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
奕棋
羊玄保 王積薪 一 行 韋延祐 日本王子
彈棋
漢成帝 魏文帝
藏鉤
桓 玄 高 映 石 旻
雜戲
奕棋
羊玄保
宋文帝善奕棋,常與太平羊玄保棋。玄保戲賭得宣城太守,當敕除以為虛受。出《談藪》。
王積薪
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棋者王積薪從焉。蜀道隘狹,每行旅止息,道中之郵亭人舍,多為尊官有力之所先。積薪棲無所入,因沿溪深遠,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婦姑,皆闔戶,止給水火。才暝,婦姑皆闔戶而休。積
奕棋
羊玄保
宋文帝擅長圍棋。他曾跟太平人羊玄保下棋,玄保開玩笑說以宣城太守為賭注。宋文帝授予他宣城太守的虛職。出自《談藪》。
王積薪
唐玄宗南巡巴蜀時,文武百官隨同一起前往。翰林院擅長下圍棋的王積薪,也是隨行官員中的一個。巴蜀的道路狹窄而又險要。由於隨行人員太多,每到一處需要投宿歇息時,這個地方的郵亭館舍多數都讓官位顯貴的人佔用了。王積薪沒有地方歇宿,只好沿著溪流向遠處找尋,借住在山中的一戶孤寡老人家中。這家中只有婆媳二人,都關著門,只給他提供飲用的水和取暖的火。天剛黑,婆婆和媳婦就將門閉好,歇息下來。王積
薪棲於簷下,夜闌不寢。忽聞堂內姑謂婦曰:“良宵無以適興,與子圍棋一賭可乎?”婦曰:“諾。”積薪私心奇之:堂內素無燈燭,又婦姑各在東西室。積薪乃附耳門扉。俄聞婦曰:“起東五南九置子矣。”姑應曰:“東五南十二置子矣。”婦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姑又應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唯。夜將盡四更,積薪一一密記,其下止三十六。忽聞姑曰:“子已敗矣,吾止勝九枰耳。”婦亦甘焉。積薪遲明,具衣冠請問。孤姥曰:“爾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積薪即出囊中局,盡平生之祕妙而布子。未及十數,孤姥顧謂婦曰:“是子可教以常勢耳。”婦乃指示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積薪即更求其說,孤姥笑曰:“止此亦無敵於人間矣。”積薪虔謝而別。行十數步,再詣,則失向來之室閭矣。自是積薪之藝,絕無其倫。即布所記婦姑對敵之勢,罄竭心力,較其九枰之勝,終不得也。因名“鄧艾開蜀勢”,至今棋圖有焉,而世人終莫得而解矣。出《集異記》。
一 行
一行本不解奕棋,因會燕公宅,觀王積薪棋一局,遂與之敵。笑謂燕公曰:“此但爭先耳。若念貧道四句乘除語,則人人為國手。”晉羅什與人棋,拾敵死子,空處如龍鳳形。或言王積薪對玄宗棋,局畢,悉持出。出《酉陽雜俎》。
薪棲息在屋外房簷下,夜已經深了還是沒有入睡。他忽然聽到屋裡兒媳對婆婆說:“這麼好的夜晚沒有什麼好玩的,咱們婆媳倆下盤圍棋怎麼樣?”婆婆回答說:“好吧。”王積薪聽了心中特別奇怪:“屋裡沒有點燈照明,婆媳又各在東、西二屋,她們是怎麼下的圍棋呢?”於是將耳朵貼在門縫旁邊偷聽。過了一會兒,聽到兒媳說:“起東五南九置一子。”婆婆迴應說:“在東五南十二置一子。”兒媳說:“起西八南十置一子。”婆婆又迴應說:“在西九南十置一子。”婆媳倆每下一子都思考很長時間。四更天快過去了,王積薪暗中記下來婆媳倆只下了三十六子。忽然聽到婆婆說:“你敗局已定了。我已經贏了九子!”媳婦也認可了。天亮後,王積薪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叩門請教。