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
韋 陟 蕓輝堂 裴 冕 於 王 涯
李德裕 楊 收 同昌公主 李 璋 李使君
韋 陟
韋斌雖生於貴門,而性頗質厚。然其地望素高,冠冕特盛,雖門風稍奢,而斌立朝侃侃,容止尊嚴,有大臣之體。每會朝,未嘗與同列笑語。舊制,群臣立於殿庭,既而遇雨雪,亦不移步於廊下。忽一旦密雪驟降,自三事以下,莫不振其簪裙,或更其立位。獨斌意色益恭,俄雪甚至膝。朝既罷,斌於雪中拔身而去。見之者鹹嘆重焉。
斌兄陟,早以文學識度,著名於時。善屬文,攻草隸書。出入清顯,踐歷崇貴。自以門地才華,坐取卿相。而接物簡傲,未嘗與人款曲。衣服車馬,尤尚奢侈。侍兒閹豎,左右常數十人。或隱几搘頤度日,懶為一言。其於饌
韋 陟
韋斌雖然生在富貴人家,然而他的性情卻很耿直厚道。他家的聲望地位一向很高,在朝做官的人很多。雖然門風稍微有些奢華,可韋斌在朝為官素來剛直,舉止言行莊重而有威儀,很有大臣的風範做派。每次上朝時,從來不跟站在一起的僚屬們談笑。按朝廷舊例,文武百官站在殿前庭上,即使遇上下雨、下雪,也不允許走到殿廊下躲避。有一天早晨,天上忽然下起大雪,自三公以下,沒有不摘掉帽子撣雪或改變原來所站的位置的。只有韋斌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一直到大雪都埋住了他膝蓋。直到退朝後,韋斌才從雪中拔腳走回去。看到的人全都對他歎服敬重。
韋斌的哥哥韋陟,年幼時便以博學有見識著稱。他擅長寫文章,專心致志地研習草書、隸書。跟他交往的人都居清要顯達的官位,他經常走動的人家也都是高貴有名望的。自以為憑藉他的門第與才華,官位相位全不難得到。他平常待人接物態度太高傲、簡慢,從不與任何人殷勤應酬。他穿的衣服、乘坐的車馬,都特別奢侈豪華。在他身邊,經常有幾十個僮僕太監服侍他。有時候,他整天坐在書案旁邊,用手托腮,一句話不說。他對飯
羞,尤為精潔,仍以鳥羽擇米。每食畢,視廚中所委棄,不啻萬錢之直。若宴於公卿,雖水陸具陳,曾不下箸。每令侍婢主尺題,往來複章。未嘗自札,受意而已。詞旨重輕,正合陟意。而書體遒利,皆有楷法。陟唯署名。常自謂所書陟字,如五朵雲。當時人多仿效,謂之“郇公五雲體”。常以五彩紙為緘題。其侈縱自奉,皆此類也。然家法整肅。其子允,課習經史,日加誨勵,夜分猶使人視之。若允習讀不輟,旦夕問安,顏色必悅。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令立於堂下,或彌旬不與語。陟雖家僮數十人,應門賓客,必遣允為之。寒暑未嘗輟也,頗為當時稱之。然陟竟以簡倨特才,常為持權者所忌。出《酉陽雜俎》。
蕓輝堂
元載造蕓輝堂於私第。蕓輝香草名也,出於闐國。其香潔白如玉,入土不朽爛。舂之為屑,以塗其壁,故號“蕓輝”。而更以沉香為樑棟,金銀為戶牖。內設懸黎屏風紫綃帳。其屏風本楊國忠之寶也。其上刻前代美女妓樂之形,外以玳瑁水晶為押,絡飾以真珠瑟瑟。精巧之妙,殆非人工所及。紫綃帳得於南海溪洞之帥首,即絞綃類也。輕疏而薄,如無所礙。雖當時凝寒,風不能入;盛夏則清涼自至。其色隱隱,或不知其帳也,謂載臥內有紫氣。其餘服
菜,尤其追求精細、潔淨,用鳥羽挑選米。每吃完一頓飯,廚房裡所扔掉的菜餚食物,都不只萬錢。如果到公卿同僚家赴宴,雖然山珍海味俱全,韋陟卻不動筷。韋陟常讓他的侍婢辦理文書。往來的信函,他從不親自書寫,而是授意給他的侍婢代為書寫。遣詞用句的分寸正好符合他的心意。而且書寫的字體遒勁流利,都非常符合章法。韋陟只簽署個名氏而已。他常常自己誇讚他簽署的“陟”字,宛若五朵雲彩。當時有許多人都效仿他的這種簽署方式,稱之為“郇公五雲體”。韋陟常年使用五彩紙為信箋。他的日常生活用度的奢華程度,都像這樣啊!但是,韋陟的治家法規非常嚴整。他的兒子韋允學習經史,每天他都加以教誨訓勵,就是在夜間,也常派人去察看。如果韋允學習很用功,不停頓,則在早、晚向父母問安時,都和顏悅色。如果他稍有懈怠,就立即派人去制止,命令韋允站在廳堂下,或者十天之內不跟兒子說一句話。韋陟雖然有家僮幾十人,但是凡是到他家來的賓客,必定讓他的兒子韋允接待、迎送。不論寒冬酷暑也從未間斷,很被當時的人所稱道。可是韋陟這還是因為高傲恃才,常常被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所忌恨。出自《酉陽雜俎》。
蕓輝堂
