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

李 泌  紙衣師  明思遠  周士龍   李長源

雙聖燈  路神通  五福樓  魚目為舍利

目老叟為小兒    於世尊  捉佛光事  大輪咒

陳僕射  解元龜  蔡 畋  張守一

李 泌

李泌以虛誕自任。嘗對客教家人遣灑掃,今夜洪崖來。有人遺美酒一榼,會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與君同傾。”傾未畢,閽者雲:“某侍郎取榼。”泌命倒還,亦無愧色。出《國史補》。

紙衣師

大曆中有一僧,稱為苦行。不衣繒絮布 之類,常衣紙衣,時人呼為紙衣禪師。代宗武皇帝召入禁中道場安置,令禮念。每月一度出外,人轉崇敬。後盜禁中金佛,事發,召京兆府決殺。出《辯疑志》。

李 泌

李泌以虛妄荒誕自命。一次,他曾經當著客人的面,讓家人去打掃房間,說今夜洪崖仙人要來。有人送來一罈美酒,恰巧來了個客人,李泌就對客人說:“這是麻姑神仙送來的酒,咱們一同把它喝了吧。”酒還沒有倒上,看門的人喊:“某侍郎來取罈子了。”李泌趕緊讓人把酒再倒回去,臉上也毫無羞愧之色。出自《國史補》。

紙衣師

大曆年間有一個和尚,稱為苦行僧。他不穿絲綿綢子之類的衣服,常穿著紙做的衣服,當時人們稱他為紙衣禪師。代宗召他進宮,安排在道場中,讓他禮拜唸經。每月可以外出一次,人們對他變得崇敬起來。後來,他因偷了宮中的金佛,事情敗露,被京兆府處死。出自《辯疑志》。

明思遠

華山道士明思遠,勤修道籙三十餘年,常教人金水分形之法,並閉氣存思,師事甚眾。永泰中,華州虎暴,思遠告人云:“虎不足畏,但閉氣存思,令十指頭各出一獅子,但使向前,虎即去。”思遠兼與人同行,欲暮,於谷口行逢虎。其伴驚懼散去,唯思遠端然,閉氣存思,俄然為虎所食。其徒明日於谷口相尋,但見松蘿及雙履耳。出《辯疑志》。

周士龍

周士龍者,婺州東陽人。能辨山岡,卜擇墳墓之地,與叔父齊名。每至歲月大通,門庭車馬如市,人之夭壽官位,吉凶利害,一切以地斷。大曆五年,至鄴中,鄴中兵馬使姚希晟新葬母氏於青都村,士龍佔其冢:“一年閤家破。”到明年,希晟犯事至死。鄴中之人,無不驚駭,相與謂之神人。又有兵馬使婁瓘舉大事,遂懇祈士龍卜地,前後餉千餘貫。士龍大喜,遂與月餘日尋訪山原。忽得一處,說其地勢回抱,是龍腹,三年內必得節度使。瓘亦以自負。歲中,鄴中軍變,瓘因此謂地勢有憑,便有異圖。事發,遂斬于軍門,舉家無復遺類。出《辯疑志》。

李長源

李長源常服氣導引,並學禹步方術之事,凡數十年。自謂得靈精妙,而道已成。遠近輩親敬師事者甚多。

明思遠

華山有位道士叫明思遠,勤奮地鑽研道教符籙三十多年,常常教人金水分形之法,並告訴人家要屏住呼吸靠意念行事,來向他拜師求教的人很多。永泰年間,華州鬧起了虎患,明思遠告訴人們說:“老虎沒什麼可怕的,只要屏住呼吸靠意念行事,想象十個手指頭各出來一隻獅子,然後只管讓它們衝上前,老虎立刻就會跑掉。”明思遠與一夥人同行,天快黑的時候,在谷口遇上了老虎。同伴嚇得四處逃散,只有明思遠泰然端坐,屏住呼吸靠意念行事,結果頃刻之間就被老虎吃掉了。第二天,他的徒弟們在谷口尋找,只看見松蘿和一雙鞋子。出自《辯疑志》。

