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二百七十三 婦人四附妓女
周 皓 李秀蘭 杜 牧 劉禹錫 李逢吉
洛中舉人 蔡 京 武昌妓 韋保衢 曹 生
羅 虯 徐月英
周 皓
太僕卿周皓,貴族子,多力負氣。天寶中,皓少年,常結客為花柳之遊,竟畜亡命。訪城中名姬,如蠅襲羶,無不獲者。時靖恭有姬子夜來,稚齒巧笑,歌舞絕倫,貴公子破產迎之。皓時與數輩富者更擅之。會一日,其母白皓曰:“某日夜來生日,豈可寂寞乎!”皓與往還,竟求珍貨,合錢數十萬,會飲其家。樂工賀懷智、紀孩孩,皆一時絕手。扃方合,忽覺擊門聲甚急。皓戒內勿開。良久,折關而入。有少年紫衣,騎從數十,詬其母,即將軍高力士之子也。母與夜來泣拜,諸客將散。皓時血氣方剛,且恃其力,顧從者不相敵,因前讓其怙勢,攘臂格之。紫衣者踣於拳下,且絕其頷骨,大傷流血。皓遂突出。時都亭驛所有魏貞,
周 皓
太僕卿周皓是貴族子弟,力大氣盛。天寶年間,周皓正年輕,常常結交賓客一起尋花問柳,收留亡命之徒。他當時遍訪城中名妓,猶如蒼蠅叮臭肉,沒有不到手的。那時靖恭坊有個名妓叫夜來,她很年輕,笑容嫵媚,歌聲舞姿無人能比,貴公子們傾家蕩產也要去請她。當時周皓與幾個富家子弟都很想佔有她。有一天,鴇母告訴周皓說:“某日是夜來的生日,可不能冷落了啊!”周皓與夜來長期交往,因此遍求珍寶,價值幾十萬錢,到她家聚會宴飲。賀懷智、紀孩孩等名高一時的樂師都到場獻技。剛把門關好,忽然聽到急切的敲門聲,周皓不讓屋裡的人去開門。過了一會兒,門栓被推斷了,外面的人破門而入。有個穿紫衣服的少年,還有幾十名騎馬的隨從,破口大罵鴇母,這位少年就是高力士將軍的義子。鴇母與夜來哭哭啼啼地對他跪拜施禮,客人們見狀也都準備離去。周皓當時血氣方剛,又仗著有渾身的力氣,看相從的人不能敵他,就上前指責他們仗勢欺人,並捋起袖子與紫衣少年格鬥,少年便倒在他的拳下,下巴骨都被打掉了,傷勢很重,流血不止。周皓於是奪路而逃。當時都亭驛有位魏貞,
有心義,好養私客。皓以情投之,貞乃藏於妻女間。時有司追捉急切,貞恐蹤露,乃夜辦裝具,腰白金數錠,謂皓曰:“汴州周簡老,義士也,復與郎君當家,今可依之,且宜謙恭不怠。”周簡老蓋大俠也,見魏貞書,喜甚。皓因拜之為叔,遂言其狀。簡老令居一船中,戒無妄出,供與極厚。居歲餘,忽聽船上哭泣聲,皓潛窺之,見一少婦,縞衣甚美,與簡老相慰。其夕,簡老忽至皓處,問:“君婚未?某有表妹,嫁與甲,甲卒無子。今無所歸,可事君子。”皓拜謝之。即夕,其表妹歸皓。有女二人,男一人,猶在舟中。簡老忽語皓:“事已息,君貌寢,必無人識者,可遊江淮。”乃贈百餘千,號哭而別。於是遂免。出《酉陽雜俎》。
李秀蘭
李秀蘭以女子有才名。初五六歲時,其父抱於庭,作詩詠薔薇。其末句雲:“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父恚曰:“此女子將來富有文章,然必為失行婦人矣。”竟如其言。出《玉堂閒話》。
又秀蘭嘗與諸賢會烏程縣開元寺。知河間劉長卿有陰疾,謂之曰:“山氣日夕佳。”長卿對曰:“眾鳥欣有託。”舉坐大笑,論者兩美之。秀蘭有詩曰:“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蓋五言之佳境也。上方班姬即不足,下比韓英則有餘,亦女中之詩豪也。嘗賦得《三峽流泉歌》曰:“妾家