婆婆說:“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擺一盤棋我看看。”王積薪立即從隨身攜帶的行囊裡拿出棋盤與棋子來,將他平生所掌握的最高妙的棋陣擺上。還沒有擺到十幾個子,婆婆對媳婦說:“這位先生可教給他幾個定勢。”於是,媳婦指導王積薪攻、守、殺、奪、救應、防拒的方法,說得都很簡略。王積薪請求進一步講授一些較為深難的方法,婆婆笑著說:“只這些就可以讓你在人世間沒有敵手了!”王積薪真誠地表示感謝,告辭出來。走了十多步,又返回去想找婆媳兩個,怎麼找也找不到這戶人家了。從這以後,王積薪的棋藝沒有人能趕得上他。他隨後擺佈婆媳二人下的那盤棋,用盡心力想布出勝九子的格局,始終沒有布出來。他就把這局棋名為“鄧艾開蜀勢”。這局棋至今還有棋譜,而當世的人誰也解不了這局棋。出自《集異記》。
一 行
一行和尚原本不會下圍棋。因為在燕國公家裡看了王積薪的一局棋,就跟他下了一局。他笑著對燕國公說:“下這種棋就是爭先啊!如果按照貧僧的四句乘除口訣來考慮,那麼人人都能成為國手。”晉朝人羅什跟人下圍棋,撿取對方的死子,空出來的地方呈龍鳳形。還有人說,王積薪與唐玄宗對弈,一局完了,他將玄宗皇帝所下的子都圍成死子撿出去。出自《酉陽雜俎》。
韋延祐
韋延祐圍棋,與李士秀敵手。士秀惜其名,不肯先。寧輸延祐籌,終饒兩路。延祐本應明經舉,道過大梁,其護戎知其善棋,表進之。遂因言江淮足棋人,就中弈棋明經者多解。出《嘉話錄》。
日本王子
大中中,日本國王子來朝,獻寶器音樂。上設百戲珍饌以禮焉。王子善圍棋,上敕待詔顧師言對手。王子出楸玉棋局,冷暖玉棋子。雲:“本國之東三萬裡,有集真島,島上有凝霞臺,臺上有手譚池,池中出玉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明。冬溫夏冷,故謂之‘冷暖玉’。更產如楸玉,狀類楸木。琢之為棋局,光潔可鑑。”及師言與之敵手,至三十三下,勝負未決。師言懼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即謂之鎮神頭,乃是解兩徵勢也。王子瞪目縮臂,已伏不勝。回話鴻臚曰:“待詔第幾手耶?”鴻臚詭對曰:“第三手也。”師言實稱國手。王子曰:“願見第一。”曰:“王子勝第三,方得見第二,勝第二,得見第一。今欲躁見第一,其可得乎?”王子掩局而籲曰:“小國之第一,不如大國之第
韋延祐
韋延祐喜歡下圍棋。一次,他與李士秀對弈。李士秀顧惜他的名聲,不肯佔先,寧願輸給他幾個子,最終讓韋延祐兩路。韋延祐本來是去選拔應試明經的舉子的,路過大梁時,他的隨從知道他喜歡下圍棋,上表推薦他,藉機說江淮一帶有很多弈棋能手。於是,這一帶應報名試明經的舉子,凡是能下圍棋的人多數都被選送入京。出自《嘉話錄》。
日本王子
唐宣宗大中年間,有位日本國王子來朝見宣宗,進獻了音樂和種種寶器。宣宗皇帝安排宮中藝人為日本王子表演各種雜技,又命御廚擺設豐盛的宴席來招待日本王子。日本王子擅長下圍棋,宣宗皇帝命令待詔顧師言與他對弈。日本王子取出帶來的楸玉棋盤和冷暖玉棋子,說:“我們日本國東南三萬裡遠的海中有一個集真島,島上有一座凝霞臺,臺上有個手譚池。池子裡出產一種玉子,不用加工製作,自然分成黑、白二色,而且冬天溫熱,夏天涼爽。因此叫‘冷暖玉’。這座島上還長著一種叫如楸玉的樹,形狀跟楸樹相類似。用這種楸玉木雕刻成的棋盤,光潔得可以照人。”顧師言跟日本王子對弈,下到第三十三手時,還不分勝負。顧師言唯恐輸給日本王子而辱沒了皇上的命令,握著棋子的手都沁出汗來。他思考許久,才落下一子,即後人稱為“鎮神頭”的這一手。於是,兩方互相殺子相持不下的局面才得以化解。日本王子瞪著雙眼,縮著肩膀,定定地望著棋盤,已經認輸了。他問負責接待的鴻臚卿:“顧待詔在大唐國圍棋高手中是第幾名?”鴻臚卿撒謊說:“是第三名。”實際上,顧師言是國手,第一名。日本王子說:“我希望見見第一名。”鴻臚卿說:“王子勝了第三名,才能見到第二名。勝了第二名,才能見到第一名。現在王子您急著想見到第一名,怎麼可能呢?”日本王子合上棋盤,感嘆地說:“小國的第一名,不及大國的第
