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二百八十一 夢六
鬼神下
李進士 侯 生 袁繼謙 邵元休 周 藹
鄭 起 朱 拯 韋 建 鄭 就
夢遊上
櫻桃青衣 獨孤遐叔
鬼神下
李進士
有進士姓李,忘記名。嘗夢見數人來追去,至一城,入門有廳,室宇宏壯。初不見人,李徑升堂,側坐床角。忽有一人,持杖擊己,罵雲:“何物新鬼,敢坐王床!”李徑走出。頃之,門內傳聲王出,因見紫衣人升坐。所由引領入。王問:“其何故盜妹夫錢?”初不之悟。王曰:“汝與他賣馬,合得二十七千,汝須臾取三十千,此非盜耶?”須臾,見緋衣人至,為李陳謝:“此人尚有命,未合即留住,但令送錢還耳。”王限十五日,計會不了,當更追對。李既覺,為夢是誕事,理不足信。後十餘日,有磨鏡人至其家,自行善佔。
鬼神下
李進士
有位進士姓李,沒有記下他的名字。他曾夢見被幾個人抓去,來到一座城,走進門有座大廳,屋宇恢弘氣派。開始沒發現有人,他便徑直走進去,側身坐在一張床的角上。忽然有一個人,操起手杖向他打來,罵道:“你這新來的鬼算什麼東西,敢坐在大王的床上!”李進士急忙走出門來。一會兒,門內傳出大王駕臨的喊聲,只見一個紫衣人威然落座。有官吏把李進士領上堂來。大王問道:你為什麼要偷妹夫的錢?”開始他莫名其妙。大王又說:“你賣給你妹夫一匹馬,應該賣二十七貫錢,你卻要他拿出三十貫,這不是和偷一樣嗎?”一會兒,來了一個穿紅衣服的人,為李進士向大王道歉:“此人還有活命,還不該留下來,只要讓他把錢還給妹夫就行了。”大王限期十五天,到時候仍不還錢,會再抓來審問。李進士醒來後,認為這夢十分荒唐,不值得相信。十幾天之後,有個磨鏡子的人來到他家,說自己會算卦。
家人使佔有驗,競以白李。李親至其所,問雲:“何物小人,誑惑諸下!”磨鏡者怒雲:“賣馬竊資,王令計會,今限欲滿,不還一錢,王即追君。君何敢罵國士也?”李驚怪是夢中事,因拜謝之,問:“何由知此?”磨鏡雲:“昨朱衣相救者,是君曾祖。恐君更被追,所以令我相報。”李言妹夫已死,錢無還所。磨鏡雲:“但施貧丐,及散諸寺,云為亡妹夫施,則可矣。”如言散錢,亦不追也。出《廣異記》。
侯 生
上谷侯生者,家於荊門。以明經入仕,調補宋州虞城縣。初娶南陽韓氏女,五年矣。韓氏嘗夕夢黃衣者數輩召,出其門,偕東行十餘里,至一官署。其宇下列吏卒數十輩,軒宇華壯,人物極眾。又引至一院,有一青衣,危冠方屨,壯甚峻峙。左右者數百,几案茵席,羅列前後。韓氏再拜。俄有一婦人年二十許,身長豐麗,衣碧襦絳袖,以金玉釵為首飾,自門而來,稱盧氏。謂韓氏曰:“妾與子仇敵且久,子知之乎?”韓氏曰:“妾一女子,未嘗出深閨,安得有仇敵耶?”盧氏色甚怒曰:“我前身嘗為職官,子誣告我罪而代之,使吾擯斥草野而死,豈非仇敵乎?今我訴於上帝,且欲雪前身冤。帝從吾請,汝之死不朝夕矣!”韓氏益懼,欲以詞拒,而盧氏喋喋不已。青衣者謂盧氏曰:“汝之冤
李進士的家人讓他算了幾卦都挺靈驗,紛紛把這件事告訴了李進士。李進士親自來到那位磨鏡人的住所,責問道:“你小子是什麼東西,到這裡來欺騙我的家人!”磨鏡人生氣地說:“你賣馬騙錢,大王勒令你還錢,如今期限將滿,你卻不還一文錢,大王馬上就要抓你。你怎麼還敢辱罵國士?”李進士很奇怪,自己夢中的事他怎麼知道,於是向他行禮致歉,並問道:“你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磨鏡人說:“之前救你的那個穿紅衣服的人,是你的曾祖父。他擔心你再被抓去,所以派我前來報信。”李進士說妹夫已經死了,想還錢也沒有地方。磨鏡人說:“你只要施捨給窮人乞丐,再送到寺廟裡,說這是為亡妹夫施捨的,就行了。”李進士照他說的那樣把那些錢都散出去後,也就沒有人再去抓他了。出自《廣異記》。