很重義氣,喜愛私下蓄養門客。周皓憑著交情投奔到他家,他便將周皓藏匿在妻子兒女們中間。當時有關部門追捕得很急,魏貞擔心暴露周皓的蹤跡,便連夜置辦行裝,讓周皓帶上幾錠銀子,叮囑他說:“汴州周簡老是位義士,又跟你是本家,如今你可以去投靠他,要謙虛恭敬不要有所怠慢。”周簡老是一位大俠,見了魏貞的書信非常高興。周皓便拜他為叔父,向他講述了自己的遭遇。簡老讓他住在一隻船裡,告誡他不要隨便出來,供給他極為豐厚的生活用品。過了一年多,周皓忽然聽到船上有哭泣聲,便悄悄窺視,見一位少婦,穿著白色孝服,長得很美,簡老正在安慰她。這天晚上,簡老忽然來到周皓這裡,問道:“你結婚了嗎?我有個表妹,嫁給了一個人,這個人死了,又沒有孩子。表妹如今無依無靠,可以侍奉你。”周皓當即向他拜謝。當天夜晚,他就把表妹嫁給了周皓。他們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也都住在船上。一天簡老忽然對周皓說:“事情已經平息,你的相貌又不大惹人注意,肯定沒人認出你來,可以到江淮一帶去漫遊。”於是贈給他一百多貫錢,雙方痛哭而別。周皓於是逃脫了。出自《酉陽雜俎》。
李秀蘭
李秀蘭是女子當中有才華名望的人。當初五六歲時,父親抱著她在院子裡,她作了一首詠薔薇的詩。詩的末句是:“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父親憤怒地說:“這女孩子將來會很有文才,然而必定是個行為不檢點的女人。”結果真像他說的那樣。出自《玉堂閒話》。
另有一說,秀蘭曾與眾賢才在烏程縣開元寺聚會。她知道河間劉長卿有疝氣,對他說:“山氣日夕佳。”長卿對道:“眾鳥欣有託。”在座的人都大笑,評論者以為雙方對答得都很妙。秀蘭有一首詩道:“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大概是五言詩中很美的意境了。她上比班昭尚有不足,下比韓英則實有餘,也是女子中一位出類拔萃的詩人了。她曾寫過一篇《三峽流泉歌》:“妾家
本住巫山雲,巫山流水常自聞。王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三峽迢迢幾千裡,一時流入深閨裡。巨石奔湍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噴湧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回湍瀨曲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一彈既罷又一彈,願與流泉鎮相續。”出《中興閒氣集》。
杜 牧
唐中書舍人杜牧少有逸才,下筆成詠。弱冠擢進士第,復捷制科。牧少雋,性疏野放蕩,雖為檢刻,而不能自禁。會丞相牛僧孺出鎮揚州,闢節度掌書記。牧供職之外,唯以宴遊為事。揚州,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萬數,輝羅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牧常出沒馳逐其間,無虛夕。復有卒三十人,易服隨後,潛護之,僧孺之密教也。而牧自謂得計,人不知之。所至成歡,無不會意。
如是且數年,及徵拜侍御史,僧孺於中堂餞,因戒之曰:“以侍御史氣概達馭,固當自極夷塗。然常慮風情不節,或至尊體乖和。”牧因謬曰:“某幸常自檢守,不至貽尊憂耳。”僧孺笑而不答,即命侍兒取一小書簏,對牧發之,乃街卒之密報也,凡數十百,悉曰:“某夕,杜書記過某家,無恙。”“某夕宴某家,亦如之。”牧對之大慚,因泣拜致謝,而終身感焉。故僧孺之薨,牧為之志,而極言其美,報所知也。
