昏到半夜,李某始終不敢就座,一直拱手在田先生面前站著。田先生低頭沉思了很久才說:“你這樣誠懇,我也就不向你隱瞞身份了。”李某立刻哭著跪下叩頭,詳細地向他訴說了妻子冤死的遭遇。田先生說:“我早就知道了,只是你為什麼不早點來申訴呢?現在屋子已經毀敗,受理此事已經晚了。我剛才拒絕你,也是因為我一時想不出計策來。然而試著為你作一處置吧。”
乃起從北出,可行百步餘,止於桑林,長嘯。倏忽見一大府署,殿宇環合,儀衛森然,擬於王者。田先生衣紫帔,據案而坐,左右解官等列侍。俄傳教呼地界,須臾,十數部各擁百餘騎,前後奔馳而至。其帥皆長丈餘,眉目魁岸,羅列於門屏之外,整衣冠,意緒蒼惶,相問今有何事。須臾,謁者通地界,廬山神、江瀆神、彭蠡神等,皆趣入。田先生問曰:“比者此州刺史女,因產為暴鬼所殺。事甚冤濫,爾等知否?”皆俯伏應曰:“然。”又問:“何故不為申理?”又皆對曰:“獄訟須有其主,此不見人訴,無以發摘。”有問:“知賊姓名否?”有一人對曰:“是西漢鄱縣王吳芮。今刺史宅,是芮昔時所居。至今猶恃雄豪,侵佔土地,往往肆其暴虐,人無奈何。”田先生曰:“即追來。”
俄頃,縛吳芮至。先生詰之,不伏,乃命追阿齊。良久,見李妻與吳芮庭辯。食頃,吳芮理屈,乃曰:“當是產後虛弱,見某驚怖自絕,非故殺。”田先生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遂令執送天曹。回謂速檢李氏壽命幾何,頃之,吏雲:“本算更合壽三十二年,生四男三女。”先生謂群官曰:“李氏壽算長,若不再生,議無厭伏。公等所見何如?”有一老吏前啟曰:“東晉鄴下有一人橫死,正與此事相當。前使葛真君,斷以具魂作本身,卻歸生路。飲食言語,嗜慾追遊,一切無異,但至壽終,不見形質耳。”田先生曰:
說罷就起身從北門出屋,大約走了一百多步,在一片桑林裡停下,仰天長嘯了一聲。頓時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府署,殿宇環繞,儀仗警衛森嚴,很像一座王府。田先生穿著紫袍在大殿的公案後面坐下,左右站立著兩排差官隨從。一會兒,田先生傳令,讓把各方的地界神仙招來,片刻間十數部一百餘名地界神仙騎著坐騎,陸續奔馳而來。領頭的都是身高一丈多,魁偉英武,他們站在門外,整理衣冠,情緒上驚惶,互相打聽今日有什麼事。一會兒,傳令者通達了地界,廬山神、江瀆神、彭蠡神等都快步進入。田先生問道:“現有本州刺史齊推的女兒,因分娩被暴鬼所殺。那女子死得實在冤枉,這件濫殺無辜的事,你們知道嗎?”地界神仙都伏在地上回應說:“知道。”田先生又問:“為什麼不申報也不處理?”大家又都回答說:“獄訟必須有控主,此案一直不見人申訴,所以我們沒法子立案處理。”田先生又問:“知道那賊人的姓名嗎?”有一個地界神仙回答說:“殺人的是西漢年間的鄱縣王,名叫吳芮。現在饒州刺史齊推的府宅就是當年吳芮所住的房子。到現在吳芮還倚恃雄豪,侵佔土地,常常橫行霸道,人們拿他沒辦法。”田先生說:“馬上把吳芮給我抓來!”