周士龍

周士龍是婺州東陽縣人。能夠看風水選擇墳地,與其叔父齊名。每當遇上好日子,他家總是門庭若市,他算人們壽命的長短、官職的升降,以及其他吉凶禍福,均以墳地風水來斷定。大曆五年,周士龍來到鄴城,鄴城兵馬使姚希晟剛剛把死去的母親埋葬在青都村,周士龍去看看墳地,說:“一年之內,這個家就得破敗。”到了第二年,希晟因犯了事,連命也搭上了。鄴城裡的人,沒有不感到震驚的,大家都稱他為神人。又有一個兵馬使婁瓘想要謀反,就懇請周士龍為他選一塊好的墳地,前前後後給了他一千多貫錢。周士龍大喜,奔波一個多月尋訪山陵原野。忽然找到一個好地方,說這裡地勢回抱,是龍之腹部,三年之內保他當上節度使。婁瓘聽罷頗為得意。當年,鄴城兵變,婁瓘滿以為那墳地的地勢就是好的憑證,便企圖舉兵謀反。結果事情敗露,他被斬于軍營門口,全家也沒有留下一個人。出自《辯疑志》。

李長源

李長源曾經練過呼吸吐納和導引之術,並學過道士做法的步法以及方術,有幾十年了。自認為已領悟了其中精妙的要領,道法也練成了。遠近不少人都向他表示尊敬,前來拜他為師。

洪州晝日火發,風猛焰烈,從北來。家人等狼狽,欲拆屋倒籬,以斷其勢。長源止之,遂上屋禹步禁咒。俄然火來轉盛,長源高聲誦咒,遂有迸火飛焰,先著長源身,遂墮於屋下。所居之室,燒蕩盡,器用服玩,無復孑遺。其餘圖籙持咒之具,悉為灰燼。出《辯疑志》。

雙聖燈

長安城南四十里有靈母谷,呼為炭谷。入谷五里,有惠炬寺。寺西南渡澗,水緣崖側,一十八里至峰,謂之靈應臺。臺上置塔,塔中觀世音菩薩鐵像,像是六軍散將安太清置造。眾傳觀世音菩薩曾見身於此臺,又說塔鐵像常見身光。長安市人流俗之輩,爭往禮謁,去者皆揹負米曲油醬之屬。臺下並側近蘭若四十餘所,僧及行童,衣服飲食有餘。每至大齋日送供,士女僅至千人,少不減數百,同宿於臺上,至於禮念,求見光。兼雲:“常見聖燈出,其燈或在半山,或在平地,高下無定。”大曆十四年四月八日夜,大眾合聲禮念,西南近臺,見雙聖燈。又有一六軍健卒,遂自撲,叫喚觀世音菩薩,步步趨聖燈向前,忽然被虎拽去。其見者乃是虎目光也。出《辯疑志》。

路神通

段成式門下騶路神通,每軍較力,能戴石簦,靸六百斤石,齧破石粟數十。背劄天王,自言得神力,入場神助之則力生。當至朔望日,具乳糜,焚香袒坐,使妻兒供養其背而拜焉。出《酉陽雜俎》。

一天,洪州白天起了火,風猛火大,自北而來。李長源的家裡人十分狼狽,想推倒籬笆拆掉房子,切斷火源。李長源制止了他們,隨即上了房頂,邁著道士的步法,念起了咒語。突然那火勢變得更加凶猛,李長源高聲誦唸著咒語,馬上就有火焰迸射而來,先燒到他身上,他就滾到了房下。他們所住的房子,燒得片瓦不剩,所有的器物、服裝等等,一件都沒剩下。那些圖籙咒符等做法用的東西,也全化成了灰燼。出自《辯疑志》。