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顧師言“三十三下鎮神頭圖”。出《杜陽編》。
彈棋
漢成帝
漢成帝好蹙鞠,群臣以蹙鞠勞體,非尊者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劉向奏彈棋以獻,上悅。賜之青羔裘紫絲履,服以朝覲。出《小說》。
魏文帝
彈棋,魏宮內用裝棋戲也。文帝為之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者。有客自雲能,帝使為之。客著葛巾角低頭拂棋,妙殆逾於帝。出《世說》。
又文帝嘗雲:“予於他戲弄之事,少所喜,唯彈棋略盡其妙。少時嘗為之賦。昔京師妙工有二焉,合卿侯東方世安、張公子,常恨不得與之對也。”今彈棋用棋二十四色,色別貴賤。又魏戲法,先立一棋與局中,餘者間白黑圓繞之,十八籌成都。出《世說》。
藏鉤
舊言藏鉤起於鉤弋,蓋依辛氏《三秦記》雲:“漢武鉤弋
三名。真是這樣啊!”直到今天,有些喜歡搞收藏的人還藏有顧師言“三十三下鎮神頭圖”的棋譜。出自《杜陽編》。
彈棋
漢成帝
漢成帝喜愛踢球,朝中的大臣們認為踢球勞累身體,不是尊貴的人適合玩的。漢成帝問:“我喜歡這樣。你們可以選擇類似的活動而又不勞累身體的,向我推薦一下。”劉向將彈棋推薦給漢成帝。漢成帝非常高興,賞賜給他黑羔的皮衣、紫色絲做的鞋。劉向穿上這衣服和鞋來朝見皇上。出自《小說》。
魏文帝
三國時曹魏宮內用服裝來玩彈棋遊戲。魏文帝特別會玩彈棋,他每次用手巾拂棋子,沒有拂不中的。有位客人自稱會玩彈棋,魏文帝讓他彈彈看看。這位客人俯身用頭上戴的葛巾來拂棋子,他每拂必中,技藝的高妙超過了魏文帝。出自《世說》。
又,魏文帝曾經說過:“我對其他玩耍遊戲很少喜愛,只有彈棋稍稍玩得好一些。小時候,我曾撰寫過一篇賦,寫的是詠歎彈棋這種遊戲的。當年京城中有兩位彈棋高手,就是合卿侯東方世安與張公子,我常常因為不能跟這二位對彈而感到遺憾。”現今玩的彈棋,使用的是二十四色棋子,用顏色來區別棋子的貴賤。又,魏文帝時彈棋的玩法是:先立一枚棋子在局中央,其餘的棋子黑白相間,繞著中間這枚棋子圍成一個圓,彈中十八次為贏。出自《世說》。
藏鉤
從前有人說,“藏鉤”這種遊戲,起自漢武帝的皇妃鉤弋夫人。大概是依據辛氏《三秦記》上的記載:“漢武帝的妃子鉤弋
夫人手拳,時人效之,目為藏鉤也。”殷敬《順敬訓》曰:“ 與摳同,眾人分曹,手藏物,探取之。又令藏鉤,剩一人,則來往於兩朋,謂之
鴟。”《風土記》曰:“藏鉤之戲,分二曹以較勝負。若人偶則敵對;若奇,則使一人為遊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為飛鳥。”又令為此戲,必於正月。據《風土記》,在臘祭後也。庾闡《藏鉤賦》雲:“予以臘後,命中外以行鉤為戲矣。”出《酉陽雜俎》。
桓 玄
殷仲堪與桓玄共藏鉤,一朋百籌。桓朋欲不勝,唯餘虎探在。顧愷之為殷仲堪參軍,屬病疾在廨。桓遣信,請顧起病,令射取虎探。即來,坐定。語顧雲:“君可取鉤。”顧答雲:“賞百匹布,顧即取得鉤。”桓朋遂勝。出《渚宮故事》。
高 映
舊說,藏 令人生離,或言佔語有徵也。舉人高映,善意