侯 生
上穀人侯生,家住在荊門。他是考中明經科走上仕途的,補任宋州虞城縣令。最初,他娶了南陽一個姓韓的女子為妻,已經有五年了。一天夜裡,韓氏曾經夢見好幾個穿黃衣服的人來招呼她,出了家門,一起向東走了十餘里,來到一個官署。屋簷下站著幾十名吏卒,屋宇華麗壯觀,人非常多。她又被領到一個院子,看見有個穿青色衣服的人,戴著高冠,穿著方頭鞋,強壯挺拔。他左右跟著好幾百人,身前身後都擺著几案和墊子。韓氏向他拜了又拜。不久又有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婦人,身材頎長豐滿,豔麗無比,穿著綠色的短衣,袖子是深紅色的,頭戴金玉釵,自門而出,自稱盧氏。她上前對韓氏說:“我與你很早就結下仇了,你知道嗎?”韓氏說:“我一個女子,未曾走出深閨,怎麼會有仇人呢?”盧氏十分生氣地說道:“我前世曾經是做官的,你誣告我有罪而取代了我,使我被遺棄到荒野而死,這還不是仇敵嗎?如今我向天帝提出申訴,想為前世平冤昭雪。天帝答應了我的請求,你的死期馬上就要到了!”韓氏害怕了,想同她講理,而盧氏卻喋喋不休。那個穿青色衣服的人對盧氏說:“你的冤情
誠如是矣,然韓氏固未當死,不可為也。”遂令吏出案牘。吏曰:“韓氏餘壽一年。”青衣曰:“可疾遣歸,無久留也。”命送至門。行未數裡,忽悸而寤,惡之不敢言。自是神色摧沮,若有疾者。侯生訊之,具以夢告。後數月,韓氏又夢盧氏者至其家,謂韓氏曰:“子將死矣。”韓氏驚寤,由是疾益加,歲餘遂卒。侯生竊嘆異,未嘗告於人。後數年,旅遊襄漢,途次富水。郡僚蘭陵蕭某,慕生之善,以女妻之。及蕭氏歸,常衣絳袖碧襦,以金玉釵為首飾,而又身長豐麗,與韓氏先夢同。生因以韓氏之夢告焉。蕭氏聞之甚不樂,曰:“妾外族盧氏。妾自孩提時,為伯舅見念,命為己女,故以盧為小字。則君亡室之夢信矣。”出《宣室記》。
袁繼謙
殿中少監袁繼謙為兗州推官,東鄰即牢城都校呂君之第。呂以其第卑湫,命卒削子城下土以培之。削之既多,遂及城身,稍薄矣。袁忽夢乘馬,自子城東門樓上。有人達意,請推官登樓,自稱子城使也。與袁揖讓,乃謂袁曰:“呂君修私第,而削子城之土,此極不可。推官盍言之乎?”袁曰:“某雖忝賓僚,不相統攝。”又曰:“推官既不言,某自處置。”不一年,呂公被軍寨中追之,有過禁系,久而停職。其宅今屬袁氏,張沆嘗借居之。出《玉堂閒話》。
邵元休
晉右司員外郎邵元休,嘗說河陽進奏官潘某為人忠信
確鑿無疑,但是韓氏還不該死,不能這麼做。”於是他讓一個小吏拿出案卷。小吏說:“韓氏壽命還有一年。”穿青衣的人說:“立即打發她回去,不要讓她久留此地。”並命人把她送出大門。韓氏走了沒幾裡,忽然驚懼而醒,她對這夢十分厭惡,卻不敢講。從此以後她神色沮喪,像有病的人。侯生問她,她只好將此夢告訴了他。數月後,韓氏又夢見那盧氏來到家中,並對她說:“你要死了。”韓氏驚醒後,病情加重,一年多就死了。侯生暗自嘆息驚異,不曾告訴別人。數年之後,他到襄陽一帶閒遊,中途住在富水。郡官蘭陵蕭某,仰慕侯生的善良,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做妻子。侯生帶蕭氏回到荊門,蕭氏經常穿一件綠色短衣,袖子是深紅色的,頭戴金玉釵,且身材頎長豐滿,十分豔麗,與韓氏之前夢見的那位盧氏相同。侯生就將韓氏的夢講給她聽。蕭氏聽了很不高興,說:“我母親家姓盧。從小舅舅喜歡我,就讓我做他的女兒,小名就叫盧。看來您亡妻的夢是真的。”出自《宣室記》。