本住巫山雲,巫山流水常自聞。王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三峽迢迢幾千裡,一時流入深閨裡。巨石奔湍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噴湧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回湍瀨曲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一彈既罷又一彈,願與流泉鎮相續。”出自《中興閒氣集》。
杜 牧
唐中書舍人杜牧年輕時就有過人的才華,落筆就能寫下辭章。他二十歲時進士及第,又考中制科。杜牧少年英俊,生性狂放不羈,即使約束剋制,也無法真正改變自己。正趕上宰相牛僧孺離開朝廷鎮守揚州,召他為節度使掌書記。杜牧在公務之餘,只知道宴遊娛樂。揚州是個繁華的地方,城內每到傍晚,青樓之上常有上萬只紅紗燈懸掛起來,燦爛輝煌,照徹夜空。九里三十步的長街上,熙熙攘攘頂珠戴翠的人群,遠遠望去猶如仙境一般。杜牧就常在這裡出沒,沒有一個晚上不來的。又有兵卒三十人,換上便服尾隨在他的身後,暗中保護他,這是牛僧孺祕密派他們這樣做的。但杜牧卻自以為得意,認為自己的行蹤絕無人知曉。其實他到什麼地方尋歡作樂,牛僧孺無不心中有數。
就這樣過了幾年,到他被任命為侍御史時,牛僧孺在正堂設宴為他餞行,席間告誡他說:“以您的氣概不凡,本可以前途平坦,一帆風順。但常常憂慮您在男女之情方面不能控制自己,說不定會影響您貴體的健康。”杜牧假裝說:“幸好我尚且能夠自我管束,不至於煩您操心。”牛僧孺笑了笑沒有說什麼,當即讓侍僕拿來一隻小書箱,在杜牧面前打開,裡面是尾隨他的那些兵卒的祕報,共有近百份,上面寫的內容都是:“某天夜晚,杜書記到了某家,沒有出事。”“某天晚上在某家宴飲,也沒出事。”杜牧看罷大為慚愧,於是流著淚向牛僧孺禮拜致謝,此後終生感激僧孺。所以在僧孺去世時,杜牧為他作墓誌銘,極力表彰其優點,藉以報答知遇之恩。
牧既為御史,久之分務洛陽。時李司徒願罷鎮閒居,聲妓豪華,為當時第一。洛中名士,鹹謁見之。李乃大開宴席,當時朝客高流,無不臻赴。以牧持憲,不敢邀致。牧遣座客達意,願預斯會,李不得已馳書。方對酒獨斟,亦已酣暢,聞命遽來。時會中已飲酒,女妓百餘人,皆絕藝殊色。牧獨坐南行,瞪目注視,引滿三卮,問李雲:“聞有紫雲者,孰是?”李指示之。牧復凝睇良久曰:“名不虛得,宜以見惠。”李俯而笑,諸妓皆亦回首破顏。牧又自飲三爵,朗吟而起曰:“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意氣閒逸,旁若無人。牧又自以年漸遲暮,常追賦感舊詩曰:“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情。三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又曰:“ 船一棹百分空,十載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伴,茶煙輕揚落花風。”