雙聖燈

長安城南四十里有靈母谷,也稱為炭谷。進谷五里處,有座惠炬寺。從寺西南越過一個山澗,澗水繞懸崖而流,再走十八里就到了一座山峰,叫靈應臺。臺上建了一座塔,塔裡有觀世音菩薩的鐵像,這鐵像是禁軍將領安太清建造的。人們傳說菩薩曾經在這裡現過原形,又說鐵像身上經常閃出佛光。長安城裡的市井百姓,爭先恐後前去拜謁,去的人都揹著糧油酒醬之類。臺下附近有四十多所寺廟,僧人以及雜役,吃穿都不用愁。每到大齋日供奉祭祀時,都有男男女女近千人來到,最少也不少於幾百人,他們同住於臺上,唸佛禮拜,祈求見到佛光。還有人講:“曾經看到聖燈出現,那燈有時在山腰,有時在平地,忽高忽低不定位。”大曆十四年四月八日晚上,人們正同聲唸佛,靠近臺頂的西南方出現了一對聖燈。這時,有一個禁軍士卒立即衝過去,口中呼喚著觀世音菩薩,一步步向聖燈跑去,忽然被老虎拽跑了。原來,他看見的是老虎眼睛的光。出自《辯疑志》。

路神通

段成式家裡有個駕車的僕人叫路神通,每次軍中比武,他都能把石笠頂起來,腳上託著六百斤的石頭,咬碎幾十顆小石子。他背上刺著天王像,自稱得到了神力,一上場神就來幫助他,自然就有了力氣。每到初一、十五,他擺下用奶調的粥,點上香火袒胸而坐,讓妻兒供奉參拜他背上的天王像。出自《酉陽雜俎》。

五福樓

元和初,陰陽家言五福太一在蜀,故劉 造五福樓。符載為文記。出《國史補》。

魚目為舍利

澤州僧洪密請舍利塔,洪密以禪宗謎語鼓扇愚俗,自雲身出舍利。曾至太原,豪民迎請,婦人羅拜。洪密既辭,婦人於其所坐之處拾得百粒。人驗之,皆枯魚之目也。將辭去山中,要十數番粗氈,半日獲五百番。其惑人也如此。出《北夢瑣言》。

目老叟為小兒

長安完盛之時,有一道術人,稱得丹砂之妙,顏如弱冠,自言三百餘歲。京都人甚慕之,至於輸貨求丹,橫經請益者,門如市肆。時有朝士數人造其第,飲啜方酣,有閽者報曰:“郎君從莊上來,欲參覲。”道士作色叱之。坐客聞之,或曰:“賢郎遠來,何妨一見。”道士顰蹙移時,乃曰:“但令入來。”俄見一老叟,鬢髮如銀,昏耄傴僂,趨前而拜。拜訖,叱入中門。徐謂坐客曰:“小兒愚 ,不肯服食丹砂,以至於是。都未及百歲,枯槁如斯,常已斥於村墅間耳。”坐客愈更神之。後有人私詰道者親知,乃雲:“傴僂者即其父也。”好道術者受其誑惑,如欺嬰孩矣。出《玉堂閒話》。

五福樓

元和初年,風水先生們說五福太一神來到了蜀地,因此劉 建造了一座五福樓。符載寫了篇文章記錄這件事。出自《國史補》。

魚目為舍利

澤州的僧人洪密請求造舍利塔,他用禪宗的一些隱語煽動蠱惑百姓,宣稱自己身上能生出舍利。一次,他來到太原,一個富豪把他請進家中,妻妾們圍著他跪拜。洪密起身告辭之後,妻妾在他坐過的地方拾到一百多粒。找人一檢驗,全是乾魚的眼珠子。他要離開返回山中,要了十幾塊粗氈子,結果半天就得到了五百塊。他就是這樣能騙人。出自《北夢瑣言》。

目老叟為小兒

長安城最繁榮興盛的時候,有一個會道術的人,自稱得到了仙丹妙法,面容像二十來歲的樣子,自己卻說三百多歲了。京城裡的人們都很羨慕他,那些拿著東西來換仙丹,拿著經書向他請教的人,使他家門庭若市。當時有幾個朝廷官員到他家拜訪,飲酒正酣,有個看門人來報告說:“少爺從莊上來了,想拜見您。”那個道士不悅地呵斥他。聽罷,有客人說:“令郎遠道而來,不妨一見。”道士皺了半天眉,便說:“那就讓他進來吧。”一會兒,只見進來個老頭兒,鬢髮皆白,佝僂著身子,老邁不堪,小步走上前向道士跪拜。拜完,道士呵斥他進了中門。然後道士緩緩地對客人們說:“小兒愚蠢呆笨,不肯服食仙丹,以至於變成這副樣子。他還未滿一百歲,便枯瘦衰老成這樣,已被我驅逐到山村的莊上去了。”聽罷,客人們更加覺得神奇。後來,有人暗地裡詢問道士的親戚朋友,結果說:“那位佝僂身子的老頭兒就是道士的父親。”喜好道術的人們受到了他的欺騙蠱惑,就像欺騙嬰孩兒一樣。出自《玉堂閒話》。

