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二百八十二 夢七
夢遊下
元 稹 段成式 邢 鳳 沈亞之 張 生
劉道濟 鄭昌圖 韓 確
夢遊下
元 稹
元相稹為御史,鞫獄梓潼。時白樂天在京,與名輩遊慈恩寺,小酌花下,為詩寄元曰:“花時同辭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時元果及褒城,亦寄《夢遊》詩曰:“夢君兄弟曲江頭,也向慈恩院裡遊。驛吏喚人排馬去,忽驚身在古梁州。”千里魂交,合若符契也。出《本事詩》。
段成式
段成式常言:“聞於醫曰:‘藏氣陰多則夢數;陽壯則少夢,夢亦不復記。夫瞽者無夢,則知夢者習也。’”成式表兄盧有則,夢看擊鼓,及覺,小弟戲叩門為衙鼓也。又姊婿裴元裕言:“群從中有悅鄰女者,夢妓遺二櫻桃,食之。及覺,
夢遊下
元 稹
宰相元稹做御史的時候,曾到梓潼查案。當時白居易正在京城,與名流們遊覽慈恩寺,在花前飲酒時,寫了詩一首寄語元稹:“花時同辭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這時的元稹果然到達褒城,也寫給白居易一首《夢遊》詩道:“夢君兄弟曲江頭,也向慈恩院裡遊。驛吏喚人排馬去,忽驚身在古梁州。”這對老友相隔千里而精神交接,像符節那樣吻合。出自《本事詩》。
段成式
段成式曾經說:“我聽醫生講:‘人體內陰氣多做夢自然就多;人體內陽氣壯做夢就少,即使做了夢也記不住。盲人不會做夢,由此可知夢是人們日常習見所致。’”段成式的表兄盧有則,夢見看到人擊鼓,醒來後才知道,原來是小弟弟把門當作衙門的大鼓敲著玩。另外,他姐夫裴元裕說:“我有一個侄子喜歡鄰居家的女兒,夢見妓女送給他兩顆櫻桃,他把櫻桃吃了。醒來後,
核墜枕側。”李鉉著《李子正辯》,言至精之夢,則夢中之身可見,如劉幽求見妻夢中身也。則知夢不可以一事推矣。愚者少夢,不獨至人,聞之騶皁,百夕無一夢也。出《酉陽雜俎》。
邢 鳳
元和十年,沈亞之始以記室從事隴西公軍涇州,而長安中賢士皆來客之。五月十八日,隴西公與客期宴於東池便館。既半,隴西公曰:“餘少從邢鳳遊,記得其異,請言之。”客曰:“願聽。”公曰:“鳳帥家子,無他能。後寓居長安平康里南,以錢百萬,買故豪洞門曲房之第。即其寢而晝偃,夢一美人自西楹來,環步從容,執卷且吟。為古妝,而高鬟長眉,衣方領、繡帶,被廣袖之襦。鳳大悅曰:‘麗者何自而臨我哉?’美人曰:‘此妾家也。妾好詩,而常綴此。’鳳曰:‘幸少留,得觀覽。’於是美人授詩,坐西床。鳳髮捲,視首篇,題之曰《春陽曲》,終四句。其後他篇,皆類此數十句。美人曰:‘君必欲傳,無令過一篇。’鳳即起,從東廡下几上,取彩箋,傳《春陽曲》。其詞曰:‘長安少女玩春陽,何處春陽不斷腸?舞袖弓彎渾忘卻,羅帷空度九秋霜。’鳳卒吟,請曰:‘何謂弓彎?’曰:‘妾昔年父母使教妾此舞。’美人乃起,整衣張袖,舞數拍,為彎弓狀以示鳳。既罷,美人低頭良久,即辭去。鳳曰:‘願復少留。’須臾間竟去。鳳亦尋覺,昏然忘有所記。及更,於襟袖得其辭,驚視,