。段成式常於荊州藏鉤,每曹五十餘人,十中其九。同曹鉤亦知其處,當時疑有他術。訪之,映言但意舉止辭色,若察囚視盜也。出《酉陽雜俎》。
夫人手指拳卷著不能伸直,當時的女人們爭相效仿,稱為‘藏鉤’。”殷敬《順敬訓》說:“‘ ’與‘摳’相同。玩的人分成組,手中隱藏著東西,讓對方猜它藏在那隻手中,來探取它。如果分成組後還剩下一個人,這個人就來往於兩組之間,叫‘
鴟’。”《風土記》上說:“藏鉤這種遊戲,分成兩組競賽勝負。如果參加遊戲的人正好是偶數,就分成敵對的兩組;如果出現了單數,就讓多出來的這個人為遊附。或屬於上邊那組,或屬於下邊那組。又稱為‘飛鳥’。”又有種說法,玩這種遊戲,一定得在正月。據《風土記》上記載,是在臘月祭祀之後。庾闡撰寫的《藏鉤賦》上說:“必須在臘祭之後,才允許宮內宮外玩藏鉤的遊戲。”出自《酉陽雜俎》。
桓 玄
殷仲堪和桓玄一塊兒玩藏鉤遊戲,一組為一百個籌碼。桓玄眼看要輸了,對方只剩下一個虎探鉤沒有被猜了。當時,顧愷之在殷仲堪手下任參軍,因身體不舒服在官衙中休息。桓玄派人捎信告訴他,請他帶病出來,猜哪隻手中藏著虎探鉤。顧愷之來到後,坐好,桓玄對他說:“你可以猜猜虎探鉤在哪隻手裡藏著。”顧愷之回答說:“成功後要賞一百匹布,我就射取虎探鉤。”於是桓玄這組取得了勝利。出自《渚宮故事》。
高 映
從前有一種說法:玩藏鉤會讓人在活著的時候與親人離別,見不到面。有人說這是占卜術語,已得到驗證。舉人高映,非常會猜鉤。段成式一次在荊州跟高映玩藏鉤遊戲,每組有五十多人,高映十次有九次能猜中。自己這組鉤藏在哪裡,他也知道。當時人們都認為高映有別的法術。問高映,他說:“我主要是靠觀察舉止神情進行判斷。就像審察罪犯和尋找偷盜的人一樣。”出自《酉陽雜俎》。
石 旻
山人石旻尤妙打 ,與張又新兄弟善。暇夜會客,因試其意
,注之必中。張遂置鉤於巾襞中,旻良久笑曰:“盡張空拳。”有頃眼鉤,在張君襆頭左翅中,其妙如此。旻後居揚州,段成式因識之。曾祈其術,石謂成式可先畫人首數十,遣胡越異貌,辯其相當授。疑其見紿,竟不及畫。出《酉陽雜俎》。
雜戲
武帝時,郭舍人善投壺。以竹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壺,取中而不求還,故實小豆於中,惡其矢躍而出也。郭舍人則激矢令還,一矢百餘反,謂之為“驍”。言如博之弈棋,於輩中為驍傑也。每為武帝投壺,輒賜金帛。出《西京雜記》。
小戲中,於耍局一枰,各布五子,角遲速,名“蹙融”。段成式《讀座右方》,為之“蹙戎”。出《酉陽雜俎》。
貞元中,董叔儒進博局並經一卷,頗有新意,不行於時。洛陽令崔師本又好為古文“樗蒱”。其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關,人執六馬,其骰五枚。分上為黑,下為
石 旻
有位隱士叫石旻,非常善於猜鉤。他跟張又新兄弟關係密切。一次晚上閒著沒事,石旻跟賓客一塊兒玩藏鉤。張又新兄弟想試試石旻是否真的能憑意念猜鉤。結果每次下賭注,石旻都能猜中。後來,張家兄弟將鉤藏在頭上戴的帽子翅裡。石旻沉思好長時間,笑著說:“都是空拳,沒有在手裡。”石旻用眼睛觀察了一會兒,說:“在張君帽子左翅中。”石旻就是這樣擅長猜鉤。石旻後來移居揚州,因此段成式結識了他。段成式曾經請求石旻將猜鉤的方法教授給他。石旻對段成式說:“你可以先畫幾十個人的頭像,要使他們相貌各異。我根據這些頭像決定怎麼教你。”段式成懷疑石旻是在欺誑他,最終也沒有畫人頭像。出自《酉陽雜俎》。
雜戲
漢武帝時,郭舍人擅長玩投壺遊戲。他投壺用的是竹子製作的籌箭,不用棘籌箭。古人玩投壺,只看投沒投中,不看投中後能不能返跳回來。之所以把小豆裝滿壺,是厭惡籌箭投中壺後又返跳出來。郭舍人卻用力投籌箭讓它返跳回來,投一支籌箭可以返跳回來一百多次,稱為“驍”。是說就像玩弈棋似的。郭舍人在當時玩驍投壺的人中,是位最傑出的高手。他每次給漢武帝表演投壺,都能博得皇上賞賜黃金、絲帛等物。出自《西京雜記》。
