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
楊 準 王 乙 韋 慄 河間劉別駕 王玄之
鄭德懋 朱 敖 裴 虯 趙 佐 岐州佐史
楊 準
唐楊準者,宋城人,士流名族。因出郊野,見一婦人,容色殊麗。準見挑之,與野合。經月餘日,每來齋中,復求引準去。準不肯從,忽爾心痛不可忍,乃雲:“必不得已,當隨君去,何至苦相料理。”其疾遂愈,更隨婦人行十餘里,至舍,院宇分明,而門戶卑小。婦人為準設食,每一舉盡碗。心怪之,然亦未知是鬼。其後方知。每準去之時,閉房門,屍臥床上,積六七日方活。如是經二三年。準兄渭準曰:“汝為人子,當應紹續。奈何忍與鬼為匹乎?”準慚懼,出家被緇服,鬼遂不至。其後準反初服。選為縣尉,別婚家人子。一年後,在廳事理文案,忽見婦人從門而入,容色甚怒。準惶懼,下階乞命,婦人云:“是度無放君理。”極辭搏之,準遇疾而卒。出《廣異記》。
楊 準
唐代楊準是宋城人,士流名族。他有事到荒野郊外,看到一位婦人,容貌特別漂亮。楊準引誘她,與她野合。過了一個多月,那婦人經常來書齋中,反覆請求楊準跟她走。楊準不肯聽從,忽然心痛不能忍受,就說:“一定沒辦法了,該隨你去,何至於這樣對我?”他的病馬上就好了,於是跟隨婦人走了十多裡,到了一座房舍,院宇分明,可是門很窄小。婦人給楊準擺上飯菜,每次他一拿起碗,飯就沒了。楊準心裡感到奇怪,但是也不知道是鬼。以後才知道。每次楊準離去後,婦人都關閉房門,像屍體那樣躺在床上,需六七天才能活過來。這樣過了兩三年。楊準的哥哥對楊準說:“你是人的後代,應當傳宗接代。怎忍心和鬼結為配偶呢?”楊準慚愧懼怕,出家當了和尚,鬼才不來了。後來楊準又還了俗。他被選為縣尉,另娶了某人家的女兒。一年後,楊準在廳堂辦理文案,忽然看見婦人從前門進來,臉色很氣惱。楊準恐懼,下了臺階乞求饒命。婦人說:“這次沒有放您的道理。”楊準極力辯解,還是得病死了。出自《廣異記》。
王 乙
臨汝郡有官渠店,店北半里許李氏莊王乙者,因赴集,從莊門過。遙見一女年可十五六,相待欣悅,使侍婢傳語。乙徘徊槐陰,便至日暮,因詣莊求宿。主人相見甚歡,供設亦厚。二更後,侍婢來雲:“夜尚未深,宜留燭相待。”女不久至,便敘綢繆。事畢,女悄然忽病,乙雲:“本不相識,幸相見招。今敘平生,義即至重,有何不暢耶?”女雲:“非不盡心,但適出門閉,逾垣而來。牆角下有鐵爬,爬齒刺腳,貫徹心痛,痛不可忍。”便出足視之。言訖辭還,雲:“已應必死。君若有情,回日過訪,以慰幽魂耳。”後乙得官東歸,塗次李氏莊所,聞其女已亡。私與侍婢持酒饌至殯宮外祭之,因而痛哭。須臾,見女從殯宮中出,乙乃伏地而卒,侍婢見乙魂魄與女同入殯宮,二家為冥婚焉。出《廣異記》。
韋 慄
韋慄者,天寶時為新淦丞,有少女十餘歲。將之官,行上揚州,女向慄,欲市一漆背金花鏡。慄曰:“我上官艱辛,焉得此物?待至官與汝求之。”歲餘女死,慄亦不記宿事。秩滿,載喪北歸,至揚州,泊河次。女將一婢持錢市鏡,行人見其色甚豔,狀如貴人家子,爭欲求賣。有一少年年二十餘,白皙可喜,女以黃錢五千餘之,少年與漆背金花鏡,徑尺餘。別一人云:“有鏡勝此,只取三千。”少年復減兩千。女因留連,色授神與,須臾辭去。少年有意淫之,令人隨去,至其所居。須臾至鋪,但得黃紙三貫,少年持至慄船