竟有櫻桃核掉在枕頭旁邊。”李鉉著《李子正辯》一書,說至精至誠之夢,夢中的人物形體是可以看見的,例如劉幽求看見妻子在夢中的樣子。由此可知,做夢的事不可以一概而論。愚笨的人很少做夢,不單單是聖人夢少,聽僕役之輩說,他們一百天晚上也做不了一個夢。出自《酉陽雜俎》。
邢 鳳
元和十年,沈亞之以記室的身份隨從隴西公駐守涇州,長安城裡的賢士們都來拜訪做客。五月十八日,隴西公與客人們如期赴宴於東池便館。宴會進行了一半,隴西公說:“我小時候,曾跟一個叫邢鳳的人結交,現在還記得他的一件奇事,想說一說。”客人們說:“我們很想聽聽。”隴西公說:“邢鳳是元帥家的兒子,沒有什麼才能。後來寄居在長安城平康里南頭,用百萬錢,買下一座原來富豪的宅院,有洞門曲室。他來到臥室,白天躺著睡著了,夢見一個美人,從西廂走來,腳步從容,手捧書卷吟誦著。她畫著古妝,頭上扎著高高的環形髮髻,長長的眉毛,穿著方領衣服,繫著繡帶,披著寬袖小短襖。邢鳳非常高興,說:‘美人從何處來到我這裡?’美人說:‘這是我的家。我喜歡詩,所以常常隨身帶著詩卷。’邢鳳說:‘請你小坐,我想欣賞欣賞。’於是,那美人把自己寫的詩遞給邢鳳,坐在西床。邢鳳打開詩卷,看首篇,題目叫《春陽曲》,一共四句。以後幾篇,都跟這篇類似,有幾十句。美人說:‘你如果想把它傳播出去,請不要超過一篇。’邢鳳於是站起來,從東廊的案上取來彩色紙箋,抄寫《春陽曲》。這詩寫道:‘長安少女玩春陽,何處春陽不斷腸?舞袖弓彎渾忘卻,羅帷空度九秋霜。’邢鳳吟罷,請教說:‘什麼是弓彎?’美人說:‘這是一種舞蹈,小時候父母讓人教我的。’她說完站起身,整衣張袖,舞了幾拍,做彎弓狀讓邢鳳看。舞罷,美人低頭良久,欲告辭離去。邢鳳說:‘請再稍坐一會兒。’那美人竟一下子不知去向。邢鳳也醒了過來,昏昏沉沉,似乎什麼也沒記住。更鼓敲響後,他竟從自己的衣袖間找到了那首《春陽曲》,驚訝地看了看,
復省所夢。事在貞元中,後鳳為餘言如是。”是日,監軍使與賓府郡佐,及宴隴西獨孤鉉、范陽盧簡辭、常山張又新、武功蘇滌皆嘆息曰:“可記。”故亞之退而著錄。
明日,客復有至者,渤海高元中、京兆韋諒、晉昌唐炎、廣漢李 、吳興姚合,洎亞之復集於明玉泉。因出所著以示之。於是姚合曰:“吾友王生者,元和初,夕夢遊吳,侍吳王。久之,聞宮中出輦,吹簫擊鼓,言葬西施。王悲悼不止,立詔門客作輓歌詞。生應教為詞曰:‘西望吳王闕,雲書鳳字牌。連江起珠帳,擇土葬金釵。滿地紅心草,三層碧玉階。春風無處所,悽恨不勝懷。’詞進,王甚佳之。及寤,能記其事。王生本太原人也。”出《異聞錄》。
沈亞之
太和初,沈亞之將之邠,出長安城,客索泉邸舍。春時,晝夢入秦。主內史廖,舉亞之。秦公召至殿前,膝前席曰:“寡人慾強國,願知其方,先生何以教寡人?”亞之以昆、彭、齊桓對,公悅,遂試補中涓,秦官也。 使佐西乞術伐河西。晉秦郊也。 亞之帥將卒前,攻下五城。還報,公大悅,起勞曰:“大夫良苦,休矣。”
居久之,公幼女弄玉婿蕭史先死。公謂亞之曰:“微大夫,晉五城非寡人有,甚德大夫。寡人有愛女,而欲與大夫備灑掃,可乎?”亞之少自立,雅不欲遇倖臣蓄之,固辭,不得請。拜左庶長,尚公主,賜金二百斤。民間猶謂蕭家公主。