小的博戲中,有在一個棋盤上,雙方各擺五子,比賽快慢,叫“蹙融”。段成式在他所撰寫的《讀座右方》中,稱之為“蹙戎”。出自《酉陽雜俎》。
唐德宗貞元年間,董叔儒進獻了一個棋盤和一卷棋書。這種博具與玩法很新奇,在當時還沒有流行。洛陽縣令崔師本喜歡玩古代文獻上記載的樗蒱。玩法是:“將三百六十子分成三等份,設二道關口,每人持六匹馬,骰子五枚。骰子上面是黑色,下面是
白。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擲之,全黑乃為盧,其彩十六;二雉三黑為雉,其彩十四;二犢三白為犢,其彩十;全白為白,其彩八:四者貴彩也。開為十二;塞為十一;塔為五;禿為四;梟為二;撅為三。二六者雜彩也。 貴彩得連擲,得打馬,得過關,餘彩則否。新加進六兩彩。出《國史補》。
貞元中,有杜勸好長行。皆有佳名,各記有輕妙。夏中用者為冷子,取其似蕉葛之輕健而名之。出《嘉話錄》。
今之博戲,有長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黑黃各十五,擲採之骰有二。其法生於握槊,變於雙六。天后嘗夢雙六不勝,狄樑公言宮中無子是也。後人新意,長行出焉。又有小雙六、圍透、大點、小點、遊談、鳳翼之名,然無如長行也。監險易者,喻時事焉。適變通者,方《易》象焉。王公大人,頗或耽玩,至於廢慶弔,忘寢食。及博徒用之,於是強各爭勝,謂之撩零。假借分畫,謂之囊家。囊傢什一而取,謂之乞頭。有通宵而戰者,有破產而輸者。其工者近有譚鎬、崔師本首出。圍棋次於長行,其工者近有韋延祐、楊芃首出。如彈棋之戲甚古,法雖設,鮮有為之。其工者近有吉達、高越首出焉。出《國史補》。
白色。黑麵刻二犢,白麵刻二雉。擲骰子,五枚骰子全是黑麵在上叫“盧”,得十六彩;二枚白麵三枚黑麵叫“雉”,得十四彩;二枚黑麵三枚白麵叫“犢”,得十彩;五枚骰子全是白麵在上叫“白”,得八彩。上面四樣是貴彩。連得十二次者稱“開”,連得十一次者稱“塞”,連得五次者稱“塔”,連得四次者稱“禿”,連得二次者稱“梟”,連得三次者稱“撅”。二、六者是雜彩。 難得的是連續擲中,這樣可以打馬,可以過關。其餘那些雜彩就不稀奇。新加進六兩彩的玩法。出自《國史補》。
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杜勸的人喜愛玩“長行”遊戲。他很有名氣,以撥法輕妙為世人記述。他夏季用的棋子稱作“冷子”,是取這種棋子像蕉布一樣輕盈而又結實的特點來命名的。出自《嘉話錄》。
現在的博戲,長行最為盛行。這種博戲有棋盤有棋子,棋子分黑、黃兩種顏色,各有十五枚。擲彩的骰子有兩枚。這種玩法源於握槊,由雙陸演變而來。武則天一次夢見玩雙陸沒有獲勝,樑國公狄仁傑給她圓夢說是暗喻宮中沒有立太子。以後的人另出新意,才產生出長行這種博戲。還有小雙陸、圍透、大點、小點、遊談、翼鳳等名目,然而都不如長行。那些明察吉凶的人,用它來曉喻時事;那些應變通達的人,用它來比擬《易》象。王公顯貴們有很多人都沉溺在博戲長行中,以至於慶典、喪事都不去參加,吃飯睡覺都顧不上。至於那些賭徒們,各自爭強鬥勝,被稱作“撩零”;那些主持遊戲的人,被稱為“囊家”。囊家抽取賭資的十分之一,稱為“乞頭”。有的人通宵達旦地進行這種賭博,有的人輸得傾家蕩產。玩長行的高手中,近代有譚鎬、崔師本為第一。玩圍棋的僅次於長行,高手中韋延祐、楊芃為第一。像彈棋這種博戲,由於它太古老了,玩的方法雖然有,但是很少有人玩。玩彈棋的高手中,近代的吉達、高越為第一。出自《國史補》。