元載在自己的宅院裡建造了一座蕓輝堂。蕓輝是一種香草名,產在於闐國。它的質地像玉一樣潔白,摻入土裡不腐爛。元載將它搗成碎屑,用來塗飾牆壁,因此叫“蕓輝堂”。這座殿堂還用沉香木作屋樑,用金銀作門窗。殿堂內裝有美玉製的屏風,紫色的綃帳。美玉屏風本是楊國忠心愛的至寶,上面雕刻著前朝美女妓樂圖,另外用玳瑁、水晶作壓簾的飾具,還用碧色寶石串成串作裝飾。它製作得精緻巧妙,巧奪天工。紫綃帳從南海溪洞洞主那兒得到,是用絞綃一類織物製作的。輕疏單薄,掛在那邊就像什麼也沒掛一樣。雖然在寒冷的時節,風也刮不進帳子裡面;就是在盛夏酷暑,帳子裡自然清涼。它的顏色隱隱約約的,有人不知是帳子,都說元載的臥室裡有紫氣。其他的服飾、
玩奢僭,率皆擬於帝王家。蕓輝堂前有池,以文石砌其岸。中有 陽花,亦類於白
,其花紅而且大,如有牡丹。更有碧芙蓉,香潔萏菡,偉於常者。
載因暇日,憑欄以觀。忽聞歌聲清亮,若十四五女子唱焉,其曲則《玉樹後庭花》也。載驚異,莫知所在。及審聽之,乃芙蓉中也。俯而視之,聞喘息之音。載大惡,遂剖其花,一無所見。因祕不令人說。及載受戮,而逸奴為平廬軍卒,人故得其實。
載龍髯拂,紫色如爛椹。可長三尺,削水晶以為柄,刻紅玉以為環鈕。或風雨晦暝,臨流沾溼,則光彩動搖,奮然如怒。置之於堂中,夜則蚊蚋不能近;拂之為聲,則雞犬牛馬無不驚逸;若垂之於池潭,則鱗甲之屬,悉俯伏而至;引水於空中,即成瀑布長三五尺,而未嘗輒斷;燒燕肉薰之,則㶿㶿焉若生雲霧。厥後上知其異,載不得已而進內。載自雲,得之於洞庭道士張知和。出《杜陽編》。
又
載之妻王氏字韞秀,縉之女也。初,王縉鎮北京,以韞秀嫁元載,歲久而見輕怠。韞秀謂夫曰:“何不增學,妾有奩幌資裝,盡為紙筆之費。”王氏父母未知或知,親屬以載
古玩、用具,也都特別奢華,都可以與帝王之家的相比擬。蕓輝堂前有一座水池,用帶紋理的石頭壘砌池塘的堤岸。池中植有 陽花,像白
一類,它開的花是紅色的而且非常大,像牡丹。種植的還有碧芙蓉,香潔荷,都比一般的芙蓉、荷花長得高大壯偉。
一天閒暇時,元載依著欄杆觀賞池中的花草。忽然聽到清亮的歌聲,像十四五歲少女唱的,唱的歌曲是《玉樹後庭花》。元載非常驚異,不知道這歌聲來自哪裡。待仔細審聽辨識,乃是從池中芙蓉裡發出來的。他俯身察看,聽到有喘氣的聲音。元載非常討厭,立即將芙蓉花剖開看,什麼也沒有見到。他不讓家裡人對外講這件事。後來等元載獲罪被處死後,他家中的一個童僕被遣送到平廬為兵卒,人們才知道這件事。
元載的龍髯拂塵,顏色絳紫,像熟透了的桑椹。這把拂塵長約三尺,用水晶石製作塵柄,雕刻紅玉作環鈕。到颳風下雨天氣晦暗時,靠近流水沾溼後,則光彩搖動,拂塵上的龍髯奮然立起來像發怒了的樣子。將它放在廳堂中,到了夜晚蚊子等昆蟲不敢靠近;將它拂出聲音來,雞犬牛馬聽到後沒有不驚恐逃離的;如果將它垂放在池潭旁邊,那麼魚鱉蝦蟹之類,都俯首來到近前;將水噴灑向空中,立即形成長三五尺的瀑布,而且一點也不斷流;如果燒燕子肉來薰它,就會生出煙來如雲似霧。後來,皇上得知這把拂塵的奇異後,元載不得已,只好把它進獻到宮中。元載自稱,這把拂塵是從洞庭湖一位叫張知和的道士那裡得到的。出自《杜陽編》。
又
元載的妻子王氏字韞秀,是王縉的女兒。起初,王縉鎮守太原時,將女兒韞秀嫁給了元載。時間長了,元載在王家受到輕慢。韞秀對元載說:“夫君何不再多增加些學問,為妻我帶來些陪嫁的錢物、服飾,都可以給你當作讀書的費用。”對於這件事,王韞秀的父母或許不知道也或許知道。但是當時親屬們都將他們
夫妻皆乞兒,厭薄之甚。元遂遊秦,為詩別韞秀曰:“年來誰不厭龍鍾,雖在侯門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樹,苦遭霜霰到春風。”妻請偕行曰:“路掃飢寒跡,天哀志氣人。休淋離別淚,攜手入西秦。”載既到京,屢陳時務,深符上旨。肅宗擢拜中書。王氏喜元郎入相,寄諸姊妹詩曰:“相國已隨麟閣貴,家風第一右丞詩。笄年解笑鳴機婦,恥見蘇秦富貴時。”載肅宗代宗兩朝宰相,貴盛無比。廣葺亭臺,交遊貴族,客候其門,或多間阻。王氏復為一篇以喻之曰:“楚竹燕歌動畫樑,春蘭重換舞衣裳。公孫開館招嘉客,知道浮榮不久長。”載於是稍減。太原內外親屬悉來謁賀,韞秀安置於閒院。忽因天晴之景,以青紫絲絛四十條,各長三十丈,皆施羅紈綺繡之飾。每條絛下,排金銀爐二十枚,皆焚異香,香至其服。乃命諸親戚西院閒步,韞秀問是何物,侍婢對曰:“今日相公與夫人晒曝夜服。”王氏謂諸親曰:“豈料乞索兒婦,還有兩事蓋形粗衣也。”於是諸親羞赧,稍稍辭去。韞秀常分饋服飾於他人,而不及太原之骨肉。每曰:“非兒不禮於姑姊,其奈當時見辱何!”載後貪恣為心,竟招罪累。上惡誅之,而亡其家。韞秀少有識量,節概亦高。載被戮,上令入宮,備彤管箴規之任,嘆曰:“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節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誰能書得長信昭陽之事?死亦幸矣!”堅不從命。或雲,上宥其罪。或雲,京兆笞而斃之。