這才回憶起夢中的一切。事情發生在貞元年間,後來邢鳳對我把這件事講了一遍。”這一天,監軍使與府中賓客僚屬,以及被宴請的隴西獨孤鉉、范陽盧簡辭、常山張又新、武功蘇滌等人都嘆息說:“值得記錄下來。”所以沈亞之回去便把此事記了下來。
第二天,又有客人來到,他們是渤海高元中、京兆韋諒、晉昌唐炎、廣漢李 、吳興姚合,幾個人與沈亞之來到明玉泉。沈亞之拿出昨日所記給大家看。姚合說:“我的朋友王生,元和初年的一天晚上做夢遊吳地,並侍奉吳王。過了很久,聽到宮中車輦出動,吹簫擊鼓,說是要葬西施。吳王悲悼不已,隨即下詔讓門客們作輓歌。王生應詔寫道:‘西望吳王闕,雲書鳳字牌。連江起珠帳,擇土葬金釵。滿地紅心草,三層碧玉階。春風無處所,悽恨不勝懷。’王生將歌詞獻上,吳王深為讚賞。醒來後,他尚能記起夢中的事。這個王生本是太原人。”出自《異聞錄》。
沈亞之
太和初年,沈亞之要到邠州去,出了長安城,住在索泉旅舍。當時是春天,他大白天睡著了,夢見自己來到了秦國。一位姓廖的內史舉薦了沈亞之。秦公將沈亞之召到大殿上,移坐向前並說道:“我想使國家強大起來,想知道有何良策,先生能不能有所指教?”沈亞之以昆吾、彭祖、齊桓公作例子回答他的問題,秦公聽了很高興,補任他為中涓,秦官職名。 派他跟隨西乞術去討伐河西。晉國、秦國間郊野之地。 沈亞之率領將士衝鋒在前,連攻下五座城池。還師報捷,秦公十分高興,起身慰勞他說:“你辛苦了,真是太好了。”
他在宮中住了好長時間,秦公的小女兒叫弄玉,她的丈夫蕭史已經死了。秦公對沈亞之說:“沒有你,晉國的五座城池不會為我所有,我很感激你。我有個愛女,想讓她侍奉你,如何?”沈亞之從小就自立自強,不願被當成一個弄臣養起來,堅決推辭,但沒有推辭掉。於是,他被任命為左庶長,迎娶公主,賜金二百斤。老百姓們還稱弄玉為蕭家公主。
其日有黃衣人中貴疾騎馬來,延亞之入宮闕,甚嚴。呼公主出,鬒髮,著偏袖衣,裝不多飾,其芳殊明媚,筆不可模樣。侍女祗承,分立左右者數百人。召見亞之便館,居亞之於宮,題其門曰“翠微宮”。宮人呼為沈郎院。雖備位下大夫,繇公主故,出入禁衛。公主喜鳳簫,每吹簫,必翠微宮高樓上。聲調遠逸,能悲人,聞者莫不自廢。公主七月七日生,亞之當無貺壽。內史廖曾為秦以女樂遺西戎,戎主與之水犀小合。亞之從廖得以獻公主。主悅賞愛重,結裙帶上。穆公遇亞之禮兼同列,恩賜相望於道。
復一年春,公之始平,公主忽無疾卒。公追傷不已,將葬咸陽原,公命亞之作輓歌。應教而作曰:“泣葬一枝紅,生同死不同。金鈿墜芳草,香繡滿春風。舊日聞簫處,高樓當月中。梨花寒食夜,深閉翠微宮。”進公,公讀詞善之。時宮中有出聲若不忍者,公隨泣下。又使亞之作墓誌銘,獨憶其銘曰:“白楊風哭兮石甃髯莎,雜英滿地兮春色煙和。珠愁紛瘦兮不生綺羅,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亞之亦送葬咸陽原,宮中十四人殉。
亞之以悼悵過戚,被病。猶在翠微宮,然處殿外特室,不宮中矣。居月餘,病良已。公謂亞之曰:“本以小女相托久要,不謂不得周奉君子,而先物故。弊秦區區小國,不足辱大夫。然寡人每見子,即不能不悲悼。大夫盍適大國乎?”亞之對曰:“臣無狀,肺腑公室,待罪右庶長。不能從死公主,君免罪戾,使得歸骨父母國,臣不忘君恩如日。”