太和末,牧復自侍御史出佐沈傳師江西宣州幕。雖所至輒遊,而終無屬意,鹹以非其所好也。及聞湖州名郡,風物妍好,且多奇色,因甘心遊之。湖州刺史某乙,牧素所厚者,頗喻其意。及牧至,每為之曲宴周遊。凡優姬倡女,力所能致者,悉為出之。牧注目凝視曰:“美矣,未盡善也。”乙復候其意,牧曰:“願得張水嬉,使州人畢觀。候四面雲合,某當閒行寓目,冀於此際,或有閱焉。”乙大喜,如其言。至日,兩岸觀者如堵。迨暮,竟無所得。將罷舟艤岸,於叢人中,有裡姥引鴉頭女,年十餘歲。牧熟視曰:“此真國色,
杜牧當了侍御史後,長期分管洛陽事務。當時司徒李願卸任節度使在家閒居,家中歌妓舞女奢華鋪張,為一時僅有。洛陽一帶的名士都去拜訪他。於是李司徒大擺宴席,當時的達官貴人都趕來赴宴。因為杜牧主管法紀,所以沒敢邀請他。杜牧讓前去赴宴的人致意,說自己願意赴會,李司徒只好送去了請柬。杜牧此時正對酒獨斟,已經喝得很痛快了,聽到邀請後立即趕了來。當時宴會已經開飲,場上有歌妓舞女一百餘人,都是色藝雙絕。杜牧獨自坐在南排,瞪大眼睛注視著,喝下滿滿的三杯之後,問李司徒道:“聽說有個叫紫雲的,她們之中哪一個是?”李司徒便用手指給他看。杜牧又凝神細看了半天,說:“果然名不虛傳,希望能把她贈給我。”李司徒俯下身子直笑,妓女們也轉過臉來笑了。杜牧又自飲三大杯,一邊起身一邊高聲吟道:“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他意氣風發,旁若無人。杜牧還因自覺日漸老去,曾寫下感懷舊事的詩篇,詩中寫道:“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情。三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又寫道:“ 船一棹百分空,十載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伴,茶煙輕揚落花風。”
太和末年,杜牧又由侍御史出任江西宣州沈傳師的幕僚。雖然所到之處仍是處處宴遊,但始終沒有他中意的女子,因為都不是他所喜歡的。後來聽說湖州是個好地方,風光景物秀麗美好,又有許多絕色女子,於是就去縱情遊覽。湖州刺史某官平時和杜牧交情深厚,很理解他的心意。等杜牧到了湖州,他便經常為杜牧安排宴會,到處遊覽。凡是倡優名妓,能找來的,統統放在杜牧面前。杜牧凝神注視一番後說:“確實很美,但還沒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刺史又問他有何要求,杜牧說:“希望能搞一個水上游戲,叫全州人都來觀看。待四面圍滿了人時,我要在人群中漫步注目,希望在這時,能有所發現。”刺史大喜,照他的話辦。到這天,兩岸的觀眾人山人海。但直到日落,仍然一無所得。正準備停船靠岸時,在人叢之中,有個鄉下老婦人領著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杜牧仔細看了看說道:“這才是真正的傾國之色,
向誠虛設耳!”因使語其母,將接致舟中,姥女皆懼。牧曰:“且不即納,當為後期。”姥曰:“他年失信,復當何如?”牧曰:“吾不十年,必守此郡;十年不來,乃從爾所適可也。”母許諾,因以重幣結之,為盟而別。