王 乙
臨汝郡有個官渠店,距離店北半里路左右的李家莊有個王乙,因趕集從莊門經過。他遠遠看見一個女子,年齡約十五六歲,高興地等他,並派婢女傳話。王乙徘徊在槐樹樹陰下,到了黃昏的時候,就到莊上一戶人家求宿。主人見著他很歡喜,招待得很優厚。二更後,婢女來說:“夜還沒深,應該留下蠟燭相待。”女子不久到了,二人纏綿起來。事後,女子悄然不快起來。王乙說:“本來不相識,有幸蒙招相見。現在敘說平生事,情義已經這樣深重,為什麼不暢快呢?”女子說:“不是沒誠意,只是我出來時門關閉了,我是越牆而來。牆角有個鐵爬,爬齒紮了腳,痛徹肺腑,不可忍受。”便伸出腳來讓王乙看。說完告辭回去,說:“已應必死。您如果有情,回來的時候來看看我,以慰幽魂吧。”後來王乙做官東歸,途經李家莊,聽說那個女子已經死了。他私下和婢女拿酒菜到殯宮外祭祀她,並且痛哭起來。不一會兒,看見那女子從殯宮裡出來,王乙就趴在地上死了,婢女看見王乙的魂魄和那女子一同進入殯宮,兩家為他們結成了冥婚。出自《廣異記》。
韋 慄
韋慄,天寶年間做新淦丞,有個女兒十多歲。韋慄前去上任,走到揚州,女兒向父親要求,想買一面漆背金花鏡。韋慄說:“我上任艱辛,哪能得到這樣的東西?等到了官府再給你尋求。”一年多後,女兒死了,韋慄也不記得過去的事了。任滿之後,韋慄帶喪回家,乘船到了揚州,停在河岸。有個女子讓一個婢女拿錢買鏡子,店鋪的人看她容貌很美麗,模樣像富貴人家的女兒,都爭著想賣給她。有一個少年年齡二十多,皮膚白皙可愛,女子用黃錢五千多買他的鏡子,少年給她一個漆背金花鏡,直徑一尺多。另一個人說:“有面鏡子比這面鏡子好,只要三千。”少年又減兩千。女子留連,眉目傳情,過了一會兒才告辭離開。那少年有意調戲她,派人跟著,到她住的地方。少年過了一會兒進了店鋪,卻只得到黃紙三貫。少年拿著它到了韋慄所乘的船
所,雲:“適有女郎持錢市鏡,入此船中。今成紙錢。”慄雲:“唯有一女,死數年矣。君所見者,其狀如何?”少年具言服色容貌,慄夫妻哭之。女正復如此。因領少年入船搜檢,初無所得。其母剪黃紙九貫,置在櫬邊案上,檢失三貫,眾頗異之,乃復開棺,見鏡在焉,莫不悲嘆。少年雲:“錢已不論。”具言本意,復贈十千,為女設齋。出《廣異記》。
河間劉別駕
河間劉別駕者,常雲:“世間無婦人,何以適意?”後至西京通化門,見車中婦人有美色,心喜愛悅,因隨至其舍,在資聖寺後曲。婦人留連數宵,彼此兼暢。劉侯不覺有異,但中宵寒甚,茵衾累重,然猶肉不暖,心竊怪之。後一日將曙,忽失婦人並屋宇所在,其身臥荒園中數重亂葉下,因此遇痼病。出《廣異記》。
王玄之
高密王玄之,少美風彩,為蘄春丞,秩滿歸鄉里,家在郭西。嘗日晚徙倚門外,見一婦人從西來,將入郭,姿色殊絕,可年十八九。明日出門又見,如此數四,日暮輒來。王戲問之曰:“家在何處?向暮來此?”女笑曰:“兒家近在南岡,有事須至郭耳。”王試挑之,女遂欣然,因留宿,甚相親暱,明旦辭去。數夜輒一來,後乃夜夜來宿。王情愛甚至,試謂曰:“家既近,許相過否?”答曰:“家甚狹陋,不堪延客,且與亡兄遺女同居,不能無嫌疑耳。”王遂信之,寵念轉密。