一天,一個宮中太監騎著馬疾速跑來,請沈亞之進宮,宮禁很嚴。公主弄玉被叫出來,頭髮黑而稠密,她穿著偏袖衣,儘管沒有著意妝飾,卻顯得殊麗嫵媚,難以描繪。侍女們恭敬地侍候著,分立兩旁的共有數百人之多。秦公在便館召見了沈亞之,並讓他住進宮中,門上的牌匾題名為“翠微宮”。宮人們稱這裡為沈郎院。雖然他位居下大夫,但由於公主的原因,可以在宮禁中自由出入。公主喜歡鳳簫,每次吹簫,必然要坐在翠微宮的高樓上。那簫聲悠遠動情,使人悲傷,聽到的人無不進入忘我境界。公主是七月七日出生的,沈亞之沒有合適的禮物為她祝壽。姓廖的內史曾受秦國派遣把一批歌妓贈給西戎,西戎國主回贈了水犀小盒。沈亞之從廖內史處得到了它獻給了公主。公主十分欣賞喜愛,便系在了裙帶上。秦公對沈亞之的禮遇超過其他官員,賞賜不絕。
第二年春天,秦公去了始平,弄玉公主忽然無病而死。秦公追念悲傷不已,準備把她埋葬在咸陽原上,並讓沈亞之寫輓歌。他奉命寫道:“泣葬一枝紅,生同死不同。金鈿墜芳草,香繡滿春風。舊日聞簫處,高樓當月中。梨花寒食夜,深閉翠微宮。”送呈上去,秦公讀完覺得很好。這時,見宮中不少人都忍不住哭出聲,秦公也隨之流下眼淚。他又讓沈亞之作墓誌銘,只記得上面寫道:“白楊風哭兮石甃髯莎,雜英滿地兮春色煙和。珠愁紛瘦兮不生綺羅,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他也到咸陽原上為弄玉送葬,有十四個宮女殉葬。
沈亞之因為悲傷惆悵過度,病倒了。他雖然還住在翠微宮,卻被安置在殿外另一間房子裡,不在內宮中了。過了一個多月後,病漸漸好了。秦公對他說道:“本來想把小女兒的終生都託付給你,不料她尚未好好侍奉你,卻先死去了。我們這個小小的秦國,實在是讓你受委屈了。我一看見你,就不由地悲從中來。你何不去投奔大國呢?”沈亞之回答說:“臣沒有什麼才能,作為宗室的近親,濫充左庶長之職。我沒能隨公主一起去死,您卻免罪於我,使我能歸葬於自己的祖國,您的恩德我將永生不忘。”
將去,公追酒高會,聲秦聲,舞秦舞。舞者擊髆附髀嗚嗚,而音有不快,聲甚怨。公執酒亞之前曰:“壽。予顧此聲少善,願沈郎賡揚歌以塞別。”公命趣進筆硯,亞之受命,立為歌辭曰:“擊髆舞,恨滿煙光無處所。淚如雨,欲擬著辭不成語。金鳳銜紅舊繡衣,幾度宮中同看舞。人間春日正歡樂,日暮東風何處去。”歌卒,授舞者,雜其聲而道之,四座皆泣。
既再拜辭去,公覆命至翠微宮,與公主侍人別。重入殿內時,見珠翠遺碎青階下,窗紗檀點依然。宮人泣對亞之,亞之感咽良久,因題宮門詩曰:“君王多感放東歸,從此秦宮不復期。春景自傷秦喪主,落花如雨淚燕脂。”竟別去。命車駕送出函谷關。出關已,送吏曰:“公命盡此,且去。”亞之與別,語未卒,忽驚覺,臥邸舍。
明日,亞之為友人崔九萬具道之。九萬,博陵人,諳古。謂餘曰:“《皇覽》雲,秦穆公葬雍橐泉祈年宮下,非其神靈憑乎?”亞之更求得秦時地誌,說如九萬言。嗚呼!弄玉既仙矣,惡又死乎?出《異聞集》。
張 生