夫婦當成乞丐看待,非常瞧不起他們。元載於是離家去秦地遊學,離家前寫詩一首留別韞秀道:“年來誰不厭龍鍾,雖在侯門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樹,苦遭霜霰到春風。”王韞秀也寫詩一首,請求陪伴元載去秦遊學:“路掃飢寒跡,天哀志氣人。休淋離別淚,攜手入西秦。”元載到了京城後,多次向朝廷上表陳述治理國家的方針、謀略,很是符合皇上的旨意。於是唐肅宗將他升任為中書令門下平章事。王韞秀欣喜元載官居相位,寫詩寄給她的幾個姐妹道:“相國已隨麟閣貴,家風第一右丞詩。笄年解笑鳴機婦,恥見蘇秦富貴時。”元載官居唐肅宗、代宗兩朝宰相,富貴權重沒人能比。他在宅院中大勢興修樓臺亭榭,跟他來往的都是豪門貴族,許多客人在他府門前等候接見,經常受到阻擋。這時,王韞秀又寫詩一首勸喻丈夫道:“楚竹燕歌動畫樑,春蘭重換舞衣裳。公孫開館招嘉客,知道浮榮不久長。”元載果然有所收斂。太原王氏的遠近親屬都來拜見祝賀,王韞秀將他們安排在一個空閒的院中住下。有一天天氣晴朗,僕人們藉此拴掛上四十條青紫色的絲條,每條長三十丈,上面晾晒著軟羅、素綢、綺繡等服飾。每條絲條下面,並排置放二十隻金銀香爐,裡面焚燒的都是異香,用來薰上面的衣物。王韞秀讓親屬們去西院散步,問僕人晾的是什麼,侍女回答說:“晾晒的是宰相與夫人的晚服。”王韞秀對親屬們說:“誰想到當年的乞討兒的媳婦,還有兩件遮體的粗布衣裳啊!”這些親屬聽了後,都羞慚滿面,悄悄走開。王韞秀經常將衣服、飾物饋送他人,卻從來不送給她太原的親屬,她常說:“不是我不禮待姑姑、姐姐,怎奈當初她們那樣輕慢我的!”元載後來驕橫貪婪,終於招來罪禍。皇上大怒下詔處死他,抄沒家產。王韞秀非常有見識,志節氣概也高。元載被處死後,皇上詔令王韞秀進入宮中,當記功書過的女吏,王韞秀接到詔令後,感嘆道:“王家的十二娘子,二十年的節度使的女兒,十六年當朝宰相的夫人,怎麼還能去記錄太后們的宮中之事呢?就是被處死也是萬幸之事啦!”堅決不進宮去。有人說,皇上赦免了她的罪過。有人說,她被京兆尹亂杖打死了。
載寵姬薛瑤英能詩書,善歌舞,仙姿玉質。肌香體輕,雖旋波、移光,飛燕、綠珠,不能過也。瑤英之母趙娟,亦岐王之愛妾也。後出為薛氏之妻,生瑤英。而幼以香啖之,故肌香。及載納為姬,處金絲之帳、卻塵之褥。出自勾驪國,雲卻塵獸毛為之,其色紅殷,光軟無比。衣龍綃之衣,一襲無二三兩,摶之不盈一握。載以瑤英體輕,不勝重衣,故於異國求之。唯賈至、楊炎與載友善,故往往得見歌舞時。至因贈詩曰:“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臉開。方知漢武帝,虛築避風臺。”炎亦作長歌褒美,其略曰:“雪面淡娥天上女,鳳簫鸞翅欲飛去。玉釵翹碧步無塵,纖腰如柳不勝春。”瑤英善為巧媚,載惑之,怠於相務。而瑤英之父曰宗本,兄曰從義,與趙娟遞相出入,以構賄賂,號為關節。更與中書主吏卓倩等為心腹。而宗本輩以事告者,載未嘗不從之。天下齎貨求官職者,無不恃載雄勢,指薛、卓為梯媒。及載死,瑤英為里人妻。論者以元載喪令德,自一婦人致也。出《杜陽編》。
裴 冕
裴冕代裴鴻漸秉政,小吏以俸錢文簿白之。冕顧子弟,喜見於色,其嗜財若此。冕性本侈靡,好尚車服。名馬數百金鑄者十匹。每會客,滋味品數,多有不知名者。出《朝野僉載》。
元載有個最寵愛的小妾叫薛瑤英,能詩善書,擅長歌舞,玉質仙姿。而且肌膚香豔,體態輕盈,就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旋波、移光,漢代的趙飛燕,晉代的綠珠,都比不上她。薛瑤英的母親趙娟,原本是岐王的愛妾。後來再嫁薛家,生了薛瑤英。她從小就給薛瑤英吃香料,因此她肌體芳香。後來薛瑤英被元載納為妾後,寢臥的是金絲帳,鋪的是卻塵褥。卻塵褥產自勾驪國,據說是用卻塵獸毛製作的,殷紅色,異常光亮柔軟。穿的是龍綃織成的衣服,一件衣服沒有二三兩重,將它團起來不滿一把。元載認為薛瑤英身體輕盈嬌麗,不堪穿太重的衣服,因此才從勾驪國尋到這種龍綃衣。元載在世時,因為他只有賈至、楊炎二位好友,他們二人常常能夠親眼看到薛瑤英唱歌跳舞。賈至贈詩道:“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臉開。方知漢武帝,虛築避風臺。”楊炎也作一首長詩讚美薛瑤英:“雪面淡娥天上女,鳳簫鸞翅欲飛去。玉釵翹碧步無塵,纖腰如柳不勝春。”薛瑤英非常會巧笑獻媚,元載對她很是迷戀,宰相的政務也懶得去處理。薛瑤英的父親叫宗本,哥哥叫從義,與她的母親趙娟,頻繁出入相府,來收索賄賂,被稱為關節。更嚴重的是,他們跟中書主吏卓倩等人互相勾結、狼狽為奸。而宗本等人告求元載的事情,元載從未有過不應允的。當時,所有帶著錢物賄賂他們謀求官職的人,都依仗元載的權勢,靠薛家的人與卓倩從中搭橋。後來元載被朝廷處死,薛瑤英又嫁給閭里的一般人家為妻了。評論這件事情的人認為元載喪失德操,是由一個女人導致的!出自《杜陽編》。