故牧歸朝,頗以湖州為念。然以官秩尚卑,殊未敢發。尋拜黃州、池州,又移睦州,皆非意也。牧素與周墀善,會墀為相,乃並以三箋幹墀,乞守湖州,意以弟 目疾,冀於江外療之。大中三年,始授湖州刺史。比至郡,則已十四年矣,所約者已從人三載,而生三子。牧既即政,函使召之。其母懼其見奪,攜幼以同往。牧詰其母曰:“曩既許我矣,何為反之?”母曰:“向約十年,十年不來而後嫁,嫁已三年矣。”牧因取其載詞視之,俯首移晷曰:“其詞也直,強之不祥。”乃厚為禮而遣之。因賦詩以自傷曰:“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出《唐闕史》。
劉禹錫
劉禹錫赴任姑蘇,道過揚州。州師杜鴻漸飲之酒,大醉而歸驛。稍醒,見二女子在旁,驚非己有也。乃曰:“郎中席上與司空詩,特令二樂妓侍寢。”且醉中之作,都不記憶。
以前的那些統統是虛談罷了!”於是他讓人告訴小姑娘的母親,要把她們接到船上來,老婦人和小姑娘都害怕了。杜牧便說:“暫且不馬上娶她,要在以後約定個日期。”老婦人說:“如果以後說話不算數,又該怎麼辦?”杜牧說:“不超過十年,我肯定能成為這個郡的郡守;十年之內我不來,那就任你把她嫁給誰都行。”母親答應了他,杜牧便以重金定了這門親事,立定盟約之後便分別了。
因此杜牧回朝之後,始終惦念著湖州。但因官職尚低,一直未敢提出請求。不久,他先後出任黃州、池州的刺史,又改任睦州刺史,這都不合他的心意。杜牧與周墀一向交情很好,正趕上週墀任宰相,他便連續三次向周墀投寄書札,請求調任湖州刺史,書札的意思是說自己弟弟杜 眼睛有病,希望到江南療養。直到大中三年,才任命他為湖州刺史。等他來到湖州時,已經過了十四年了,原先約定的那個姑娘已經嫁給別人三年,而且生了三個孩子了。杜牧到任後,派人持信去召她。她母親擔心她被搶,帶著年幼的孩子一同去見他。杜牧責問她母親道:“以前既然許給我了,為什麼反悔?”母親說:“以前約定的是十年期限,等了十年不來然後才嫁人的,已經嫁出去三年了。”杜牧於是拿過當初訂立的盟書來看了看,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她說的都符合事實,勉強她是不好的。”便給了她一份豐厚的禮物讓她走了。杜牧因此寫詩寄託自己的傷感,詩中寫道:“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出自《唐闕史》。
劉禹錫
劉禹錫到蘇州赴任時,路過揚州。州官杜鴻漸請他喝酒,喝得大醉後回到了驛館。稍稍清醒後,他發現有兩個女子在他的身旁,使他驚異的是,這兩個女子並不是自己的人。兩個女子便說:“郎中在酒席上與司空對詩,還專門讓人派兩名樂妓來侍寢。”但那是劉禹錫喝醉之後寫的詩,現在自己都記不清怎麼回事了。
明旦,修啟致謝,杜亦優容之。夫禹錫以郎吏州牧而輕忤三司,豈不過哉?詩曰:“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尋常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出《云溪友議》。
李逢吉
李丞相逢吉性強愎而沉猜多忌,好危人,略無怍色。既為居守,劉禹錫有妓甚麗,為眾所知。李恃風望,恣行威福,分務朝官,取容不暇。一旦陰以計奪之,約曰:“某日皇城中堂前致宴,應朝賢寵嬖,並請早赴境會。”稍可觀矚者,如期雲集。敕閽吏,先放劉家妓從門入。傾都驚異,無敢言者。劉計無所出,惶惑吞聲。又翌日,與相善數人謁之,但相見如常,從容久之,並不言境會之所以然者。座中默然,相目而已。既罷,一揖而退。劉嘆吒而歸,無可奈何,遂憤懣而作四章,以擬《四愁》云爾。“玉釵重合兩無緣,魚在深潭鶴在天。得意紫鸞休舞鏡,能言青鳥罷銜箋。金盆已覆難收水,玉軫長拋不續絃。