袁繼謙
殿中少監袁繼謙任兗州推官,他家東邊是牢城都校呂君的府第。呂君以他家房子地勢低窪為由,命士兵去挖內城城牆下面的土來墊高。挖的越來越多,危及城身,城牆漸漸變薄了。一日,袁繼謙忽然夢見自己騎在馬上,從城東的門樓往上登。這時,有人向他致意,並請他登樓,自稱是內城之使。他與袁繼謙行禮謙讓一番後,對袁繼謙說:“呂君修私宅,卻令士兵挖內城城牆下的土,這是很不應該的。推官怎麼不去說說呢?”袁繼謙說:“我雖然是個官,但卻管不著他。”那人又說:“推官既然不說,我自會處理。”不到一年,那位呂君被軍中追究責任,有罪被監禁,後來便被停職。他的那個府第現在歸屬袁繼謙,張沆曾經借住過。出自《玉堂閒話》。
邵元休
晉右司員外郎邵元休,曾說河陽進奏官潘某為人忠誠守信
明達。邵與之善。嘗因從容話及幽冥,且惑其真偽。仍相要雲:“異日,吾兩人有先物故者,當告以地下事,使生者無惑焉。”後邵與潘別數歲。忽夢至一處,稍前進,見東序下,帟幕鮮華,乃延客之所。有數客,潘亦與焉。其間一人,若大僚,衣冠雄毅,居客之右。邵即前揖,大僚延邵坐。觀見潘亦在下坐,頗有恭謹之色。邵因啟大僚:“公舊識潘某耶?”大僚唯而已。斯須命茶,應聲已在諸客之前,則不見有人送至者。茶器甚偉,邵將啜之,潘即目邵,映身搖手,止邵勿啜。邵達其旨,乃止。大僚覆命酒,亦應聲而至諸客之前,亦不見執器者。樽斝古樣而偉。大僚揖客而飲。邵將飲之,潘復映身搖手而止之,邵亦不敢飲。大僚又食,即有大餅 下於諸客之前,馨香酷烈。將食,潘又止邵。有頃,潘目邵,令去。邵即告辭。潘白大僚曰:“某與邵故人,今欲送出。”大僚頷而許之。二人俱出公署,因言及頃年相邀幽冥之事。邵即問曰:“地下如何?”潘曰:“幽冥之事,固不可誣。大率如人世,但冥冥漠漠愁人耳。”言竟,邵辭而去。及寤,因訪潘之存歿,始知潘已卒矣。出《玉堂閒話》。
周 藹
湘湖有大校周藹者,居常與同門生姻好最厚。每以時人不能理命,致不肖子爭財紛詬,列於訟庭,慨此為鑑。乃
通達事理。邵元休與他關係很好。他們曾在閒聊時談到陰間之事,都無法確定真假。於是便相約說:“以後咱們兩個人誰先死了,一定要把地下的事情告訴活著的那個人,使生者不再感到疑惑。”後來,邵元休與潘某分別數年。一天,邵元休忽然夢見自己來到一個地方,朝前沒走多遠,只見東廂房下,帳幕鮮豔華麗,是招待客人的地方。有好幾位客人,潘某也在其中。中間有一個人,像個大官,衣冠威凜,為諸客之尊。邵元休上前揖拜,那大官請他落坐。邵元休看見潘某也坐在下面,一副恭敬拘謹的樣子。邵元休稟告那大官說:“大人您原來就認識潘某嗎?”那大官只是應了一聲。一會兒,他命人端茶。話音剛落茶已擺在客人面前,卻不見有人端茶來。那茶具十分奇異,邵元休要去喝,潘某急忙給他遞眼神,並掩起身子朝他搖手,示意他不要喝。邵元休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沒有喝。