上,說:“剛才有個女郎拿錢買鏡子,進入這隻船中。現在這錢變成紙錢了。”韋慄說:“我只有一個女兒,死了幾年了。您所看見的女子,相貌怎樣?”少年把她的服飾容貌詳細說了,韋慄夫婦痛哭起來。他們的女兒正是這個樣子。於是領著少年進入船中搜尋,最初毫無所得。她的母親剪了紙錢九貫,放到棺材旁邊的桌子上,再翻檢查看時,少了三貫,大家很奇怪,就又打開那棺材,看見鏡子在那裡,沒有不悲嘆的。少年說:“錢就算了吧。”把他的本意全說了,又贈錢十千,給那女子設齋。出自《廣異記》。
河間劉別駕
河間劉別駕常常說:“世間沒有好婦人,怎能滿足心願?”後來到西京通化門,看見車裡有位婦人很有美色,心裡喜歡愛戀,就跟隨到了她的房舍,在資聖寺後面的小巷裡。婦人和他留連幾夜,兩個人都很歡暢。劉侯不覺有異,只是半夜特別寒冷,蓋幾重錦被,身體還是不暖和,暗自奇怪。後來有一天,天要亮時,婦人和房舍忽然都不見了,劉侯躺在荒園中幾重亂葉下,因此患了痼病。出自《廣異記》。
王玄之
高密人王玄之,年少俊美有風采,做蘄春丞,任滿回到鄉里,家在城西。曾經有一天黃昏時,王玄之從屋裡出來斜靠在門外,看見一個婦人從西面走來,將要進入城中。她姿色豔麗絕世,年齡約十八九歲。第二天王玄之出門又看見她,如此數次,天色晚了就來。王玄之戲謔地問她:“你家在哪裡?為什麼一到天黑就來這裡?”婦人笑著說:“我家近在南岡,有事必須要到城裡。”王玄之試著挑逗她,婦人就很快活,於是留下來住宿,兩人很親熱,第二天早上才告辭離去。婦人隔幾夜就來一次,後來就夜夜來住。王玄之情愛至深,試著對她說:“你家既然很近,我過去看看行不?”回答說:“家很狹窄簡陋,不便請客人去,況且我和亡兄的女兒同住,得避嫌。”王玄之就相信了她的話,更為寵愛惦念她。
於女工特妙,王之衣服,皆其裁製,見者莫不歎賞之。左右一婢,亦有美色,常隨其後。雖在晝日,亦不復去。王問曰:“兄女得無相望乎?”答曰:“何須強預他家事?”
如此積一年。後一夜忽來,色甚不悅,啼泣而已。王問之,曰:“過蒙愛接,乃復離去,奈何?”因嗚咽不能止,王驚問故,女曰:“得無相難乎?兒本前高密令女,嫁為任氏妻,任無行見薄,父母憐念,呼令歸。後乃遇疾卒,殯於此。今家迎喪,明日當去。”王既愛念,不復嫌忌,乃便悲惋,問明日得至何時,曰:“日暮耳。”一夜敘別不眠,明日臨別,女以金縷玉杯及玉環一雙留贈,王以繡衣答之,握手揮涕而別。
明日至期,王於南岡視之,果有家人迎喪。發櫬,女顏色不變,粉黛如故。見繡衣一箱在棺中,而失其所送金盃及玉環。家人方覺有異。王乃前見陳之,兼示之玉杯與環,皆捧之而悲泣。因問曰:“兄女是誰?”曰:“家中二郎女,十歲病死,亦殯其旁。”婢亦帳中木人也,其貌正與從者相似。王乃臨柩悲泣而別,左右皆感傷。後念之,遂恍惚成病,數日方愈。然每思輒忘寢食也。出《廣異記》。
鄭德懋
滎陽鄭德懋,常獨乘馬,逢一婢,姿色甚美,馬前拜雲:“崔夫人奉迎鄭郎。”鄂然曰:“素不識崔夫人,我又未婚,何故相迎?”婢曰:“夫人小女頗有容質,且以清門令族,宜相匹敵。”鄭知非人,欲拒之,即有黃衣蒼頭十餘人至曰:“夫人
她的針線活特別好,王玄之穿的衣服,都是她裁製的,看見的人沒有不歎賞的。婦人身邊有個婢女也很漂亮,總是跟在她後面。雖然在白天,也不離去。王玄之問道:“亡兄的女兒難道不盼著你回去嗎?”婦人回答道:“何必強行干預別人的家事呢?”