若向蘼蕪山下過,遙將紅淚灑窮泉。”“鸞飛遠樹棲何處?鳳得新巢已去心。紅璧尚留香漠漠,碧雲初斷信沉沉。情知點汙投泥玉,猶自經營買笑金。從此山頭似人石,丈夫形狀淚痕深。”“人曾何處更尋看,雖是生離死一般。買笑樹邊花已老,畫眉窗下月猶殘。雲藏巫峽音容斷,路隔星橋過往難。莫怪詩成無淚滴,盡傾東海也須幹。”“三山不見海沉沉,豈有仙蹤更可尋?青鳥去時雲路斷,姮娥歸處月宮深。紗窗遙想春相憶,書幌誰憐夜獨吟?料得夜來天上鏡,只因偏照兩人心。”見《本事詩》。
第二天早上,他寫信向杜鴻漸表示歉意,杜鴻漸對此事也很諒解寬容。劉禹錫只是個郎中、州刺史級別的小官,竟在詩中輕慢忤逆三司一級的顯宦,豈不是太過分了嗎?其詩道:“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尋常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出自《云溪友議》。
李逢吉
宰相李逢吉,性格剛愎而又深沉多猜忌,喜歡害人,而且毫無慚愧之意。任東都留守時,劉禹錫有個歌妓十分漂亮,人人都知道。李逢吉倚仗自己的權勢,作威作福,朝中分管東都事務的官員,想討好取悅他都來不及。有一天他要用陰謀詭計奪取劉禹錫的歌妓,便通知大家道:“某日於皇城正堂前舉行宴會,所有朝廷官員及其寵愛的婢妾,均請儘早到場赴宴。”稍有姿色的婢妾,到那一天便紛紛前來。李逢吉命令守門人,要先把劉禹錫家的歌妓放進門來。大家對此舉動都深感驚異,但是誰也不敢說什麼。劉禹錫也無計可施,驚恐之餘只好忍氣吞聲。第二天,劉禹錫與幾位親近的人前往拜謁,李逢吉見了他們就像平常一樣,待了很長時間,根本不提昨天的宴會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座的人也不敢發問,只有默然相視而已。拜見結束後,便拱手告退。劉禹錫唉聲嘆氣地回了家,無可奈何,於是悲憤地寫下四首詩,模仿《四愁》詩而作。他寫道:“玉釵重合兩無緣,魚在深潭鶴在天。得意紫鸞休舞鏡,能言青鳥罷銜箋。金盆已覆難收水,玉軫長拋不續絃。若向靡蕪山下過,遙將紅淚灑窮泉。”“鸞飛遠樹棲何處?鳳得新巢已去心。紅璧尚留香漠漠,碧雲初斷信沉沉。情知點汙投泥玉,猶自經營買笑金。從此山頭似人石,丈夫形狀淚痕深。”“人曾何處更尋看,雖是生離死一般。買笑樹邊花已老,畫眉窗下月猶殘。雲藏巫峽音容斷,路隔星橋過往難。莫怪詩成無淚滴,盡傾東海也須幹。”“三山不見海沉沉,豈有仙蹤更可尋?青鳥去時雲路斷,姮娥歸處月宮深。紗窗遙想春相憶,書幌誰憐夜獨吟?料得夜來天上鏡,只因偏照兩人心。”見《本事詩》。
洛中舉人
舉子某乙,洛中居人也,偶與樂妓茂英者相識,英年甚小。及乙到江外,偶與飲席遇之,因贈詩曰:“憶昔當初過柳樓,茂英年小尚嬌羞。隔窗未省聞高語,對鏡曾窺學上頭。一別中原俱老大,重來南國見風流。彈弦酌酒話前事,零落碧雲生暮愁。”舉子因謁節使,遂客遊留連數月。帥遇之甚厚,宴飲既頻,與酒糾諧戲頗洽。一日告辭,帥厚以金帛贐行,復開筵送別。因暗留絕句與糾曰:“少插花枝少下籌,須防女伴妒風流。坐中若打佔相令,除卻尚書莫點頭。”因設舞曲遺詩。帥取覽之,當時即令人所在送付舉子。出《盧氏雜說》。
蔡 京
邕南節度使蔡京過永州,永州刺史鄭史與京同年,連以酒樂相邀。座有瓊枝者,鄭之所愛,而席之最妍。蔡強奪之行,鄭莫之競也。邕南之所為多如此類,為德義者見鄙,終其不悛也。及邕南制御失律,伏法。出《云溪友議》。
武昌妓