裴 冕
裴冕代替裴鴻漸處理政務,屬下的小官吏將記錄薪俸的文簿稟白他。裴冕回頭看裴家子弟,喜形於色,他就是這樣愛財。裴冕生性好奢華鋪張,喜好車馬服飾。他家養著十匹名貴的馬,每匹都耗費幾百金為它製備鞍轡。每次宴請賓客,都上好多菜餚,有很多是大家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出自《朝野僉載》。
於 
於 為襄州,點山燈,一上油二千石。李昌夔為荊南,打獵,大修妝飾。其妻獨孤氏,亦出女隊二千人,皆著乾紅紫繡襖子錦鞍韉。此郡因而空耗。出《傳載》。
王 涯
文宗朝,宰相王涯奢豪。庭穿一井,金玉為欄,嚴其鎖鑰。天下寶玉真珠,悉投於中。汲其水,供涯所飲。未幾犯法,為大兵梟戮,赤其族。涯骨肉色並如金。出《獨異志》。
李德裕
武宗朝,宰相李德裕奢侈。每食一杯羹,其費約三萬。為雜以珠玉寶貝,雄黃硃砂,煎汁為之。過三煎則棄其柤。出《獨異志》。
楊 收
鹹通中,崔安潛以清德峻望,為鎮時風。宰相楊收師重焉,欲設食相召,無由可入。先請崔公之門人,方便為言,至於再三,終未許,楊意轉堅。稍稍亦有流言,或勸崔曰:“時相不可堅拒。”不得已而許之。楊甚喜,遽令排比,然後請日祗候。先是崔公親情間人,亦與楊通舊。欲求事,請公言之,終難啟口。將赴楊之召,謂親情曰:“修行今召我食。明日,爾但與側近祗候。此際必言之,倘或要
於 
於 在襄州為官,點山燈,一次就用了二千石油。李昌夔在荊南為官,喜歡打獵,對服飾車馬大加裝飾。他的妻子獨孤氏,也帶著女隊二千人出行,每個人都穿著深紅色繡著紫花的襖,鋪著彩錦鞍韉。荊南一地的庫藏因此被消耗一空。出自《傳載》。
王 涯
唐文宗時,宰相王涯極其奢侈豪華。在他庭院中鑿一口井,圍井的欄杆都是用黃金、玉石製作的,而且用鎖頭鎖上,嚴加看管。他將普天下的珠寶玉石搜刮來後,都投進這口井裡。井裡打上來的水供他自己飲用。不久王涯觸犯了刑律,被斬首示眾,整個親族被殺盡。王涯的骨肉全都呈金色。出自《獨異志》。
李德裕
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非常奢侈。他食用的一杯菜羹,都價值三萬錢。湯裡摻雜珠玉等各種寶物,再加上雄黃、硃砂等用火煎成汁液做的。煎過三次後,就會扔掉那些湯渣。出自《獨異志》。
楊 收
唐懿宗鹹通年間,崔安潛因為清正德操和崇高聲望,成為一時風範。宰相楊收很器重他,要宴請他,卻苦於沒有理由。最初,楊收請崔安潛的弟子門客給從中溝通斡旋,再三邀請,崔安潛都沒有答應,但楊收非要請崔安潛赴宴不可。而漸漸有了流言蜚語,有人勸說崔安潛道:“楊收現在是一朝宰相,不能強意拒絕。”於是,崔安潛才勉強應允了。楊收非常高興,馬上命令家人安排準備,然後定好宴請的日期在府上恭候。起先,崔安潛有位熟人跟楊收也是舊交。有事欲求楊收,請崔安潛說項,始終難於啟口。現在崔安潛已答應到楊家赴宴,於是對他的這位熟人說:“現在楊收邀請我去他家赴宴。明天我去他家時你務必在他家附近恭候。這次我一定跟楊收提及你的這件事,倘若他提出要
見,爾便須即來。”及崔到楊舍,見廳館鋪陳華煥,左右執事皆雙鬟珠翠,崔公不樂。飲饌及水陸之珍。檯盤前置香一爐,煙出成樓閣之狀。崔別聞一香氣,似非煙爐及珠翠所有者,心異之,時時四顧,終不諭香氣。移時,楊曰:“相公意似別有所矚?”崔公曰:“某覺一香氣異常酷烈。”楊顧左右,令於廳東間閣子內縷金案上,取一白角楪子,盛一漆毬子。呈崔公曰:“此是罽賓國香。”崔大奇之。宴罷返歸,竟不說得親情求事。據《太宗實錄》雲,罽賓國進拘物頭花,香聞數裡,疑此近是。又見楊門人說,相公每下朝,常弄一玉婆羅門子。高數寸,瑩徹精巧可愛,雲是于闐王內庫中物。出《盧氏雜說》。
同昌公主
鹹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宅於廣化裡,錫錢五百萬貫。更罄內庫珍寶,以實其宅。而房櫳戶牖,無不以眾寶飾之。更以金銀為井欄藥臼,食櫃水槽,鐺釜盆甕之屬,縷金為笊籬箕筐,制水晶火齊琉璃玳瑁等為床,搘以金龜銀鹿。更琢五色玉為器皿什物,合百寶為圓案。賜金麥銀粟共數斛,此皆太宗朝條支國所獻也。堂中設連珠之帳,