就這樣過了一年。後來有一夜她忽然來了,很不高興,一個勁兒地哭。王玄之問她,她說:“蒙你愛憐接納,就要離開了,怎麼辦?”於是嗚咽不停。王玄之驚問緣故,婦人說:“這不是難為我嗎?我本是前任高密令的女兒,嫁給任氏為妻。任氏無行慢怠我,父母可憐我,召我回去。後來得病死去,殯葬在這裡。現在家裡要來接我回去,明天就該走了。”王玄之既然已經愛戀她,不再猜忌,就悲傷起來,問她明天什麼時候啟墳,回答說:“日暮。”他們一夜敘別沒有睡覺,第二天要分別時,婦人把金鏤玉杯和一雙玉環留贈王玄之,王玄之用繡衣贈答,兩人握手揮淚而別。
第二天到了迎喪時刻,王玄之在南岡觀望,果然有她家裡的人前來迎喪。打開棺材,那女屍的容顏未變,裝束如故。看見一箱繡衣在棺材中,卻丟失了所送的金盃和玉環。家人才察覺有些特別。王玄之就上前述說了這件事,同時給他們看玉杯和玉環,家人都捧著它們悲傷哭泣。又問她的家人:“兄弟的女兒是誰?”回答說:“是家中二兒子的女兒,十歲就病死了,也殯葬在她旁邊。”她的婢女就是殯帳中的木頭人,它的容貌和那女子身邊的婢女相似。王玄之到靈柩前悲泣而別,左右的人都很悲傷。王玄之後來常想念她,於是恍惚成病,幾天才好。然而每每想起她就忘了吃飯睡覺。出自《廣異記》。
鄭德懋
滎陽鄭德懋,曾經獨自騎馬,遇到一個婢女,非常漂亮,來到馬前拜見說:“崔夫人奉迎鄭郎。”鄭郎驚訝地說:“從來不認識崔夫人,我又沒結婚,為什麼迎我?”婢女說:“夫人的小女兒很有姿色,況且都是清門令族,許配給你是很合適的。”鄭郎知道她不是人,想要拒絕她,立即有穿黃衣服的十多個男僕到來,說:“夫人
趣郎進。”輒控馬。其行甚疾,耳中但聞風鳴。
奄至一處,崇垣高門,外皆列植楸桐。鄭立於門外,婢先白。須臾,命引鄭郎入。進歷數門,館宇甚盛,夫人著梅綠羅裙,可年四十許,姿容可愛,立於東階下。侍婢八九,皆鮮整。鄭趨謁再拜。夫人曰:“無怪相屈耶?以鄭郎清族美才,願託姻好。小女無堪,幸能垂意。”鄭見逼,不知所對,但唯而已。夫人乃堂上命引鄭郎自西階升。堂上悉以花罽薦地,左右施局腳床、七寶屏風、黃金屈膝,門垂碧箔,銀鉤珠絡。長筵列饌,皆極豐潔。乃命坐。夫人善清談,敘置輕重,世難以比。食畢命酒,以銀貯之,可三鬥餘,琥珀色,酌以鏤杯。侍婢行酒,味極甘香。
向暮,一婢前白:“女郎已嚴妝訖。”乃命引鄭郎出就外間,浴以百味香湯,左右進衣冠履佩。美婢十人扶入,恣為調謔。自堂及門,步致花燭,乃延就帳。女年十四五,姿色甚豔,目所未見。被服粲麗,冠絕當時,鄭遂欣然,其後遂成禮。明日,夫人命女與就東堂,堂中置紅羅繡帳,衾褥茵席,皆悉精絕。女善彈箜篌,曲詞新異。鄭問:“所迎婚前乘來馬,今何在許?”曰:“今已反矣。”
如此百餘日。鄭雖情愛頗重,而心稍嫌忌,因謂女曰:“可得同歸乎?”女慘然曰:“幸託契會,得侍巾櫛。然幽冥理隔,不遂如何?”因涕泣交下。鄭審其怪異,乃白夫人曰:“家中相失,頗有疑怪,乞賜還也。”夫人曰:“適蒙見顧,良深感慕。然幽冥殊塗,理當暫隔。分離之際,能不泫然。”
催鄭郎進去。”上前就拉住他的馬。他們跑得很快,耳邊只聽到風響。