韋蟾廉問鄂州,及罷任,賓僚盛陳祖席。蟾遂書《文選》句雲:“悲莫悲兮生別離,登山臨水送將歸。”以箋毫授賓從,請續其句。座中悵望,皆思不屬。逡巡,女妓泫然起曰:“某不才,不敢染翰,欲口占兩句。”韋大驚異,令隨口寫之:“武昌無限新栽柳,不見楊花撲面飛。”座客無不嘉嘆。
洛中舉人
有個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在洛陽一帶居住,偶然間認識了歌妓茂英,茂英當時年齡很小。後來這位舉子到了江南,偶然在一次飲宴中又遇到了茂英,於是贈她一首詩道:“憶昔當初過柳樓,茂英年小尚嬌羞。隔窗未省聞高語,對鏡曾窺學上頭。一別中原俱老大,重來南國見風流。彈弦酌酒話前事,零落碧雲生暮愁。”舉子拜見了節度使,便客居此地,一住就是幾個月。節度使以厚禮相待,經常為他設酒宴,席間讓茂英擔任監酒官,飲酒逗樂極為融洽。一天舉子要告辭,節度使贈與豐厚的財物為他送行,又設宴與他道別。席間他悄悄留下一首絕句與茂英道:“少插花枝少下籌,須防女伴妒風流。坐中若打佔相令,除卻尚書莫點頭。”茂英為此詩譜寫了舞曲。節度使把配了曲的詩拿來看了一遍,當即派人把茂英送到舉子那裡。出自《盧氏雜說》。
蔡 京
邕南節度使蔡京一次路過永州,永州刺史鄭史與蔡京是同科進士,所以頻設酒宴邀請他。席間有一個叫瓊枝的樂妓,是鄭史所寵愛的人,也是在座樂妓中最為嬌豔者。蔡京看中後便強行奪了去,鄭史沒有和他爭。蔡京的所作所為大都如此,為有德之人和仁義之士所不齒,而他終其一生惡習不改。後來他在治理邕南時觸犯了法律,被處決。出自《云溪友議》。
武昌妓
韋蟾在鄂州任觀察使,等他卸任時,賓客幕僚們大擺宴席為他餞行。席間,韋蟾揮筆題寫了《文選》中的一句話:“悲莫悲兮生別離,登山臨水送將歸。”然後將紙筆遞給賓客僚屬,請各位續寫下句。在座的各位悵然相望,都感到對不出來。過了一會兒,一個妓女含淚而起道:“奴婢不才,不敢隨便書寫,願意隨口唸兩句。”韋蟾大為驚異,令人照她口說的寫了下來,這兩句是:“武昌無限新栽柳,不見楊花撲面飛。”在座的客人無不稱許讚歎。
韋令唱作《楊柳枝詞》,極歡而散。贈數十箋,納之。翌日共載而發。出《抒情詩》。
韋保衢
韋保衢嘗訪同人,方坐,李鉅新及第,亦繼至。保衢以其後先,匿於帷下。既入曰:“有客乎?”同人曰:“韋保衢秀才,可以出否?”鉅新及第,甚自得意,徐曰:“出也何妨。”保衢竟不之出。洎衢尚公主為相,李 鎮岐下,鉅方自山北舊從事闢焉。初保衢既登第,獨孤雲除東川,闢在幕下。樂籍間有佐飲者,副史李甲屬意也,時以逼於他適,私期,回將納焉。保衢既至,不之知,祈於獨孤,且請降其籍。李至,意殊不平,每在宴席,輒以語侵保衢。保衢不能容,即攜其妓人以去。李益怒之,屢言於雲。雲不得已,命飛牒追之而回。無何,堂牒追保衢赴輦下,乃尚同昌公主也。李固懼之矣。不日,保衢復入翰林,李聞之,登時而卒。出《玉泉子》。
曹 生
盧常侍 ,牧瀘江日,相座囑一曹生,令署郡職,不免奉之。曹悅營妓名丹霞,盧沮而不許。會餞朝客於短亭,曹獻詩曰:“拜玉亭間送客忙,此時孤恨感離鄉。尋思往歲絕纓事,肯向朱門泣夜長。”盧演為長句,和而勉之曰:“桑扈交飛百舌忙,祖亭聞樂倍思鄉。樽前有恨慚卑宦,席上無寥愛豔妝。莫為狂花迷眼界,須求真理定心王。
韋蟾令她把這幾句唱出來,稱作《楊柳枝詞》,整個宴會盡歡而散。韋蟾送給歌妓幾十幅題箋,並納她為妾。第二天,他便攜帶家眷及歌妓出發了。出自《抒情詩》。
韋保衢