見你,你就馬上過來。”崔安潛到了楊府後,只見廳堂樓館佈置得豪華璀璨,左右的招待人員,一律是頭梳雙鬟、戴珠疊翠的美女,他很不高興。開宴後,上的菜餚都是山珍海味,極為名貴。桌案前邊放著一隻香爐,裡面有屢屢香菸燃出,煙形呈樓閣的樣子。崔安潛還聞到另外一種香味,似乎不是這隻香爐和珠翠等飾物發出的香氣,心裡暗暗詫異,不時地環視四周,始終沒有找到這股異香是從哪裡來的。過了一會兒,楊收問:“崔老是不是在查找什麼東西?”崔安潛說:“我聞到一股香氣特別濃烈,不知這香氣是從哪來的?”楊收招呼身邊的人,讓她們從廳堂東間屋裡的縷金桌案上,拿過來一隻白角碟子,碟子上裝著一隻漆球。端過來給崔安潛看,說:“這是罽賓國進獻來的香料。”崔安潛非常驚異。宴會結束後就回家了,竟然忘了跟楊收談他的這位熟人求他的那件事情。據《太宗實錄》上說,罽賓國進獻拘物頭花,它散發出來的香氣在幾裡地之內都可以聞到,懷疑宴會上楊收家的大概就是這種香料。又聽楊收的門客說,宰相每天下朝後,時常把玩一個玉佛。有幾寸高,身體晶瑩剔透、精巧可愛,說是于闐國王宮內庫收藏的寶物。出自《盧氏雜說》。
同昌公主
唐懿宗鹹通九年,同昌公主出嫁。公主的宅第在京城長安的廣化裡,皇上賜給她五百萬貫錢。而且將宮中內庫珍藏的各種珍寶幾乎都給了同昌公主,來充實她的新宅。新宅的房屋門窗沒有不用這些珍寶裝飾的。更為奢華的是,宅內的水井,搗藥的藥臼,貯放食物的櫃廚,存放飲用水的水槽,以及鐺、釜、盆、甕等炊具,全都是用黃金、白銀鑄制的。用金絲編制笊籬、簸箕、籮筐,用水晶、火齊珠、琉璃、玳瑁等製作床榻,床腳下支著黃金、白銀製作的龜、鹿。還用五彩玉石雕琢成器皿等用具,將各種珍寶鑲嵌在一塊製成圓桌案。皇上還賞賜給同昌公主用黃金製成的麥子,用白銀製成的粟米,一共有好幾鬥。這都是唐太宗在位期間條支國進獻的珍品。堂屋中架設的還有連珠帳子,
卻寒之簾,犀簟牙席,龍鳳繡。連珠帳,續真珠以成也。卻寒簾,類玳瑁斑,有紫色,雲卻寒鳥骨之所為也,但未知出於何國。更有鷓鴣枕、翡翠匣、神絲繡被。其枕以七寶合為鷓鴣之斑,其匣飾以翠羽。神絲繡被,三千鴛鴦,仍間以奇花異葉,精巧華麗,可得而知矣。其上綴以靈粟之珠如粟粒,五色輝煥。更有蠲忿犀、如意玉。其犀圓如彈丸,入土不朽爛,帶之,令人蠲忿怒。如意玉類枕頭,上有七孔,雲通明之象。更有瑟瑟幕、紋布巾、火蠶綿、九玉釵。其幕色如瑟瑟,闊三尺,長一百尺,輕明虛薄,無以為比。向空張之,則疏朗之紋,如碧絲之貫其珠。雖大雨暴降,不能沾溼,雲以蛟人瑞香膏所傅故也。紋布巾即手巾也,潔白如雪,光軟絕倫,拭水不濡,用之彌年,亦未嘗垢。二物稱得鬼谷國。火蠶綿出火洲,絮衣一襲,止用一兩,稍過度,則熇蒸之氣不可奈。九玉釵上刻九鸞,皆九色,其上有字曰“玉兒”,精巧奇妙,殆非人制。有得於金陵者,因以獻,公主酬之甚厚。一日晝寢,夢絳衣奴傳語云:“南齊潘淑妃取九鸞釵。”及覺,具以夢中之言告於左右。公主薨,其釵亦不知其處。韋氏異其事,遂以實語諸門人。或曰:“玉兒即潘妃小字。”逮諸珍異,不可具載。自漢唐公主出降之盛,未之有也。
公主乘七寶步輦,四角綴五色錦香囊,囊中貯辟邪香、
懸掛卻寒門簾,鋪犀牛皮褥子和用象牙做裝飾的竹蓆,以及鄉有龍鳳圖案的床上用品。連珠帳,是將珍珠串起來編製成的;卻寒簾,類似玳瑁花斑,紫色的,據說是用卻寒鳥骨做成的,但是不知道產在哪個國家。還有鷓鴣枕、翡翠匣、神絲繡被等華貴物品。鷓鴣枕,用七種珍寶鑲嵌成鷓鴣的圖案,翡翠匣上面裝飾有翠色的羽毛。神絲繡被上面,繡有三千隻鴛鴦,中間穿插奇花異葉,精巧華麗可想而知啊!而且繡被上還縫綴上靈粟珠。這種珠子只有米粒那麼大,五色斑斕,耀人眼目。還有蠲忿犀、如意玉。它的樣子,犀骨雕琢成如彈丸樣的圓珠,埋入土中不會朽爛,帶上它後可以使你消除忿怒。還有如意玉形狀像枕頭,上面有七個孔,據說是用來通明的。還有碧色寶石帳幕、紋布巾、火蠶綿、九玉釵等物。這件帳幕顏色像碧色寶石,寬三尺,長百尺,輕薄透明,是無與倫比的。將它在空中張掛起來後,紋絡疏朗,像有碧絲穿著珍珠一樣。即使遇到下暴雨,也不會沾溼,據說是用鮫人的瑞香膏塗搽的緣故。紋布巾,就是手巾,像雪一樣潔白,光亮柔軟沒有東西能和它相比,而且沾水不溼,用很多年也沾不上灰塵汙垢。這兩件東西,據說是在鬼谷國得到的。火蠶綿產自火洲,用它絮一件棉衣,只需一兩就夠了,稍稍用得多了些,穿在身上就會烘烤得受不了。九玉釵上雕刻有九隻鸞鳳,呈九種顏色,它上面鐫刻著“玉兒”兩個字,精緻巧妙,不像是人工製作的。有人在金陵得到這隻九玉釵,將它進獻給同昌公主,公主賞賜給他特別豐厚的報酬。一天,白日裡同昌公主躺在床上小憩,夢見一位身穿紫絳色衣服的使女傳話給她,說南齊的潘淑妃來取這隻九玉釵。夢醒後,公主將夢中的情形告訴給她身邊的人。同昌公主死後,這隻九鸞釵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同昌公主的母親韋氏對這件事感到奇異,就將情況如實告訴了諸位門客。有的門客說:“玉兒就是潘妃的小名。”至於其他的奇珍異寶,不可勝數。自漢唐以來,皇家公主出嫁,從未有過像同昌公主這樣盛大奢華的。