不久來到一個地方,高牆高門,外面栽植著一排排的楸桐。鄭郎站在門外,婢女先去報告。不一會兒,命令領鄭郎進去。經過幾道門,館樓很壯觀。夫人穿著梅綠羅裙,年齡約四十左右,姿容可愛,站在東階下。婢女八九個,都穿著鮮豔整齊。鄭郎上前施禮拜見。夫人說:“別怪我委屈你。因為鄭郎出身名門有才華,願意跟你聯姻。小女不堪,望能垂意。”鄭郎被她逼迫,不知道怎樣答對,只好唯唯而已。夫人就在廳堂上讓人領鄭郎從西階上來。堂上全都是用花毯鋪地,左右的人佈置局腳床、七寶屏風、黃金屈膝,門上垂有竹簾,銀鉤珠絡。長筵列饌,都極其豐盛潔淨。夫人就讓鄭郎坐下。夫人善於清談,講話很有分寸,世人難以相比。吃罷命令上酒,用銀器盛著,約三鬥多,琥珀色,用鏤杯斟酒。婢女行酒,味道非常甜香。
到了晚上,一個婢女上前報告說:“女郎已打扮好了。”夫人就讓人帶領鄭郎來到外間,用百味香湯沐浴,左右的人送來衣帽鞋佩。十個漂亮的婢女扶著鄭郎進入新房,盡情戲謔。從廳堂到新房門,步步設置花燭,於是請鄭郎進入帳內。那女子年齡十四五歲,非常漂亮,前所未見。她穿著豔麗,在當時再沒有比這更好的了。鄭郎於是非常高興,而後就成了夫婦之禮。第二天,夫人讓女子與鄭郎到東堂。堂中設置著紅羅繡帳,被褥墊席都極其精美。女子善彈箜篌,曲調歌詞都新穎特別。鄭郎問:“迎婚以前我騎來的馬,現在在哪裡?”回答說:“現在已經返回家裡去了。”
這樣過了一百多天。鄭郎雖然情愛很深,可心裡卻稍有嫌忌,於是對女子說:“能和我一起回去嗎?”女子悲哀地說:“有幸相遇,結成夫妻。陰曹與世間本來是相隔的,不能跟你回去該怎麼辦?”於是涕泣交下。鄭郎明白了她的怪異,就對夫人說:“家裡丟了我,很是疑怪,請讓我回去吧。”夫人說:“承蒙看重,深感欽慕。然而陰陽殊途,理當暫時分離。分離之際,能不悲痛嗎?”
鄭亦泣下。乃大宴會,與別曰:“後三年,當相迎也。”鄭因拜辭,婦出門,揮淚握手曰:“雖有後期,尚延年歲。歡會尚淺,乖離苦長。努力自愛。”鄭亦悲惋。婦以襯體紅衫及金釵一雙贈別,曰:“若未相忘,以此為念。”乃分袂而去。夫人敕送鄭郎,乃前青驄,被帶甚精。
鄭乘馬出門,倏忽復至其家。奴遂雲:“家中失已一年矣。”視其所贈,皆真物也。其家語云:“郎君出行後,其馬自歸,不見有人送來。”鄭始尋其故處,唯見大墳,旁有小冢,塋前列樹,皆已枯矣。而前所見,悉華茂成陰。其左右人傳崔夫人及小郎墓也。鄭尤異之,自度三年之期,必當死矣。後至期,果見前所使婢乘車來迎。鄭曰:“生死固有定命,苟得樂處,吾復何憂?”乃悉分判家事,預為終期,明日乃卒。出《宣室志》。
朱 敖
杭州別駕朱敖舊隱河南之少室山。天寶初,陽翟縣尉李舒在嶽寺,使騎招敖。乘馬便騁,從者在後,稍行至少姨廟下。時盛暑,見綠袍女子,年十五六,姿色甚麗。敖意是人家臧獲,亦訝其暑月挾纊。馳馬問之,女子笑而不言,走入廟中。敖亦下馬,不見有人。遂壁上觀畫,見綠袍女子,乃途中睹者也,嘆息久之。至寺具說其事,舒等尤所嘆異。爾夕既寐,夢女子至,把被欣悅,精氣越泆,累夕如此。嵩嶽道士吳筠為書一符闢之,不可。又吳以道術制之,亦不可。他日,宿程道士房。程於法清淨,神乃不至。敖後於
鄭郎也流淚了。於是安排盛大宴會,與鄭郎告別說:“三年後,必當迎接你。”鄭郎就拜謝告別。婦人出門,揮淚握著鄭郎的手說:“雖然後會有期,還需延以年月。歡會尚淺,而分離苦長,請努力自愛。”鄭郎也很悲悽。婦人把貼身的紅襯衫和一雙金釵贈給鄭郎作別,說:“若未相忘,以此為念。”於是分手離去。夫人命人送鄭郎,便有人牽上一匹青驄馬,馬的披帶很精美。