有張生者,家在汴州中牟縣東北赤城阪。以飢寒,一旦別妻子游河朔,五年方還。自河朔還汴州,晚出鄭州門,到板橋,已昏黑矣。乃下道,取陂中徑路而歸。忽於草莽中,見燈火熒煌,賓客五六人,方宴飲次,生乃下驢以詣之。相去十餘步,見其妻亦在坐中,與賓客語笑方洽。生乃蔽形於白楊樹間,以窺之。
臨行之前,秦公設酒相送,唱秦腔,跳秦舞。跳舞的人擊肩拍腿嗚嗚地叫,聽起來不太愉快,似有一股幽怨之氣。秦公舉杯來到沈亞之面前說:“祝你長壽。我聽這聲音不怎麼好聽,希望你能繼續高歌一首以贈別。”秦公命人拿來筆硯,沈亞之受命,當即寫下一首歌詞:“擊髆舞,恨滿煙光無處所。淚如雨,欲擬著辭不成語。金鳳銜紅舊繡衣,幾度宮中同看舞。人間春日正歡樂,日暮東風何處去。”寫完,送給跳舞的人,伴隨著舞者的聲音念著,滿座的人都抽泣不已。
沈亞之向秦公拜別,秦公又讓他去翠微宮,同公主的侍從們告別。重新走進大殿時,只見公主的珠翠散落在石階上,窗紗上淺紅色的脂粉痕依然如故。宮女們哭泣著面對著亞之,亞之也感動地嗚咽良久,於是在宮門上題詩一首:“君王多感放東歸,從此秦宮不復期。春景自傷秦喪主,落花如雨淚燕脂。”然後告別而去。秦公派人用車把他送出函谷關。出關後,送行的小吏說:“秦公讓送到這裡,該回去了。”沈亞之與他告別,話未說完,忽然驚醒了,原來自己仍躺在索泉旅舍裡。
第二天,沈亞之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崔九萬。崔九萬是博陵人,對歷史頗有了解。他對我說:“《皇覽》上說,秦穆公死後葬在雍橐泉祈年宮下,這不是他神靈顯聖的憑證嗎?”沈亞之又找來秦時的地理志書,上面記載的和崔九萬說的一樣。唉!弄玉既然是神仙,又怎麼會死呢?出自《異聞集》。
張 生
有個張生,家住在汴州中牟縣東北的赤城阪。因為飢寒交迫,一天他告別妻子去了河北,五年之後才回來。他從河北迴汴州,傍晚出了鄭州的城門,到板橋的時候,天已黑了下來。於是,他下了大道,沿水塘邊的小路而行。忽然看見草叢中燈光閃耀,有五六個人正在飲酒,張生就跳下驢來向那兒走去。離那兒還有十來步,他見自己的妻子也坐在那夥人當中,同他們說說笑笑挺融洽。張生就隱蔽在白楊樹間,偷偷觀察。
見有長鬚者持杯:“請措大夫人歌。”生之妻,文學之家,幼學詩書,甚有篇詠。欲不為唱,四座勤請。乃歌曰:“嘆衰草,絡緯聲切切。良人一去不復還,今夕坐愁鬢如雪。”長鬚雲:“勞歌一杯。”飲訖,酒至白麵年少,復請歌。張妻曰:“一之謂甚,其可再乎?”長鬚持一籌箸雲:“請置觥,有拒請歌者,飲一鍾。歌舊詞中笑語,准此罰。”於是張妻又歌曰:“勸君酒,君莫辭。落花徒繞枝,流水無返期。莫恃少年時,少年能幾時?”酒至紫衣者,復持杯請歌。張妻不悅,沉吟良久,乃歌曰:“怨空閨,秋日亦難暮。夫婿斷音書,遙天雁空度。”酒至黑衣胡人,復請歌。張妻連唱三四曲,聲氣不續。沉吟未唱間,長鬚拋觥雲:“不合推辭。”乃酌一鍾。張妻涕泣而飲,復唱送胡人酒曰:“切切夕風急,露滋庭草溼。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閨泣。”酒至綠衣少年,持杯曰:“夜已久,恐不得從容。即當暌索,無辭一曲,便望歌之。”又唱雲:“螢火穿白楊,悲風入荒草。疑是夢中游,愁迷故園道。”酒至張妻,長鬚歌以送之曰:“花前始相見,花下又相送。何必言夢中,人生盡如夢。”酒至紫衣胡人,復請歌雲:“須有豔意。”張妻低頭未唱間,長鬚又拋一觥。於是張生怒,捫足下得一瓦,擊之,中長鬚頭。再發一瓦,中妻額。闃然無所見。