於世尊

遂州巡屬村民姓於號世尊者,與一女,皆逆知人之吉凶,數州敬奉,舍財山積。鏨鑿崖壁,列為佛像,所費莫知紀極。節度許公存以其妖妄,召至府衙,俾其射覆。不中,乃械而殺之,一無神變。於其所居,得五色文麻 ,以牛載僅百馱,錢帛即可知也。每夜會,自作阿彌陀佛,宮殿池沼,一如西方。男女俱集,唸佛而已。斯亦下愚之流,豈術神耶?將有物憑之耶?出《北夢瑣言》。

捉佛光事

高燕公鎮蜀日,大慈寺僧申報,堂佛光見。燕公判曰:“付馬步使捉佛光過。”所司密察之,誘其童子,具雲:“僧輩以鏡承隙日中影,閃於佛上。”由此乖露,擒而罪之。出《北夢瑣言》。

大輪咒

釋教五部持念中,有大輪咒術,以之救病,亦不甚效。然其攝人精魄,率皆狂走,或登屋樑,或齧瓷碗。閭閻敬奉,殆似神聖。此輩由是廣獲金帛。陵州貴平縣牛鞞村民有周達者,販鬻此術。一旦沸油煎其陰,以充供養,觀者如堵,或驚或笑。初自忘痛,尋以致殂也。中間僧昭浦說,朗州有僧號周大悲者,行此咒術,一旦煉陰而斃。與愚所見,

於世尊

遂州轄下有位村民,姓於號世尊,他和一個女兒,全能預先知道人的吉凶禍福,幾個州的人都很信奉他們,施捨的財物堆積如山。他們便開鑿懸崖峭壁,想刻上一排佛像,所花的費用不知道有多少。節度使許存認為於世尊二人興妖作亂,就把他們召進府衙,讓他們猜測扣著的盆底有什麼東西。結果沒有猜中,就把他們抓起來殺了,死時也沒有什麼神奇的變化。後來在他們的住處,翻到一批五色花紋的麻繩,用牛載了將近一百馱,財物之多就可想而知了。他們每天晚上聚會,自己扮作阿彌陀佛,還有宮殿池沼等,如同西天佛祖聖地。男男女女集中在一起,一心念佛而已。受騙的也都是些愚昧的人,難道他的道術很神妙嗎?難道有什麼東西可以證明嗎?出自《北夢瑣言》。

捉佛光事

高燕公鎮守蜀地時,大慈寺的僧人來報告說,大殿上有佛光閃現。燕公判定說:“令馬步使把佛光捉來。”派去的人祕密地進行調查,誘使小僧童露出線索,他們說:“和尚們用鏡子承接太陽從門縫中射入的光影,再反射到大佛身上。”此事就這樣敗露了,和尚被抓去判了罪。出自《北夢瑣言》。

大輪咒

佛教的五部持念中,有一種大輪咒術,用它來治病救命,也沒有太多的效果。但它能攝取人的精神魂魄,使人全都不知不覺地狂奔亂走,或登上屋頂,或啃咬瓷碗。平民百姓卻虔心敬奉,好像很神聖。通此咒術的人便廣收金帛財物。陵州貴平縣牛鞞村有個叫周達的村民,以此術為業。有一天,他用沸油煎自己的陰部,來充當獻給佛的供養品,看熱鬧的人圍了個水洩不通,有人驚奇有人嘲笑。周達開始時不知疼痛,但很快就因此而死了。其間有個僧人昭浦說,朗州有位叫周大悲的僧人,行此大輪咒術,一天因煎煉陰部而死。他與我所看見的這位,