不一會兒,吳芮就被綁來。田先生審問,吳芮不服,田先生又讓把李某的妻子傳來。過了好長時間就見李妻和吳芮在大堂上辯理。過了一頓飯的時間,吳芮理屈詞窮,但仍狡辯說:“應當是李妻產後身子虛弱,看見我以後由於驚恐畏懼自己嚇死了,不是我故意殺死的。”田先生說:“用木棍與用刀殺人又有什麼區別?”就令人把吳芮綁送天曹治罪。接著田先生回頭又讓手下人速查李妻的壽數是多少,不一會兒,吏官報告說:“李妻本來還有壽命三十二年,應該生四男三女。”田先生對官員們說:“李妻壽命長,如果不讓她還陽,議處不能讓李氏折服。你們看該怎麼辦?”這時一位年老的官吏上前說:“東晉鄴下有一個人暴亡,正與此事差不多。當時派葛真君審案,他判決那鄴下暴死人以‘具魂’做他的本身,返回陽間。返回後雖然飲食、言語、嗜好、遊樂都和生人沒什麼不同,但一直到他壽終也沒有成為人形。”田先生問:
“何謂具魂?”吏曰:“生人三魂七魄,死則散離,本無所依。今收合為一體,以續絃膠塗之。大王當街發遣放回,則與本身同矣。”田先生:“善。”即顧謂李妻曰:“作此處置,可乎?”李妻曰:“幸甚。”
俄見一吏,別領七八女人來,與李妻一類,即推而合之。有一人,持一器藥,狀似稀餳,即於李妻身塗之。李氏妻如空中墜地,初甚迷悶。天明,盡失夜來所見,唯田先生及李氏夫妻三人,共在桑林中。田先生顧謂李生曰:“相為極力,且喜事成,便可領歸。見其親族,但言再生,慎無他說。吾亦從此逝矣。”李遂同歸至州,一家驚疑,不為之信。久之,乃知實生人也。自爾生子數人。其親表之中,頗有知者,雲:“他無所異,但舉止輕便,異於常人耳。”出《玄怪錄》。
鄭氏女
通州有王居士者,有道術。會昌中,刺史鄭君有幼女,甚念之,而自幼多疾,若神魂不足者。鄭君因請居士。居士曰:“此女非疾,乃生魂未歸其身。”鄭君訊其事,居士曰:“某縣令某者,即此女前身也。當死數歲矣,以平生為善,以幽冥祐之,得過期,今年九十餘矣。令歿之日,此女當愈。”鄭君急發人馳訪之,其令果九十餘矣。後月,其女忽若醉寤,疾愈。鄭君又使往驗,令果以女疾愈之日,無疾卒。出《宣室志》。
“什麼叫做‘具魂’呢?”老吏說:“陽間的人都有三魂七魄,死後則魂魄離人而散,本來無所依託。如果把人的魂魄收集在一起,用續絃膠粘好。再由大王當街發送回陽世,那就和本身一樣了。”田先生說:“很好。”轉身問李妻說:“用這辦法讓你還陽,你看如何?”李妻說:“太好了。”
一會兒,看見一個官吏領了七八個女人上堂來,與李妻同是一類,就往一起推合成了一個。又有一個官吏拿著一罐藥,好像是稀糖水,就塗抹在李妻身上。李妻突然覺得像是從半空中落到了地上,起初還迷迷糊糊,氣悶。天亮後,夜裡所見的全都消失沒有了,只見田先生和李某加上自己三個人一起在桑樹林中。田先生回頭對李某說:“我為你盡了最大的力量,高興的是事情辦成了,你可以把妻子領回去啦。回去以後,見到親族,只對人說妻子死而復活就行了,別的事千萬不要說。我也要從現在消失了。”李某於是和妻子一起回到饒州家裡,全家十分驚疑,不敢相信。過了很久,才相信李妻不是鬼,是真的復活了。從那以後李妻又生了好幾個兒女。他們的親戚中有些頗瞭解情況的,說:“李妻還陽後跟過去沒什麼不同,只是舉止十分輕便,這一點和常人有些不同。”出自《玄怪錄》。
鄭氏女
通州有位王居士,會道術。唐武宗會昌年間,刺史鄭某有個小女兒,他非常喜愛這個孩子,然而這個女孩從小就多病,好像先天就精氣不足似的。鄭某於是就把王居士請來給看看。王居士說:“這孩子不是有病,而是她的魂沒有附在她的身上。”鄭某問到底是怎麼回事,王居士說:“某縣的一個縣令,就是你小女兒的前身。他幾年前就該死了,但由於他平生做了很多好事,因為地府護佑他,才使他的陽壽過了期,今年他已有九十多了。這個縣令去世的那天,你小女兒當會好起來。”鄭某忙派人趕到王居士所說的那個縣裡去察訪,那縣令果然九十多歲了。一個月後,鄭女忽像大醉後醒來,病體痊癒了。鄭某又派人去看那老縣令,果然在女孩病好的那天,沒有任何病就死了。出自《宣室志》。
裴 珙