公主乘七寶步輦,四角綴有五色錦香囊,囊裡裝的是辟邪香、
瑞麟香、金鳳香,此皆異國獻者。仍雜以龍腦金屑,鏤水晶瑪瑙闢塵犀為龍鳳花木狀,其上悉絡真珠玳瑁,更以金絲為流蘇,雕輕玉為浮動。每一出遊,則芬香街巷,晶光耀日,觀者眩其目。時有中貴人,買酒於廣化旗亭,忽相謂曰:“坐來香氣?何太異也?”同席曰:“豈非龍腦乎?”曰:“非也。予幼給事於嬪妃宮,故常聞此。未知今日何由而致。”因顧問當壚者,雲:“公主步輦夫,以錦衣質酒於此。”中貴人共請視之,益嘆異焉。
上日賜御饌湯藥,而道路之使相屬。其饌有消靈炙、紅虯脯。其酒則有凝露漿、桂花醅。其茶則有綠花、紫英之號。靈消炙,一羊之肉,取四兩,雖經暑毒,終不臭敗。紅虯脯,非虯也。但貯於盤中,縷徤如紅絲,高一尺,以箸抑之,無三四分,撤即復故。其諸品味,他人莫能識。而公主家人餐飫,如裡中糠粃。一日大會韋氏之族於廣化裡,玉饌具陳。暑氣將甚,公主命取澄水帛以蘸之,掛於南軒,滿座皆思挾纊。澄水帛長八九尺,似布而細,明薄可鑑。雲其中有龍涎,故能消暑也。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夜則公主以紅琉璃盤,盛夜光珠,令僧祁捧立堂中,則光明如晝焉。公主始有疾,召術士米賓為禳法,乃以香蠟燭遺之。米氏之鄰人,覺香氣異常,或詣門詰其故,賓具以事對。出其燭,方二寸,長尺餘,其上施五彩。爇之,竟夕不盡,郁烈
瑞麟香、金鳳香,都是異域國家進獻的貢品。其間摻著龍腦香料、金粉等,輦上用水晶、瑪瑙、闢塵犀等寶物鏤成龍鳳花木的各種形狀,上面都綴飾珍珠、玳瑁等。輦上的流蘇是用金絲製作的,並且用輕玉雕刻成浮墜。同昌公主每次出遊時,都滿街溢香,瑩光耀日,圍觀的人都被照得晃眼。當時有宮中的太監到廣化裡酒樓來買酒,忽然問別人道:“咱們坐在這裡,哪來的香氣?怎麼這樣特別啊?”同桌的一個太監說:“這不是龍腦香嗎?”另一個回答說:“不是龍腦香。我從小便在嬪妃宮中辦事,經常聞到這種異香。但不知道今天是什麼緣由在這裡聞到了。”於是,他問賣酒的人,賣酒人說:“同昌公主的駕輦僕伕,在我這裡用一件錦衣換酒喝。”太監們讓賣酒人將這件錦衣拿出來給他們看看,看了之後更加驚異,連連感嘆不息。
皇帝每天都派人賜送宮中的御膳和湯藥,道路上的使臣接連不斷。皇上賜送的菜有消靈炙、紅虯脯。御酒有凝露漿、桂花醅。賜送的茶有綠花、紫英等。消靈炙,一隻羊身上的肉,只取四兩,經過暑天毒熱,也不腐爛變臭。紅虯脯,不是真虯。但是將它盛在盤子裡,健力猶如虯,高一尺,用筷子按壓,沒有三四分厚,鬆開又恢復原狀。其他的食品饌餚,別人都不認識。而公主家裡的人食用起來就像平常百姓吃糠粃一樣平常。一天同昌公主在廣化裡家宅中大宴駙馬韋氏家族,珍饈玉饌,樣樣俱全。正值酷暑,公主命人拿出澄水帛蘸上水後,掛在南窗上,滿座的人都想披上棉衣遮寒。澄水帛,有八九尺長,像布而比布細,薄得透明可以照見人。據說其中有龍涎,因此能消暑解熱。韋氏族人喜愛玩葉子戲,到了晚上,同昌公主用紅琉璃盤子,盛上夜光珠,讓僧祁用手端著站在堂屋中間,照耀屋中像白天一樣。同昌公主剛剛患病時,召來術士米賓祭神怯病,便送給他香蠟燭作為酬謝。米賓拿回家中點燃後,米賓的鄰居聞到一股異常的香氣,有的來到他家問是怎麼回事,米賓將實際情況告訴他。拿出香蠟燭給鄰人看,二寸見方,一尺多長,上面飾有五彩紋飾。點燃它,一個夜晚也燃不盡,散發出來的濃郁強烈
之氣,可聞於百步餘。煙出於上,即成樓閣臺殿之狀。或雲,燭中有蜃脂也。公主疾既甚,醫者欲難其藥,奏雲:“得紅蜜白猿膏,食之可愈。”上令檢內庫,得紅蜜數石,本兠離國所貢。白猿膏數甕,本南海所獻。雖日加藥餌,終無其驗。公主薨。
上哀痛,遂自制輓歌詞,令朝臣繼和。反庭祭日,百司內官,皆用金玉飾車輿服玩,以焚於韋氏庭,韋家爭取灰以擇金寶。及葬於東郊,上與淑妃御延興門。出內庫金駱駝鳳凰麒麟各高數尺,以為儀從。其衣服玩具,與人無異,每一物皆至一百二十輿。刻木為數殿,龍鳳花木人畜之象者不可勝計。以絳羅綺繡,絡以金珠瑟瑟,為帳幕者千隊。其幢節傘蓋,彌街翳日。旌旗珂佩鹵簿,率多加等。敕紫尼及女道士為侍從引翼,焚升霄百靈之香,而擊歸天紫金之磬。繁華輝煥,殆將二十餘里。上又賜酒一百斛,餅啖三十駱駝,各徑闊二尺,飼役夫也。京城士庶罷業觀者流汗相屬,唯恐居後。及靈 過延興門,上與淑妃慟哭,中外聞者,無不傷痛。