那大官又讓拿酒上來,也是話音剛落酒就擺到各位客人面前,卻不見有送酒的人。那酒器古式古樣,非常奇特。那大官朝各位拱了拱手,便飲下一樽。邵元休又要去喝,潘某再次掩身搖手製止,邵元休便不敢喝。那大官又讓端吃的來,諸位客人面前馬上又擺上了香味撲鼻的大餅。邵元休又要吃,潘某又制止。一會兒,潘某給邵遞眼神,讓他走。邵元休於是告辭。潘某對大官說:“我和邵元休是老朋友,想送送他。”那大官點頭准許。二人一起走出公署,說到當年相約陰間之事。邵元休問潘某:“陰間怎麼樣?”潘某說:“陰間確實存在,並非無稽之談。跟人世間大體相同,只是空寂得令人憂愁而已。”說完,邵元休便辭別而去。醒來後,他去打聽潘某的消息,方知他已經死了。出自《玉堂閒話》。
周 藹
湖南一帶有個擔任大校的人叫周藹,平時跟他一個同學兼親戚的人交情最為深厚。他經常看到世人因為生前沒有處理好身後之事,才使得死後不肖子孫為了爭奪遺產而大起糾紛,甚至鬧到公堂之上,他每每慨嘆這樣的事,想引以為戒。於是
相約曰:“吾徒他年,勿遵其轍。倘有不諱,先須區分,俾其不露醜惡,貽責後人也。”他日,同門生奉職襄邸。一夕,周校夢見揮涕告訴曰:“姨夫姨夫,某前言已乖,今為異物矣。昨在通衢,急風所中,已至不救。但念家事,今且來歸,略要處理。”周校忽然驚覺,通夕不寐。遲明,抵其家說之,家人亦夢。不旬日凶問至矣。自是傳靈語,均財產,戒子辭妻,言善意勤,殆一月而去,不復再來。出《北夢瑣言》。
鄭 起
進士鄭起謁荊州節度高從誨,館於空宅。其夕,夢一人告訴曰:“孔目官嚴光楚無禮。”意甚不平。比夕又夢。起異其事,召嚴而說之。嚴命巫祝祈謝,靡所不至,莫知其由。明年,鄭生隨計,嚴光楚愛其宅有少竹徑,多方而致之。才遷居,不日以罪笞而停職,竟不知其故。出《北夢瑣言》。
朱 拯
偽吳玉山主簿朱拯赴選。至揚州,夢入官署,堂上一紫衣正坐,旁一綠衣。紫衣起揖曰:“君當以十千錢見與。”拯拜許諾,遂寤。頃之,補安福令。既至,謁城隍神。廟宇神像,皆如夢中。其神座後屋漏樑壞,拯嘆曰:“十千豈非此耶?”即以私財葺之,費如數。出《稽神錄》。
和他那個同學約定說:“我們以後千萬不要重蹈覆轍。倘若將要離開人世,先要把財產分好,不要使子孫鬧出醜聞,讓後人責罵。”後來,他的同學去襄陽官府供職。一天晚上,周藹夢見同學揮淚對他說:“姨夫姨夫,我前些日子說的話不幸言中,我現在已經死了。昨天在大街上,突然得了中風,以至無法救治。但想到家裡的事情,今天暫且回來處理一下。”周藹忽然驚醒,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趕到同學家中一說,家人也說做了同樣的夢。不到十天,噩耗傳來。從那天起,同學的鬼魂傳話給家人,合理分配遺產,教導勸誡妻子兒女,言辭和善,態度懇切,將近一個月才離去,以後就不再來了。出自《北夢瑣言》。
鄭 起
進士鄭起去拜見荊州節度使高從誨時,住在一間空宅子裡。當晚,夢見一個人對他說:“孔目官嚴光楚太無禮了。”他十分氣憤。第二天晚上鄭起又做了同樣的夢。醒後很奇怪,就把嚴光楚找來,把夢中的事情告訴了他。嚴光楚就讓巫師祈禱謝罪,方方面面都做了,但就是搞不清原因。第二年,鄭起去參加科舉,嚴光楚一直喜歡鄭起住的宅院裡的竹林小徑,想設法弄到了手。可是剛一搬進去,不久就因犯罪遭笞刑而停職,竟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出自《北夢瑣言》。