何姓氏恰同而其事無殊也?蓋小人用道欺天,殘形自罰。以其事同,因而錄之。出《北夢瑣言》。

陳僕射

唐軍容使田令孜擅權,有回天之力。嘗致書於許昌,為其兄陳敬瑄求兵馬使職,節將崔侍中安潛拒而不與。邇後崔公移鎮西川,陳敬瑄與楊師立、牛勗、羅元杲以打毬爭三川。敬瑄獲頭籌,制授右蜀節度,以代崔公。中外驚駭。報狀雲陳僕射之命,莫知誰何。青城縣妖人作彌勒會,窺此聲勢,偽作陳僕射行李,雲:“山東盜起,車駕必幸蜀,先以陳公走馬赴任。”乃樹一魁,妖共翼佐之。軍府未諭,亦差迎侯。至近驛,有指揮索白馬四匹,察事者覺其非常,乃羈縻之。未及旋踵,真陳僕射速轡而至。其妖人等悉擒縛而俟命,潁州俾隱而誅之。識者曰:“陳太師由閹宦之力,無涓塵之效。盜處方鎮,始為妖物所憑,終亦自貽誅滅,非不幸也。”出《北夢瑣言》。

解元龜

道士解元龜,本西蜀節將下軍校。明宗入纂,言自西來,對於便殿,進詩歌聖德,自稱太白山正一道士。上表乞西都留守兼三川制置使,要修西京宮闕。上謂侍臣曰:“此老耄自遠來朝此,期別有異見,乃為身名,甚堪笑也。”賜號知白先生,賜紫。斯乃狂妄人也。出《北夢瑣言》。

為什麼姓氏恰恰相同,並且他們所做的事情也沒有區別呢?大概是無知小人用道術欺騙上天,摧殘形體,自我懲罰。因為這兩件事相同,我便把它們記載下來。出自《北夢瑣言》。

陳僕射

唐代軍容使田令孜專權,權勢極大。他曾經往許昌寫過一封信,為其兄陳敬瑄謀求兵馬使的職務,節度使、侍中崔安潛拒絕了他。後來,崔安潛鎮守西川去了,陳敬瑄和楊師立、牛勗、羅元杲以打球來賭博,爭奪三川之地。陳敬瑄賭贏了,朝廷授他西川節度使,頂替了崔安潛。朝廷內外震驚不已。文報上說陳僕射的命令,但誰也不知道這個陳僕射是誰。青城縣的妖人們舉辦彌勒齋會,探聽到這個消息,便詐稱是陳僕射的導從官,並說:“山東起了盜寇,皇帝必駕臨蜀地,先派陳公走馬上任。”他們推舉出一個頭目,其他妖人們都輔佐他。軍府沒有得到通知,也只好派人迎候。到附近的驛站,妖人中有個頭目向軍府索要四匹白馬,心細的人感到事態非常,就假裝籠絡他們。沒過多久,真陳僕射騎馬趕到。於是,那夥妖人全被擒獲看押起來聽候處理,潁州命令將這夥妖人祕密處死。有見識的人評論說:“陳太師憑藉宦官的勢力升遷,卻無一點微末的功績。他竊取一方軍事長官的職務,當初憑藉妖人的迷惑,最後又自己害了自己,不是不幸,實在是自取其禍。”出自《北夢瑣言》。

解元龜

道士解元龜,原來是西川節度使手下的軍校。明宗入朝繼位,解元龜說自己從西方來,被召入便殿問話,賦詩歌頌皇帝的聖明和賢德,自稱是太白山正一道士。他上表乞請擔任西都留守兼三川制置使,並請求修繕西京的宮殿。皇帝對侍臣說:“這老頭兒遠道而來朝見我,希望他能發表什麼高見,可沒想到就是為了自身名譽,真是太可笑了。”於是,皇帝賜他為知白先生,賜一身紫衣。這老頭兒真是一個狂妄的人。出自《北夢瑣言》。

蔡 畋

唐高駢鎮成都,甚好方術。有處士蔡畋者,以黃白乾之。取瓦一口,研丹一粒,塗半入火,燒成半截紫磨金,乃奇事也。蔡生自貧,人皆敬之,以為地仙。燕公求之不得。久而乖露,乃是得藥於人,眩惑賣弄,為元戎殺之。出《北夢瑣言》。