同日葬乳母,上更作《祭乳母文》,詞質而意切,人多傳誦。自後上日夕注心掛意。李可及進《嘆百年曲》,聲
的香氣,百步開外都能聞到。燃出的蠟煙,在蠟燭上空形成樓閣臺殿的形狀。有人說,這是因為蠟燭裡面含有蜃脂的緣故。同昌公主的病越來越重了,御醫很難再給她開藥。上奏皇上道:“需要用紅蜜白猿膏,吃了即可病癒。”懿宗皇帝命令宮人盤檢宮中內庫,找到紅蜜幾石,是兠離國進獻來的貢品。白猿膏幾甕,是南海進獻來的。雖然每天都用紅蜜、白猿膏為藥餌,始終沒有收到效驗。同昌公主病死。
懿宗皇帝極其哀痛,於是親自為公主寫了輓歌詞,命滿朝大臣隨和。到了庭祭這天,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用黃金、玉石等為飾物作車輿服玩等祭品,在韋氏庭院中焚燒,韋家人爭搶著拾取焚燒後的灰燼,在裡面尋揀黃金、珠寶。待到同昌公主下葬東郊那天,懿宗皇帝與公主母親郭淑妃,都親臨延興門。從宮中內庫拿出金駱駝、金鳳凰、金麒麟,每隻都高几尺,作為儀從。至於陪葬的衣服、器具,跟活人使用的一樣,每一種陪葬物品都有一百二十車。還用木頭雕刻好幾座宮殿,上面雕刻的龍、鳳、花、木、人、畜的形象,不計其數。用絳羅綺繡作帳幕,上面穿絡黃金、珍珠、碧色寶石,這樣的車輿有一千多隊。喪葬隊伍所持的旗帳儀仗,佈滿街市,遮天蔽日。旌旗、玉佩、滷薄儀仗等,都比往日高了好幾個等級。懿宗皇帝御敕身著紫服的尼姑和女道士,在送葬隊伍前面為引導,焚燒的是升霄百靈香,敲打的是歸天紫金磬。豪華盛大的送葬隊伍,長達二十多裡。懿宗又賜予一百斛酒,三十駱駝糕餅,每隻糕餅直徑都有二尺,用來賞賜給出殯送葬的雜役僕伕。整個長安京城,在同昌公主下葬這天市民商販都停止營業,擠在路兩邊圍觀。每個人都擠得汗流滿面,唯恐落在後面看不到。待到同昌公主的靈車經過延興門,懿宗皇帝和郭淑妃失聲慟哭,凡是聽到哭聲的人,沒有一個不為之悲傷哀痛的。
在這同一天,懿宗皇帝下葬他的乳母,皇上親自寫了一篇《祭乳母文》,言詞質樸而情真意切,人們爭相傳誦。從這以後,懿宗皇帝凝思懸想,掛念公主。李可及寫了一首《嘆百年曲》,曲子與
詞哀怨,聽之莫不淚下。更教數十人作嘆百年隊。取內庫珍寶雕成首飾,取絹八百匹畫作魚龍波浪文,以為地衣。每舞竟,珠翠滿地。可及官曆大將軍,賞賜盈萬。甚無狀,左軍容使西門季玄素頗梗直,乃謂可及曰:“爾恣巧媚以惑天子,族無日矣。”可及恃寵,無有少改。可及善囀喉舌,於天子前,弄眼作頭腦,連聲著詞,唱曲。須臾間,變態百數不休。是時京城不調少年相效,謂之拍彈去聲。 一日可及乞假為子娶婦,上曰:“即令送酒面及米,以助汝嘉禮。”可及歸至舍,俄一中貴人監二銀榼各高二尺餘,宣賜可及。始以為酒,及啟,皆實以金寶。上賜可及銀麒麟高數尺。可及取官庫車,載往私第。西門季玄曰:“今日受賜用官車,他日破家,亦須輦還內府。不道受賞,徒勞牛足。”後可及果流於嶺表,舊賜珍玩,悉皆進入。君子謂季玄有先見之明。出《杜陽編》。
李 璋
李絳子璋為宣州觀察使。楊收造白檀香亭子初成,會親賓觀之。先是璋潛遣人度其廣袤,織成地毯,其日獻之。及收敗,璋亦從坐。出《杜陽編》。
歌詞都哀怨感人,聽的人沒有不落淚的。懿宗皇帝詔令幾十個人演唱《嘆百年曲》。從宮中內庫裡取出珍寶雕成首飾,取出絲絹八百匹,上面畫上魚、龍、波浪紋,當作地毯。每次演唱舞完後,珠翠落得滿地都是。李可及官任大將軍,懿宗皇帝賞賜給他的物品價值過萬。李可及行為舉止一點也不檢點,左軍容使西門季玄為人非常耿直,對李可及說:“你取巧諂媚迷惑皇上,用不了多久就會招致殺頭之罪啊!”李可及仗恃懿宗對他的恩寵,一點兒也沒有收斂。李可及擅長唱歌,他在懿宗面前,又飛眼又搖頭晃腦,接連不斷地編詞唱曲。轉瞬間,就能變化一百多種神態而且不停止。當時京城中的不才少年爭相效仿,稱這種演唱方法叫“拍彈”。一天,李可及請假為他的兒子娶親,懿宗說:“我馬上命人給你送去酒、面和米,用來作為祝賀你兒子結婚的賀禮。”李可及回到家中,馬上就有一個太監擔著兩隻銀盒來到府上,每隻銀盒約有二尺多高,宣旨賞賜給李可及。李可及開始以為銀盒裡盛的是酒之類,後來打開盒蓋一看,裡面盛的全是黃金、珠寶。懿宗還賞賜給李可及一隻銀麒麟,高几尺。李可及用官庫的車,將銀麒麟運回家裡。西門季玄看到說:“今天受到皇上的賞賜用官車運回自己府中,他日被抄家,也得用官車再將銀麒麟運回宮中內庫。受賞談不上,是白白地勞累牛足啊!”後來,李可及果然獲罪被流放到嶺外,當年懿宗賞賜給他的珍寶古玩,又都被抄沒運回宮中內庫。有見識的人認為西門季玄有先見之明。出自《杜陽編》。
李 璋