朱 拯
偽吳國玉山縣主簿朱拯去聽候官職選調。走到揚州,他夢見自己來到一座官署,大堂上端坐著一個穿紫衣服的人,旁邊那人則穿著綠衣服。那紫衣人站起身,向朱拯拱手道:“你應當給我十貫錢。”朱拯揖拜著答應,隨即醒來。不久,他補任為安福縣令。上任後,他去拜謁城隍廟。那廟宇和神像,全同夢中所見一樣。這時,他發現神座後面的屋頂漏了,房樑也壞了,不由嘆道:“十貫錢也許就是幹這個用的吧?”於是他自己掏錢修繕,費用正好是十貫錢。出自《稽神錄》。
韋 建
江南戎帥韋建,自統軍除武昌節度使。將行,夢一朱衣人,道從數十,來詣韋曰:“聞公將鎮鄂渚,僕所居在焉,棟宇頹毀,風雨不蔽,非公不能為僕修完也。”韋許諾。及至鎮訪之,乃宋無忌廟。視其像,即夢中所見。因新其廟。祠祀數有靈驗雲。出《稽神錄》。
鄭 就
壽春屠者鄭就家至貧。常夢一人,自稱廉頗,謂己曰:“可於屋東掘地,取吾寶劍,當令汝富。然不得改舊業。”就如其言,果獲之。逾年遂富。後洩其事,於是失劍。出《稽神錄》。
夢遊上
櫻桃青衣
天寶初,有范陽盧子在都應舉,頻年不第,漸窘迫。嘗暮乘驢遊行,見一精舍中,有僧開講,聽徒甚眾。盧子方詣講筵,倦寢。夢至精舍門,見一青衣,攜一籃櫻桃在下坐。盧子訪其誰家,因與青衣同餐櫻桃。青衣雲:“娘子姓盧,嫁崔家,今孀居在城。”因訪近屬,即盧子再從姑也。青衣曰:“豈有阿姑同在一都,郎君不往起居?”盧子便隨之。
韋 建
江南有位軍隊統帥叫韋建,由統軍一職官拜武昌節度使。赴任之前,他夢見一個穿紅衣服的人,前導後從的有幾十人,來拜訪韋建並說道:“聽說你要去鎮守武昌,那可是我住的地方,我的房屋已經毀壞,連風雨都遮不住,只有你才能為我修好了。”韋建應承下來。他到任之後便四處尋訪,原來那是宋無忌的廟。看他的像,就是夢中見到的那個人。於是,韋建便將這廟修繕一新。人們來祈福祝禱都特別靈驗。出自《稽神錄》。
鄭 就
壽春有個屠夫叫鄭就,家裡很窮。他曾經夢見一個人,那人自稱廉頗,對自己說道:“你可以到房子東邊去挖地,把我的寶劍取出來,就會使你富起來。但是,你不能改行幹別的。”鄭就醒來之後就照夢中所說,去房子東邊挖地,果然得到一把寶劍。過了一年之後,他真的就富起來了。後來,他把這件事洩露了出去,寶劍便丟失了。出自《稽神錄》。
夢遊上
櫻桃青衣
天寶初年,范陽有一位盧生在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一連幾年都沒有考中,經濟上越來越窘迫。某一天傍晚,他騎著毛驢閒遊,看見一間齋舍裡,有一位和尚正在講經,聽的人非常多。盧生剛進去聽了一會兒,一陣倦意襲來,便睡著了。他夢見自己來到齋舍門口,看見一個婢女,挎著一籃子櫻桃坐在屋下。盧生上前詢問她家主人是誰,然後便同她一起吃櫻桃。婢女對盧生說:“我家娘子姓盧,嫁給崔氏為妻,丈夫去世之後便在城裡獨居。”盧生又問她家親屬的情況,原來盧氏竟是他的堂姑。婢女說:“豈有與姑姑同在一城,而不去問候一下的道理呢?”盧生於是隨她而行。
過天津橋,入水南一坊,有一宅,門甚高大。盧子立於門下,青衣先入。少頃,有四人出門,與盧子相見,皆姑之子也。一任戶部郎中,一前任鄭州司馬,一任河南功曹,一任太常博士。二人衣緋,二人衣綠,形貌甚美。相見言敘,頗極歡暢。斯須,引入北堂拜姑。姑衣紫衣,年可六十許,言詞高朗,威嚴甚肅。盧子畏懼,莫敢仰視。令坐,悉訪內外,備諳氏族。遂訪兒婚姻未,盧子曰:“未。”姑曰:“吾有一外甥女子姓鄭,早孤,遺吾妹鞠養。甚有容質,頗有令淑。當為兒平章,計必允遂。”盧子遽即拜謝。