張守一

張守一者,滄景田裡人也。少怠惰,不事生計。自言能易五金,以溺好利者。其後貧弊,不能自存,乃負一柳篋,鬻粉黛以貿衣食,流轉江淮間。呂用之以妖妄見遇,遂來廣陵,客於蕭勝門下。久不得志,將舍勝去。用之聞之,止之曰:“男子以心誠期物,何患無知己?倘能與用之同,即富貴之事,當共圖之。”由是為用之所薦。高駢見其鄙樸,常以真仙待之。及得志,雖僣侈不及用之,貪冒之心特甚。二都建,為左鏌 軍使,累轉檢校左僕射,其禮敬次於用之。每話道對酌,自旦及暮,不能自舍。誑惑之計,與用之常相表裡,以致數年其事不洩。光啟二年,偽朝授守一德州刺史。明年,渤海以閩川奏守一,事未受而敗。乃從楊行密入城,又請為諸將合太還丹。藥未就,會有康知柔者,本鄭昌圖家吏,昌圖判戶部,以知柔為發運使。院胥伍諷,嘗得罪於知柔,鞭之。楊行密入城,諷遂發知柔贓罪二十餘事。至是,諷及知柔俱縶于軍侯獄。

蔡 畋

唐代高駢鎮守成都,特別喜好方術。有個叫蔡畋的隱士,以煉製黃金白銀的法術去拜見高駢。他拿來一塊瓦,將一顆仙丹研碎,塗上一半再放進火裡燒,最後竟然燒成半截紫磨金,真是奇事。蔡畋自己雖然很貧窮,但人們都很敬仰他,把他當成住在人世間的神仙。高駢想將他請到府中卻未成。時間一長,蔡畋便敗露了,原來他是從別人手中得到一種藥,便四處炫耀賣弄,後來被高駢殺了。出自《北夢瑣言》。

張守一

張守一是滄州、景州一帶的鄉下人。從小懶惰散漫,不考慮謀生之道。自稱能夠變出金銀,使一些好利者沉湎於此。後來他十分貧困,不能維持生活,便揹著一個柳木小箱,靠販賣脂粉換取衣食,流落到江淮一帶。呂用之以妖妄邪術受到重用,張守一就來到廣陵,客居於蕭勝門下。在這裡,他長時間鬱郁不得志,便想離蕭勝而去。呂用之聽說此事,制止他說:“男子漢以誠心誠意待人接物,還擔心沒有知己嗎?你倘若能與我同甘共苦,那麼富貴之事,咱們就一塊兒爭取。”於是,他被呂用之引薦。高駢看他挺質樸,常以仙人對待他。他得志後,雖然不如呂用之那樣過分奢侈,但貪財好利之心特別嚴重。二都建立起來之後,張守一被任命為左鏌鋣軍使,經多次升遷後任檢校左僕射,待遇僅次於呂用之。他每次與高駢講道對飲,總是從白天到晚上,捨不得離開。他誑騙誘惑他人的本領,總能與呂用之互相配合,互為表裡,以至於數年都沒有敗露。光啟二年,偽朝廷授予張守一德州刺史職務。第二年,高駢奏請張守一鎮守閩川,未受任而事敗。於是他跟隨楊行密進了城,又請求為諸位將領煉製大還丹。藥還沒有煉成,有個叫康知柔的人,本是鄭昌圖的下屬,昌圖兼管戶部時,任命康知柔為發運使。院吏伍諷曾經得罪過康知柔,被他打過鞭子。楊行密入城之後,伍諷便揭發康知柔二十多件貪汙受賄的罪行。結果,伍諷和康知柔都被關押在軍侯獄中。

知柔素與守一善,曰:“願入財以贖罪。”守一即白於楊公。公以守一、知柔洎諷,事蹟皆不可原,遂命就獄殺之。出《妖亂志》。

康知柔平時和張守一關係不錯,就說:“願意用財產抵罪。”張守一便將這話轉告了楊行密。楊行密認為張守一、康知柔以及伍諷,他們做的事情都是不可原諒的,就命令將他們在獄中處死。出自《妖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