韋保衢有一次去同事家裡探望,剛剛坐下,新及第的李鉅也相繼到了。保衢因自己尚未及第反倒先到,於是躲在帳子後面。李鉅進屋後問道:“家裡有客人嗎?”這位同事說:“韋保衢秀才在這裡,可以出來嗎?”李鉅剛剛及第,正在洋洋得意,慢聲說道:“出來又有何妨。”保衢終究沒有出來。等到保衢迎娶公主、擔任宰相時,李 鎮守岐下,李鉅才從過去的山北僚屬調往李
幕府任職。當初保衢及第後,獨孤雲鎮守東川,保衢便在他幕府中任職。樂妓中有個陪酒的女子,副史李甲看中了,時常逼她嫁給自己,並私下約定,等自己回來就納為妾。保衢到任後,不知有這種關係,便請求獨孤雲將此妓女許給他,併除去她的樂籍。李甲回來後,心裡極為不滿,常在宴席上用言語攻擊保衢。保衢無法忍受,便帶著這位妓女逃走了。李甲更為惱火,屢次在獨孤雲面前進言。獨孤雲迫不得已,便令人帶上文書飛馬追他回來。沒過多久,朝中有文書召保衢赴京師,是去和同昌公主結婚。李甲當然是懼怕公主的。沒過幾天,保衢又進了翰林院,李甲聽說後,立即就死了。出自《玉泉子》。
曹 生
常侍盧 任瀘江地方長官時,宰相將一位曹生囑託給他,讓他在郡裡擔任點職務,盧
免不了答應下來。曹生喜歡營妓丹霞,盧
拒絕了他的請求。一次在短亭為朝廷官員餞行時,曹生於席間獻詩道:“拜玉亭間送客忙,此時孤恨感離鄉。尋思往歲絕纓事,肯向朱門泣夜長。”盧
接續了一首律詩,與曹生相和並藉以勉勵他,詩道:“桑扈交飛百舌忙,祖亭聞樂倍思鄉。樽前有恨慚卑宦,席上無寥愛豔妝。莫為狂花迷眼界,須求真理定心王。
遊蜂採掇何時已,只恐多言議短長。”出盧瓌《抒情集》。
羅 虯
羅虯詞藻富贍,與宗人隱、鄴齊名,鹹通乾符中,時號“三羅”。廣明庚子亂後,去從鄜州李孝恭。籍中有紅兒者,善為音聲,常為副戎屬意。會副戎聘鄰道,虯請紅兒歌,而贈之繒彩。孝恭以副車所盻,不令受之。虯怒,拂衣而起。詰旦,手刃紅兒。既而思之,乃作絕句百編,號《比紅兒詩》,大行於時。出《摭言》。
徐月英
江淮間有徐月英者,名娼也。其送人詩云:“惆悵人間萬事違,兩人同去一人歸。生憎平望亭中水,忍照鴛鴦相背飛。”又云:“枕前淚與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亦有詩集。金陵徐氏諸公子,寵一營妓,卒乃焚之。月英送葬,謂徐公曰:“此娘平生風流,沒亦帶焰。”時號“美戲”也。出《北夢瑣言》。
遊蜂採掇何時已,只恐多言議短長。”出自盧瓌《抒情集》。
羅 虯
羅虯的文章詞藻富麗華美,與同族人羅隱、羅鄴齊名,鹹通至乾符年間,一時號稱“三羅”。廣明庚子之亂以後,羅虯到鄜州去跟從李孝恭。樂妓中有個叫紅兒的,擅長音樂,曾被副長官所看中。一次副長官到鄰近的藩鎮出使,羅虯便請紅兒為他唱歌,並贈給她綵綢。孝恭因為她被副長官所看中,不讓她接受。羅虯非常生氣,拂袖而去。第二天早上,羅虯親手殺死了紅兒。事後時常思念著她,便作絕句上百篇,稱為《比紅兒詩》,當時極為流行。出自《摭言》。
徐月英
江淮一帶有個叫徐月英的,是位名妓。她在贈送別人的詩中寫道:“惆悵人間萬事違,兩人同去一人歸。生憎平望亭中水,忍照鴛鴦相背飛。”又寫道:“枕前淚與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她還有詩集。金陵徐家的幾個公子,寵愛一名營妓,後來這個營妓死了,徐家便把她火化了。徐月英前去送葬時,對徐公說:“這個女人平生風流,死了也帶著火焰光彩。”這句話當時被稱為“漂亮的戲言”。出自《北夢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