李絳的兒子李璋任宣州觀察使。宰相楊收家的白檀香亭子剛建成,邀請親朋賓客觀賞。李璋在這之前,暗中派人進入楊收宅第測量這座亭子的大小尺寸,將它織成地毯,到楊收宴請賓客這天進獻給他。等到楊收敗落,李璋也因這事而獲罪。出自《杜陽編》。
李使君
乾符中,有李使君出牧罷歸,居在東洛。深感一貴家舊恩,欲召諸子從容。有敬愛寺僧聖剛者,常所往來。李因以具宴為說,僧曰:“某與為門徒久矣,每觀其食,窮極水陸滋味。常饌必以炭炊,往往不愜其意。此乃驕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李曰:“若朱象髓白猩脣,恐未能致。止於精辦小筵,亦未為難。”於是廣求珍異,俾妻孥親為調鼎。備陳綺席雕盤,選日邀致。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餚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實而已。及至冰餐,俱置一匙於口,各相眄良久,鹹若齧櫱吞針。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飪為謝。明日復見聖剛,備述諸子情貌。僧曰:“前者所說豈謬哉?”既而造其門問之曰:“李使君特備一筵,餚饌可謂豐潔,何不略領其意?”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法。”僧曰:“他物縱不可食,炭炊之餐,又嫌何事?”乃曰:“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饌,先燒令熟,謂之煉炭,方可入爨,不然猶有煙氣。李使君宅炭不經煉,是以難食。”僧拊掌大笑曰:“此則非貧道所知也。”及巢寇陷洛,財產剽掠俱盡。昆仲數人,乃與聖剛同竄,潛伏山谷,不食者至於三日。賊鋒稍遠,徒步將往河橋。道中小店始開,以脫粟為
李使君
唐僖宗乾符年間,有個姓李的官員從州府任上辭官回來,居住在東都洛陽。他非常感激一位權貴家的舊恩,想設宴請他家的幾位兒子來家中玩一天。洛陽敬愛寺中有個僧人叫聖剛,和李使君有往來。李某人將自己想宴請這家幾個兒子的打算告訴了聖剛。聖剛說:“我和他們家交往多年,每次看到他家吃的飯菜,窮極山珍海味。而且,平常飯菜都必用炭火燒製,這樣還往往不滿意。這是驕奢淫逸成性了,你邀請他們可以嗎?”李使君回答說:“如果要吃紅象髓、白猩脣,我恐怕弄不到。至於將筵席置辦得精緻一些,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於是,李使君四處搜求珍稀的食物,讓妻子兒女親自下廚房烹調。終於準備好一桌奢華的筵席,選定好日期,將這家權貴的幾個兒子都邀請來了。這家權貴的幾兄弟來到後,依次入座,十分矜持,面若冰霜。每道菜上來後,都不動筷子放入口中。李使君請讓再三,只是吃一點乾鮮水果而已。待到吃冰餐,都只用勺子舀一下放入口中,互相對視了許久,都像吃了樹葉吞了針一樣難受。李使君不知道怎麼回事,只是客氣地說飯菜做得不到位。第二天,李使君又見到聖剛僧人,將昨天宴席上的情形詳細地告訴了他。聖剛僧人問:“我從前說的話一點也沒錯吧?”之後來到這位權貴家中問幾位兄弟:“李使君特意為幾位兄弟準備了一桌筵席,菜餚可謂豐盛潔淨,你們為什麼不肯賞臉呢?”幾位兄弟回答說:“因為他家飯食做得不得方法。”聖剛僧人說:“其他的菜都不好吃,用炭燒製的餐食,又嫌什麼呢?”幾位兄弟說:“僧人你不知道,凡是用炭火烤制食物,必須先將炭火燒熟了,這叫煉炭,這樣的炭才能用,不然就會有炭煙。李使君家的炭沒有經過煉燒,往外冒炭煙,因此難以下食。”聖剛僧人拍掌大笑道:“這些都是貧僧不知道的啊!”後來,黃巢率領軍隊攻佔了洛陽,權貴家的財產被搶掠一空。兄弟幾人和聖剛僧人一同逃出洛陽,潛藏在深山中,長達三天沒吃到一點東西。等到黃巢的部隊稍稍遠去,一行人才徒步去河橋。途中遇到一家剛剛開門的小飯店,用只脫去皮殼的糙米做成
餐而賣。僧囊中有錢數百,買於土杯同食。腹枵既甚,膏粱之美不如。僧笑而謂之曰:“此非煉炭所炊,不知堪與郎君吃否?”皆低頭慚靦,無複詞對。出《劇談錄》。
飯賣給顧客。聖剛囊中還有幾百文錢,買了些糙米飯盛在一隻土杯中,跟兄弟幾人一同食用。肚子餓得特別厲害,吃著這樣的糙米飯,覺得比過去吃過的珍饈美味還要可口。聖剛笑著問兄弟幾人:“這糙米飯不是經過煉炭燒製的,不知道合不合郎君的口味?”幾位兄弟聽了後,都羞愧地低下了頭,一句話也答不上來。出自《劇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