鄭郎騎馬出門,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家。奴僕就說:“家裡丟你已有一年了。”看婦人贈送的東西,都是真的。他家人告訴他說:“郎君出門後,你的馬自己回來了,沒見有人送來。”鄭郎開始尋找他住過的地方,只看見一座大墳墓,旁邊有座小墳墓,墳前有一排樹,都已經枯死了。可是以前所看見的,都是茂密成蔭的樹林。附近的人告訴說這是崔夫人和她小兒子的墳墓。鄭郎很是奇怪,自己認為過了三年的期限,一定該死了。後來到了日期,果然看見從前所使的婢女乘車來迎接他。鄭郎說:“生死本來自有定命,只要能夠安樂,我又有何憂慮?”就全都吩咐了家事,預測了終期,第二天就死了。出自《宣室志》。
朱 敖
杭州別駕朱敖過去隱居在河南的少室山。天寶初年,陽翟縣尉李舒在嶽寺,派騎兵招朱敖來。朱敖便騎馬馳騁而去,跟從的人在後面,不久就到了少姨廟下。當時正值盛夏,朱敖看見一個穿綠袍的女子,年齡十五六歲,容貌特別漂亮。朱敖料想是別人家的奴婢,也驚訝她暑天還穿著棉衣。朱敖就騎馬上前問她,女子笑著卻不說話,走進廟中。朱敖也下馬,沒看見有人。他就欣賞壁畫,看見上面的綠袍女子,就是道上遇到的那個,嘆息了很久。到了寺廟,朱敖把剛才的事都說了,李舒等人尤其驚歎詫異。那天晚上睡著了,朱敖夢見女子來到,入被交合,朱敖只覺得精氣渙散,幾天晚上都是這樣。嵩嶽道士吳筠給他寫了一張符籙避邪,不管用。吳筠又用道術制止,也不行。有一天,朱敖住在程道士房裡。程道士修行清淨,那神才沒再來。朱敖後來在
河南府應舉,與渭南縣令陳察微往詣道士程穀神。為設薯藥,不託蓮花,鮮胡麻饌。留連笑語,日暮方回。去少室五里所,忽嵩黑雲騰踴,中掣火電。須臾晻昧,驟雨如瀉。敖與察微從者一人伏櫪林下,旁抵巨壑。久之,有異光,與日月殊狀。忽於光中遍是松林,見天女數人,持一舞筵,周竟數裡,施為松林上。有天女數十人,狀如天仙,對舞筵上。兼有諸神若觀世音。終其兩舞,如半日許。曲終,有數人狀如俳優,卷筵回去,便天地昧黑,復不見人。敖等夤緣夜半,方至舍耳。出《廣異記》。
裴 虯
蘇州山人陸去奢亭子者,即宋散騎戴顒宅也。天寶末,河東裴虯常旅寄此亭,暴亡,久之方悟。說雲:“初一人來雲:‘戴君見召。’虯問戴為誰,人曰:‘君知宋散騎常侍戴顒乎?’虯曰:‘知之。’曰:‘今呼君者,即是人也。’虯至見顒,顒求以己女妻虯,虯雲:‘先以結婚,不當再娶。’顒曰:‘人神殊道,何苦也?’虯言:‘已適有祿位,不合為君女婿。’久之,言相往來。顒知虯不可屈,乃釋之,遂活也。”出《廣異記》。
趙 佐
趙佐者,天寶末補國子四門生。常寢疾,恍惚有二黃衣吏拘行至溫泉宮觀風樓西,別有府署,吏引入,始見一人如王者。佐前拜謁,王謂佐曰:“君識我否?”佐辭不識。王曰:“君聞秦始皇乎?我即是也。君人主於我家側造諸宮殿,每奏妓樂,備極奢侈,誠美王也。故我亦如此起樓以觀樂。”因訪問人間事甚眾。又問佐曰:“人間不久大亂,宜自