張君謂其妻已卒,慟哭連夜而歸。及明至門,家人驚喜出迎。君問其妻,婢僕曰:“娘子夜來頭痛。”張君入室,問其妻病之由。曰:“昨夜夢草莽之處,有六七人,遍令飲酒,各請歌,孥凡歌六七曲。有長鬚者頻拋觥,方飲次,
他看見有個長著大鬍子的人舉起酒杯道:“請那窮小子的夫人為我們唱首歌。”張生的妻子出身文學世家,少年學習詩書,寫過不少篇章。她不想唱,在座的人便懇請不已。她沒辦法,便唱道:“嘆衰草,絡緯聲切切。良人一去不復還,今夕坐愁鬢如雪。”那個大鬍子說:“有勞唱歌,飲酒一杯。”喝完之後,那酒杯又傳到一個白臉少年手中,他請張生的妻子再唱一首。張妻說:“唱一首都有點過分,豈能再唱?”大鬍子拿著一雙筷子說:“請拿個杯來,有不想唱歌的,就喝一鍾。唱舊歌如果有笑的,也這樣罰。”於是,張妻又唱道:“勸君酒,君莫辭。落花徒繞枝,流水無返期。莫恃少年時,少年能幾時?”酒杯傳到紫衣人手裡,他也端杯請張妻唱歌。張妻不高興了,沉吟了好久,就又唱道:“怨空閨,秋日亦難暮。夫婿斷音書,遙天雁空度。”酒杯傳到黑衣胡人手上,又請張妻唱歌。她連續唱了三四首,有點上氣不接下氣了。正在她沉吟未唱時,大鬍子推過酒杯說:“你不應該推辭。”就斟滿一鍾。張妻哭泣著把酒喝下去,又為那黑衣胡人祝酒唱道:“切切夕風急,露滋庭草溼。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閨泣。”酒杯傳到綠衣少年手上,他舉杯說:“夜已深,恐怕不能再多待了。既然要分別了,不要推辭,希望能再唱一首。”她又唱道:“螢火穿白楊,悲風入荒草。疑是夢中游,愁迷故園道。”酒杯傳到張妻手上,大鬍子唱了一首歌送給她:“花前始相見,花下又相送。何必言夢中,人生盡如夢。”酒杯傳到紫衣胡人手裡,請張妻再唱一首,並說:“要有香豔之意。”張妻低頭未唱時,大鬍子又推過一隻酒杯。這時候,張生已怒火中燒,他從腳下摸起一塊瓦,向他們砸去,正中大鬍子的腦袋。又扔了一塊瓦,打中了妻子的額頭。這時所有的人卻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張生認為妻子已死,痛哭著連夜往家趕。到家天已經亮了,家人驚喜地迎出門來。張生問妻子現在怎樣,婢女說:“娘子昨晚頭痛。”張生進屋,問妻子頭痛的原因。妻子說:“昨晚夢見到了草叢間,有六七個人,輪番讓我喝酒,又各讓我唱一首歌,我一共唱了六七首。有個大鬍子頻頻遞酒杯給我,正要喝時,
外有發瓦來,第二中孥額。因驚覺,乃頭痛。”張君因知昨夜所見,乃妻夢也。出《纂異記》。
劉道濟
光化中,有文士劉道濟,止於天台山國清寺。嘗夢見一女子,引生入窗下,有側柏樹葵花,遂為伉儷。後頻於夢中相遇,自不曉其故。無何,於明州奉化縣古寺內,見有一窗,側柏葵花,宛若夢中所遊。有一客官人,寄寓於此室,女有美才,貧而未聘,近中心疾,而生所遇,乃女子之魂也。又有彭城劉生,夢入一倡樓,與諸輩狎飲。爾後但夢,便及彼處。自疑非夢,所遇之姬,芳香常襲衣,亦心邪所致。聞於劉山甫也。出《北夢瑣言》。