乃遣迎鄭氏妹。有頃,一家併到,車馬甚盛。遂檢歷擇日,雲後日大吉,因與盧子定議。姑雲:“聘財、函信、禮席,兒並莫憂,吾悉與處置。兒有在城何親故,並抄名姓,並具家第。”凡三十餘家,並在臺省及府縣官。明日下函,其夕成結,事事華盛,殆非人間。明日拜席,大會都城親表。拜席畢,遂入一院。院中屏帷床蓆,皆極珍異。其妻年可十四五,容色美麗,宛若神仙。盧生心不勝喜,遂忘家屬。
俄又及秋試之時。姑曰:“禮部侍郎與姑有親,必合極力,更勿憂也。”明春遂擢第。又應宏詞,姑曰:“吏部侍郎與兒子弟當家連官,情分偏洽,令渠為兒必取高第。”及榜出,又登甲科,授祕書郎。姑雲:“河南尹是姑堂外甥,令渠奏畿縣尉。”數月,敕授王屋尉,遷監察,轉殿中,拜吏部員外郎,判南曹。銓畢,除郎中,餘如故。知制誥數月,
過了天津橋,來到河南邊的一個街巷,有一座宅院,門非常高大。盧生站在門前,婢女先走進去。不一會兒,走出四個人來,與盧生相見,他們全是盧生姑姑的兒子。一個任戶部郎中,一個之前任鄭州司馬,一個任河南功曹,一個任太常博士。他們當中,兩位穿著紅色衣服,兩位穿著綠色衣服,相貌都很英俊。見面之後,他們相互交談,很是歡暢。一會兒,盧生被領著去北堂拜見姑姑。姑姑穿著紫衣服,年紀六十歲左右,說起話來聲音響亮,很有威嚴。盧生有點畏懼,不敢抬頭去看。姑姑讓盧生坐下,問這問那,對家族中的事情都瞭如指掌。接著,她問盧生結婚沒有,盧生說:“沒有。”姑姑說:“我有一個外甥女姓鄭,很早就成了孤兒,給我妹妹撫養。她長得很漂亮,也很賢淑。我想為你籌劃一下,想必你會答應的。”盧生立即向姑姑拜謝。
於是姑姑就讓盧生去請這位鄭氏妹妹。不久,她一家人全到了,來了不少車馬。於是他們查看黃曆,選擇吉日,說後天大吉,便與盧生商定下來。姑姑說:“聘禮、請柬和宴席等,你不要擔心,都由我安排。你在城裡有什麼親戚朋友,把他們的姓名寫下來,寫明地址。”一共有三十多家,均在朝中或府縣做官。第二天給女家換帖,當天晚上就定了下來,每一步都辦得豪華隆重,非人間可比。第二天新人拜席,與京城中的親屬見面。拜完席後,他們進入了洞房。屋子裡的屏帷床蓆,全都很珍貴奇異。盧生的妻子鄭氏年紀十四五歲,姿色美麗,如同仙女。盧生喜不自禁,連家裡人都忘在了腦後。
不久又到了秋試的日子。姑姑說:“禮部侍郎和我有親戚,必然會盡力相助,你不用擔憂。”第二年春天,盧生終於中第。又參加宏詞科考試,姑姑說:“吏部侍郎與你兄弟在一起做官,關係融洽,有他相助你定會高中。”發榜時,果然又考中甲科,授官祕書郎。姑姑說:“河南尹是我堂外甥,讓他為你奏請一個京城附近的縣尉。”幾個月之後,下詔授盧生王屋縣尉,又升任監察御史,轉任殿中侍御史,拜吏部員外郎,兼管選官。官職選授工作結束後,出任郎中,別的職務依舊。負責起草詔令幾個月後,
即真遷禮部侍郎。兩載知舉,賞鑑平允,朝廷稱之。改河南尹,旋屬車駕還京,遷兵部侍郎。扈從到京,除京兆尹,改吏部侍郎。三年掌銓,甚有美譽,遂拜黃門侍郎、平章事。恩渥綢繆,賞賜甚厚。作相五年,因直諫忤旨,改左僕射,罷知政事。數月,為東都留守、河南尹兼御史大夫。自婚媾後,至是經二十年,有七男三女,婚宦俱畢,內外諸孫十人。