孝廉裴珙,家洛陽。仲夏,自鄭西歸,及端午以覲親焉。日晚,方至石橋,忽有少年,騎從鷹犬甚眾。顧珙笑曰:“明旦節日,今當蚤歸,何遲遲也?”乃以後乘借之。珙甚喜,謂二童曰:“爾可緩驅,投宿於白馬寺西表兄竇溫之墅,明日徐歸可也。”因上馬疾驅,俄頃,至上東門,歸其馬,珍重而別。珙居水南,促步而進,及家暝矣。入門,方見其親與珙之姊妹張燈會食。珙乃前拜,曾莫瞻顧。因俯階高語曰:“珙自外至!”即又不聞。珙即大呼弟妹之輩,亦無應者。珙心神忿感,思又極呼,皆亦不知,但見其親嘆曰:“珙那今日不至也。”遂涕下,而坐者皆泣。珙私怪曰:“吾豈為異物邪?”因出至通衢,徘徊久之。有貴人導從甚盛,遙見珙,即以鞭指之曰:“彼乃生者之魂也。”俄有佩櫜鞬者,出於道左,曰:“地界啟事,裴珙孝廉,命未合終。遇昆明池神七郎子,案鷹回,借馬送歸,以為戲耳。今當領赴本身。”貴人微哂曰:“小兒無理,將人命為戲。明日與尊父書,令笞之。”既至而櫜鞬者招珙,復出上東門,度門隙中,至竇莊。方見其形僵仆,二童環泣呦呦焉。櫜鞬者令其閉目,自後推之,省然而蘇。其二童皆雲:“曏者行至石橋,察郎君疾作,語言大異,懼其將甚,投於此。既至,則已絕矣。”珙驚歎久之,少頃無恙。出《集異記》。
裴 珙
孝廉裴珙,家住在洛陽。這年仲夏,他從鄭州西歸洛陽,想趕著端午節到家看望雙親。這天黃昏時,正走到石橋,忽然有個少年帶著很多隨從,架著鷹帶著狗,迎面而來。少年回頭對裴珙笑著說:“明天就過節了,今日該早點回家,為什麼走得慢吞吞的?”就把備用的快馬借給裴珙。裴珙很高興,對兩個書童說:“你們可以慢點走,投宿到白馬寺西面我表兄竇溫的別墅,明天再慢慢回家就行了。”交代完就上馬疾驅而去,不一會兒,就到了洛陽的上東門,把馬還給那少年,互道珍重後告別。裴珙家在水南,快步往家趕,到家天色已黑。進門後,正看見父母姐妹們正在張燈會食。他就上前拜見,竟沒有人理睬他。他又俯在臺階下高聲說:“我從外地趕回來了!”然而堂上的雙親又沒聽見。裴珙就大聲喊兄弟姐妹,也沒有人答應。裴珙心裡很生氣,也有些怨恨,心想再大聲喊他們,他們也都聽不見,只是見父母嘆息說:“珙兒到今天還不回來。”說著就流下眼淚,兄弟姊妹們也都跟著哭泣起來。裴珙心下奇怪:“難道我成了鬼了嗎?”就走出家門來到街上,徘徊了半天。這時有一個帶著很多隨從的貴人遠遠地看見裴珙,就用鞭子指指裴珙說:“那是活人的魂靈。”接著有一個佩著箭櫜的人從道旁走過來,對他說:“地界神特別通知,孝廉裴珙壽數未盡。他走路時遇見了昆明池神的七公子放鷹歸來,七公子把馬借給他送他的魂魄回家,那是和他開了個玩笑。現在他的魂魄當歸回本體了。”那個貴人微微一笑說:“七公子太無理了,拿別人的性命當兒戲。明天我給昆明池神寫封信,讓他好好笞打下他那七公子。”那佩箭櫜的神招了裴珙的魂魄又出了上東門,從門縫走過去,來到竇莊。裴珙才看見自己的形體僵臥在地上,兩個書童正圍在旁邊哭。佩帶箭櫜的神讓裴珙閉上眼睛,從身後推了他一下,裴珙的形體才復甦過來。兩個書童都說:“剛才走到石橋上時,我們看見你疾病發作,說話也與平時非常不同,我們十分害怕,便趕奔這裡。來到這兒,你已斷了氣。”裴珙驚歎了很久,過了一會兒就完全恢復正常了。出自《集異記》。
舒州軍吏
王琪為舒州刺史,有軍吏方某者,其家忽有鬼降。自言:“姓杜,年二十,廣陵富家子,居通泗橋之西。前生欠君錢十萬,今地府使我為神神,償君此債爾。”因為人占候禍福,其言多中。方以家貧告琪,求為一鎮將,因問鬼:“吾所求可得否?”鬼曰:“諾,吾將問之。”良久乃至曰:“必得之,其鎮名一字正方,他不能識矣。”既而得雙港鎮將,以為其言無驗。未及之任,忽謂方曰:“適得軍牒,軍中令一人來為雙港鎮將,吾今以爾為皖口鎮將。”竟如其言。凡歲餘,鬼忽言曰:“吾還君債足。”告別而去,遂寂然。方後至廣陵,訪得杜氏,問其弟子,雲:“吾弟二子,頃忽病,如痴人,歲餘愈矣。”出《稽神錄》。
舒州軍吏
王琪任舒州刺史時,有個姓方的軍吏家裡忽然降下個鬼。鬼自稱:“姓杜,二十歲,是廣陵富家子弟,住在廣陵通泗橋西。前生欠了你十萬錢,現在地府讓我到你家來設神壇施法術,還你這筆債。”後來鬼就為人占卜禍福,所說的都很準。姓方的軍吏曾以家貧為理由,請求刺史王琪提升他當鎮將,這時方某就問:“我當鎮將的請求能不能成?”鬼說:“好吧,我去問問王琪。”過了很久鬼才回來,對方某說:“你一定會當上鎮將,你鎮守的地方,名字上有一字是正方的,其他的字我不認識。”不久方某被任命為雙港鎮將,心想鬼說的也不對呀。然而他還沒去雙港上任,忽然上級對方某說:“剛得到軍事公文,軍中已另派一個人到雙港任鎮將,我現在派你當皖口的鎮將。”竟然像鬼所預言的那樣。一年多後,鬼忽然對方某說:“我已還清你的債了。”鬼就告別而去,以後再也沒來。方某後來到廣陵,查訪鬼說過的那個杜家,問他們家中子弟的情況,回答說:“我弟弟的次子前些時忽然得了病,像個痴兒,一年後才好。”出自《稽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