鄭昌圖
鄭昌圖登第歲,居長安。夜後納涼於庭,夢為人毆擊,擒出春明門,至合大路處石橋上,乃得解。遺其紫羅履一隻,奔及居而寤。甚困,言於弟兄,而床前果失一履。旦令人於石橋上追尋,得之。出《聞奇錄》。
韓 確
越州有盧冊者,舉秀才,家貧,未及入京。在山陰縣顧樹村知堰,與表兄韓確同居。自幼嗜鱠,嘗憑吏求魚。韓方寐,夢身為魚,在潭有相忘之樂。見二漁人,乘艇張網,
忽然有瓦塊從外邊飛來,第二塊打中了我的額頭。於是我驚醒了,就開始頭痛。”張生這才知道自己昨夜看到的情景,原來是妻子的夢。出自《纂異記》。
劉道濟
光化年間,有位文士叫劉道濟,住在天台山國清寺。他曾經夢見一個女子,領著他來到窗前,這裡有一片側柏和葵花,二人就這樣結為夫妻。後來,劉道濟常常同她在夢中相遇,自己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沒過多久,他在明州奉化縣古寺內,看到一扇窗,窗外長著側柏和葵花,如同夢中去過的地方。有一位客人,寄居在這間屋子裡,他的女兒很有才,但因為貧窮尚未定親,近來患了心病,而劉道濟所夢見的那個女子,原來是她的魂。還有一位彭城的劉生,夢見自己進了一個妓院,與妓女們飲酒調笑。後來他一做夢,就到那個地方去。他自己懷疑這不是夢,因為他所遇見的妓女,常有香氣留在他的衣服上,這也是由於他心邪所致。這個故事是聽劉山甫講的。出自《北夢瑣言》。
鄭昌圖
鄭昌圖科舉及第那年,住在長安城裡。他晚上到庭間納涼,夢見被人毆打,抓出春明門,到該上大路的一座石橋上,才得以脫身。他還丟了一隻紫羅鞋,急忙跑回家,這才從夢中醒來。他很困惑,對兄弟們講了,而床前果然丟了一隻鞋。白天他讓人去石橋尋找,找到了那隻鞋。出自《聞奇錄》。
韓 確
越州有個人叫盧冊,中了秀才,他家裡很貧窮,沒有再到京城去應考。於是他在山陰縣顧樹村管理河壩,與表哥韓確住在一起。韓確從小時候起就特別喜歡吃魚,曾經通過一個小吏買魚。有一天,韓確剛剛睡下,夢見自己變成了魚,在水潭裡快樂地游來游去。這時他看見兩個漁民,乘船而來並撒下漁網,
不覺身入網,被取擲桶中,覆之以葦。復睹所憑吏,就潭商價。吏即揭鰓貫綆,楚痛殆不可忍。及至舍,歷認妻子奴僕。有頃,置砧斫之,苦若脫膚,首落方覺,神痴良久。盧驚問之,具述所夢。遽呼吏,訪所市魚處,洎漁子形狀,與夢不差。韓後入釋,住祗園寺,時開成二年也。出《酉陽雜俎》。
韓確不知不覺鑽進網中,被取出來扔進桶裡,上頭蓋了蘆葦。他又看見那位幫他買魚的小吏,正站在潭邊商量魚價。那小吏揭開他的鰓,穿過繩子,痛得他難以忍受。小吏把魚帶回韓確家,韓確一一認出了自己的妻兒與僕人。一會兒,他被放到砧板上,用刀砍起來,疼得像是被剝了皮,直到頭被砍掉方才醒來,半天回不過神。盧冊吃了一驚,問他是怎麼回事,他把這個夢對盧冊講了。他立刻喊來那個小吏,打聽買魚的地方,以及打魚人的相貌,與他夢中所見絲毫不差。後來韓確皈依了佛門,住在祗園寺,當時是開成二年。出自《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