後因出行,卻到昔年逢攜櫻桃青衣精舍門,復見其中有講筵,遂下馬禮謁。以故相之尊,處端揆居守之重,前後導從,頗極貴盛。高自簡貴,輝映左右。升殿禮佛,忽然昏醉,良久不起。耳中聞講僧唱雲:“檀越何久不起?”忽然夢覺,乃見著白衫,服飾如故,前後官吏,一人亦無。回遑迷惑,徐徐出門,乃見小豎捉驢執帽在門外立,謂盧曰:“人驢並飢,郎君何久不出?”盧訪其時,奴曰:“日向午矣!”盧子罔然嘆曰:“人世榮華窮達,富貴貧賤,亦當然也。而今而後,不更求官達矣!”遂尋仙訪道,絕跡人世矣。
獨孤遐叔
貞元中,進士獨孤遐叔家於長安崇賢裡,新娶白氏女。家貧下第,將遊劍南。與其妻訣曰:“遲可週歲歸矣。”遐叔至蜀,羈棲不偶,逾二年乃歸。至鄠縣西,去城尚百里,歸心迫速,取是夕及家。趨斜徑疾行,人畜既殆,
他正式擔任禮部侍郎。兩年連續主持科舉考試,鑑識人才取捨公平,朝廷上下讚不絕口。不久,他改任河南尹,正趕上皇帝還京,升任兵部侍郎。隨從護駕剛到京城,又出任京兆尹,後改任吏部侍郎。在主持官職選授的三年中,他很有聲譽,於是擔任黃門侍郎、平章事。聖上對他十分恩寵,賞賜豐厚。他做了五年宰相,後來因率直諫言有違聖意,改任左僕射,不再參與政事。幾個月後,又改任東都留守、河南尹兼御史大夫。從結婚到此時,已經過去二十年了,他有了七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也都結了婚做了官,現已有孫子及外孫十個。
一天他離家出行,來到當年與那位帶著櫻桃的婢女相遇的齋舍門前,又看見了裡面的講席,就下馬行禮拜謁。他以其前任宰相的尊威,相國與東都留守的顯位,僕從前導後從,頗為隆重。自認為高貴顯赫,氣度不凡,光彩照人。他登上大殿,禮拜佛祖,忽然覺得一陣昏醉,好久都沒站起來。耳中聽講經的和尚問道:“施主為何這麼久不起來?”他忽然間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仍穿著普通百姓的衣服,服飾和原來一樣,身前身後的官吏們,一個也不見了。他不由得迷惑驚惶,慢慢走出門來,只見小童牽著毛驢拿著帽子站在門口,對盧生說:“人和驢都已經餓了,公子為何這麼久不出來?”盧生問現在是什麼時候,小童說:“已經快到中午了!”盧生茫然地嘆了口氣,說道:“人世間的榮辱興衰,高低貴賤,也不過如此。從此以後,我也不再追求功名利祿了!”他於是尋仙訪道,與塵世絕緣了。
獨孤遐叔
貞元年間,進士獨孤遐叔家住在長安城崇賢裡,剛娶了白氏女為妻。由於家裡很窮,參加科舉又沒能考中,於是他想去劍南一遊。他與妻子告別說:“最遲一年我就能回來。”遐叔到了蜀地,由於在他鄉過得並不順利,過了兩年才歸來。他走到鄠縣西,離長安城還有一百多里路的時候,歸心更加迫切,想在當天晚上趕到家。於是,他沿近路快走,人和驢都累得不行了,
至金光門五六裡,天已暝。絕無逆旅,唯路隅有佛堂,遐叔止焉。
時近清明,月色如晝。系驢於庭外,入空堂中,有桃杏十餘株。夜深,施衾幬於西窗下,偃臥。方思明晨到家,因吟舊詩曰:“近家心轉切,不敢問來人。”至夜分不寐。忽聞牆外有十餘人相呼聲,若里胥田叟將有供待迎接。須臾,有伕役數人,各持畚鍤箕帚,於庭中糞除訖,復去。有頃,又持床蓆牙盤蠟炬之類,及酒具樂器,闐咽而至。遐叔意謂貴族賞會,深慮為其斥逐,乃潛伏屏氣,於佛堂樑上伺之。