河南府應舉,與渭南縣令陳察微去拜訪道士程穀神。程道士給他們配了薯藥,不託蓮花,鮮胡麻饌。他們留連笑語,日落才回去。離開少室山五里左右,忽然嵩嶽黑雲騰湧,空中雷電閃閃。不久天昏地暗,驟雨如瀉。朱敖和陳察微的一個隨從趴在櫪樹林中,旁邊鄰著深溝。過了很久,出現一種奇異的光,與日月不一樣。忽然光內全是松林,看見幾個天女,拿著一張舞席,方圓竟達數裡,放在松林上。有幾十個天女,狀如天仙,對舞在席上。同時有各種神,像觀世音。跳完兩支舞大約用了半天左右。曲子結束,有幾個人形態像歌舞藝人,捲起舞席回去,天地隨之昏暗,又不見人了。朱敖等人遷延到半夜,才回到住處。出自《廣異記》。
裴 虯
蘇州山人陸去奢的亭園,就是宋時散騎戴顒的房子。天寶末年,河東人裴虯曾旅居此亭,突然死去,很久才甦醒過來。他說:“剛才一個人來說:‘戴君要召見。’我問戴君是誰,那人說:‘您知道宋散騎常侍戴顒嗎?’我說:‘知道。’那人說:‘現在召呼您的就是這個人。’我前去見了戴顒,戴顒請求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我,我說:‘我已經結婚,不能再娶。’戴顒說:‘人與神不同道,何必擔憂?’我說:‘已經有祿位了,不該做您的女婿。’這樣言語問答了很久。戴顒明白我不會屈從,就放了我,於是我就活了。”出自《廣異記》。
趙 佐
趙佐,天寶末年補為國子四門的太學生。有一次生病了,恍惚間有兩個黃衣小吏拘捕他走到溫泉宮觀風樓西面。旁邊另有個官府,小吏領他進去,看見一個像王的人。趙佐上前拜見,那王對趙佐說:“您認識我不?”趙佐說不認識。王說:“您聽說過秦始皇嗎?我就是。您的君主在我家旁邊建造諸宮殿,每奏妓樂,極盡奢侈,實在是美王。所以我也這樣建築樓閣來觀樂。”王問了許多人間的事。又告訴趙佐:“人世間不久要大亂,應該自己
謀免難,無久住京城也。”言訖,使人送還。出《廣異記》。
岐州佐史
岐州佐史嘗因事至京,停興道里。忽見二人及一無頭人來雲王令追己。佐史知其鬼,因問:“君在地下,並何職掌?”雲:“是捉事。”佐史謂曰:“幸與諸君臭味頗同,能相救否?事了,當奉萬張紙錢。”三人許諾:“期後五日,若不復來者,即是事了。其錢可至天門街燒之。”至五日不來,吏乃燒錢畢,因移居崇仁裡。後京中事了,西還岐州,至杏樹店,復逢二人,問:“何所來?頃於舊處相訪不是,所處分事已得免。勞致錢,賤地所由已給永年優復牒訖。非大期至,更無疾病耳。”出《廣異記》。
設法免除災難,不要長久住在京城。”說完,派人把他送回來了。出自《廣異記》。
岐州佐史
岐州佐史曾經因事到京城,停留在興道里。他忽然看見兩個人和一個無頭人來說,王命令追捕你。佐史知道他們是鬼,就問:“你們在陰間做什麼官?”回答說:“是捉事。”佐史對他們說:“有幸和你們做同樣的事,能救救我嗎?事後,必當送給你們萬張紙錢。”那三人答應說:“五天後,如果不再來,就是事成了。那紙錢可送到天門街燒掉。”到了第五天沒來,佐史就燒完紙錢,移居到崇仁裡。後來京中事了,西回岐州,到了杏樹店,佐史又碰見那兩個人,問他:“從哪兒來?前不久在老地方找你沒找到,所安排的事已經辦妥。煩勞你送錢給我們。陰間的吏卒已給永年縣發了優免公文。不到死期,再不會有疾病了。”出自《廣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