鋪陳既畢,復有公子女郎共十數輩,青衣、黃頭亦十數人,步月徐來,言笑宴宴。遂於筵中間坐,獻酬縱橫,履舄交錯。中有一女郎,憂傷摧悴,側身下坐,風韻若似遐叔之妻。窺之大驚,即下屋栿,稍於暗處,迫而察焉,乃真是妻也。方見一少年,舉杯矚之曰:“一人向隅,滿坐不樂。小人竊不自量,願聞金玉之聲。”其妻冤抑悲愁,若無所控訴,而強置於坐也。遂舉金爵,收泣而歌曰:“今夕何夕?存耶沒耶?良人去兮天之涯,園樹傷心兮三見花。”滿座傾聽,諸女郎轉面揮涕。一人曰:“良人非遠,何天涯之謂乎!”少年相顧大笑。遐叔驚憤久之,計無所出,乃就階陛間,捫一大磚,向坐飛擊。磚才至地,悄然一無所有。遐叔悵然悲惋,謂其妻死矣,速駕而歸。前望其家,步步悽咽。
比平明,至其所居,使蒼頭先入。家人並無恙,遐叔乃驚愕,疾走入門。青衣報娘子夢魘方寤。遐叔至寢,妻臥
到離金光門還有五六裡地的時候,天已經黑下來。此處一家旅店也沒有,只在路邊有一座佛堂,遐叔便到那兒去歇息。
當時已經快到清明瞭,月色明亮,如同白晝。他把驢系在院子外,走進這座空佛堂,這裡有桃樹和杏樹十多棵。夜已經深了,他把被子和帳子鋪設在西窗下,便躺了下來。想到自己明天早晨就可以回到家中,他不由吟了一首舊詩:“近家心轉切,不敢問來人。”到半夜時分也沒有入睡。忽然聽到牆外有十多個人相互招呼的聲音,像是村官和老農要迎接招待什麼人。一會兒,有好幾個幹活的人,各拿著簸箕掃帚,把院子打掃完畢,然後離去。一會兒,他們又拿來床蓆、蠟燭、杯盤、酒具和樂器等,一路喧鬧著走來。遐叔還以為這是有錢人搞什麼聚會,很擔心自己會遭到驅趕,便屏住呼吸藏到佛堂的樑上,偷偷地觀察動靜。
那些人佈置完畢,又有十幾個公子小姐和十幾個丫環僕人,踏著月色徐徐而來,一路說說笑笑。他們在筵席上就坐後,推杯換盞,縱酒作樂,鞋子都放亂了。當中有個女子,憂傷憔悴,側著身子坐在角落裡,儀態氣質酷似遐叔之妻。遐叔一看不由吃了一驚,當即從樑上下來,慢慢來到暗處,走近了觀察,果然是他的妻子。這時只見一個少年,舉杯走到他妻子面前,說道:“你一個人坐在角落,弄得大家都不快樂。小人不自量,想聽你唱支歌。”遐叔的妻子似有一肚子的冤屈憂愁無處傾訴,而硬被拉來坐在席間。於是她舉起酒杯,收住哭泣唱道:“今夕何夕?存耶沒耶?良人去兮天之涯,園樹傷心兮三見花。”滿座人聽了她的歌,不少女人都轉過臉抽泣起來。有一人說:“你的丈夫就在這兒,怎麼能說去了天涯呢?”眾年輕人相顧大笑。遐叔又驚又氣,又無計可施,就在臺階上抓起一塊磚頭向席間猛地砸去。磚才落地,眼前竟然什麼也沒有了。遐叔心中惆悵悲傷,認為妻子已死,於是急忙往回趕。他一路望著自己家的方向,每走一步都傷心不已。
天剛亮的時候,遐叔終於來到家門前,他讓僕人先進屋看看。原來家裡人一切都好,遐叔十分驚愕,衝進門去。丫環報告說娘子夢中受到了驚嚇,剛剛醒來。遐叔來到臥室,妻子躺著
猶未興。良久乃曰:“向夢與姑妹之黨,相與玩月。出金光門外,向一野寺,忽為凶暴者數十輩,脅與雜坐飲酒。”又說夢中聚會言語,與遐叔所見並同。又云:“方飲次,忽見大磚飛墜,因遂驚魘殆絕。才寤而君至。”豈幽憤之所感耶!出《河東記》。
尚未起來。好長時間她才說道:“方才我夢見和小姑等人去賞月。出金光門外,來到一座野寺,忽然被幾十個暴徒脅迫,陪他們坐在一起飲酒作樂。”她又說了在夢中參加宴會時的言談話語,與遐叔所見所聞完全一樣。又說:“正飲酒時,忽見一塊大磚頭飛來,我嚇了一跳,快被嚇死了。剛醒過來你就回來了。”難道是鬱積的怨憤所感應的嗎?出自《河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